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以优化法治环境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兴儒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民营经济目前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法治环境是影响民营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应对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不断增大的困境,政府应致力于优化法治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法治环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 防控
下载PDF
独立审判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兴儒 《法商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70-74,共5页
独立审判刍议胡兴儒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要真正实现法治目标,加速立法固然重要,但是司法的问题看来比立法的问题更迫切需要解决。而司法制度改革中,独立审判问题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权不能独立行使,法官欲运用司... 独立审判刍议胡兴儒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要真正实现法治目标,加速立法固然重要,但是司法的问题看来比立法的问题更迫切需要解决。而司法制度改革中,独立审判问题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权不能独立行使,法官欲运用司法权为社会创造一种公平的状态以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审判原则 司法独立 人民法院 法官法 司法机关 法官制度 司法环境 法律监督 法院组织法 审判权
原文传递
论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特性与功能
3
作者 胡兴儒 徐汉明 林必恒 《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 2014年第1期11-24,共14页
科学完备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辅助手段',其不仅仅是'国际法治评估运动'在中国法治语境下的一种能动反映,更在于是其孕育、生长于中国特定经济政治制度、法治文化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源,内嵌于... 科学完备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辅助手段',其不仅仅是'国际法治评估运动'在中国法治语境下的一种能动反映,更在于是其孕育、生长于中国特定经济政治制度、法治文化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源,内嵌于其国度的法治体系之中,呈现出目标预期确定、价值取向民主、激励约束矫正等特性,其设计与实施的目标在于通过对'法治中国'建设全过程与结果进行测度、评估、预警、矫正等,保证法治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发挥其驱动法律实施机制的创新、助推中国式'善治'水平的提升、孕育中国法学新型学术流派成长、催生中国特色法治评估话语体系的形成等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并且成为服务于'后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赶超战略'的'增长点',保障'后发式国家'法治体系'加快建设'与'高效实施'的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指标体系 法治中国 特性 功能
原文传递
对公证行为不能进行司法审查
4
作者 胡兴儒 《法律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2年第5期47-49,共3页
当事人对公证行为不服能否提起经济诉讼,是当前行政法学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公证行为的可诉性,目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主张。一种观点认为,对公证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为公证机关属于行政机关,其公证行... 当事人对公证行为不服能否提起经济诉讼,是当前行政法学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公证行为的可诉性,目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主张。一种观点认为,对公证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为公证机关属于行政机关,其公证行为也就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所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公证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证行为 司法审查 公证机关 行政诉讼法 当事人 公证人 行政机关领导 具体行政行为 公证处 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的湖北行动
5
作者 胡兴儒 王国荣 +1 位作者 孙文瑞 石彦 《长安》 2016年第7期68-69,共2页
从2013年的四位数到2014年的三位数,再到2015年的二位数,湖北省涉法涉诉进京非正常访人次平均每年递减80.2%,连续两年呈断崖式下降。这是全省开展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行动近3年来交出的答卷。
关键词 涉法涉诉信访 律师参与 湖北省 矛盾 三位数 答卷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能否适用缓刑
6
作者 马晓黎 康均心 +5 位作者 孙光骏 胡兴儒 王磊 王金贵 李云 李正刚(摄影)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9S期29-33,共5页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正日益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研究日益加强。基于对未成年人特定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考量,及对未成年人实施刑罚可能给犯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我国立法强化了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如未...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正日益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研究日益加强。基于对未成年人特定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考量,及对未成年人实施刑罚可能给犯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我国立法强化了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相继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仍然产生了“畸轻畸重”等争论。日前,本刊结合典型案例,与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检察院、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共同邀请专家,讨论了“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能否适用缓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致人死亡 故意伤害 缓刑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未成年犯罪人 最高人民法院 社会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