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德格尔“作为转渡的翻译”
1
作者 胡其维 蔡新乐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引发对“翻译即译意”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渡 翻译 真理 海德格尔 《巴门尼德》
下载PDF
儒家思想外译的新途径——评《“中庸”视域下〈论语•尧曰〉跨文化英译方法研究》
2
作者 胡其维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2期76-89,共14页
这部专著坚持“以儒解儒”对《论语》进行释义和跨文化翻译,乃是对将“中庸之道”运用于此经最后一篇中的三章的跨文化的理论阐述和实际再现。走出黑格尔以来的“同化”翻译之法的阴影,的确有必要启用儒家思想,以为资源应对和价值整合;... 这部专著坚持“以儒解儒”对《论语》进行释义和跨文化翻译,乃是对将“中庸之道”运用于此经最后一篇中的三章的跨文化的理论阐述和实际再现。走出黑格尔以来的“同化”翻译之法的阴影,的确有必要启用儒家思想,以为资源应对和价值整合;而且,中华文化之“主情”的倾向,或可印证,未来的译论研究应以“仁”说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翻译 方法论
下载PDF
翻译视角下的人称代词的确定性理解: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
3
作者 胡其维 祝吉芳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0期144-145,161,共3页
该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案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文译文和英文原文人称代词在使用数量上不相上下,出现与"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这一宏观定论相悖的情况。考虑到代词的重要性,同时为加深翻译初学者对英... 该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案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文译文和英文原文人称代词在使用数量上不相上下,出现与"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这一宏观定论相悖的情况。考虑到代词的重要性,同时为加深翻译初学者对英汉代词差异的确定性理解,从翻译角度探讨上述定量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提出结论认为英汉翻译中代词的直译及误译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认为汉译人称代词时宜多考虑"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的事实,灵活使用省略技巧等意译方法,以利翻译初学者翻译实践的成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翻译初学者 确定性理解 定量研究
下载PDF
中国译论中如果“中国”在场,儒家已在
4
作者 蔡新乐 胡其维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共7页
有了周公确立、孔子继之的“中国”,才有中华文化,并得以发展;中国译论,只能自孔子开篇。但是,有关译史一般都是从佛经翻译的译论写起,多论译技,不及中国思想渊源;近年来,又因崇尚后现代,而直接对“中国”加以解构。本文在对上述问题加... 有了周公确立、孔子继之的“中国”,才有中华文化,并得以发展;中国译论,只能自孔子开篇。但是,有关译史一般都是从佛经翻译的译论写起,多论译技,不及中国思想渊源;近年来,又因崇尚后现代,而直接对“中国”加以解构。本文在对上述问题加以辨析之后,试图以《史记》有关“重译”的记载来见证“中国之‘中’”的儒家意涵的理想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孔子 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