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介导慢性炎症探讨西北燥证型糖尿病(外燥内湿证)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马丹 邓德强 +15 位作者 肖艳 秋金玲 王迪 邓佳铭 张淼 侯世佳 董秋格 黄诗雄 高旋 罗汇款 何敏 胡冰虹 高晓丁 高以晴 毕瑞雪 支楚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58-165,共8页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介导慢性炎症探讨西北燥证型糖尿病(外燥内湿证)的降糖机制研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T2DM组)、西北燥证+T2DM大鼠组(西北燥证组)、单纯内湿型T2DM大鼠组(内湿...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介导慢性炎症探讨西北燥证型糖尿病(外燥内湿证)的降糖机制研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T2DM组)、西北燥证+T2DM大鼠组(西北燥证组)、单纯内湿型T2DM大鼠组(内湿型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6(IL-16)、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胰岛素(INS)含量的表达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开展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生化检测肝功能和血脂四项,生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肝/肌糖原表达情况,HE和PAS检测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人核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的mRNA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RF-5、NF-κB p65、髓样分化初级应答基因88(MyD88)的蛋白表达。结果研究发现西北燥证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HOMA-IR、TNF-α、IL-1β、IL-16、MDA、血脂、肝功异常水平较T2DM组显著升高(P<0.05);西北燥证组的SOD、GSH-PX、肝糖原、脏/体比较T2DM组显著降低(P<0.05);西北燥证组的IRF-5、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TLR4、MyD88、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较T2DM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观察TLR4/MyD88/NF-κB通路介导的肝脏及脂肪组织慢性炎症的变化情况,发现此种炎症的变化可能与促进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燥证 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冰虹 鲁晓梅 陶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研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率、血管瘤的...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研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率、血管瘤的形成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穿刺后,研究组血管瘤形成率、血栓形成率、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有助于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与血管瘤的形成,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扣眼穿刺法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血管瘤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探讨研究
3
作者 胡冰虹 陶娟 叶俊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研究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实施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将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研究组患者则开... 目的研究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实施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将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研究组患者则开展QCC活动,比较组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3.3%,研究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的开展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透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探讨远红外线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修复的效果
4
作者 胡冰虹 鲁晓梅 陶娟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439-440,共2页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行远红外线照射,探讨其对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患者50例,50例患者均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对比患者在进行远红外线照射前与使用6个月后透析中可达血流...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行远红外线照射,探讨其对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患者50例,50例患者均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对比患者在进行远红外线照射前与使用6个月后透析中可达血流量、穿刺后穿刺部位疼痛程度、透析中高低血压发生次数与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结果远红外线照射前后透析中血流量、穿刺后穿刺部位疼痛程度、高低血压发生次数、透析充分性均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可显著提高动静脉内瘘透析中血流量,可有效提升透析充分性,同时可降低患者内瘘穿刺后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照射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穿刺损伤修复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微炎症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梁荣绍 李涛 +3 位作者 陶娟 彭映荷 胡冰虹 林绍源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56-657,共2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微炎症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抽选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6例为血透组,抽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血透组干预期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微炎症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抽选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6例为血透组,抽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血透组干预期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结果血透组不同时期hs-CRP、IL-6、TN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组透析1个月时hs-CRP(6.19±3.68)mg/L、IL-6(12.49±4.16)ng/L、TNF(19.13±7.25)mg/d L,透析3个月时hs-CRP(9.42±4.55)mg/L、IL-6(16.75±5.31)ng/L、TNF(22.40±6.87)mg/d L较透析前(5.82±2.61)mg/L、(9.87±3.28)ng/L、(17.62±6.92)mg/d L显著增高,且透析3个月时高于透析1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情况随维持性血液透析干预实施逐渐加重,临床可根据炎性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微炎症程度,并尽早给予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整体病情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变化
下载PDF
干旱环境中健康大鼠外周血CD_(3)^(+)、CD_(4)^(+)、CD_(8)^(+)及CD_(4)^(+)/CD_(8)^(+)值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段明军 胡冰虹 +2 位作者 徐鹏昊 李亦昕 史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17-2319,共3页
目的:基于干旱环境对大鼠外周血CD_(3)^(+)、CD_(4)^(+)、CD_(8)^(+)及CD_(4)^(+)/CD_(8)^(+)值的变化探讨燥邪的致病性。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24d(N-24d)组、正常对照48d(N-48d)组、干燥24d(D-24d)组、干燥48d... 目的:基于干旱环境对大鼠外周血CD_(3)^(+)、CD_(4)^(+)、CD_(8)^(+)及CD_(4)^(+)/CD_(8)^(+)值的变化探讨燥邪的致病性。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24d(N-24d)组、正常对照48d(N-48d)组、干燥24d(D-24d)组、干燥48d(D-48d)组、干旱风沙24d(D&D-24d)组、干旱风沙48d(D&D-48d)组,并分别普通饲料喂养在常温常湿环境、干燥环境和干旱风沙环境中,在实验干预的第25天经眼内眦静脉采集N-24d组、D-24d组和D&D-24d组大鼠外周血,余组在第49天同法采血,并随即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D-48d组外周血CD_(8)^(+)表达低于D-24d组(P<0.05),D-48d组CD_(4)^(+)/CD_(8)^(+)值高于D-24d组(P<0.05);D&D-24d组和D&D-48d组外周血CD_(3)^(+)表达均低于N-48d组(P<0.05),D&D-24d组外周血CD_(8)^(+)表达分别低于N-48d组和D&D-48d组(P<0.05),D&D-24d组外周血CD_(4)^(+)表达、CD_(4)^(+)/CD_(8)^(+)值均高于N-48d组和D&D-48d组(P<0.05)。结论:免疫机能亢进可能是燥邪致病的微观机制之一,外周血CD_(3)^(+)、CD_(4)^(+)、CD_(8)^(+)及CD_(4)^(+)/CD_(8)^(+)值可做为西北燥证证候机制研究的观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环境 浮尘 燥邪 致病性 免疫失调 亚健康 西北燥证
原文传递
干旱和干燥环境对健康大鼠泪腺组织形态及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徐鹏昊 段明军 +2 位作者 胡冰虹 蒋洁 史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86-4389,共4页
目的:基于干旱和干燥环境中大鼠泪腺组织形态及β-防御素-2(DB-2)表达的变化探索燥邪的致病性,探讨"燥胜则干"的微观机制。方法:正常对照组(N-24d和N-48d)、干燥组(D-24d和D-48d)、干旱风沙组(D&D-24d和D&D-48d)SD大... 目的:基于干旱和干燥环境中大鼠泪腺组织形态及β-防御素-2(DB-2)表达的变化探索燥邪的致病性,探讨"燥胜则干"的微观机制。方法:正常对照组(N-24d和N-48d)、干燥组(D-24d和D-48d)、干旱风沙组(D&D-24d和D&D-48d)SD大鼠分别饲喂在常温常湿、干燥和干旱风沙环境中,干预24d或48d后取泪腺,制备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学分析。结果:①全部燥邪处理组大鼠泪腺小叶萎缩、腺泡融合、腺腔增大、内有分泌物(部分呈嗜酸性染色),腺泡间散见炎性浸润;②干旱风沙组较干燥组病理改变范围更大、程度更重,且组织形态病理改变随干预强度的增加而加重;③泪腺DB-2表达D-24d组高于D-48d组和N-24d组(P<0.05),D&D-24d组高于D&D-48d组、N-48d组、N-24d组(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燥邪具有致病性,泪腺组织形态的病理改变和DB-2异常表达是"燥胜则干"的微观机制之一,也是探索西北燥证出现眼干(痒)外候微观机制的线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燥邪 泪腺 Β-防御素-2 燥胜则干 西北燥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