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部带状疱疹致迟发副神经不全损害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函文 胡志兵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67-2967,共1页
患者,男,54岁,因右耳疼痛8 d,咽部疼痛、声音嘶哑6 d,口角歪斜半天;于2013年8月3日入院。患者2013年7月27日始出现右耳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并波及右侧颞部,2 d后咽喉部有疼痛不适,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咳清水样黏痰。8月2日患... 患者,男,54岁,因右耳疼痛8 d,咽部疼痛、声音嘶哑6 d,口角歪斜半天;于2013年8月3日入院。患者2013年7月27日始出现右耳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并波及右侧颞部,2 d后咽喉部有疼痛不适,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咳清水样黏痰。8月2日患者右侧颜面部及右侧耳后有灼热不适感,有饮水呛咳。8月3日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刷牙时右侧口角漏水,间有右耳耳鸣,且右耳外耳道可见疱疹样丘疹,有发热,最高体温超过38℃。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声音嘶哑,右侧Bell征(+)。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右侧软腭上举欠佳,右侧咽反射消失。右耳廓红肿,压痛明显,右耳外耳道见疱疹样丘疹,皮肤破溃,外耳道少许渗液。电子喉镜提示咽部淋巴增生,咽腔及喉腔黏膜充血,舌扁桃体增生,右侧声带旁正中位固定,左声带活动好,声门闭合差,右侧披裂充血、肿胀,可见散在溃疡,溃疡面有白膜附着,右侧梨状窝较多积液。电测听及听性脑干反应提示右耳感音神经性聋,右侧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未引出,左侧正常。查头颅MR平扫+增强、头颅 CTA、胸片、心电图、HIV、梅毒螺旋体抗体、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EB病毒抗体、肿瘤三项( AFP、CEA、CA199)、生化、心肌酶、肝肾功能、结核抗体、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结果均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初压150 mmH2 O,末压115 mmH2 O。血常规:WBC 11.29&#215;109&#183; L-1。诊断为耳带状疱疹性多颅神经炎(Ⅶ、Ⅷ、Ⅸ、Ⅹ)。予以阿昔洛韦0.5g/次,3次/d抗病毒,地塞米松10mg/次,1次/d减轻神经水肿,硫辛酸、甲钴胺、三维B、鼠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甘露聚糖肽提高免疫力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无发热,饮水呛咳及右侧面瘫体征较前明显好转,声音嘶哑无明显好转。出院后定期随访,2个月时家属发现患者右侧肩胛部肌肉较前变小,左右不对称,且右侧肩部稍下垂,但耸肩、转颈力量无明显异常。继续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部带状疱疹 声带旁正中位固定 副神经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梅毒螺旋体抗体 乙型肝炎两对半 鼠神经生长因子 口角歪斜
下载PDF
22例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中内皮微颗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函文 刘泰伶 +1 位作者 陈育全 胡志兵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中内皮微颗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22例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观察分析。本研究中22...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中内皮微颗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22例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观察分析。本研究中22例患者均采取中毒性脑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EMPs水平。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如三大常规等变化,并密切注意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经治疗后,22例中2例因脑疝死亡,16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4例临床治愈。患者在治疗前2周内EMPs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2周EMPs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EMPs水平明显升高,并有可能作为反映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注意在临床诊疗中进行严密检测以防止患者突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中毒性脑病 内皮微颗粒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冬蕾 胡志兵 +3 位作者 杨志前 张程 戴建武 胡函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及定量感觉检查在此类疾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正己烷中毒导致周围神经损伤症状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 目的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及定量感觉检查在此类疾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正己烷中毒导致周围神经损伤症状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采用定量感觉检查测定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的手、足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及振动觉数据并对比,统计观察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3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观察组治疗前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数据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用于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疗效确切,定量感觉检查是评价慢性正己烷中毒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正己烷中毒 周围神经病 鼠神经生长因子 定量感觉检查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建武 曹莹 +1 位作者 胡函文 谭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909-909,共1页
目的探究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进行远隔部位缺血预适应(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RIPC)进行分组,即RIPC组和对照组,2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指南》进行治疗接... 目的探究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进行远隔部位缺血预适应(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RIPC)进行分组,即RIPC组和对照组,2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指南》进行治疗接受临床对症治疗,对比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体积、BI指数、NIHSS评分及血清NT-proBNP滴度情况。结果RIPC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P<0.05;RIPC组血清NTproBNP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梗死灶体积、BI指数、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RIPC组梗死灶体积、BI指数、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RIPC组神经功能损害进展至高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能够促进患者梗死灶体积的缩小,促进疗程的提高,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 急性脑梗死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p53与肝癌的基因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函文 郑美蓉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肝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球每年新发病率和死亡人数的55%[1],其中80%以上的肝癌是肝细胞性肝癌。抑癌基因的突变、缺失及失活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层... 肝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球每年新发病率和死亡人数的55%[1],其中80%以上的肝癌是肝细胞性肝癌。抑癌基因的突变、缺失及失活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层出不穷,较常见的有p53、p16、Rb、BCL-X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肝细胞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函文 胡志兵 +3 位作者 谭敏 戴建武 曹莹 梁冬蕾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1天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分及心肝肾功能变化,治疗前及治疗第7、21、30、90天改良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14、21天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改良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1、30、90天改良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心、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利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型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函文 卢洁 文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报道利用密网孔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1例大型原始三叉动脉(PPTA)动脉瘤的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例伴外展神经及动眼神经不全损害的大型PPTA动脉瘤的54岁女性患者单用FD治疗前后的影... 目的报道利用密网孔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1例大型原始三叉动脉(PPTA)动脉瘤的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例伴外展神经及动眼神经不全损害的大型PPTA动脉瘤的54岁女性患者单用FD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左侧PPTA未闭,颈内动脉通过PPTA与基底动脉相交通,动脉瘤位于PPTA的起始部,大小约18.41 mm×12.80 mm。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植入FD后动脉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术后8个月复诊左侧眼睑下垂消失,复视消失,眼球活动正常;复查DSA示PPTA处动脉瘤基本未见明显显影。结论对于成熟型的PPTA相关的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FD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原始三叉动脉
原文传递
内皮微颗粒与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相关性
8
作者 胡函文 刘泰伶 +4 位作者 严余清 谭敏 朱峰 戴建武 胡志兵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微颗粒(EMPs)与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24例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为病例组,以24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空腹周围静脉血分离血浆,以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内皮微颗粒(EMPs)与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24例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为病例组,以24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空腹周围静脉血分离血浆,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EMPs水平。结果对照组人群血浆中EMPs水平为(692.0±174.4)×10^3个/L,病例组及其轻、中、重度亚组患者血浆中EMPs水平分别为(839.8±155.8)×10^3、(691.6±101.9)×10^3、(900.6±46.6)×10^3、(1026.8±69.8)×10^3个/L。病例组患者血浆中EMP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亚组患者EMPs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轻度亚组(P<0.01)。结论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存在内皮损伤,且内皮损伤与中毒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颗粒 1 2-二氯乙烷 中毒性脑病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微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曹莹 胡志兵 +1 位作者 胡函文 谭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微颗粒(EMP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微颗粒(EMP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EMPs水平,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治疗期间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变化,并观察胃肠道、心血管、皮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MPs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EMPs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变化,且患者未出现明显胃肠道、心血管、皮肤等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EMPs水平,具有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且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内皮微颗粒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调节蛋白1和存活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建武 谭敏 +1 位作者 胡函文 胡志兵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7期42-43,47,共3页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P)后神经调节蛋白1(NRG-1)和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将其随机分为缺血组和EPO预处理组,各28只,每组按照CI/RP时间分为CI/RP后6 h、24 h、72 h和7 d共4...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P)后神经调节蛋白1(NRG-1)和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将其随机分为缺血组和EPO预处理组,各28只,每组按照CI/RP时间分为CI/RP后6 h、24 h、72 h和7 d共4个亚组,每个亚组7只大鼠。以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CI/RP模型,EPO预处理组大鼠于造模前5 d开始每天腹腔内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针,对照组同法给予相应体积0.9%氯化钠溶液,第6天开始造模。观察CI/RP后各时间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RG-1和存活素的表达。结果两组大鼠CI/RP后6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预处理组CI/RP后24 h、72 h和7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缺血组(P<0.05)。CI/RP后各时间点两组大鼠梗死侧神经元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均可见NRG-1和存活素的表达,而EPO预处理组各时间点NRG-1和存活素的表达多于缺血组(P<0.05)。结论 EPO可以通过上调CI/RP大鼠神经元的NRG-1和存活素的表达对大鼠CI/RP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神经调节蛋白1 存活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