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有机解磷菌的筛选及其最佳生长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子全 赵海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66-70,共5页
从巢湖水体中分离筛选出能降解有机磷的8株解磷细菌,其中SY2菌株在有机磷固体培养基上透明圈的D/d值是4.46,在有机磷液体培养中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91.5%,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SY2为好氧乳微杆菌(M... 从巢湖水体中分离筛选出能降解有机磷的8株解磷细菌,其中SY2菌株在有机磷固体培养基上透明圈的D/d值是4.46,在有机磷液体培养中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91.5%,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SY2为好氧乳微杆菌(M.lactium)。对SY2最佳生长条件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它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佳初始pH值是8.5,装液量为60mL/150mL,促进生长的金属离子是Mg2+、Mn2+、Ca2+,最佳碳源是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解磷菌 筛选 培养基 菌株 最佳生长条件
下载PDF
用浮游动物评价巢湖东湖区的水质和营养类型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凤娟 胡子全 +2 位作者 汤洁 刘连生 赵海泉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550-553,共4页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对巢湖东湖区的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初步研究了巢湖东湖区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浮游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并对巢湖东湖区的水质状况和营养类型作出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浮游动物153种,其中原...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对巢湖东湖区的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初步研究了巢湖东湖区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浮游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并对巢湖东湖区的水质状况和营养类型作出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浮游动物153种,其中原生动物43属59种,占总种数的38.56%;轮虫类20属48种,占总种数的31.37%;枝角类14属26种,占总种数的16.99%;桡足类20种,占总种数的13.07%。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污生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巢湖东湖区的水质状况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均处于β-中污带级;用浮游动物数量(ind·L-1)作为湖泊水体营养程度的生物量指标,其结果显示巢湖东湖区水体从2005年6-9月和2006年3-6月巢湖东湖区水体的营养状况处于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浮游动物 物种多样性 水质 营养类型
下载PDF
6株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倩颖 胡子全 +2 位作者 刘连生 许娜娜 赵海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7-421,共5页
从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筛选出6株能降解有机磷的细菌,对这6株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初步鉴定得出S1菌株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2菌株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S3(QY08110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 从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筛选出6株能降解有机磷的细菌,对这6株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初步鉴定得出S1菌株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2菌株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S3(QY08110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4菌株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5菌株为黄色单胞菌属(Flavimonas),S6菌株为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对它们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S3菌株的解磷能力最强,其D/d值为4.5,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66%,进而对S3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解磷能力 16SrDNA
下载PDF
bar基因对盆栽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海泉 曹珂珂 +1 位作者 王凤娟 胡子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在盆栽实验条件下,以转bar基因小麦87158(BG87)、98005(BG98)和对照小麦扬麦87158(YM87)、安农98005(AN98)为材料,对小麦各生育期的根际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bar基因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随生育期发生... 在盆栽实验条件下,以转bar基因小麦87158(BG87)、98005(BG98)和对照小麦扬麦87158(YM87)、安农98005(AN98)为材料,对小麦各生育期的根际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bar基因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随生育期发生变化,苗期到拔节期,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较少;在孕穗期至抽穗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增多;抽穗期后到灌浆期,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转bar基因小麦和对照小麦根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自孕穗期开始差异极显著,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不明显。转bar基因小麦根际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类群与对照小麦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BAR基因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一株聚磷菌GP44的筛选、鉴定及其聚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海泉 胡子全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763,共7页
采用纯培养结合蓝白斑筛选法从巢湖和南淝河底泥中分离筛选出能聚磷(P)的11株解P细菌,好氧培养时菌体吸P能力测定结果表明,GP44的菌体含P量达到11.92%,具有较高的聚P能力,对其初步鉴定为鉴定菌株GP44属肠杆菌科中的克雷伯氏菌属土生克... 采用纯培养结合蓝白斑筛选法从巢湖和南淝河底泥中分离筛选出能聚磷(P)的11株解P细菌,好氧培养时菌体吸P能力测定结果表明,GP44的菌体含P量达到11.92%,具有较高的聚P能力,对其初步鉴定为鉴定菌株GP44属肠杆菌科中的克雷伯氏菌属土生克雷伯氏菌(K.terrigena)。GP44在废水合成培养基上最佳聚P温度30℃、初始pH为7.5、最佳装液量为120ml/250ml和最适C源是葡萄糖,Mg2+、K+和Fe3+有利于菌株GP44的生物除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筛选 鉴定 聚磷特性
下载PDF
巢湖东半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海泉 胡子全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122,共4页
以氮、磷营养元素指标、植物多样性指标和动物多样性指标对目前巢湖东半湖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巢湖东半湖总氮平均含量为1.511mg/L,总磷平均为0.115mg/L,Shannon-Wiener指数值为1.63,7月份叶绿素a的含量最... 以氮、磷营养元素指标、植物多样性指标和动物多样性指标对目前巢湖东半湖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巢湖东半湖总氮平均含量为1.511mg/L,总磷平均为0.115mg/L,Shannon-Wiener指数值为1.63,7月份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8月份Margalef指数最小,依此判定巢湖东半湖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并且在7月和8月达到高峰期。对巢湖形成富营养化成因进行分析,导致其富营养化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城市污水和地表径流是主要的污染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巢湖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东半湖 富营养化 污染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走入现代化的研究——以安徽省界首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子全 孙兰香 +1 位作者 卜晓静 朱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小农户家庭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桥梁,也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界首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主体对接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合... 小农户家庭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桥梁,也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界首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主体对接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合作模式、关键环节、农业基础与配套设施和农业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收 界首市
下载PDF
新型生物除臭剂在垃圾渗滤液除臭效果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南华 胡子全 +2 位作者 赵海泉 沈超 李春燕 《广州环境科学》 2013年第1期18-19,30,共3页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恶臭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预处理是控制恶臭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对一种新型生物除臭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除臭效果进行评价。实验室条件下,NH3和异味的去除率分别为26.1%和59.7%;渗滤液处理调节池下风口空气中氨气和...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恶臭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预处理是控制恶臭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对一种新型生物除臭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除臭效果进行评价。实验室条件下,NH3和异味的去除率分别为26.1%和59.7%;渗滤液处理调节池下风口空气中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分别为1.35和0.048mg/m3,恶臭排放控制满足国家二级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臭剂 垃圾渗滤液 嗅阈值
下载PDF
鸡粪除臭菌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宏才 魏荷芬 +2 位作者 汪顺丽 胡子全 赵海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0-255,共6页
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效除臭能力的菌株,采用驯化富集、平板划线的方法从鸡粪中筛选除臭微生物,采用初筛、复筛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所筛选微生物的除臭效果。初筛采用嗅阈值法,复筛以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为检测指标,最终获得除臭效果最好的菌... 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效除臭能力的菌株,采用驯化富集、平板划线的方法从鸡粪中筛选除臭微生物,采用初筛、复筛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所筛选微生物的除臭效果。初筛采用嗅阈值法,复筛以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为检测指标,最终获得除臭效果最好的菌株CCJZ022。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CCJZ022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对其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接种量进行优化,发现该菌株在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12%时除臭效果最好,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6.73%和54.51%。利用该菌株进行鸡粪除臭的小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明该菌株可以应用于鸡粪除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除臭 红平红球菌 培养条件
下载PDF
污泥减量菌剂及其水解污泥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顺丽 查君茹 +3 位作者 张宏才 魏荷芬 胡子全 赵海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7-825,共9页
为获取高效降解污泥胞外聚合物的优势菌种以用于最大程度使污泥减量化,从合肥望塘污水厂活性污泥中筛选3株具有高效代谢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菌株SL^(-1)0、SL^(-1)1和SL^(-1)6.通过形态特征、16S rRNA gene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SL^(... 为获取高效降解污泥胞外聚合物的优势菌种以用于最大程度使污泥减量化,从合肥望塘污水厂活性污泥中筛选3株具有高效代谢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菌株SL^(-1)0、SL^(-1)1和SL^(-1)6.通过形态特征、16S rRNA gene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SL^(-1)0、SL^(-1)1和SL^(-1)6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巨大芽孢杆菌属(Bacillus megaterium).以污泥SCOD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污泥减量菌剂各菌株最佳配比为SL^(-1)0∶SL^(-1)1∶SL^(-1)6=3∶2∶1,菌剂培养条件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为32 h,最佳培养温度为35℃,发酵培养基最适初始p H值为6.0,发酵最适装液量为80 m L/250 m L.优化污泥减量菌剂培养条件后用于处理污泥,确定处理时间为150 min,此时SCOD为841.19 mg·L^(-1),VSS为2316.54 mg·L^(-1),VSS溶解率为2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减量菌剂 蛋白酶 淀粉酶 污泥 水解
下载PDF
巢湖东半湖富营养化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汪顺丽 张宏才 +3 位作者 魏荷芬 胡子全 柴化建 赵海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为了了解巢湖东半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在巢湖东半湖选取3个站点作为采样点,对水体中浮游植物指标和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巢湖东半湖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共119种,隶属于8个门,其中硅藻门最多;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约为47.36×10^... 为了了解巢湖东半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在巢湖东半湖选取3个站点作为采样点,对水体中浮游植物指标和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巢湖东半湖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共119种,隶属于8个门,其中硅藻门最多;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约为47.36×10^5个/L,蓝藻门数量占绝对优势,达到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的84.62%。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该水域的化学需氧量并不高,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较轻,叶绿素a含量较高,总磷与总氮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水体透明度在2014年变化不大,平均值为0.151 m。对该水域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巢湖东半湖水域已达到中营养化水平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生产菌T1的鉴定及其对生活污水絮凝特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曾苏 陈晓平 +4 位作者 李南华 盛洪产 孙春华 马菲菲 胡子全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8-583,共6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菌T1.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该菌的絮凝活性物质分布在发酵液上清液中.通过正...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菌T1.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该菌的絮凝活性物质分布在发酵液上清液中.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生活污水絮凝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5%,污水p H值7.0,助凝剂Ca Cl2投加量为2%,在此条件下,T1发酵上清液对生活污水的絮凝率为8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芽孢杆菌 生活污水 絮凝特性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一株高效废水除臭粪产碱菌的筛选及除臭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琨 马菲菲 +2 位作者 李南华 胡子全 赵海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3-227,共5页
为了研究新型微生物除臭剂,以氨和硫化氢去除率为指标,采用驯化富集、稀释涂平板和分区划线的方法,从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4株除臭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试验获得1株除臭率最高的菌株,命名为X3。该菌株对氨和硫化氢的去除率分别为85%和82%。... 为了研究新型微生物除臭剂,以氨和硫化氢去除率为指标,采用驯化富集、稀释涂平板和分区划线的方法,从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4株除臭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试验获得1株除臭率最高的菌株,命名为X3。该菌株对氨和硫化氢的去除率分别为85%和82%。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分析,X3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对其除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生长曲线进入对数期,除臭率也呈现对数增长,在稳定期时,除臭率达到最高;上清液对氨和硫化氢的去除率分别为37%和30%,而下沉细胞对氨和硫化氢的去除率高达83%和79%,因此,该菌的主要除臭成分为活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粪产碱菌 除臭 除臭特性
下载PDF
生活污水絮凝微生物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菲菲 贺琨 +1 位作者 胡子全 赵海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1-215,共5页
为获得絮凝微生物和提高其絮凝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以江苏碧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活污水旁50 cm内10 cm深处土壤为絮凝微生物的菌源,采用选择培养基和平板划线方法分离纯化出31株菌株,分离纯化的31株菌株经30℃、160 r/min振荡培养72 h... 为获得絮凝微生物和提高其絮凝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以江苏碧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活污水旁50 cm内10 cm深处土壤为絮凝微生物的菌源,采用选择培养基和平板划线方法分离纯化出31株菌株,分离纯化的31株菌株经30℃、160 r/min振荡培养72 h后,用发酵液处理质量分数为0.4%的高岭土悬浊液前后的OD550值的变化来表征絮凝率的大小。筛选出4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T1、T2、T3、T4),将这4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自由组合、随机复配,筛选出絮凝率最大的复合菌群为T1+T2+T4。以T1+T2+T4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p H值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絮凝率为指标,确定复合微生物絮凝菌群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复合微生物絮凝菌群的絮凝效果,各培养条件对复合微生物絮凝菌群絮凝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复合絮凝菌群T1+T2+T4絮凝率最高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p H=7,培养时间60 h;T1、T2、T4的种子液体积比为0.6∶0.9∶0.3,装液量为90 m L/250 m L,接种量为4.5m L/90 m L。研究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高达81.01%,可以克服单一菌种絮凝效率不稳定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复合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垃圾微生物除臭剂的筛选、复配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曾苏 李南华 +1 位作者 贺琨 胡子全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2-77,共6页
为了获取作为除臭微生物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了4株具有对硫化氢和氨气高效降解菌株,分别标记为CC3、CC7、CC13和CC1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巨大... 为了获取作为除臭微生物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了4株具有对硫化氢和氨气高效降解菌株,分别标记为CC3、CC7、CC13和CC1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并确定复配菌剂的除臭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菌株CC7、CC13和CC16组成的复配组合除臭效率最优,其最佳复配比例为11.50.5,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30℃,初始培养基pH值为6.5,培养时间为60 h时,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为最大值,可达到83.56%和7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除臭剂 筛选 复配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猪粪除臭菌的筛选、复配以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韩保安 凌超 +4 位作者 李扬 鲍大林 赵鸿涛 胡子全 赵海泉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61,72,共8页
为探索治理畜禽粪便所产生恶臭气体对环境污染的新途径,本研究从新鲜猪粪、堆肥猪粪中分离筛选了3株对NH_3具有高效降解的菌株,分别标记为XA12、XB2、XB9。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2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乳酸片... 为探索治理畜禽粪便所产生恶臭气体对环境污染的新途径,本研究从新鲜猪粪、堆肥猪粪中分离筛选了3株对NH_3具有高效降解的菌株,分别标记为XA12、XB2、XB9。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2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通过将XA12、XB2和XB9进行复配并利用单因素试验最终确定复合微生物除臭剂的最佳除臭条件:最佳培养温度32℃,最佳接种量为10%,最佳除臭时间为54h,最适初始培养基pH为7.0。本试验通过复配制备成具有高效除臭功能的复合菌剂,为养猪场生物除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除臭微生物 筛选 氨气 复配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微生物制剂对垃圾渗滤液氨氮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赵然 李南华 +3 位作者 胡子全 曹旸 朱磊 赵海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0-42,46,共4页
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以及单一菌群制剂对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多种菌群协同作用而使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效果为最好,氨氮降解率可达81%;乳酸菌群、反硝化菌群、放线... 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以及单一菌群制剂对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多种菌群协同作用而使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效果为最好,氨氮降解率可达81%;乳酸菌群、反硝化菌群、放线菌群对氨氮降解率分别为35.7%、6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制剂 垃圾渗滤液 氨氮 乳酸菌 反硝化菌 放线菌
下载PDF
6种药剂对专用品牌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子全 卜晓静 +2 位作者 郭文华 王凤娟 吕磊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明确6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安全的影响,有助于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方法】试验于小麦扬花初期一周内分2次采取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种杀菌剂在正常剂量下对小麦生长都是安全的,其中15%... 【目的】明确6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安全的影响,有助于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方法】试验于小麦扬花初期一周内分2次采取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种杀菌剂在正常剂量下对小麦生长都是安全的,其中15%丙硫唑•戊唑醇和40%咪铜氟环唑在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上都在80%以上。两种药剂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交替使用的药种,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和降低赤霉病的抗性。【意义】研究结果可为阜阳地区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小麦稳定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品牌小麦 赤霉病 防效
下载PDF
城市绿色交通一体化走廊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子全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3期53-57,共5页
一体化走廊是城市绿色交通未来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绿色交通一体化走廊既能满足市民对高效、便捷出行的需求、又能有效减少雾霾、噪声、尾气等环境污染,达到城市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着眼于绿色公交站点,对大城市绿色交通... 一体化走廊是城市绿色交通未来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绿色交通一体化走廊既能满足市民对高效、便捷出行的需求、又能有效减少雾霾、噪声、尾气等环境污染,达到城市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着眼于绿色公交站点,对大城市绿色交通一体化走廊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为我国未来绿色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一体化走廊 管理方法
下载PDF
32t振动压路机在高填方路基补强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方筠 胡子全 《重庆建筑》 2018年第2期60-61,共2页
公路等线路工程在穿越山岭重丘地段时,高填方路基路段较多,而高速公路建设的提速使得路基填筑完毕后自然沉降时间较短,造成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更加明显,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补强措施予以控制。结合工程实践,并通过试验段补强后反... 公路等线路工程在穿越山岭重丘地段时,高填方路基路段较多,而高速公路建设的提速使得路基填筑完毕后自然沉降时间较短,造成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更加明显,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补强措施予以控制。结合工程实践,并通过试验段补强后反挖,验证了32t强力激振压路机在高填方路基中的补强效果,其作用深度可达1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重丘 高填方路基 补强碾压 反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