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需求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课程建设研究
1
作者 张道军 凌清帆 +2 位作者 陈伟 杨剩富 胡守庚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33-37,共5页
本科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家对本科教育一直非常重视。作为具有很强行业需求导向的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设置之初就定位于服务国家土地管理事业。该文以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为例,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日常教学档案整... 本科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家对本科教育一直非常重视。作为具有很强行业需求导向的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设置之初就定位于服务国家土地管理事业。该文以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为例,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日常教学档案整理,获取有关数据,重点分析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状况的影响,以期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于中国土地管理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培养目标 影响因素 实践教学 土地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以湖北省房县红塔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守庚 朱胜国 王占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9年第6期18-23,共6页
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子系统出发建立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鄂西北房县红塔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评价得出研究区各子系统的潜力,其中资源系统潜力比重为59.49%,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 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子系统出发建立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鄂西北房县红塔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评价得出研究区各子系统的潜力,其中资源系统潜力比重为59.49%,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分别占了12.87%、12.34%、16.30%。结果表明:资源和环境系统潜力占据主要部分,评价指标体系能综合反映研究区耕地整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符合整理区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可持续耕地整理综合潜力规范化评价的措施,可为山区实现耕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理 综合潜力 农用地分等 丘陵山区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的城市地价场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守庚 成秋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4,66,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常规插值方法不可避免造成对数据的平滑,未能客观反映局部地价奇异信息的现状,探索运用多重分形模型构建城市地价标量场,为研究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提供新的方法借鉴。研究方法:多重分形插值模型。研究结果:(1)城市地价数据... 研究目的:基于常规插值方法不可避免造成对数据的平滑,未能客观反映局部地价奇异信息的现状,探索运用多重分形模型构建城市地价标量场,为研究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提供新的方法借鉴。研究方法:多重分形插值模型。研究结果:(1)城市地价数据主体部分服从近似对数正态分布,两端数据显著偏离对数正态分布,这是有效应用多重分形方法构建城市地价场的前提;(2)插值结果不仅有效地表达了研究区住宅地价空间分布,而且能够很好地度量地价的奇异性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多重分形插值模型弥补了滑动平均方法构建城市地价场的不足,能有效突出地价局部奇异信息,可为社会经济领域类似数据空间场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地价场 多重分形 局部奇异性
下载PDF
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鄂西北山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守庚 詹发友 吴新群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6期72-77,共6页
尝试界定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是为在区域整理目标和整理标准下,以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土地资源最有效利用潜力,根据鄂西北山区耕地整理的特点,采用分析法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可持续耕地整... 尝试界定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是为在区域整理目标和整理标准下,以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土地资源最有效利用潜力,根据鄂西北山区耕地整理的特点,采用分析法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聚类分析法、特尔菲法等方法对该体系进行优化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理 潜力内涵 指标体系 鄂西北山区
下载PDF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内容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守庚 刘越岩 王占岐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4期117-118,共2页
基于工科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依据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对专业人才能力发展的需求态势,探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地质及其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土壤资源调查和改良等专题野外教学实习的主... 基于工科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依据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对专业人才能力发展的需求态势,探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地质及其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土壤资源调查和改良等专题野外教学实习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为优化设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教学实习内容 体系优化
下载PDF
可持续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
6
作者 胡守庚 王占岐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5年第5期402-403,406,共3页
可持续农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土地产出、促进农业及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介绍可持续农地整理的概念入手,在分析一般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差别的基础上,... 可持续农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土地产出、促进农业及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介绍可持续农地整理的概念入手,在分析一般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差别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当前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可持续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理 规划设计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证据权模型的青藏高原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4
7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2 位作者 胡学东 胡守庚 张道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41-250,共10页
在中国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在青藏高原区有效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备受关注,开展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研究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该文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选取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 在中国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在青藏高原区有效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备受关注,开展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研究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该文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选取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等4个方面的8个因子,引入知识与数据驱动一体化的模糊证据权模型,得出全域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等级,并与综合指数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模糊证据权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99.38%的耕地"参照物"处于适宜性三等以上,说明该模型能有效评价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2)对比综合指数模型评价结果中90.83%的耕地"参照物"处于三等以上,说明模糊证据权模型较综合指数模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克服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和自然条件多样化所带来的计算复杂性等问题;3)研究区11 434.1 km^2耕地后备资源在自然质量上具有不同程度的适宜性,其中一等占9.6%,二等占5.5%,三等占38.6%,四等占22.8%,五等占23.4%;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可以重点关注日喀则市、贡嘎、扎囊、拉孜、乃东、拉萨市和白朗等县市。该文可为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并为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农村地区 耕地后备资源 适宜性评价 模糊证据权模型 青藏高原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30
8
作者 江一波 胡守庚 +1 位作者 刘越岩 王占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7,F0003,共7页
研究目的:综合运用现有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的背景和特点,从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了丘陵山区... 研究目的:综合运用现有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的背景和特点,从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了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农用地分等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当前现有的成果数据,在GIS平台下,将农用地分等图、"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坡度图等综合叠加分析,提取评价单元及其属性信息进行潜力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及其潜力分区图与野外调查实际相比,结果能较好反应该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论:该评价方法既立足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数据的特点,能为区域耕地整理及其项目选择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 指标体系 丘陵山区 GIS
下载PDF
西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2 位作者 重多 胡守庚 姚小薇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7,共7页
西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是《西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分区成果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提供参考。运用空间叠置法、聚类分析法、文献资料及经验判断,结合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各类因素,以县域... 西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是《西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分区成果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提供参考。运用空间叠置法、聚类分析法、文献资料及经验判断,结合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各类因素,以县域为单元,划定西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将西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藏东高山峡谷区、藏中南高原河谷区、藏西高山宽谷区、藏北高原湖盆区等4个一级类型区,高山峡谷工程模式、山间盆地工程模式、湖积平原工程模式、河网平原工程模式、河谷盆地工程模式、低丘岗地工程模式等6个工程模式。类型区的划分确立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空间格局,阐述了各工程类型区工程组合模式、耕地改良的限制条件和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目标,为规范西藏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参考,对提高西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强化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工程类型区 聚类分析 空间叠置分析 西藏
下载PDF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占岐 王华 +2 位作者 刘越岩 胡守庚 姚小薇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第4期42-45,共4页
本文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就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及1998年、2002年、2006年等三轮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1998年和2002年两轮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在2006年第三轮教学计划制定中增加了实践教... 本文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就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及1998年、2002年、2006年等三轮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1998年和2002年两轮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在2006年第三轮教学计划制定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课程结构,同时就建立以"3S"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土地资源管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及特色进行了分析,建立并完善了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特色,并提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评价——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潮 胡守庚 +2 位作者 童陆亿 迟彬 钱春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8,共6页
科学合理地评价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是分析地铁站点运行状况和配套设施情况的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指导地铁站点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战略措施。以地铁站点为评价单元,从地铁站点内、外部配套设施两方面选... 科学合理地评价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是分析地铁站点运行状况和配套设施情况的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指导地铁站点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战略措施。以地铁站点为评价单元,从地铁站点内、外部配套设施两方面选取44个指标,构建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评价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地铁站点外部的公共服务设施制约着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城市地铁应重视外部服务设施的建设,均衡各区域公共资源,合理引导人口分布,提高地铁的服务效益,为新型城镇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 武汉市
下载PDF
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童陆亿 胡守庚 杨剩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6,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探索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体系。研究方法:以田块为单元,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便捷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基... 研究目的: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探索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体系。研究方法:以田块为单元,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便捷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原有耕地和新增耕地综合质量进行重估,同时提出基于重估结果的耕地质量等别快速更新方法。研究结果:(1)重估结果与研究区实际调查结果相符,能够较好反映整治区耕地综合质量及其变化;(2)经土地整治后研究区19.6%的原有耕地质量等别有所提升,25.66%的原有耕地受整治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及工程措施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出现等别下降的情况,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整体偏低;(3)小规模、过度依赖于劳动力投入的耕地经营模式已成为制约区域耕地综合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研究可为类似区域土地质量重估提供参考借鉴,为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地重估 综合评价 耕地质量 等别更新 占补平衡
下载PDF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 被引量:28
13
作者 卢青 胡守庚 +2 位作者 叶菁 童陆亿 卢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法]该研究运用"木桶原理",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进行定量测算。[结果](1)团...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法]该研究运用"木桶原理",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进行定量测算。[结果](1)团风县整体呈"可载"状态,土地资源是团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各子系统承载力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规律。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为67. 73万人,大气环境承载力最高为871. 68万人。局部地区(马曹庙镇、贾庙乡)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格局;(2)在承载力绝对量上,团风镇等西南部地区承载力高于其他地区,从地均承载力来看,上巴河镇最高,贾庙乡最低;从承载力指数来看,各镇(乡)承载力指数介于1. 48~2. 35,杜皮乡、贾庙乡最高,团风镇最低,尽管团风镇承载力最大但其"剩余空间"也最有限。[结论]所构建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可为当前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战略实施提供有效借鉴,评价结果对区域远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木桶原理 团风县
下载PDF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权利体系及其行权方式探讨——基于委托代理机制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钊 胡守庚 +1 位作者 瞿诗进 金婧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3,共10页
研究目的:立足委托代理机制新语境,探索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权利体系,明确所有权行权方式,为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提供实践参考。研究方法:从自然资源资产属性特征出发,建立“功能—结构”因果关系框... 研究目的:立足委托代理机制新语境,探索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权利体系,明确所有权行权方式,为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提供实践参考。研究方法:从自然资源资产属性特征出发,建立“功能—结构”因果关系框架,分析所有权权利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和关键路径。研究结果:(1)“家底清晰,权属明确”“市场完善,配置高效”“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权益保障,全民共享”是所有权的基础、核心、关键和主导功能定位;(2)统一调查监测与确权登记、统一资产规划与处置配置、统一保护与资产合理利用、统一资产管护与收益分配、统一损害发现与核实追偿、统一监督考评与资产报告为所有权的六大权益结构;(3)构建了包括管理权、使用权、保护权和监督权的所有权权利体系;(4)通过纵向“直接行使/委托代理行使”和横向“统一行使、分类管理、统一指导”明确央地政府间、地方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间的行权关系与权责边界。研究结论:构建内容明确、权责对等、保护到位、监督有效的所有权权利体系是完善产权制度体系的关键一环,着力应对新时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 委托代理机制 所有权权利体系 行权方式 产权制度
下载PDF
突变视角下城镇建设用地形态演变与转型分区——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
15
作者 瞿诗进 李全峰 胡守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6,共9页
定量识别城镇建设用地形态突变点可为认识其演变规律提供新视角。该文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以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地均GDP产出分别作为显性与隐性形态表征指标,采用Mann-Kendall与最小生成树空间聚类方法,揭示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 定量识别城镇建设用地形态突变点可为认识其演变规律提供新视角。该文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以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地均GDP产出分别作为显性与隐性形态表征指标,采用Mann-Kendall与最小生成树空间聚类方法,揭示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形态变化的突变时点,并据此划分转型阶段。结果表明:1)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土地管理政策等影响,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显性与隐性形态分别在2000年和2006年发生突变,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量的增幅达228.93%,地均GDP产出年均增量的增幅达207.31%,据此可将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转型过程划分为“面积中速扩张—地均GDP中速增长”的发展期、“面积快速扩张—地均GDP中速增长”的过渡期和“面积快速扩张—地均GDP快速增长”的融合期3个阶段;2)区位与自然条件差异是塑造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长江中游地区可分为大都市快速综合转型区、江汉平原显性转型主导区、洞庭湖—鄱阳湖平原隐性转型主导区和山地丘陵低速综合转型区。研究结果深化了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理论认识,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方法借鉴,可为新时代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管控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城镇建设用地 MANN-KENDALL 时空过程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国土地科学发展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祎 刘越岩 +2 位作者 胡守庚 张金亭 张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14,F0002,共12页
研究目的:对"中国知网"刊载的土地科学期刊文章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土地科学发展特征。研究方法:科学计量学、网络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198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土地科学文献题录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刻画土地... 研究目的:对"中国知网"刊载的土地科学期刊文章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土地科学发展特征。研究方法:科学计量学、网络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198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土地科学文献题录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刻画土地科学研究现状,梳理土地科学发展脉络和演进逻辑。研究结论:(1)土地科学影响力逐步攀升,并已形成了稳定的学者群体,新一代学者逐渐开始引领土地科学发展方向。(2)土地科学主要研究机构多为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研究活动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土地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力度持续增加,文章来源期刊多元化。(3)土地科学发展经历了土地制度探索阶段、耕地保护阶段、城镇化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和时空锥理论构成了土地科学演进的内在逻辑。(4)"人地权三位一体"理论和三维空间研究域模型及其理论构成了土地科学研究域的基础,即土地科学主要研究内容是解决在特定发展阶段,土地生产关系与土地生产力不匹配所衍生的土地利用问题,而土地政策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则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土地科学理论实践,土地科学是一门典型的"问题导向型"和"实践推动型"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体系 发展特征 科学计量学 网络分析 发展脉络
下载PDF
地块尺度的复杂种植区作物遥感精细分类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鹏 胡守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25-134,共10页
实现复杂农区作物种植信息的精准、动态监测是中国农业精细化管理面临的迫切需求,而作物种植碎片化和异质性给作物遥感精细分类带来了诸多挑战,该文旨在探索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地块尺度多种作物同步识别方法,以满足实时获取复杂农区作... 实现复杂农区作物种植信息的精准、动态监测是中国农业精细化管理面临的迫切需求,而作物种植碎片化和异质性给作物遥感精细分类带来了诸多挑战,该文旨在探索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地块尺度多种作物同步识别方法,以满足实时获取复杂农区作物详细分布信息需要。研究选取武汉市新洲北部为典型区,以WorldView-2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eliefF-Pearson方法优选作物遥感特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K最近邻和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作物分类,并对比分析其精度。研究发现:1)RVI、NDVI、相关性和边界长度等12个特征构成了地块尺度作物分类的相对较优特征,可在充分表征影像信息同时降低数据冗余;2)相比于人工神经网络和K最近邻算法,随机森林算法分类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达79.07%;3)以光谱特征差异为作物区分基础,形状和纹理特征的使用能有效改善地块尺度作物分类精度,总体精度可提高4%左右;4)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体系能有效提升复杂种植区地物分类精度,水稻、棉花、荷等主要作物以及裸旱地、裸水田等地物分类精度均达到了8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复杂种植区作物遥感精细分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亦可为作物种植信息精准普查、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动态监测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分类 地块尺度 复杂种植区 随机森林 特征选择 高分辨率影像
下载PDF
城市中心对地价空间分布作用的非均质扩散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鹏 胡守庚 瞿诗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6,共8页
运用地理系统非均质空间扩散理论,构建城市中心对地价扩散的非线性影响测算模型,分析城市中心对周边地价形成的贡献,探讨由地理环境要素空间异质性引起的城市中心对地价空间衰减的非线性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城市中心对地价空间变化的影... 运用地理系统非均质空间扩散理论,构建城市中心对地价扩散的非线性影响测算模型,分析城市中心对周边地价形成的贡献,探讨由地理环境要素空间异质性引起的城市中心对地价空间衰减的非线性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城市中心对地价空间变化的影响受距中心距离与土地质量共同作用,土地质量空间异质性致使城市中心影响在不同地域的衰减速度差异显著;周边土地质量水平越高,中心影响随距离衰减越缓慢、作用范围越大;就武汉市而言,长江对于城市中心影响扩散的阻隔作用表现突出,而汉江的阻隔作用不明显。研究初步证明,从地价空间扩散角度可解释并测算城市中心对地价空间变化的影响,这为分析其他微观因素对地价的影响机理提供了新视角;城市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决定了微观因素对地价影响的非线性效应,这为揭示城市地价影响因素作用客观规律提供了新认识,为城市土地定级和地价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地价空间结构 非均质空间扩散 地价影响因素 城市中心 武汉市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管控策略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宏玉 胡守庚 卢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6,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为新时期各地政府进行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双控"提供策略参考。研究方法: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法。研究结果:(1)"十二五"期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为新时期各地政府进行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双控"提供策略参考。研究方法: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法。研究结果:(1)"十二五"期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2)预测到2020年末各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及强度,要依据4类脱钩系数进行规模管控,根据"优"、"良"、"中"和"差"4种等级情况的区域进行强度管控;(3)基于预测结果,从发展观念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供地模式调整等多视角提出了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规模及强度管控策略。研究结论:应努力促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低脱钩"发展模式,各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策略推进建设用地"双控"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弹性脱钩 管控 规模 强度
下载PDF
新常态下土地督察和土地监察协作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海东 胡守庚 龚瑶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第7期27-32,共6页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背景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土地需求结构调整、土地配给方式转变等挑战。结合新常态下土地管理工作新要求及土地执法监管现状,梳理并分析土地督察和土地监察协作必要性及可能性,对当前土地督...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背景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土地需求结构调整、土地配给方式转变等挑战。结合新常态下土地管理工作新要求及土地执法监管现状,梳理并分析土地督察和土地监察协作必要性及可能性,对当前土地督察和土地监察协作的法律法规、信息沟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指出加强二者协作须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协作依据;健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夯实协作基础;建立专职协调机构,统筹协作格局;构建协作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协作分工;创新协作运行机制,提高协作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土地督察 土地监察 协作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