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安斌 蔡继业 +6 位作者 郑启昌 洪岸 何晓青 戴云 单于 潘运龙 李凌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8-522,共5页
探讨了肝细胞在胚胎干细胞 (EScell)体外诱导分化系统中成熟分化的条件、机制及其鉴定方法 .利用TGF ,bFGF、HGF等细胞生长因子进行BALB/c小鼠ES细胞向肝细胞方向的定向诱导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免疫细胞化学 (ICC)和放... 探讨了肝细胞在胚胎干细胞 (EScell)体外诱导分化系统中成熟分化的条件、机制及其鉴定方法 .利用TGF ,bFGF、HGF等细胞生长因子进行BALB/c小鼠ES细胞向肝细胞方向的定向诱导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免疫细胞化学 (ICC)和放射免疫法 (RIA)动态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和蛋白AFP ,ALB ,G6P ,TAT ,CK8,CK18等在培养体系中的表达 ,并测定肝细胞的尿素合成功能 ,最后测定肝细胞分化率 .结果 ,肝细胞特异基因AFP ,ALB ,G6P和TAT最早分别于第 3、 9、 11、 13天表达 ,肝细胞特异蛋白AFP ,CK8,CK18和ALB最早分别于第 7、 9、 9和 11天开始表达 .第 12天开始检测到尿素出现 ,浓度为 8 3μmol/L ,并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浓度逐渐增加 .最后 ,测得生长因子诱导组肝细胞的分化率为 32 % ,对照组肝细胞分化率为 8% .说明肝细胞可以在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系统中出现并成熟分化 ,bFGF、HGF、OSM等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分化率和成熟度 ,有望成为解决肝功能替代疗法中细胞来源问题的新希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细胞 定向分化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源性肝样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小鼠(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安斌 何晓顺 +1 位作者 郑启昌 蔡继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0期7963-7967,共5页
背景:采用胚胎干细胞源性肝样细胞进行移植治疗时,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致瘤性及其对肝脏生化代谢的影响有待观察。目的:评价胚胎干细胞源性肝样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背景:采用胚胎干细胞源性肝样细胞进行移植治疗时,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致瘤性及其对肝脏生化代谢的影响有待观察。目的:评价胚胎干细胞源性肝样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0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D3-ES细胞(129系小鼠分离建系),由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黄冰教授馈赠。选用40只清洁级6周龄D3-129系小鼠,雌雄不限,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为SCXK(粤)2004-0011,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转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为美国GibcoBRL公司产品。方法:①利用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小鼠D3-ES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将细胞悬液以2.0×106/只注入20只小鼠肝包膜下,其余2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②注射后24h,采用5μL/20g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发两组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观察小鼠生存质量及平均生存时间;急性肝功能衰竭24h,取小鼠后腔静脉血进行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血糖、凝血酶原时间等肝功能指标检测;小鼠死亡后取肝脏标本,观察有无肿瘤生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细胞生长和白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生存质量及平均生存时间。②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③移植细胞体内生长及肿瘤形成情况。结果:①小鼠生存质量及平均生存时间:诱发急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后,对照组先出现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14只及移植组8只出现腹水。对照组平均存活时间短于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2h,P<0.05)。②小鼠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组及移植组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较造模前升高,白蛋白及血糖较造模前低,凝血酶原时间较造模前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移植组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下降,血糖较对照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移植细胞体内生长及肿瘤形成情况:移植组小鼠死亡后取肝脏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肝脏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无肿瘤形成,移植细胞与小鼠肝样细胞形成很好的排列连接并表达白蛋白。结论:胚胎干细胞源性肝样细胞移植能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小鼠生活质量,延长小鼠生存时间,移植细胞对肝脏生化代谢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样细胞 分化 细胞移植 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爆发性肝衰竭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安斌 郑启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竭 (FH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ACP微囊化处理原代豚鼠肝细胞 ,于诱发FHF前 2 4h移植到大鼠腹腔内大网膜附近 ,采用 90 %肝切除法诱发FHF。在FHF诱发后 2 4h取静脉血检测大鼠肝功能谷丙转氨... 目的 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竭 (FH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ACP微囊化处理原代豚鼠肝细胞 ,于诱发FHF前 2 4h移植到大鼠腹腔内大网膜附近 ,采用 90 %肝切除法诱发FHF。在FHF诱发后 2 4h取静脉血检测大鼠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ALT ) ,清蛋白 (ALb) ,总胆红素(TB) ,血糖 (BS)和凝血酶原时间 (PT)等指标 ;取腹腔移植入的微囊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功能及数量的变化 ;动态全程观察大鼠生活质量及存活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出现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腹水的时间明显延长。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的ALT ,Alb ,TB ,BS和PT均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均有差异的显著性 (P <0 .0 5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为 60h ,空白对照组为 2 2h(P <0 .0 1)。组织学检查 :移植后 72h开腹 ,约有 80 %微囊呈无粘连游离状态 ,镜下见微囊周围纤维化率约为 8% ,囊内肝细胞形态正常。未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则很少见到正常的肝细胞 ,且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对异种肝细胞进行微囊化处理后移植治疗FHF大鼠 ,可以减少移植排斥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是一种治疗FHF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 异种 肝功能衰竭/病因学 肝切除术/副作用 移植物排斥
下载PDF
上皮型钙粘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中动态表达及与细胞黏附状态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安斌 何晓顺 +1 位作者 黄冰 蔡继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8838-8842,共5页
背景:体内胚胎期,上皮型钙粘蛋白对肝脏组织的发育起到决定作用,探讨其在胚胎干细胞分化中的动态表达对于肝脏组织的体外发育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上皮型钙粘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细胞间黏附... 背景:体内胚胎期,上皮型钙粘蛋白对肝脏组织的发育起到决定作用,探讨其在胚胎干细胞分化中的动态表达对于肝脏组织的体外发育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上皮型钙粘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细胞间黏附状态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BALB/c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由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黄冰教授建系和保存。清洁级BALB/c系孕13d小鼠20只,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BALB/c系小鼠胚胎干细胞克隆经胰酶消化后,利用含胎牛血清、2-巯基乙醇、HEPES、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悬浮培养,使其自然发育5d形成拟胚体,第6天转至培养板使其贴壁生长。取BALB/c系孕13d小鼠,取其胎鼠肝脏组织制备胎肝细胞及冰冻切片,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按胚胎干细胞初分化、拟胚体形成、细胞分化群落形成等阶段,于细胞分化第1,5,9,13,17天利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表达,观察其表达水平与细胞黏附状态的关系。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胚胎干细胞自然分化系统中,上皮型钙粘蛋白mRNA于分化第1天未表达,在第5天拟胚体形成后表达最强,其后表达能力逐渐降低,至17d时不再表达,作为对照的BALB/c系小鼠胎肝细胞表达较强的上皮型钙粘蛋白mRN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亦体现相同规律。胚胎干细胞在形态学上由单细胞发育为致密的包含3胚层结构的拟胚体,再继续分化为松散的细胞群落。结论:上皮型钙粘蛋白在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系统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细胞间黏附状态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其在体外环境中丧失表达可能是分化细胞不能组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上皮型钙粘蛋白 细胞分化 细胞黏附 组织
下载PDF
生物人工肝中肝细胞来源及培养的新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安斌 田源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CAS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肝细胞的活性是生物人工肝成功的关键 ,而良好的细胞来源及培养是肝细胞活性的保证。近年来 ,生物型人工肝中肝细胞来源及培养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 ,肝细胞来源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原代肝细胞、人肝癌细胞、传代及转化的肝细胞等方面。肝... 肝细胞的活性是生物人工肝成功的关键 ,而良好的细胞来源及培养是肝细胞活性的保证。近年来 ,生物型人工肝中肝细胞来源及培养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 ,肝细胞来源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原代肝细胞、人肝癌细胞、传代及转化的肝细胞等方面。肝细胞培养的研究集中在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及所需肝细胞数量等方面。这些研究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肝细胞 细胞来源 细胞培养 发展
下载PDF
经皮交替冷冻、加热在不可切除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安斌 郑启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交替冷冻、加热疗法(alternately cryogenic-heating therapy,ACHT)在不可切除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4组:ACHT+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交替冷冻、加热疗法(alternately cryogenic-heating therapy,ACHT)在不可切除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4组:ACHT+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组:17例;ACHT+传统静脉化疗(intravenous chemotherapy,ICT)组:16例;单纯TACEC组:19例;单纯传统的静脉化疗组:16例。结果:ACHT+TACE组总缓解率为88.2%,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94.1%、94.1%,AFP下降率为84.6%。ACHT+ICT组总缓解率为87.5%,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8.8%,AFP下降率为78.6%。TACE组总缓解率为57.6%,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8.9%、42.1%,AFP下降率为69.2%。ICT组总缓解率为25.0%,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50.0%、18.8%,AFP下降率为41.7%。毒副反应方面,除前三组各有1例白细胞Ⅲ度下降,ICT组有2例白细胞Ⅲ度下降外,其余均为Ⅰ~Ⅱ度反应。未观察到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ACHT联合其他疗法可以明显提高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并且毒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程度轻,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冷冻 加热治疗 不可切除肝癌 联合治疗 ACHF
下载PDF
上皮型钙粘蛋白基因稳定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及对分化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英文)
7
作者 胡安斌 何晓顺 +1 位作者 黄冰 蔡继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9787-9791,共5页
背景:在胚胎期,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表达对于肝组织的形成有决定作用。目的:将上皮型钙粘蛋白基因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观察其对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背景:在胚胎期,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表达对于肝组织的形成有决定作用。目的:将上皮型钙粘蛋白基因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观察其对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BALB/c系孕13d小鼠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BALB/c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由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黄冰教授建系和保存。含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吕志跃博士惠赠。方法:取BALB/c小鼠新鲜肝脏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合成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将其和pEGFP-N1双酶切后连接构建pEGFP-上皮型钙粘蛋白,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分化。主要观察指标: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上皮型钙粘蛋白在分化系统中的动态表达,同时观察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基因转染的胚胎干细胞分化后1~17d稳定表达上皮型钙粘蛋白,而普通胚胎干细胞分化后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表达则逐渐降低。稳定表达上皮型钙粘蛋白的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在19d时仍能保持致密的细胞连接和多层生长状态,普通胚胎干细胞则由拟胚体结构逐渐分化为松散的细胞群落。结论:稳定表达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胚胎干细胞分化后,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保持多层细胞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上皮型钙粘蛋白 基因转染 细胞黏附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定向分化的体外实验(英文)
8
作者 胡安斌 何晓顺 +1 位作者 蔡继业 郑启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783-5787,共5页
背景:在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培养条件基础上增加向胆管上皮细胞分化的培养条件,使其向胆管上皮细胞方向分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目的:验证在细胞生长因子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 背景:在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培养条件基础上增加向胆管上皮细胞分化的培养条件,使其向胆管上皮细胞方向分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目的:验证在细胞生长因子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材料:选用BALB/c系小鼠胚胎干细胞(BALB/c-ES)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建系和保存。分化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实验用抗小鼠细胞角蛋白7(CK7)和细胞角蛋白19(CK19)购自丹麦DAKO公司,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为美国Biodesign产品,IX70-S8F2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拟胚体分化,在培养系统中按不同时间段分别添加分化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角化细胞生长因子,使胚胎干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方向分化。以培养液中不添加上述细胞生长因子为对照组,使胚胎干细胞自然分化。②采用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及三维的环状结构形成情况。③于细胞分化第10天开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标记物CK7、CK19,γ-谷胺酰转肽酶(GGT)表达变化,同时观察γ-谷胺酰转肽酶阳性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生长及三维环状结构形成情况。②胆管上皮细胞标记蛋白CK7、CK19的表达。③胆管上皮细胞标记酶GGT表达及其阳性细胞形态学情况。结果:①细胞生长及三维的环状结构形成情况:胚胎干细胞悬浮培养10h后即可见小的拟胚体形成并悬浮在培养液中。分化第10天在拟胚体细胞分化群落中出现一种三维的环状结构,细胞呈同心圆层状排列,内层细胞排列紧密,继续培养,内层细胞逐渐排列疏松,分化20d左右时细胞活力达到最好,其后活力开始下降,分化36d时三维结构裂解并呈条索状悬浮于培养液中。对照组环状结构于第13天出现,细胞结构于27d裂解。②CK7,CK19表达:胆管上皮细胞环状结构形成当日即有CK7表达,分化第13天时CK19表达,其后两者同时表达于三维结构细胞中并随培养时间增加而表达逐渐增强。对照组细胞在分化第13,15天开始出现CK7,CK19表达。③胆管上皮细胞标记酶GGT表达及其阳性细胞形态学变化:加入生长因子后,细胞环状结构形成初始即表达GGT,说明此结构中含有胆管上皮细胞。在环状结构形成初始,细胞间连接紧密,不能分清单个细胞结构,随着培养时间增长,单细胞结构逐渐清晰。GGT阳性细胞呈多角型或方形排列,核位于中央,细胞器较少,胞质染色较浅,符合立方上皮细胞特点,体现出胆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结论:胚胎干细胞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定向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并可以形成类胆管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胆管上皮细胞 定向分化
下载PDF
逆向解剖法游离股骨/胫骨快捷制备小鼠骨髓细胞 被引量:12
9
作者 付必莽 苏莹珍 +3 位作者 何小文 胡安斌 何晓顺 黄洁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01-2604,共4页
背景:如何快速洁净地游离小鼠股骨和胫骨直接影响骨髓细胞缺血时间,虽文献报道可用手术刀片刮除、纱布和纸巾等器物协助去除肌肉组织。但对其具体操作技巧并无详细报道,也无统一简捷的方法。目的:寻找制备小鼠骨髓细胞快捷实用的方法,... 背景:如何快速洁净地游离小鼠股骨和胫骨直接影响骨髓细胞缺血时间,虽文献报道可用手术刀片刮除、纱布和纸巾等器物协助去除肌肉组织。但对其具体操作技巧并无详细报道,也无统一简捷的方法。目的:寻找制备小鼠骨髓细胞快捷实用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骨髓细胞缺血时间。方法:采用逆向肌肉剥离法由踝关节向髋关节逆行解剖,以镊子配合剪刀行"剪合-滑动-折转"3个动作,彻底去除附着于小鼠后肢股骨的肌肉组织,快捷制备骨髓细胞悬液。记录解剖骨骼和制备骨髓细胞的时间,所得骨髓细胞培养72h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评价该制备方法的效果。结果与结论:骨骼解剖时间为(1.9±0.4)min,骨髓细胞悬液制备时间为(14.7±1.8)min;游离过程骨折断或髓腔破损率为0%;制备的骨髓细胞培养72h,细胞数量[(8.1±2.0)×107个]较培养前[(4.7±0.7)×107]明显增加(P<0.01),而活细胞比率在培养前(97.5±1.1)%和培养后(95.4±1.0)%无明显差异(P>0.05);镜下微生物污染率为0%,未见肌肉细胞等污染。结果显示该方法快捷实用、不易污染、操作容易程序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解剖 胫骨/股骨 快捷 小鼠 骨髓细胞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半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付必莽 何晓顺 +3 位作者 余思 胡安斌 马毅 黄洁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索培养与鉴定小鼠骨髓来源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的可行方法。方法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2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20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IL)-4的RP... 目的探索培养与鉴定小鼠骨髓来源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的可行方法。方法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2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20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IL)-4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9 d;再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0 ng/ml)刺激24 h获得smDC,同时以脂多糖(1μg/ml)刺激和不加刺激培养24 h获得成熟DC(mDC)和未成熟DC(iDC)。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iDC、smDC和mDC的形态、细胞表面标志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sm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结果smDC的体积介于iDC和mDC之间、多呈类圆形或圆形,胞体直径约为15μm,树突长度多在5-10μm。smDC、iDC与mDC均高表达CD11c,smDC表达CD40、CD80、CD86及MHC-Ⅱ介于iDC和mDC之间。smDC分泌IL-1β、IL-6和IL-12显著低于mDC(P〈0.01)、分泌IL-12显著低于iDC(P〈0.05),分泌IL-1β、IL-6与iD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mDC、iDC与mDC分泌IL-10差异无显著性(P〉0.05)。sm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激活作用显著低于mDC和阳性对照(P〈0.01),而与阴性对照和iD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mDC可能是一个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独立的DC亚群,体外利用GM-CSF、IL-4和TNF-α诱导骨髓单核细胞是获得smDC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成熟树突状细胞 培养 鉴定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联合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思 何晓顺 +2 位作者 胡安斌 付必莽 马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者、受者,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免疫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者、受者,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免疫干预措施;雷帕霉素组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天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联合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d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并在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结果对照组、雷帕霉素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联合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6.9±1.9)、(12.3±3.0)、(17.0±3.4)、(20.8±3.6)d。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雷帕霉素能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延长免疫耐受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小鼠 皮肤移植
下载PDF
同一机构5年原位肝移植726例术后并发肝动脉血栓形成14例资料回顾 被引量:6
12
作者 巫林伟 郭志勇 +7 位作者 邰强 何晓顺 鞠卫强 王东平 朱晓峰 马毅 王国栋 胡安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6-939,共4页
背景:虽然肝移植技术已经成熟,但肝动脉血栓形成仍是造成肝移植后移植物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肝动脉血栓形成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处理,只有再次肝移植才能挽救患者生命。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后并发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方法:中山大学... 背景:虽然肝移植技术已经成熟,但肝动脉血栓形成仍是造成肝移植后移植物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肝动脉血栓形成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处理,只有再次肝移植才能挽救患者生命。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后并发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从2004-01/2009-12共实施726例成人尸肝移植,共14例患者经造影证实在肝移植后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回顾性分析以上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9%(14/726),发生的平均时间为移植后10d(1~41d)。14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6例表现为急性的肝功能恶化,4例表现为胆漏,1例表现为肝脓肿,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行急诊肝动脉再血管化,2例行肝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肝动脉再血管化联合肝动脉局溶栓治疗,6例行再次肝移植。本组肝动脉血栓形成相关的死亡率为42.9%(6/14),其中2例行肝动脉再血管化后因胆道坏死、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溶栓后再次血栓形成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肝动脉再血管化联合肝动脉溶栓后因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死亡;2例再次移植后早期因严重感染死亡。8例患者康复出院,并常规随访18~66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肝移植后18,29个月因肝癌复发死亡,以上患者随访过程中移植肝功能正常,肝动脉畅通。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在造成不可逆的胆道和肝实质损伤前,尽早恢复肝动脉血流可以避免再次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血栓形成 肝移植 再血管化 溶栓 并发症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荣海 巫林伟 +7 位作者 吴成林 王东平 鞠卫强 胡安斌 邰强 朱晓峰 韩安家 何晓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8329-8332,共4页
背景: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较罕见,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不佳,预后差。目的:随访观察1例肝移植治疗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肝移植治疗后的情况,并回顾性分析迄今为止见... 背景: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较罕见,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不佳,预后差。目的:随访观察1例肝移植治疗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肝移植治疗后的情况,并回顾性分析迄今为止见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65例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来源、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与结论:该患者经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鳞状细胞癌抗原等均降至正常水平,恢复良好。国内外研究表明,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来源多样,手术切除、化疗等治疗方法疗效不佳,预后差。本例结果显示,肝移植治疗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脏 鳞状细胞癌 临床表现 预后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自芳 郑启昌 +4 位作者 朱林 胡安斌 李毅清 舒晓刚 田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 :构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由我们构建的重组质粒pGEM -Arr中扩增出arresten基因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该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RSET中 ... 目的 :构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由我们构建的重组质粒pGEM -Arr中扩增出arresten基因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该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RSET中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用IPTG诱导表达 ,并对表达产物行SDS -PAGE分析。结果 :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arresten基因正确地插入表达载体中。重组arresten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其分子量约为 2 6kD ,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 30 %。结论 :Arreste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重组arresten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ARRESTEN 载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靶向survivin的siRNA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昕 胡安斌 +2 位作者 张勇 陈立波 郑启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534-1538,共5页
目的:探讨转入靶向survivin的siRNA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设计、合成一对survivin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 中间间隔9个核苷酸序列,通过定向克隆至载体PSilencer2.1, 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经稳定转染HepG2细胞后对转基因... 目的:探讨转入靶向survivin的siRNA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设计、合成一对survivin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 中间间隔9个核苷酸序列,通过定向克隆至载体PSilencer2.1, 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经稳定转染HepG2细胞后对转基因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观察. 结果:测序证实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通过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分别达73%和75%.转染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凋亡率增加15倍.裸鼠体内成瘤率下降75%,9-30 d肿瘤体积分别为0.10±0.01 cm3,0.30±0.03 cm3,0.39±0.11 cm3,0.45±0.13 cm3,0.49±0.07 cm3,0.58±0.01 cm3,0.60±0.10 cm3,0.65±0.07 c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结论:靶向survivin的siRNA能有效降低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在体内体外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为进一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SURVIVIN SIRNA 肝癌细胞 生物学行为 转基因
下载PDF
胰肾联合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巫林伟 张剑威 +9 位作者 邰强 鞠卫强 何晓顺 郭志勇 王东平 朱晓峰 马毅 王国栋 王长希 胡安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08-3412,共5页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合并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胰腺为高免疫原性器官,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胰腺移植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05-0...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合并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胰腺为高免疫原性器官,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胰腺移植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05-01/2009-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胰液引流均采用空肠引流方式。术后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麦考酚酸+激素,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以上9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与结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除1例早期死亡外,其余8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肌酐降至正常水平,移植后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1.5±3.5)d,空腹血糖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5.4±6.3)d。8例患者随访4~50个月期间,共有4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1例在接受床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其余3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激素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转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移植胰腺排斥。说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肾联合移植 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器官移植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表达致人肝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单于 陈系古 +3 位作者 黄冰 胡安斌 郭中敏 黄文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 (HCV C)蛋白是维持丙型肝炎病毒结构的重要蛋白质 ,由于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 ,被认为与HC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为了进一步探索HCV C蛋白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首先构建了表达HCV C蛋白的真...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 (HCV C)蛋白是维持丙型肝炎病毒结构的重要蛋白质 ,由于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 ,被认为与HC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为了进一步探索HCV C蛋白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首先构建了表达HCV C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 ,脂质体介导转染Chang liver人肝细胞株 ,建立表达HCV C蛋白的人肝细胞模型 ,RT PCR方法检测HCV C基因在人肝细胞内的表达 ,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Chang liver肝细胞内HCV C蛋白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 .表达HCV C蛋白的Chang liver人肝细胞培养 2 0代以后 ,与对照组细胞相比 ,细胞的形态出现长梭形样改变 ,生长速度显著加快 ,细胞内DNA含量的均一性变差 .接种表达HCV C蛋白的Chang liver人肝细胞的 6只裸鼠在第 2 0天时全部有肿瘤长出 ,且肿瘤组织结构符合肝细胞癌病理形态特点 ,对照组裸鼠未见肿瘤生长 .上述结果表明HCV C基因表达可导致Chang liver人肝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提示HCV C蛋白与HCV感染所致肝细胞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基因表达 肝细胞 HCV-C蛋白 恶性转化 肝细胞癌 Chang-liver
下载PDF
雷帕霉素转换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思 何晓顺 +3 位作者 马毅 胡安斌 巫林伟 朱晓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76-2278,共3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相关性性肾功能不全时,进行雷帕霉素(Rap)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4年1月到2008年6月间肝移植术后因肾功能不全而从CNI转向Rap治疗的病例。观察免疫...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相关性性肾功能不全时,进行雷帕霉素(Rap)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4年1月到2008年6月间肝移植术后因肾功能不全而从CNI转向Rap治疗的病例。观察免疫抑制剂转换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副作用。结果转换后4个月肾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5)。转换后3个月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控制范围内。结论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CNI相关性肾功能不全时,R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免疫抑制剂转换 肾功能不全 肝移植
下载PDF
免疫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必莽 胡安斌 +2 位作者 何晓顺 张捷 黄洁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3期10529-10532,共4页
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半成熟树突状细胞亚群,其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中等表达CD40、CD80和CD86等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现出诱导免疫耐受的潜能,其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一道被认为是致耐受细胞。这使过去将树突状细胞分为未成... 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半成熟树突状细胞亚群,其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中等表达CD40、CD80和CD86等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现出诱导免疫耐受的潜能,其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一道被认为是致耐受细胞。这使过去将树突状细胞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种类型的概念受到挑战。但是,它们在移植免疫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仍未完全明了。文章对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体内迁移过程、在移植免疫中分子机制和体外获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热点追踪,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致耐受树突状细胞在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拓宽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 移植免疫
下载PDF
飞行仿真系统的确认、验证和认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伞冶 胡安斌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2-435,461,共5页
根据飞行仿真系统的实际需求给出了确认、验证和认证(VV&A)的新的定义。应用新的VV&A定义结合全功能飞行仿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适用的VV&A过程模型,另外,还提出了主输出带置信度评估方法。上述VV&A的理论与方已成功地在... 根据飞行仿真系统的实际需求给出了确认、验证和认证(VV&A)的新的定义。应用新的VV&A定义结合全功能飞行仿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适用的VV&A过程模型,另外,还提出了主输出带置信度评估方法。上述VV&A的理论与方已成功地在“J5QM-2型飞行仿真系统”和“直升机旋翼自转着陆飞行仿真系统”的置信度评估过程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仿真系统 验证 认证 飞行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