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在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控制中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宗兰 曹军丽 +1 位作者 顾涛 付占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0期42-43,共2页
目的验证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具有中至大量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卵巢癌患者50例,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30例(治疗组)和全身化疗2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目的验证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具有中至大量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卵巢癌患者50例,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30例(治疗组)和全身化疗2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08)。结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能有效地控制卵巢恶性腹腔积液,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疗法 卵巢肿瘤 局部灌注 腹腔积液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2
作者 任春振 曹军丽 +4 位作者 胡宗兰 张丽娇 郭志军 王欣 付占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5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9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组50例(治疗组)和单纯静脉化疗组40例(...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5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9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组50例(治疗组)和单纯静脉化疗组40例(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顺铂腹腔热灌注联合紫杉醇静脉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观察两组的肿瘤控制率、腹水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肿瘤控制率(CR+PR)分别为72%和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的腹水控制率(CR+PR)分别为80%和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结论: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优于单纯静脉化疗,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卵巢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静脉化疗
下载PDF
胸腔置管引流后灌注香菇多糖与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军丽 张丽娇 +5 位作者 任春振 王欣 郭志军 胡宗兰 王芳 付占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后灌注香菇多糖与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置管引流排净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灌注香菇多糖和IL-2,对照组16例置管后单纯间断抽胸腔积液。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后灌注香菇多糖与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置管引流排净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灌注香菇多糖和IL-2,对照组16例置管后单纯间断抽胸腔积液。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18.75%,KPS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5%和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后灌注香菇多糖和IL-2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白细胞介素2 胸腔积液 恶性 胸腔置管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庆怀 程少会 +3 位作者 王芳 李平 胡宗兰 付占昭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6期2159-2160,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
下载PDF
CD138 ba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雁鸿 杨桂凤 +5 位作者 张庆怀 冯继 尹福在 付占昭 胡宗兰 周艳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138、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对100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CD138、bag-1、ER的检测,并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138、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对100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CD138、bag-1、ER的检测,并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D13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100%)(P<0.01);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15%)(P<0.01)。2)CD138、bag-1的表达均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R表达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3)CD138与bag-1密切相关。bag-1表达(-)、(+)、(++)、(+++)时CD13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35.3%、34.5%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38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均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R表达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乳腺癌激素治疗的判断意义不大;CD138与bag-1关系密切,随着bag-1阳性表达率增高,CD138阳性表达率下降,二者呈负相关。两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联合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生物学标记,并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与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138 BAG-1 E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军丽 王欣 +4 位作者 张丽娇 任春振 郭志军 付占昭 胡宗兰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科2000-03—2003-01收治的50例T4病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组26例和单纯行全身化疗的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科2000-03—2003-01收治的50例T4病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组26例和单纯行全身化疗的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复发率、肝转移率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腹腔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1%vs50.0%,15.4%vs41.7%,P<0.05),治疗组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vs91.7%,69.2%vs50.0%,38.5%vs20.8%,P<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T4病变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能有效降低术后腹腔复发及肝转移,而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局部灌注 全身化疗
下载PDF
清肺解毒中药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2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雁鸿 冯继 +5 位作者 尹福在 付占昭 胡宗兰 董立新 顾涛 杨森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23期1785-1787,共3页
目的:评价NP方案化疗加中药和单纯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NP方案化疗加中药组(观察组)和单纯N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化疗方案:诺维... 目的:评价NP方案化疗加中药和单纯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NP方案化疗加中药组(观察组)和单纯N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化疗方案:诺维本(NVB)25mg/m2,静脉滴入,d1、d8;顺铂(DDP)30mg/m2,静脉滴入,d1~d3。3周为1个周期,每例均进行2个周期以上化疗。观察组在化疗的同时,服用“清肺解毒方”中药,2次/d,长期服用。结果:观察组40例中有效率为52.5%,对照组32例中有效率为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KPS评分改善或稳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化疗期间服用中药可以明显提高NSCLC患者化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症状减轻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有效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中西医结合疗法 抗肿瘤剂(中药)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
8
作者 付占昭 张绍华 +3 位作者 胡宗兰 顾涛 张志 杨雁鸿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评价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草酸铂130mg/m2,静滴,第一天;亚叶酸钙150mg/m2,静滴,第一至五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4-6h.第一至五天,21d为1个周期。结果入组观察70例,其中完全有效(C... 目的评价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草酸铂130mg/m2,静滴,第一天;亚叶酸钙150mg/m2,静滴,第一至五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4-6h.第一至五天,21d为1个周期。结果入组观察70例,其中完全有效(CR)4例(5.7%),部分有效(PR)24例(34.3%),稳定(SD)34例(48.6%),进展(PD)8例(11.4%)。总有效率(ORR)40.0%(28/ 70),初治ORR 42.9%(18/42),复治ORR 35.7%(10/28)。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草酸铂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下载PDF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柴静媛 宁英萍 胡宗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应用反式维甲酸(Retinoticacid,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病死率仍很高。M3a、M3b及早幼粒细胞数高、低均可并发DIC。诊断确立之后,应立即... 应用反式维甲酸(Retinoticacid,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病死率仍很高。M3a、M3b及早幼粒细胞数高、低均可并发DIC。诊断确立之后,应立即口服RA,同时使用肝素治疗DIC,根据凝血时间(CT)调整肝素用量及间歇时间,使CT维持在20~30min,肝素用至出血症状停止和DIC指标恢复正常,再减量维持1~2周,必需输血时,同时加用肝素,以防止促进DI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双相性贫血12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宋永军 胡宗兰 吴天真 《海军医学杂志》 1997年第1期91-92,共2页
双相性贫血是机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sub>1</sub>2,同时又缺乏铁引起的混合性贫血,临床较少见,现将我们在本地区收集的12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贫血 双相性 叶酸缺乏 维生素B12缺乏 铁缺乏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在恶性腹腔积液控制中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宗兰 曹军丽 +7 位作者 付占昭 顾涛 程少会 华海侠 杨森 张丽娇 杨雁鸿 董立新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年第10期701-702,共2页
选择具有中至大量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肿瘤患者61例,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31例(治疗组)和全身化疗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示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临床受益率均高于... 选择具有中至大量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肿瘤患者61例,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31例(治疗组)和全身化疗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示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临床受益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7%比13.3%,41.9%比16.7%,90.3%比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31、0.024),两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提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腹腔积液,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腹腔积液
原文传递
POEMS综合征一例
12
作者 胡宗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91-291,共1页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多系统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对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昭 胡宗兰 +5 位作者 宁晓红 周建凤 邵亚娟 段金虹 杨先达 白春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26-830,共5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同肿瘤细胞系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及其对VEGF所诱导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LMWH和肝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肝癌HepG2细胞、结肠腺癌HCT...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同肿瘤细胞系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及其对VEGF所诱导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LMWH和肝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肝癌HepG2细胞、结肠腺癌HCT116和HCT8细胞分泌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LMWH和肝素对HepG2细胞表达VEGF mRNA的影响。采用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条件培养基在有无LMWH作用时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LMWH组和肝素组A549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045.89±165.30)pg/ml、(782.45±67.17)pg/ml和(916.54±71.25)pg/ml;对照组、LMWH组和肝素组HCT116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955.76±51.14)pg/ml、(822.89±142.39)pg/ml和(951.77±188.22)ps/ml;对照组、LMWH组和肝素组HCT8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290.62±41.23)pg/ml、(1063.34±63.82)ps/ml和(1257.14±11.40)pg/ml;对照组、LMWH组和肝素组HepG2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083.00±134.35)pg/ml、(758.00±84.85)pg/ml和(874.00±22.62)pg/ml。LMWH可抑制不同肿瘤细胞系中VEGF蛋白的表达(均P〈0.05),但对TNF-α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LMWH可抑制HepG2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肿瘤条件培养基可以诱导HUVEC增殖,加入LMWH的肿瘤条件培养基中,HUVEC增殖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LMWH可抑制不同的肿瘤细胞系分泌VEGF,并具有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军丽 胡宗兰 +7 位作者 付占昭 顾涛 程少会 华海侠 杨森 张丽娇 杨雁鸿 董立新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年第3期185-186,共2页
1999年2月至2002年5月选择我院Ⅱ~Ⅲ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复发率、肝转移率及1、3、5年生存率。结果示治疗组腹腔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比50.... 1999年2月至2002年5月选择我院Ⅱ~Ⅲ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复发率、肝转移率及1、3、5年生存率。结果示治疗组腹腔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比50.0%,13.7%比30.0%,P〈0.05),治疗组1、3及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能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及肝转移,而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