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P联合动态TCD量化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与预后
1
作者 苻晓慧 孙凌瑜 +5 位作者 刘琳 黄慜 杨萍 连宗德 李哲 胡宗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36-38,共3页
目的:CT灌注成像(CTP)联合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量化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1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60例MCA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的患者侧支循... 目的:CT灌注成像(CTP)联合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量化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1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60例MCA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将侧支循环不良者纳入不良组(26例)、侧支循环良好者纳入良好组(3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P、动态TCD检查,以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P联合动态TCD诊断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效能,比较两组患者CTP参数及动态TCD参数,比较入院时以及治疗后7、14、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与CTP参数、动态TCD参数、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以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CTP联合动态TCD诊断侧支循环状态的灵敏度为84.61%,特异度为91.17%,准确率为88.33%,Kappa值=0.761。不良组患者rCBF、rCBV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iACA、VmiPCA、VmiACA/VmcACA、VmiPCA/VmcPCA均低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rMTT、r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及治疗后7、14、30 d,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不良组患者mRS评分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评分与rCBF、rCBV、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与VmiACA、VmiPCA、VmiACA/VmcACA、VmiPCA/VmcPCA呈正相关性(P<0.05),而与rMTT、rTT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TP联合动态TCD可准确评估MCA狭窄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和预后,且MCA狭窄患者近、远期预后与其侧支循环状态演变密切相关,在临床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的制定中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TCD对大面积脑梗死早期侧支循环状态的观察与预后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宗继 李哲 +2 位作者 苻晓慧 黄慜 谭琦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面积脑梗死早期侧支循环状态的观察与预后结果,了解早期侧支循环的状态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55例神经内科住院的大...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面积脑梗死早期侧支循环状态的观察与预后结果,了解早期侧支循环的状态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55例神经内科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发病48 h内行TCD,经治疗7 d复查TCD,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主要通过入院时、7 d、30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Rankin评分(mRS)评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30 d、90 d后,各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次序为:无侧支代偿组>单纯眼动脉(OA)代偿组>单纯后交通动脉(PCoA)代偿组>单纯前交通动脉(ACoA)代偿组>ACoA合并PCoA代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开放患者入院前、治疗7 d、治疗30 d、治疗90 d均低于侧支循环未开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能够评估早期侧支循环状态,证实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侧支循环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SWI与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一致性研究
3
作者 胡宗继 谭琦 +3 位作者 刘琳 李哲 朱刚明 彭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SWI与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入选患者均完成SWI和MRA检查,利用SVS判断大脑中动脉血栓的存在,以MRA为金标准,评估... 目的探讨SWI与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入选患者均完成SWI和MRA检查,利用SVS判断大脑中动脉血栓的存在,以MRA为金标准,评估SWI与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一致性。结果患者共52例,MRA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28例,SWI阳性22例,阴性30例。SWI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灵敏度78.57%、特异度100.00%、准确率88.46%、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80.00%,kappa=0.772,P<0.001。结论 MRA、SWI两者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WI虽不能完全代替MRA,但可作为其重要的补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敏感血管征 一致性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态CT灌注成像与缺血再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谭琦 孙凌瑜 +6 位作者 何国荣 黄如训 陈豪 彭全 唐劭年 李哲 胡宗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变化,为预防TIA再发提供判断依据。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20例于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累及的动脉系统,选择感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变化,为预防TIA再发提供判断依据。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20例于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累及的动脉系统,选择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同时行CT血管造影。1个月后复查脑CT灌注。结果20例患者中,在急性期大部分患者患侧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呈轻到中度异常,患侧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呈正常或轻度下降。1个月后复查CT脑灌注结果显示有12例患者未发现异常,8例患者rCBF呈轻到中度下降,患侧rCBV呈正常或轻度下降,随访1年,14例未复发。6例两次CT灌注均有异常者在1年内有5例TIA再发,1例发展为脑梗死。结论对于脑灌注量降低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的TIA患者,提示可能出现TIA再发或进展为脑梗死,应及时强化抗缺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再发 CT灌注显像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由其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CT灌注与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凌瑜 谭琦 +5 位作者 陈豪 彭全 唐劭年 曾祥高 李哲 胡宗继 《中国医药》 2009年第9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因素。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TIA患者及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选择拟诊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CTPI)和CT血管...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因素。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TIA患者及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选择拟诊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总结2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ArCBF值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2组患者的CTPI值、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9)。CTA检查显示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均有与病灶区相关的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的狭窄,而TIA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大脑后动脉有轻度狭窄,且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结论TIA进展为脑梗死与ArCBF下降程度、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颅内动脉狭窄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有多次或发作时间长的TIA患者,应进一步行头颅CTPI和CTA检查,了解颅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及有无动脉狭窄,积极治疗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CT灌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颅内、外段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凌瑜 谭琦 +4 位作者 黄灿 李哲 胡宗继 刘琳 刘立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颅外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为H型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诊断为H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7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以颅...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颅外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为H型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诊断为H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7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以颅外动脉硬化为主者114例,以颅内动脉硬化为主者59例,二者均存在者24例。研究变量包括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高血压心脏病、烟雾病、偏头痛)、家族史、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结果颅外段动脉硬化患者和颅内段动脉硬化患者的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酗酒及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外段动脉硬化患者和颅内段动脉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心脏病、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年龄、高血压心脏损害的出现与颅外段动脉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60岁)、性别(男性)、吸烟均与颅内动脉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H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60岁)、性别(男性)是颅内及颅外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损害的出现及高三酰甘油血症对H型高血压颅外段动脉硬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动脉硬化 年龄 高血压心脏病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哲 谭琦 +4 位作者 胡宗继 唐劭年 黄灿 刘琳 刘立雄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6期1308-1309,共2页
9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细胞、稳定生命体征、降低颅内压等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4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 9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细胞、稳定生命体征、降低颅内压等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4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4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尤瑞克林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脑梗塞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中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非手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劭年 胡宗继 +2 位作者 巴特尔 李哲 刘立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9期205-207,共3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脑梗死伤残率与脑梗死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我院2007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中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75例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采用抗脑梗...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脑梗死伤残率与脑梗死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我院2007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中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75例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采用抗脑梗死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情况以及脑梗死与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相对关系。结果中年患者35例,死亡率为31.43%,残障率为22.86%,患者远期预后较老年组好;老年患者40例,死亡率为37.5%,残障率为30%,患者早期以及伴合并症者死亡率较高,预后差。脑梗死后抑郁症治疗情况:重度患者疗效差,内源性患者疗效差,中轻度患者疗效较佳。脑梗死与脑梗死后抑郁相互作用。结论中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效果较为稳定,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手术治疗相比治疗过程更安全,对患者机体环境要求较低,可做特殊患者以及不适做手术的脑梗死患者一般治疗方式,控制患者抑郁症情况也可降低死亡以及残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疾病 大面积脑梗死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血孤啡肽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及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劭年 谭琦 +1 位作者 胡宗继 孙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6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血孤啡肽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5例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孤啡肽水平。根据脑梗死后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2组血孤啡肽水平,根据脑梗死后是否... 目的分析血孤啡肽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5例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孤啡肽水平。根据脑梗死后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2组血孤啡肽水平,根据脑梗死后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2组血孤啡肽水平,并分析HAMD评分与血孤啡肽的相关性,通过影像学明确脑梗死部位、5-羟色胺能神经元是否发生损伤。比较不同梗死部位、5-羟色胺能神经元是否发生损伤患者的血孤啡肽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的血孤啡肽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时间>24h后血孤啡肽水平逐渐高于健康人群;进展组血孤啡肽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5);抑郁组血孤啡肽水平高于非抑郁组(P<0.05),且抑郁组HAMD评分越高,血孤啡肽水平越高;多梗死病灶患者的血孤啡肽水平最高,其次为皮层下梗死患者;5-羟色胺能神经元损伤患者的血孤啡肽水平高于5-羟色胺能神经元未损伤的患者(P<0.05);5-羟色胺能神经元损伤患者中发生抑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抑郁患者(P<0.05)。结论血孤啡肽水平升高对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和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孤啡肽 脑梗死进展 脑梗死后抑郁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CT灌注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凌瑜 谭琦 +5 位作者 陈豪 彭全 唐劭年 曾祥高 李哲 胡宗继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CT灌注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因素。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TIA患者及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 目的: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CT灌注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因素。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TIA患者及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选择拟诊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总结两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rCBF值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TIA组患者与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的CTPI值、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TA检查显示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均有与病灶区相关的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的狭窄,而TIA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大脑后动脉有轻度狭窄,且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结论:TIA进展为脑梗死与△rCBF下降程度、TIA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颅内动脉狭窄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有多次或发作时间长的TIA患者,应进一步行头颅CTPI和CTA检查,了解颅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及有无动脉狭窄,积极治疗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 脑梗死 CT灌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塞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哲 孙凌瑜 +4 位作者 胡宗继 黄灿 唐劭年 刘琳 刘立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6期111-111,113,共2页
目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塞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防治脑梗塞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首发性脑梗塞组(FCI组)和复发性脑梗塞组(RCI组),与健康者(对照组)对照研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 Hcy)水平。结果:空... 目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塞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防治脑梗塞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首发性脑梗塞组(FCI组)和复发性脑梗塞组(RCI组),与健康者(对照组)对照研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 Hcy)水平。结果:空腹血浆t Hcy水平RCI组高于FCI组,FCI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I组HHcy发生率高于F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HHcy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cy与脑梗塞关系密切,可能为其独立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家庭治疗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12
作者 唐劭年 任兰振 +2 位作者 胡宗继 李哲 刘立雄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8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康复、社会功能改善及降低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康复、社会功能改善及降低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家庭治疗,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和开展治疗后2、4、8周的HAMD-24、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和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以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开展4周和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D-24、FIM和FA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社会功能效果良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治疗 脑梗死 抑郁
下载PDF
维生素B_(12)与腔隙性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唐劭年 任兰振 +1 位作者 胡宗继 刘立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36-37,共2页
目的对维生素B12与腔隙性梗死后抑郁存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腔隙性梗死患者798例分为对照组708例与观察组90例,对照组无抑郁症,观察组存在抑郁症(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判定),对比并分析2组患者的维生素... 目的对维生素B12与腔隙性梗死后抑郁存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腔隙性梗死患者798例分为对照组708例与观察组90例,对照组无抑郁症,观察组存在抑郁症(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判定),对比并分析2组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平均浓度为(178.6±20.7)pmol/L,维生素B12缺乏197例(27.9%),观察组,血清维生素B12平均浓度(141.7±19.7)pmol/L,维生素B12缺乏60例(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缺乏与腔隙性梗死后抑郁存在着相关性,腔隙性梗死并抑郁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较普通腔隙性梗死患者更低,维生素B12缺乏情况较为明显,在治疗过程中适当补充维生素B12可以让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缓解,并可提升腔隙性梗死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腔隙性梗死 抑郁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脑卒中的预防性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哲 孙凌瑜 +1 位作者 谭琦 胡宗继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脑卒中的预防性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规格:10m...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脑卒中的预防性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规格:10mg/0.8mg/片),口服,1片/次,1次/d;对照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规格:10mg/片),口服,1片/次,1次/d。疗程12个月,于第1个月和治疗开始后的每3个月随访一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的变化,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中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CIMT。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和DBP显著下降(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Hcy显著低于对照组,叶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维生素B12水平和CIM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以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中Hcy水平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预防性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下载PDF
脑干梗死45例临床与MRI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凌瑜 陈豪 +4 位作者 谭琦 胡宗继 唐劭年 彭全 李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9期4713-4714,共2页
目的:通过对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的形态学分析,更全面地认识脑干梗死。方法:分析45例脑干梗死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并将磁共振检查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类并统计。结果:本组病例临床有22例桥脑梗死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 目的:通过对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的形态学分析,更全面地认识脑干梗死。方法:分析45例脑干梗死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并将磁共振检查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类并统计。结果:本组病例临床有22例桥脑梗死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类似于大脑半球梗死的表现,占脑干梗死59.5%。从MRI检查看,病变部位主要在桥脑旁正中区。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形式多样,对老年纯运动性卒中或感觉卒中的患者,除考虑大脑半球腔隙性梗死外,应高度警惕脑干梗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塞/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人类
原文传递
低血糖脑病33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凌瑜 谭琦 +4 位作者 陈豪 彭全 唐劭年 李哲 胡宗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6期3964-3965,共2页
目的:分析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总结33例低血糖患者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行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33例患者表现为意识不清者20例,有精神症状者2例,类似TIA发作6例。偏瘫4例,癫痫发作1例;CT检查有陈旧... 目的:分析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总结33例低血糖患者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行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33例患者表现为意识不清者20例,有精神症状者2例,类似TIA发作6例。偏瘫4例,癫痫发作1例;CT检查有陈旧性梗死灶8例,1例头颅CT灌注提示桥脑低灌注状态。另1例MRA检查提示椎动脉发育异常。结论:低血糖脑损害表现与脑细胞的进化程度及脑血管基础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症/并发症 脑疾病/病因学/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磁敏感加权成像不对称的显著皮质静脉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宗继 谭琦 +5 位作者 刘琳 黄如训 李哲 朱刚明 彭全 黄灿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的不对称的显著皮质静脉(asymmetrically prominent cortical vein,APCV)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的不对称的显著皮质静脉(asymmetrically prominent cortical vein,APCV)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在发病3 d内完成MRI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SWI评价APCV。END定义为发病后7 d内任何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较基线时增加≥1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PCV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93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57.3岁(四分位数间距:47.5~67.5岁)。基线NIHSS评分(5.9±5.0)分。51例(38.3%)患者存在APCV,38例(28.6%)患者发生END。END组与非END组APCV、同侧大血管狭窄以及入院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APCV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6.907,95%可信区间2.798~17.052;P<0.001)。结论SWI显示的APCV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疾病恶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MRI在慢性期脑梗死Wallerian变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仲刚 李雪霞 +2 位作者 钱会绒 谭琦瑄 胡宗继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期脑梗死锥体束华勒氏变性( WD)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单侧大脑半球病变的继发WD患者20例,均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及DWI功能成像。结果 WD表现为单侧大脑半球陈旧性脑梗死,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表... 目的:探讨慢性期脑梗死锥体束华勒氏变性( WD)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单侧大脑半球病变的继发WD患者20例,均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及DWI功能成像。结果 WD表现为单侧大脑半球陈旧性脑梗死,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表现,沿锥体束走行并与原发病灶相连或不相连的斑片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FLAIR中央低信号,边缘高信号(20例);另7例合并患侧大脑脚、桥脑萎缩。结论 MRI能准确反映中枢神经WD系由神经元近端损伤累及远段轴突和髓鞘的顺行性变性的原发和继发性变性病变的特征性改变,从而提高对该变性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锥体束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