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本质 被引量:32
1
作者 胡宜安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7,共3页
完整理解生命,是完整理解并建构生命教育内涵与本质的前提。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体认生命的教育、统整生命的教育与提升生命的教育的完整统一。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人建构生命的实践活动,是教育建构生命与生命建构教育的内在统一过程... 完整理解生命,是完整理解并建构生命教育内涵与本质的前提。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体认生命的教育、统整生命的教育与提升生命的教育的完整统一。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人建构生命的实践活动,是教育建构生命与生命建构教育的内在统一过程。生命教育内涵与本质的生命本体建构,充分体现了生命与教育双重视角的内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生命教育 内涵 本质
下载PDF
论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被引量:17
2
作者 胡宜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3-105,共3页
回避生死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误区,面对当代学生日益凸现的生命体验与死亡认知需要,谈生论死,教育责无旁贷。生死观教育不同于心理咨询,生死观教育要真正进课堂必须完善课程建设、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强化生命体验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多... 回避生死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误区,面对当代学生日益凸现的生命体验与死亡认知需要,谈生论死,教育责无旁贷。生死观教育不同于心理咨询,生死观教育要真正进课堂必须完善课程建设、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强化生命体验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生命意识 生死观教育
下载PDF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中学师生冲突与问题学生现象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宜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7,共8页
只有从文化变迁的视野分析中学师生冲突的根源与实质,才能超越"师本"与"生本"的对立并对问题学生进行前提性反思。师生冲突根源于文化变迁导致传统师生关系模式的合法性危机,师生冲突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文化冲突,... 只有从文化变迁的视野分析中学师生冲突的根源与实质,才能超越"师本"与"生本"的对立并对问题学生进行前提性反思。师生冲突根源于文化变迁导致传统师生关系模式的合法性危机,师生冲突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文化冲突,问题学生只不过是文化冲突的必然产物。建构文化主体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将有助于化解师生冲突,消除问题学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迁 中学 师生冲突 问题学生
下载PDF
从病理学走向人本学——问题学生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宜安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7,共5页
问题学生根源于学校教育单一价值取向与学生个体成长多样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对处于教育发展末端的个体的病理学建构。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如果陷入本质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困境,就会导致个体合法性与教育合法性的双重失落。问题学... 问题学生根源于学校教育单一价值取向与学生个体成长多样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对处于教育发展末端的个体的病理学建构。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如果陷入本质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困境,就会导致个体合法性与教育合法性的双重失落。问题学生研究的根本出路是实现以人为本,由病理学走向人本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学生 病理学 人本学
下载PDF
社会公平:在底线诉求与最大诉求之间建构内在张力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宜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0,共6页
多种所有制形式下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及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社会公平呈现为底线诉求与最大诉求并存的二维空间结构。中国社会的公平危机最突出地体现为底线危机,实质就是基本物品被剩余化分配的危机,根源于公平二维度之间的外在对立... 多种所有制形式下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及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社会公平呈现为底线诉求与最大诉求并存的二维空间结构。中国社会的公平危机最突出地体现为底线危机,实质就是基本物品被剩余化分配的危机,根源于公平二维度之间的外在对立与紧张。建构社会公平就是在公平二维度之间建构内在张力,根本途径就是坚持包容性增长,既保持底线又刺激增量,从而真正化解公平与效率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底线诉求 最大诉求
下载PDF
论弱势群体的道德底线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宜安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3期38-42,共5页
弱势群体因为贫困的物质利益状况与不平等的物质利益关系而陷入于生存危机之中。生存危机造成道德主体危机,表现为道德能力贫困和主体被边缘化。生存危机导致生存与道德冲突,产生非道德化生存;建构基于生存平等的社会底线公平是建构弱... 弱势群体因为贫困的物质利益状况与不平等的物质利益关系而陷入于生存危机之中。生存危机造成道德主体危机,表现为道德能力贫困和主体被边缘化。生存危机导致生存与道德冲突,产生非道德化生存;建构基于生存平等的社会底线公平是建构弱势群体道德底线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道德底线 底线公平
下载PDF
试论大学德育考核的定位、存在问题与基本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宜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7-49,共3页
德育的本质特征与目标决定德育考核必须是对知与行的全面而完整的考核,而德育的系统结构与内容决定德育考核必须是形式多样而有机统一的整体。应试教育倾向依然突出、考核环节上知行脱节以及学校德育条块分割是当前德育考核存在的主要... 德育的本质特征与目标决定德育考核必须是对知与行的全面而完整的考核,而德育的系统结构与内容决定德育考核必须是形式多样而有机统一的整体。应试教育倾向依然突出、考核环节上知行脱节以及学校德育条块分割是当前德育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对策是加强对德育考核内容、德育考核形式和德育形式的整合,使学校德育产生一种合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考核 定位 存在问题 基本对策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中的开放德育范式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宜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德育要实现真正转型,必须从总体上完成由封闭德育范式向开放德育范式的转换。文化视野中的开放德育范式坚持多元文化观,采取开发与整合的文化传承策略,具备超越与多样的文化功能。其基本特征是文化主体的丰富性、过程的创造性和目的的... 德育要实现真正转型,必须从总体上完成由封闭德育范式向开放德育范式的转换。文化视野中的开放德育范式坚持多元文化观,采取开发与整合的文化传承策略,具备超越与多样的文化功能。其基本特征是文化主体的丰富性、过程的创造性和目的的内在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范式 封闭德育 开放德育
下载PDF
和谐理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理性的成熟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宜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1,共6页
社会和谐发展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目的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手段,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本质。消除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冲突,探索和谐执政规律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实践的重大课题。和谐理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和谐执政规律并... 社会和谐发展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目的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手段,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本质。消除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冲突,探索和谐执政规律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实践的重大课题。和谐理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和谐执政规律并逐步走向成熟的理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政党 执政 执政理性 和谐理性
下载PDF
论弱势群体与底线公平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宜安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弱势群体 中国 公平 小康社会
下载PDF
高校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其实践建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宜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决定了生命教育的两个基本原则:生命为本与生命在场。生命教育体现生命为本,必须立足于当下生命,以积极建构为价值取向,以自我建构为根本途径,从而建构其合法性。生命教育体现生命在场,必须以生命化消除教化、以... 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决定了生命教育的两个基本原则:生命为本与生命在场。生命教育体现生命为本,必须立足于当下生命,以积极建构为价值取向,以自我建构为根本途径,从而建构其合法性。生命教育体现生命在场,必须以生命化消除教化、以生命叙事消除话语霸权、以生活化超越课堂从而建构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生命教育 基本原则 实践建构
下载PDF
论现代人的死亡困境与现代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宜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5期568-574,580,共8页
人类已由传统死亡进到现代死亡,这是由现代技术所决定的不可逆的运动。现代死亡体现着死亡的现代性本质,它将死亡从生命的内在本质规定中抽离并走向异化,令现代人陷入死亡的困境中。究其根源,现代性内涵着生与死的"二项分离"... 人类已由传统死亡进到现代死亡,这是由现代技术所决定的不可逆的运动。现代死亡体现着死亡的现代性本质,它将死亡从生命的内在本质规定中抽离并走向异化,令现代人陷入死亡的困境中。究其根源,现代性内涵着生与死的"二项分离",成为现代人逃避死亡的根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 死亡困境 现代性
下载PDF
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与生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宜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必须从政治与经济的双纬度上来理解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本质在于其自身政治与经济的特殊同构性,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结合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经过体制分化、结构断裂和阶层相对关系模式再生产,政治与经... 必须从政治与经济的双纬度上来理解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本质在于其自身政治与经济的特殊同构性,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结合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经过体制分化、结构断裂和阶层相对关系模式再生产,政治与经济从不同构到不合理同构再到自我复制,这就是弱势群体的生成机制。建构政治民主和经济公平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产生根源 生成机制
下载PDF
试论德育关系的回归与建构
14
作者 胡宜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德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关系的展开与丰富。大学德育必须克服师生关系的片面性,回归人的关系的丰富性,建构新型的德育关系,以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关键词 德育 德育关系 回归与建构
下载PDF
福泽谕吉文明建设论初探
15
作者 胡宜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97,共4页
福泽谕吉的文明建设论理论是其启蒙思想的重要部分。关于文明建设的目标和目的,福泽主张以西洋文明为目标,以国家独立为目的。关于文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福泽主张循序渐进、崇尚实学、反复试验。关于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福泽主张政府、... 福泽谕吉的文明建设论理论是其启蒙思想的重要部分。关于文明建设的目标和目的,福泽主张以西洋文明为目标,以国家独立为目的。关于文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福泽主张循序渐进、崇尚实学、反复试验。关于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福泽主张政府、学者和一般人民应上下同心,各负其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泽谕吉 文明 文明建设
下载PDF
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消费主义转向
16
作者 胡宜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7期20-25,共6页
"去意识形态化"是当代资产阶级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而采取的意识形态新策略,其实质就是为了资本利润而隐藏其政治取向。消费主义由于其消融一切差异的齐一化特征及其与资本逻辑的高度一致性,成为资产阶级"去... "去意识形态化"是当代资产阶级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而采取的意识形态新策略,其实质就是为了资本利润而隐藏其政治取向。消费主义由于其消融一切差异的齐一化特征及其与资本逻辑的高度一致性,成为资产阶级"去意识形态化"的必然选择。意识形态消费主义转向即由外在灌输转向主体想象,由意识形态转向意象形态,由观念上层建筑转向民间大众意识,由公开权威转向匿名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 去意识形态化 转向
下载PDF
通识教育走向生命化的理论与实践探析——基于生死学选修课的思考
17
作者 胡宜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通识教育走向生命化是对专业教育的超越,也是对教育生命本质的回归;通识课程走向生命化在观念层面上就是坚持本于生命的课程本体观、为了生命的课程价值观依靠生命的课程实践观,建构起以生命为本的通识课程理念;在方法层面上就是通过教... 通识教育走向生命化是对专业教育的超越,也是对教育生命本质的回归;通识课程走向生命化在观念层面上就是坚持本于生命的课程本体观、为了生命的课程价值观依靠生命的课程实践观,建构起以生命为本的通识课程理念;在方法层面上就是通过教师生命团队教学模式、课堂生命叙事多元考核模式建构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生命化 生死学选修课
下载PDF
校本SPOC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探究——以“生死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廖宏建 胡宜安 蔡忠兵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6年第10期93-99,共7页
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是近期加速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MOOC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危机使融合更为必要和迫切,而融合是SPOC的产生和应用逻辑。文章在分析国外典型SPOC应用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混合学习过程理论,以"生死学"... 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是近期加速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MOOC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危机使融合更为必要和迫切,而融合是SPOC的产生和应用逻辑。文章在分析国外典型SPOC应用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混合学习过程理论,以"生死学"课程为例,探索了校本SPOC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教学应用表明,SPOC采用O2O的混合学习模式,是高校革新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选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C 混合学习 MOOC 翻转课堂
下载PDF
在线交互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初探——基于在线MOOC课程“生死学”的思考
19
作者 胡宜安 《科教导刊》 2021年第26期7-9,18,共4页
本文以联通主义等相关在线学习理论为依据,基于"生死学"在线课程实践的思考,阐述在线交互学习行为中环境、内容、学习者及教师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作用。在线交互学习行为评价遵循从初级交互、中级交互再到高级交互发展过程的... 本文以联通主义等相关在线学习理论为依据,基于"生死学"在线课程实践的思考,阐述在线交互学习行为中环境、内容、学习者及教师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作用。在线交互学习行为评价遵循从初级交互、中级交互再到高级交互发展过程的动态维度与在线交互的各种形式的结构维度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 交互学习 影响 评价
下载PDF
在线课程交互学习环境的意义与建构策略--基于在线MOOC课程《生死学》的思考
20
作者 胡宜安 《南方论刊》 2022年第6期84-86,共3页
人类认知发展经历了从实体性思维到关系性思维再走向生态思维三个时期,在线交互学习环境正是人类认知历史变迁的必然产物,从而也被赋予交互性与生态性的本质特征;在线交互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者基础条件、建构学习共同体并支持个性发展;建... 人类认知发展经历了从实体性思维到关系性思维再走向生态思维三个时期,在线交互学习环境正是人类认知历史变迁的必然产物,从而也被赋予交互性与生态性的本质特征;在线交互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者基础条件、建构学习共同体并支持个性发展;建构在线学习交互环境的基本策略包括建构主体性学习环境实现共建共享,建构差异化学习环境推进个体性化学习,建构人性化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者情感体验,建构开放性学习环境实行线上线下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 交互学习环境 意义 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