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以佳木斯柳树岛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夏心怡 覃盟琳 +2 位作者 何淼 岳莉然 胡尚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为其营造适宜生存的栖息地,对于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东北地区城市湿地公园中鸟类栖息地的修复、规划及管理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佳木...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为其营造适宜生存的栖息地,对于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东北地区城市湿地公园中鸟类栖息地的修复、规划及管理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佳木斯柳树岛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柳树岛景观类型,调查鸟类资源,分析不同景观斑块与鸟类多样性的关系,提出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对鸟类栖息地进行分区保护、退化生境修复、生态廊道构建、自然岸线及水环境恢复、营建适宜生存的植被群落和后期监测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 景观格局 G-F指数 鸟类栖息地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城市森林公园游人热舒适感受与空间选择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畅 徐宁 +1 位作者 宋靖达 胡尚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61-3569,共9页
选择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景观差异性较大的4个样地。实地测量各样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候要素数据,问卷调查游人热舒适感受,观察记录游人空间选择及行为特征。旨在寻找小气候要素与人体热舒适感受的关系,以及游人空间选择... 选择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景观差异性较大的4个样地。实地测量各样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候要素数据,问卷调查游人热舒适感受,观察记录游人空间选择及行为特征。旨在寻找小气候要素与人体热舒适感受的关系,以及游人空间选择与热舒适感受评价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各小气候要素均对游人热舒适感受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空气温度对游人热舒适感受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和风速;不同样地内游人对热舒适感受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水体和植物群落除了通过増湿降温作用调节空间热舒适感受外,其观赏作用也可以降低人们对热舒适感受变化的敏感性;遮荫是夏季游人选择休憩空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要素 热舒适感受 空间选择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学的康复花园参与性设计健康增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岳桦 赵景伟 +1 位作者 岳莉然 胡尚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
以"Plan T"康复花园的场所设计及志愿者参与性活动设计为疗愈方法,通过循证实验设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价健康增益。研究结果表明:其花园参与性设计对志愿者有不同的健康增益效果。26.67%的志愿者在参与活动后,曾由偏颇体质... 以"Plan T"康复花园的场所设计及志愿者参与性活动设计为疗愈方法,通过循证实验设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价健康增益。研究结果表明:其花园参与性设计对志愿者有不同的健康增益效果。26.67%的志愿者在参与活动后,曾由偏颇体质转为平和体质,其中有16.67%转为平和体质并持续到活动结束。活动结束时,在各体质的亚量表中,志愿者平和质得分显著高于活动前,8种偏颇体质得分整体均有下降,其中5种与活动前得分有极显著差异,2种有显著差异。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志愿者主观认为康复花园参与性设计对健康有明显增益作用。选择9月采集中医体质量表数据,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得到实验组转为平和质的人数较对照组高14%,实验组中有2种体质在活动前后的亚量表分数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康复花园参与性设计对本案例45~70岁人群的健康增益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康复花园 参与性设计 中医体质学 健康增益
下载PDF
哈尔滨金河湾湿地植物园标高对木本植物生存的影响
4
作者 岳桦 鲁奕含 胡尚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9-74,共6页
哈尔滨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具有水位不稳定的漫滩特征,不同标高下木本植物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该研究以竣工图标高为依据,将全园划分为3个区域,以20m×20m样方为调查单元,采集其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等,比较2011年与2016年植物种类及空间... 哈尔滨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具有水位不稳定的漫滩特征,不同标高下木本植物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该研究以竣工图标高为依据,将全园划分为3个区域,以20m×20m样方为调查单元,采集其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等,比较2011年与2016年植物种类及空间构成差异,研究了湿地漫滩生境不同标高下对木本植物的适宜种类选择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木本植物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2016年现阶段园内木本植物种类共29种,分属11科,其中乔木16种,灌木13种。水生境下(标高115.17~116.00m),只有灌木柳、旱柳存活,长势较好;阶段性水陆生境(标高116.00~119.49m),除杨柳科其它植物生长状况较差,与2011年竣工图相比,种类消失率高达52.4%,木本植物存活率排序:灌木柳(88.7%)>旱柳(80.3%)>银中杨(78.5%)>家榆(76.3%)>白桦(72.8%),均在该标高下对当地的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不受水淹胁迫,陆地生境下(标高为119.49~125.68m),木本植物存活率排序为旱柳(97.6%)>银中杨(93.5%)>家榆(90.7%)>胡桃楸(89.6%)>榆叶梅(88.5%),均在该标高下对当地的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金河湾湿地植物园 标高 木本植物
下载PDF
高层住宅建筑深基坑施工沉降监测技术研究
5
作者 胡尚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8期103-106,共4页
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基坑深度和规模的要求较高,支护结构容易移动,基坑周围土体的移动和基坑地表的下沉给周边居民和市政管线带来极大的风险。为减少基础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操作规程,在现... 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基坑深度和规模的要求较高,支护结构容易移动,基坑周围土体的移动和基坑地表的下沉给周边居民和市政管线带来极大的风险。为减少基础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操作规程,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了解基坑的动态,采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进一步了解基坑的稳定性,因此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深基坑施工可能引发的沉降问题和深基坑施工沉降监测的重要性,然后重点研究了深基坑施工沉降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 住宅建筑 深基坑施工 沉降监测
下载PDF
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的运用分析
6
作者 胡尚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愈发认识到了绿色节能发展的重要性,而且绿色理念也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之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在高层民用建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突破过往的设计局限,将绿色建筑设计实施进来,一切都站在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愈发认识到了绿色节能发展的重要性,而且绿色理念也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之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在高层民用建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突破过往的设计局限,将绿色建筑设计实施进来,一切都站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开展设建筑计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设计的成效,从而促进建筑事业的长效持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 运用
下载PDF
寒地校园植物群落对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的消减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畅 胡尚春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227-6233,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的首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探究城市绿地中的植物群落是否能够消减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及其变化特征成为公众和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选取位于寒地城市哈尔滨的东北林业大学作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的首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探究城市绿地中的植物群落是否能够消减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及其变化特征成为公众和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选取位于寒地城市哈尔滨的东北林业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园PM_(2.5)浓度进行测定和校园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定量地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对PM_(2.5)浓度的消减作用、PM_(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PM_(2.5)浓度与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PM_(2.5)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单谷”型,早晚偏高;季节变化是夏季PM_(2.5)浓度最低,秋季PM_(2.5)浓度最高。(2)不同结构的植物群落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削减效果略有差异,乔灌草配置型绿地的PM_(2.5)消减率为30.30%,消减效果最佳;乔草和灌草的PM_(2.5)消减率分别为14.30%和7.77%,消减效果较差。(3)PM_(2.5)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寒地校园 植物群落 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消减效果 相关性
下载PDF
水淹胁迫对虎尾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夏斌 刘莹 +2 位作者 胡尚春 赵景伟 岳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36,共6页
为探究虎尾草在不同滨水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及水淹适应性,研究了虎尾草在不同水深(对照、渍水、部分水淹、全淹)、不同时间(0、5、10、15、20、25、30d)水淹胁迫下,其部分相关生理指标的响应规律及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 为探究虎尾草在不同滨水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及水淹适应性,研究了虎尾草在不同水深(对照、渍水、部分水淹、全淹)、不同时间(0、5、10、15、20、25、30d)水淹胁迫下,其部分相关生理指标的响应规律及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虎尾草根系活力、叶绿素质量分数逐渐下降,虎尾草地下部分较地上部分更先受到水淹胁迫的伤害,且伤害程度更深。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还原糖质量分数在渍水处理下,变化不显著,在部分水淹及全淹处理下,达到峰值后逐渐稳定;脯氨酸质量分数在渍水及部分水淹处理下,逐渐上升,在全淹处理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渍水、部分水淹及全淹处理各指标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分别占总数的42.86%、85.71%和60.71%,高于对照组。综上,虎尾草通过提高自身抗氧化酶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质量分数,同时增强各生理因子间的联动和协作共同抵御水淹胁迫造成的伤害。虎尾草具有一定的耐水淹能力,可作为滨水地带的备选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尾草 水淹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城市再野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前景
9
作者 胡尚春 刘佳慧 +1 位作者 苏醒 李宝琴 《风景园林》 2024年第11期12-21,共10页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类与荒野自然的联系愈加疏远。生态环境领域的学者们认识到城市再野化的必要性,并力求在城市中重塑人类与野性自然的联系。对城市再野化基础理论的探讨能够为未来城市...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类与荒野自然的联系愈加疏远。生态环境领域的学者们认识到城市再野化的必要性,并力求在城市中重塑人类与野性自然的联系。对城市再野化基础理论的探讨能够为未来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阐释城市再野化的背景和内涵;总结城市再野化的相关基础理论并阐明各理论之间的联系,相关基础理论包括城市生态学、再野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和亲生命性(biophilia)、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群落构建、群落演替、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入侵生态学、景观干扰与韧性、暴露生态学、景观偏好;为了展示各理论之间的有机联系,对这些理论从城市生态系统和再野化视角进行梳理,从实践环节和城市生态系统要素方面阐释上述理论,分析归纳城市再野化的开展思路以及各个步骤所对应的理论;探讨城市再野化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方向。【结果/结论】通过对城市再野化相关基础理论的梳理和分析,表明各个理论是有机联系的而非机械的组合,从而系统性地分析总结出城市再野化的理论基础,为今后城市再野化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也为该领域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再野化 生态修复 风景园林管理 植被动态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城市再野化
10
作者 袁嘉 胡尚春 《风景园林》 2024年第11期10-11,共2页
城市再野化(urban rewilding)是指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或采取适度恢复措施,恢复城市自然过程,增强城市景观的野性特征[1]。这一概念的兴起源于对城市生态系统退化的深度察觉,以及对大气调节、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福祉和人类健... 城市再野化(urban rewilding)是指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或采取适度恢复措施,恢复城市自然过程,增强城市景观的野性特征[1]。这一概念的兴起源于对城市生态系统退化的深度察觉,以及对大气调节、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福祉和人类健康对自然深度依赖的反思。随着城市自然环境的快速恶化,如何有效保护、修复和可持续管理自然资源成为紧迫问题。同时,传统绿地建设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工程手段,然而,随着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大规模新建绿地已不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存量发展 可持续管理 绿地建设 水体净化 恢复措施 生态福祉 生态系统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