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意义的探寻——史铁生作品的中心意蕴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山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9-83,共5页
由于自身遭际的不幸,迫使史铁生不懈地探寻生命的意义,追问活下去的根据和理由。这种探寻是他创作的动力,探寻的结果构成了他作品的中心意蕴。史铁生的探寻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最早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同厄运作抗争,在抗争中争得... 由于自身遭际的不幸,迫使史铁生不懈地探寻生命的意义,追问活下去的根据和理由。这种探寻是他创作的动力,探寻的结果构成了他作品的中心意蕴。史铁生的探寻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最早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同厄运作抗争,在抗争中争得人的尊严;继之认为在于从精神上无休止地超越人生困境,在超越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后来认为生命意义不在于任何现实的功利目的,而在于创造并享受“过程”的美好与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生命意义 生之意义 “过程” 宗教精神 生命的意义 作品集 史铁生创作 人生意义 自我完善
下载PDF
史铁生创作的终极关怀精神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山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史铁生的创作一贯关心人类生存的意义 ,执着思考关乎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如人在何处、我是谁、人的命运、人本困境、人生意义等 ,因而弥漫、贯穿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多方... 史铁生的创作一贯关心人类生存的意义 ,执着思考关乎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如人在何处、我是谁、人的命运、人本困境、人生意义等 ,因而弥漫、贯穿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终极关怀精神 人性精神 自我意识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苦难把你引向存在的意味——史铁生与存在主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山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8-53,共6页
自发的哲学家气质和苦难经历把史铁生引向存在主义,使他与之共鸣并深受影响。存在主义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深刻领悟;对人的荒诞处境的深切体验;面向荒诞和虚无进行勇敢抗争。存在主义促进了史铁生对人生思... 自发的哲学家气质和苦难经历把史铁生引向存在主义,使他与之共鸣并深受影响。存在主义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深刻领悟;对人的荒诞处境的深切体验;面向荒诞和虚无进行勇敢抗争。存在主义促进了史铁生对人生思考的深度,存在主义借助史铁生被广大读者所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存在 虚无 荒诞处境 勇敢抗争
下载PDF
史铁生的命运观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山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2-65,共4页
由于自身遭际的不幸,史铁生对命运问题进行过深入持久的执着思考,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命运观。他认为,人的命运不是由神而是由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超人力量所支配的;命运具有不合理性、偶然性、荒诞性、神秘性、辩证性等特... 由于自身遭际的不幸,史铁生对命运问题进行过深入持久的执着思考,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命运观。他认为,人的命运不是由神而是由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超人力量所支配的;命运具有不合理性、偶然性、荒诞性、神秘性、辩证性等特性。对待“命运”,史铁生反对逆来顺受、听天由命。他主张,一、坦然接受,敢于直面生存的真相;二、勇敢抗争,在抗争中赢得人的价值和尊严,取得生存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 超人力量 命运诸特性 接受 抗争
下载PDF
置身神界看人界——史铁生创作视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山林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86-89,共4页
由于自身遭遇的不幸 ,史铁生的创作特别关注人生、命运等关乎人的生存的一系列问题。他关注的视点不在物界和人界 ,而在神界 (或“天界” :上帝、苍天、宇宙等 ) ,即一切现象的最后根源 ,一切存在的终极处。这一视点体现了他对人类终极... 由于自身遭遇的不幸 ,史铁生的创作特别关注人生、命运等关乎人的生存的一系列问题。他关注的视点不在物界和人界 ,而在神界 (或“天界” :上帝、苍天、宇宙等 ) ,即一切现象的最后根源 ,一切存在的终极处。这一视点体现了他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极大热忱 ,使他获得了许多不同于常规思路的极为新鲜、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人界 神界 终极关怀
下载PDF
论史铁生小说的宗教性意蕴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山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7-10,共4页
史铁生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人生命运问题的执著思考。思考的结果,是发现受客观存在的超人力量支配的命运具有诸多不可思议的特性。如:“残酷”性、不合理性;偶然性、随机性;荒诞性、不可预测性等等。对此,作者感到深邃、神秘、... 史铁生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人生命运问题的执著思考。思考的结果,是发现受客观存在的超人力量支配的命运具有诸多不可思议的特性。如:“残酷”性、不合理性;偶然性、随机性;荒诞性、不可预测性等等。对此,作者感到深邃、神秘、敬畏,正是这种澄明悠远的敬畏感、静穆感,构成了史铁生小说的宗教性意蕴。面对“命运”,作者的基本态度,一是坦然接受,敢于直面生存的真相;二是勇敢抗争,在抗争中赢得人的尊严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宗教性 人生命运 小说 人的命运 不合理性 人的尊严 偶然性 荒诞性 上帝
下载PDF
从苦难走向信仰——史铁生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山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74-78,81,共6页
就个人命运而言史铁生苦难深重,但他终于理解了苦难,超越了苦。指引他完成这一转变的是他对“神”(精神)的信仰,即一种在苦难时面向神秘、面向绝对价值(广博之爱)永远祈盼、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史铁生称之为“宗教精神”。追踪史... 就个人命运而言史铁生苦难深重,但他终于理解了苦难,超越了苦。指引他完成这一转变的是他对“神”(精神)的信仰,即一种在苦难时面向神秘、面向绝对价值(广博之爱)永远祈盼、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史铁生称之为“宗教精神”。追踪史铁生的这一心路历程,对于理解他的作品和寻找灵魂的归宿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宗教精神 信仰 文学评论 人物传记
下载PDF
终极域:史铁生创作的基本视点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山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5,共6页
纵观史铁生创作(尤其是1985年之后)可以发现,终极域是他观察问题的基本视点。
关键词 终极域 视点 人本问题 终极关怀
下载PDF
心何以安——论屈原的精神支柱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山林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6期66-70,共5页
屈原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第一座巍巍丰碑,屈原之所以为屈原,就在于其作品中奇特、强悍的精神力量。支撑屈原精神世界的支柱主要有:美政———执著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美———高洁纯粹的美好情操;神灵———超验世界的精神主宰。其... 屈原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第一座巍巍丰碑,屈原之所以为屈原,就在于其作品中奇特、强悍的精神力量。支撑屈原精神世界的支柱主要有:美政———执著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美———高洁纯粹的美好情操;神灵———超验世界的精神主宰。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信仰、道义、真理、责任,这一切都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他生命的坚强支撑,是他的精神家园。屈原形象说明中华民族很早就把精神信仰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屈原精神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屈原引领了中华民族及至人类精神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精神支柱 美政 内美 神灵 精神信仰
下载PDF
走向神性“大我”——史铁生回答“我是谁”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山林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我是谁”是人类文化的千古之谜,自古以来一直吸引人们去思考。史铁生以敏感而睿智的心灵参与了这一思考,并获得了颇具深度的独特见解。主要内容包括:“我”是一种结构,不但在生命的整体里,而且在世界所有的消息里;“我”可以分为“内... “我是谁”是人类文化的千古之谜,自古以来一直吸引人们去思考。史铁生以敏感而睿智的心灵参与了这一思考,并获得了颇具深度的独特见解。主要内容包括:“我”是一种结构,不但在生命的整体里,而且在世界所有的消息里;“我”可以分为“内我”与“外我”,“主我”与“客我”,“小我”与“大我”;“大我”表现为精神或灵魂,与无限之在相连,与绝对价值相通,表现为博大的爱愿,简而言之即神性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是谁 内我与外我 主我与客我 小我与大我
下载PDF
让艺术走向大众 走进人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山林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6,共5页
艺术应该走向大众走进人生,也能够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艺术要想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艺术走向大众和人生的途径是,从狭隘单一的社会政治视角下解放出来,从人生视角解读艺术,借助艺术透视人生。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古... 艺术应该走向大众走进人生,也能够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艺术要想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艺术走向大众和人生的途径是,从狭隘单一的社会政治视角下解放出来,从人生视角解读艺术,借助艺术透视人生。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古今中外人们面临共同共通的人生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艺术中就是作品的人生意蕴。人生意蕴是艺术作品永恒的魅力之源。正是永恒的人生意蕴能够走进当下接受者的心灵中。艺术走向大众走进人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走向大众 走进人生 人生视角 人生意蕴
下载PDF
接受效果: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出发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山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29-31,共3页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构筑起一座悲剧理论大厦。其悲剧理论的出发点是欣赏者的接受心理。《诗学》
关键词 亚里斯多德 诗学 悲剧 情节 布局
下载PDF
史铁生的文学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山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3-38,共6页
史铁生以对人本问题的执著关注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纯文学的典型代表。史铁生的创作特色来源于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史铁生的文学观具有鲜明的精神个性,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在文艺理论领域自成一家。
关键词 史铁生 文学观 生存 写作
下载PDF
希腊先民的人生觉解——希腊神话的人生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山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希腊乃至世界文学、文化的源泉之一。从社会历史视角看,希腊神话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希腊人的世界观和氏族社会的生活状况。从人生视角看,神话故事表现了希腊先民对人生基本问...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希腊乃至世界文学、文化的源泉之一。从社会历史视角看,希腊神话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希腊人的世界观和氏族社会的生活状况。从人生视角看,神话故事表现了希腊先民对人生基本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妨说它是希腊先民对人生的觉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神话 人生解读 人生觉解
下载PDF
惊心动魄的灵魂之战——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山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9-52,共4页
《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舍身为别人昭雪冤案前有过一场极为紧张激烈的内心冲突,最后决定“直赴天国所在的深渊”,完成了心灵的救赎。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之战,一段完整的心灵朝圣历程,它可以给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以诸多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心灵激战 天国 深渊 心灵朝圣 精神价值
下载PDF
永远的行魂的心灵实验——读史铁生新作《我的丁一之旅》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山林 《理论与创作》 2006年第6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史铁生 终极问题 实验 心灵 哲学气质 人生 文学家 有限
下载PDF
树立新观念,增强自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山林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07年第10期44-45,共2页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有必要让我们一谈再谈。很多新生认为走进大学生活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它代表着成功、事业、青春、激情、阳光,但是进入时却迷茫了、困惑了——大学的现实和理想中的大学是不接轨的。他们曾经在心里演练了...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有必要让我们一谈再谈。很多新生认为走进大学生活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它代表着成功、事业、青春、激情、阳光,但是进入时却迷茫了、困惑了——大学的现实和理想中的大学是不接轨的。他们曾经在心里演练了很多次的”大学生活”,在他们真正走进大学校门时才显得那么的不容易接近。有媒体报道,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青春是“向下的青春”,其中有诸多的无奈,甚至后悔。也有毕业生说,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只是在大学中生活,却从未真正地走进过大学生活。这些更增强了大学新生们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必须性和紧迫性。 这个秋季,我省又有40万名学生开始了大学新生活。他们走进大学校门的路只有一条,而走出大学校门后的路却有很多条。有时候,路可以被人主动选择;有时候,路又让人必须被动走过。问题是你走进大学时是如何设计大学生活的,主动还是被动? 本期“话题”栏目特别策划“大学新生,该如何走进大学生活”,希望通过人生指导、心理健康、社团研究、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成功学长的话语,可以帮助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们轻松地融入大学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大学生活 自主性 大学毕业生 心理健康 职业规划 校门 青春
下载PDF
贝多芬音乐的终极关怀精神——读《贝多芬之魂》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山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6-60,共5页
贝多芬音乐博大精深,贝多芬之魂蕴涵极为丰富,其中贯注着统一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这就是终极关怀。贝多芬音乐的终极关怀精神表现于他的五大音乐主题中,至今仍然具有深远而普遍的文化意义——为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类继续寻找灵魂归宿,... 贝多芬音乐博大精深,贝多芬之魂蕴涵极为丰富,其中贯注着统一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这就是终极关怀。贝多芬音乐的终极关怀精神表现于他的五大音乐主题中,至今仍然具有深远而普遍的文化意义——为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类继续寻找灵魂归宿,构建精神家园,提供了有益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音乐 终极关怀精神 上帝——大自然 灵魂归宿 精神家园
下载PDF
史铁生与神秘主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山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4-38,共5页
史铁生笔下的任何事物和现象之中,往往弥漫着一种神秘意味,这种意味来源于他观察、思考问题的终极视角。终极视角使他的心灵隐入大化,彻悟到世界的无穷奥秘和无比神秘。神秘主义与艺术有着深切的关系,在当今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而深远的... 史铁生笔下的任何事物和现象之中,往往弥漫着一种神秘意味,这种意味来源于他观察、思考问题的终极视角。终极视角使他的心灵隐入大化,彻悟到世界的无穷奥秘和无比神秘。神秘主义与艺术有着深切的关系,在当今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主义 终极视角 无底深渊 精神家园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文艺欣赏群体的划分
20
作者 胡山林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99-102,共4页
现阶段我国文艺欣赏群体的划分胡山林现阶段我国文艺欣赏群体应该怎样划分,每个欣赏群体的特点是什么,它是一个对文艺系统各个方面都有意义的问题:有利于作家艺术家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欣赏要求和欣赏能力,以便更好地调整艺术创作与... 现阶段我国文艺欣赏群体的划分胡山林现阶段我国文艺欣赏群体应该怎样划分,每个欣赏群体的特点是什么,它是一个对文艺系统各个方面都有意义的问题:有利于作家艺术家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欣赏要求和欣赏能力,以便更好地调整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关系;有利于文艺作品的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欣赏 欣赏动机 文化程度 文化水平 文艺作品 评价作品 文学作品 欣赏能力 欣赏者 现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