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测定正常人脑动脉血流速度
1
作者 王茜 杨志杰 +3 位作者 刘薇 胡幼卿 姚文敏 王福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对180名健康自愿者,1620段颅内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每例观察包括左右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分别测量各段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并将其分成20~29... 对180名健康自愿者,1620段颅内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每例观察包括左右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分别测量各段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并将其分成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五个年龄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后结果显示:同名血管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血流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受检者左、右两侧同名血管血流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血流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并列出了正常人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抗体制备与组织特异性表达的检测
2
作者 胡幼卿 沈先荣 +4 位作者 邓新贤 吉冬梅 胡忻然 黄建生 任大明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纯化鉴定了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SharkCartilage derivedAngiogenesisInhibitoryFactor Ⅰ ,SCAIF Ⅰ )的纯度及分子质量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法制备了SCAIF Ⅰ的多克隆抗体 ,测定了抗体的效价 .通过Westernblot检... 纯化鉴定了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SharkCartilage derivedAngiogenesisInhibitoryFactor Ⅰ ,SCAIF Ⅰ )的纯度及分子质量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法制备了SCAIF Ⅰ的多克隆抗体 ,测定了抗体的效价 .通过Westernblot检测 ,证明了SCAIF Ⅰ相关蛋白在哺乳动物中的广泛分布及SCAIF Ⅰ在鲨鱼软骨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 软骨 血管生成 抑制因子 抗体制备 组织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F的设计及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先荣 吉冬梅 +9 位作者 贾福星 胡幼卿 蒋定文 邓新贤 储智勇 王玲 雷呈祥 黄建生 胡忻然 任大明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9-245,共7页
目的 选择 PF4和 TSP1的高活性片段设计融合基因— TSF,在大肠肝菌表达 ,细胞水平上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PF4的 C—末端 13肽和 TSP1的 4 2 9~ 4 5 9片断 31肽通过 Gly-Pro- 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 TSF。采用 p GEX- ... 目的 选择 PF4和 TSP1的高活性片段设计融合基因— TSF,在大肠肝菌表达 ,细胞水平上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PF4的 C—末端 13肽和 TSP1的 4 2 9~ 4 5 9片断 31肽通过 Gly-Pro- 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 TSF。采用 p GEX- 2 T载体在 E.coli JM10 9中表达 TSF蛋白。采用 MTT方法测定 TSF及其相关物 GST- TSF、PF4 (5 8- 70 )、TSP1(42 9~ 4 5 9)等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QGY772 1人肝癌细胞、HL F人肺成纤维细胞等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 合成的 TSF融合基因 ,克隆到p GEX- 2 T载体 ,转化 E.coli JM10 9,获得了 TSF蛋白的高效表达。建立了 TSF蛋白的纯化复性方法 ,获得了 GST- TSF融合蛋白及 TSF蛋白。TSF、GST- TSF、PF4 (5 8~ 70 )和 TSP1(42 9~ 4 5 9)均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 ,其中 TSF的活性最强 ,活性大小次序为 TSF>GST- TSF>PF4 (5 8~ 70 ) >TSP1(42 9~ 4 5 9)。结论 融合表达蛋白— TSF在细胞水平上能高效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因子-4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血管生成 基因表达 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细胞 设计
原文传递
口服丙型肝炎复合多表位DNA减毒鼠伤寒沙门活菌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建生 胡幼卿 +5 位作者 解咏梅 许谆 张明徽 张丽芸 陈立茵 任大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载体,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 口服DNA 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 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MV 启动子) ,构建HCV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目的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载体,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 口服DNA 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 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MV 启动子) ,构建HCV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CX,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 ,获得HCV 重组口服DNA 活菌苗SL3261 (pcDNA3/PCX) ,免疫小鼠及家兔后,检测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安全性。结果 SL3261(pcDNA3/PCX) 在小鼠及家兔中均可诱发低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动物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 HCV 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DNA 疫苗可诱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为H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口服DNA疫苗 多表位疫苗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F的设计、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先荣 吉冬梅 +9 位作者 胡幼卿 贾福星 邓新贤 王玲 储智勇 蒋定文 雷呈祥 黄建生 胡忻然 任大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3期1074-1080,共7页
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段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 E.coliJM109中获得了 TSF蛋白的高效表达.采用 MTT方法、损伤细胞迁... 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段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 E.coliJM109中获得了 TSF蛋白的高效表达.采用 MTT方法、损伤细胞迁移实验。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和小鼠移植肿瘤抑制实验,测定了TSF及其相关物GST-TSF,PF4(58-70),TSP1(429~459)等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TSF特异抑制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非常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生成;上述抑制活性TSF>>GST-TSF>PF4(58~70)>TSP1(429~459).TSF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1.0μmol/kg·d的TSF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到68.75%.结果说明TSF的重组设计是成功的,TSF为一个人工重组的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4 TSP1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TSF 抑制效应 重组设计 肿瘤防治
原文传递
tTSF基因的酵母表达及其基因治疗研究
6
作者 沈先荣 胡幼卿 +4 位作者 兰和魁 吉冬梅 蒋定文 贾福星 任大明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选择PF4,TSP1的高活性片段及肿瘤细胞靶向肽,设计合成融合基因-tTSF,进行酵母表达及小鼠基因治疗研究。方法根据PF4和TSP1的抑制血管生成高活性片段设计合成TSF基因,并在N-端接上肿瘤细胞靶向肽,设计合成了tTSF。将tTSF基因构建到pP... 目的选择PF4,TSP1的高活性片段及肿瘤细胞靶向肽,设计合成融合基因-tTSF,进行酵母表达及小鼠基因治疗研究。方法根据PF4和TSP1的抑制血管生成高活性片段设计合成TSF基因,并在N-端接上肿瘤细胞靶向肽,设计合成了tTSF。将tTSF基因构建到pPIC9质粒,重组质粒pPICg/ tTSF转化GS115酵母菌株进行表达,并检测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将tTSF基因克隆到pcDNA3.1(+)载体,重组质粒pcDNA3.1(+)/tTSF通过皮下注射治疗C57BL/6小鼠移植肿瘤 Lewis肺癌。结果重组质粒pPIC9/tTSF转化GS115酵母菌株后,获得了tTSF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皮下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tTSF后,C57BL/6小鼠移植肿瘤Lewis肺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tTSF基因设计成功,其酵母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TSF基因的体内基因治疗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基因治疗 PF4 TSP1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及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基因表达及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7
作者 解咏梅 黄建生 +7 位作者 张潜 胡幼卿 沈先荣 张明薇 董宁 董文其 郭明秋 任大明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及恶性疟原虫(Pf)多价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l中,以β半乳糖甘酶(GZ)HCVPf复合多肽抗原的形式在大肠杆... 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及恶性疟原虫(Pf)多价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l中,以β半乳糖甘酶(GZ)HCVPf复合多肽抗原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融合表达了目的蛋白GZCAB,表达量约30%。所表达的重组抗原可被HCV患者血清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显示了该融合蛋白质具有HCV和Pf的免疫原性。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发针对GZCAB、GZ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ZCAB、GZ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CD8+T细胞明显升高,提示该复合抗原作为HCV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恶性疟原虫 免疫应答 融合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