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式低反动度超、跨音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及其验证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应交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79-1187,共9页
当增加动叶转角以进一步提升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级负荷时,为解决其内部流动问题,提出了吸附式低反动度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分析了在该气动设计原理指导下,级内参数的演变规律与相互影响。利用该气动设计原理完成了一... 当增加动叶转角以进一步提升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级负荷时,为解决其内部流动问题,提出了吸附式低反动度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分析了在该气动设计原理指导下,级内参数的演变规律与相互影响。利用该气动设计原理完成了一高负荷超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三维粘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尖切线速度370m/s的前提下,实现了一级压比2.5,效率87%的压气机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 低反动度 气动设计 数值模拟 附面层抽吸
下载PDF
子午造型对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龙新 杜鑫 +3 位作者 丁骏 胡应交 刘勋 王松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34-1240,共7页
对于高负荷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子午型线造型是其设计中研究重点之一。为寻求更优的子午造型方式,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子午形式对高负荷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直线形式的子午型线,采用正弦曲... 对于高负荷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子午型线造型是其设计中研究重点之一。为寻求更优的子午造型方式,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子午形式对高负荷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直线形式的子午型线,采用正弦曲线形式的子午型线可降低激波强度,转子效率提升0.84%;合理的子午型线造型既需要控制波前马赫数不至于过高,同时又要确保激波过后轴向速度可以获得迅速提升,避免发生附面层分离再附着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型线 低反动度 跨声速转子 气动性能
下载PDF
基于超声速冲动式转子的下游静叶气动设计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松涛 胡应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35-1041,共7页
针对超声速轴流压气机,分析了两类传统超声速压气机转子的内部流动特点。为有效解决超声速冲动式转子出口绝对马赫数过高,下游静叶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两种该类转子的下游静叶气动设计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冲动式转子进行了静叶匹配... 针对超声速轴流压气机,分析了两类传统超声速压气机转子的内部流动特点。为有效解决超声速冲动式转子出口绝对马赫数过高,下游静叶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两种该类转子的下游静叶气动设计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冲动式转子进行了静叶匹配。基于数值模拟手段,对匹配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三维粘性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设计初步实现了最初设想的流动状态。其中,对于第一种静叶气动设计方法,在实现超声速入口来流降为亚声速但气流在静叶中折转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实现了一级压比不低于2.2、级效率不小于82%的超声速压气机级设计;对于第二种静叶气动设计方法,实现了一级压比不低于2.1、级效率不小于77%的超声速压气机级设计。对于上述两种静叶设计方法,考虑到静叶入口存在正激波时级效率最高,因此该设计方法并没有达到有效降低静叶入口激波损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轴流压气机 冲动式转子 数值模拟 气动设计
下载PDF
高负荷低反动度吸附式风扇气动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士珺 王松涛 +2 位作者 陈绍文 胡应交 张龙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7-555,共9页
为了探索研究风扇负荷极限,采用基于增加进口正预旋和动叶轴向速度提升的两种低反动度设计方法,对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的风扇级进行了气动设计研究。通过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点,风扇级实现了2.39的单级压比,通流效率达90.84%... 为了探索研究风扇负荷极限,采用基于增加进口正预旋和动叶轴向速度提升的两种低反动度设计方法,对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的风扇级进行了气动设计研究。通过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点,风扇级实现了2.39的单级压比,通流效率达90.84%,且抽吸流量仅为进口的5.5%,达到了设计目标。进一步的流场分析表明,静叶根部较高的损失系数一方面与较强的激波有关,另一方面与端壁过大的抽吸流量导致的堵塞有关。改型设计应从降低根部入口激波强度或降低抽吸流量,即增加抽吸背压或缩小抽吸面积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风扇级 低反动度 附面层抽吸 气动性能
下载PDF
一种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及其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应交 王松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5-1144,共10页
结合附面层抽吸技术提出了一种高负荷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在高负荷设计前提下,为避免在转动部件中进行附面层抽吸所带来的诸如强度等问题,利用基于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的低反动度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提升动叶出口轴向速度以确保动... 结合附面层抽吸技术提出了一种高负荷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在高负荷设计前提下,为避免在转动部件中进行附面层抽吸所带来的诸如强度等问题,利用基于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的低反动度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提升动叶出口轴向速度以确保动叶效率,附面层抽吸只在静叶中进行.利用该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进行了一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验证.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第一列转子与第二列转子叶尖切线速度分别为370m/s与350m/s的前提下,实现了总压比为5.85,效率为88%的两级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压气机 低反动度 高负荷压气机 附面层抽吸 气动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的亚声速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及其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应交 王松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8-718,共11页
当动叶转角增加以进一步提升亚声速轴流压气机级负荷时,为解决其内部流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轴向速度提升的亚声速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分析了在该气动设计原理指导下,各气动参数间的相互影响,设计了一个验证级.三维黏性数值模... 当动叶转角增加以进一步提升亚声速轴流压气机级负荷时,为解决其内部流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轴向速度提升的亚声速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分析了在该气动设计原理指导下,各气动参数间的相互影响,设计了一个验证级.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尖切线速度为213m/s的前提下,实现了级压比为1.5,效率为92.5%的压气机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反动度 轴流压气机 亚声速 附面层抽吸 高负荷
原文传递
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在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应交 王松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50-2560,共11页
随着对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动细节的逐步深入,进一步完善了多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思想,完成了3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三维黏性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第1级动叶入口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的前提... 随着对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动细节的逐步深入,进一步完善了多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思想,完成了3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三维黏性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第1级动叶入口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的前提下,通过只在首级静叶和末级静叶中进行附面层抽吸,实现了总压比为6.1的3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附面层总抽吸流量占入口流量的11.3%.在不考虑附面层抽吸对流动效率影响的前提下,3级效率达到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 轴流压气机 低反动度 气动设计 附面层抽吸
原文传递
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松涛 胡应交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0-362,共13页
针对亚声速及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全面论述了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思想,指出了该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应用条件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针对亚声速轴流压气机,可利用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或增加动叶入口正预旋以降... 针对亚声速及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全面论述了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思想,指出了该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应用条件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针对亚声速轴流压气机,可利用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或增加动叶入口正预旋以降低动叶中扩压因子从而确保动叶流动效率;而针对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可通过提升动叶入口激波后的轴向速度实现气流在动叶中大幅折转并保证动叶效率.其出口轴向速度选取,需兼顾动叶效率以及下游静叶栅入口马赫数以及气流角需求.最后总结了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反动度 轴流压气机 亚声速 超、跨声速 高负荷设计 附面层抽吸
原文传递
低反动度高负荷超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松涛 胡应交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2-1332,共11页
对超声速轴流压气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两类传统超声速压气机内部流动特点及其所存在的流动问题,并对未来超声速压气机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针对超声速压气机内部流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反动度高负荷超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 对超声速轴流压气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两类传统超声速压气机内部流动特点及其所存在的流动问题,并对未来超声速压气机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针对超声速压气机内部流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反动度高负荷超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该原理可有效避免在动叶中进行流动控制,同时降低动叶出口绝对马赫数,并结合附面层抽吸控制静叶栅内部流动,最终实现级的高负荷气动设计.利用该原理进行设计验证,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尖切线速度为360m/s的前提下,实现了2.3的级压比,级效率为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轴流压气机 低反动度 附面层抽吸 气动设计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整机防结冰试验能力综述
10
作者 胡应交 徐峰 杨志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58-170,共13页
结冰对航空发动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发动机研制与验证过程中必须开展整机防结冰试验。简要说明了飞行试验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地面整机结冰试验的原因与必要性。重点介绍了美国NASA、AEDC,俄罗斯CIAM,英国NGTE和发动机OEM公司(GE、RR与... 结冰对航空发动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发动机研制与验证过程中必须开展整机防结冰试验。简要说明了飞行试验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地面整机结冰试验的原因与必要性。重点介绍了美国NASA、AEDC,俄罗斯CIAM,英国NGTE和发动机OEM公司(GE、RR与PW)以及国内高空结冰试验台或露天结冰试验台的基本情况。结合航空发动机特点以及最新适航条款要求,针对中国开展高空或露天结冰试验能力建设所存在的主要挑战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高空或露天结冰试验能力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防结冰试验 高空台 露天台
原文传递
多级低反力度静子吸附式压气机气动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龙新 杜鑫 +3 位作者 胡应交 丁骏 王松涛 陈绍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1-746,共6页
本文介绍了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的应用背景,并基于两种低反力度压气机设计理念初步设计了一台三级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整机通流效率不低于86%的条件下,多级吸附式压气机实现了6的总压比... 本文介绍了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的应用背景,并基于两种低反力度压气机设计理念初步设计了一台三级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整机通流效率不低于86%的条件下,多级吸附式压气机实现了6的总压比,进一步验证了低反力度设计理念在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详细分析设计点处一维、S2气动参数分布以及三维流场细节并兼顾抽吸方案的复杂程度,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压气机 低反力度 附面层抽吸
原文传递
涡轮试验准则数对流场相似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邸亚超 胡应交 +2 位作者 张星 蔡毅 任咏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基于某高压涡轮模型,以各叶片排出口的气流角和马赫数径向分布为流场相似的评价标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对比了几种常用的涡轮试验准则数对流场相似的影响,为涡轮试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未考虑比热比和考虑比热比的物理转速值相差1... 基于某高压涡轮模型,以各叶片排出口的气流角和马赫数径向分布为流场相似的评价标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对比了几种常用的涡轮试验准则数对流场相似的影响,为涡轮试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未考虑比热比和考虑比热比的物理转速值相差1.5%以内,且流场差异很小;进口温度为450K时,保证比热比、折合转速、膨胀比相等可以很好地保证流场相似,而保证折合转速、膨胀比相等和保证折合转速、折合功率相等时,2级动叶出口马赫数与设计点差异最大,平均相对差异接近6%;温度越高,流场的相似性越好,且保证折合转速-折合功率要优于保证折合转速-膨胀比的方法;若无法保证比热比,进口温度至少需要800K才能使各叶片排马赫数相似差异在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气动试验 相似性 比热比 折合转速 膨胀比 折合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