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芷、川芎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志妍 齐天 +3 位作者 杨光 杨旦 付恩桃 范国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的 研究白芷、川芎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芷、川芎药对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川芎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并与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化学成... 目的 研究白芷、川芎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芷、川芎药对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川芎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并与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色谱条件:TR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μL,分流比50∶1;恒流模式,载气流速1.00 mL/min;程序升温:起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5℃/min的速率升至240℃,保持1 min,然后以5℃/min升至280℃,并保持1 min.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20℃,传输线温度280℃,质量范围(m/z):50~650 amu,数据采集扫描模式为全扫描,溶剂延迟5 min.结果 在白芷、川芎、药对(1∶1)、药对(4∶1)的挥发油及白芷、川芎等浓度挥发油混合物(药对等浓度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9、59、59、60、78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19种.结论 从挥发油的组分及含量来看,不同配伍比例药对挥发油的成分有很大的不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川芎 药对 挥发油类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辛夷中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5
2
作者 齐天 杨光 +2 位作者 胡志妍 赵鑫 范国荣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建立加速溶剂萃取(A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辛夷中挥发油成分的方法,并与经典水蒸气蒸馏(SD)法萃取辛夷挥发油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辛夷中活性成分1,8-桉叶素和β-石竹烯的峰面积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萃取温度、静... 目的建立加速溶剂萃取(A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辛夷中挥发油成分的方法,并与经典水蒸气蒸馏(SD)法萃取辛夷挥发油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辛夷中活性成分1,8-桉叶素和β-石竹烯的峰面积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萃取温度、静态萃取时间、溶剂种类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ASE法提取辛夷挥发油的效率的影响;GC-MS法分析ASE、SD法萃取所得挥发油成分,依据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ASE法提取辛夷挥发油的最佳试验参数为:以甲醇为溶剂,料液比为3∶20,加热温度80℃,静态萃取时间6 min,循环提取2次。在50 min内GC-MS分离鉴定ASE法优化萃取辛夷挥发油成分77种,峰面积归一化计算占挥发油总量的94.55%;GC-MS分离鉴定SD法萃取辛夷挥发油成分43种,峰面积归一化计算占挥发油总量的99.21%。2种方法检测到的相同组分有37个,均以1,8-桉叶素质量分数最高。结论与传统SD法相比,ASE法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好、提取效率高等优点,是切实可行的辛夷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辛夷 挥发油
下载PDF
孕酮调节腺苷信号通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3
3
作者 苏颖 胡志妍 +4 位作者 贾改丽 李莉 俞陈陈 朱雅冰 谢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6-264,共9页
目的:探索孕酮通过调节生殖内分泌靶器官睾丸和疼痛相关脑区终纹床核(bed nuclei of the stria terminals, BST)腺苷信号通路缓解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的... 目的:探索孕酮通过调节生殖内分泌靶器官睾丸和疼痛相关脑区终纹床核(bed nuclei of the stria terminals, BST)腺苷信号通路缓解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腺苷A1受体(A1R)拮抗剂组(DPCPX, 2 mg·kg-1)和孕酮组(PROG,12 mg·kg-1)。结扎后第14天开始各组连续14天分别给予溶剂、DPCPX或孕酮干预。进行L4-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背角(spinal dorsal horn, SDH) 5’-核苷酸酶(ecto-5’-nucleotidase, CD73)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大鼠血清睾酮含量以及DRG、SDH、睾丸和BST的CD73或A1R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睾酮、DRG和SDH的CD73阳性细胞数以及DRG、SDH、睾丸和BST的A1R蛋白,显著下降或减少(P <0.05)。与模型组相比,PROG组和DPCPX组血清睾酮含量都有回升(P <0.05),但PROG组回升更显著(P <0.05);孕酮组DRG和SDH的CD73阳性细胞和A1R蛋白显著增多(P <0.05),但DPCPX抑制这些改变(P <0.05);孕酮组睾丸和BST的CD73蛋白和A1R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与孕酮组相比,DPCPX对睾丸和BST的CD7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抑制了A1R蛋白水平恢复(P <0.05)。结论:孕酮通过调节DRG、SDH与生殖内分泌靶器官睾丸和疼痛相关脑区BST腺苷信号通路的上游信号CD73和下游信号A1R,缓解了大鼠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结扎损伤 5’-核苷酸酶 腺苷A1受体 生殖内分泌 终纹床核
下载PDF
BVT-14225通过抑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还原活性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
4
作者 马君梅 南海函 +9 位作者 胡志妍 陈依尔 崔燕华 陈星驰 李莉 苏颖 梅虹霞 缪项慧 张旭彤 林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8-288,共11页
目的探讨BVT-14225(BVT)通过抑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的还原活性对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孕15 d SD胎大鼠的大脑皮质,分离培养原代NSC,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NSC标志物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相关... 目的探讨BVT-14225(BVT)通过抑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的还原活性对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孕15 d SD胎大鼠的大脑皮质,分离培养原代NSC,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NSC标志物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进行染色,鉴定原代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核酸凝胶电泳法检测11β-HSD1 mRNA在NSC上的表达。细胞随机分为5组:细胞对照组(培养48 h)、溶剂对照组(0.1%DMSO孵育48 h)、DHC模型组(DHC 10.0μmol·L^-1处理48 h)、BVT对照组(BVT 10.0μmol·L^-1处理48 h)和BVT干预组(BVT 10μmol·L^-1处理1 h后再给予DHC10.0μmol·L^-1,继续处理48 h)。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NSC的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毒性;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检测11β-HSD1酶的还原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11β-HSD1蛋白表达水平;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的分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NSC的迁移能力。结果巢蛋白和Sox2免疫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细胞为NSC,核酸凝胶电泳条带图证明11β-HSD1 mRNA在NSC定性表达。LDH释放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对NSC均无毒性作用。UPLC-MS实验结果显示,BVT 10.0μmol·L^-1能显著降低11β-HSD1的还原活性(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均不改变11β-HSD1蛋白表达水平。EdU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可抑制NSC增殖(P<0.01),但BVT 10.0μmol·L^-1预处理可显著缓解DHC 10.0μmol·L^-1对NSC增殖的抑制(P<0.05)。GFAP和NeuN的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表明,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均不影响NSC分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不影响NSC的迁移,但BVT 10.0μmol·L^-1预处理可显著促进NSC迁移(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浓度显著升高时,BVT可通过抑制NSC 11β-HSD1的还原活性促进NSC增殖和迁移,但对分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T-14225 神经干细胞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减轻皮质酮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潘一钊 马君梅 +3 位作者 黄坚坚 胡志妍 梅虹霞 林函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减轻皮质酮(CORT)抑制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孕15 d SD大鼠,分离胎鼠大脑皮质培养原代NSCs,进行NSCs标志蛋白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和胚胎干细胞关键蛋白(SOX2)染色鉴定;...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减轻皮质酮(CORT)抑制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孕15 d SD大鼠,分离胎鼠大脑皮质培养原代NSCs,进行NSCs标志蛋白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和胚胎干细胞关键蛋白(SOX2)染色鉴定;RT-PCR法检测肾上腺α-2受体各亚型α-2A受体、α-2B受体及α-2C受体在NSCs上的表达;将NSCs分为Control组、DMSO组、CORT组(CORT 1μmol/L孵育24 h)和DEX组(DEX 0.01、0.1、1μmol/L预处理1 h后,再加入CORT继续孵育24 h)。LDH法检测NSCs的细胞毒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SCs GSK-3β/β-catenin通路GSK-3β、p-GSK-3β、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水平。结果:分离的原代细胞经Nestin蛋白和SOX2蛋白染色鉴定NSCs的纯度超过97%;RTPCR结果显示肾上腺α-2受体的3种亚型在NSCs上均有表达;LDH法显示各组之间LDH的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U法显示与Control组比,CORT组的NSCs增殖能力显著被抑制(P<0.05);与CORT组相比,当DEX剂量增加至1μmol/L时,NSCs的增殖能力有所恢复(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DMSO组比,CORT组p-GSK-3β、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CORT组比,1μmol/L DEX预处理后,p-GSK-3β、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有所提升(P<0.05),Total GSK-3β蛋白在各组间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PI3K磷酸化抑制剂LY294002拮抗DEX对NSCs增殖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DEX可以减轻CORT抑制NSCs的增殖作用,其机制与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右美托咪定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