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脾“中央土灌四傍”理论辨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恒昶 殷丽平 《中医研究》 2019年第7期41-43,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中医医家多以“消渴目病”相称,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精气亏虚,则可生目疾。五脏六腑精气充沛与否,主赖于脾。《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中医医家多以“消渴目病”相称,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精气亏虚,则可生目疾。五脏六腑精气充沛与否,主赖于脾。《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运化水谷精微,布散于五脏六腑,充养其精气。故脾功能失调,影响五脏六腑功能,进而可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中,当重视脾之病理改变,辨证论治,以期获得更为精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中央土灌四傍”理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经验
下载PDF
基于“肺胃主瘿”理论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恒昶 殷丽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261-263,共3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易激动、烦躁失眠、乏力、多汗、消瘦、食欲亢进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属于中医学中瘿病范畴。《太平圣惠方》载:"咽门者,胃气之道路;喉咙者,肺气之往来。今两经为邪气所乘,致经络否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易激动、烦躁失眠、乏力、多汗、消瘦、食欲亢进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属于中医学中瘿病范畴。《太平圣惠方》载:"咽门者,胃气之道路;喉咙者,肺气之往来。今两经为邪气所乘,致经络否涩,气不宣通,结聚成瘿。"邪气侵犯肺胃二经,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颈部而成瘿。故从肺胃去讨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病因病机,以期获得更为精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胃 瘿气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肺”论治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恒昶 殷丽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0期1644-1647,共4页
肺主皮毛,皮毛之生理、病理皆由肺所主。如若肺生病变,不能输精于皮毛,则皮毛亦可会产生病变,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相关症状。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很常见,皮肤瘙痒难耐,或呈顽固性,或呈阵发性,但其总属于皮毛病变范畴,故... 肺主皮毛,皮毛之生理、病理皆由肺所主。如若肺生病变,不能输精于皮毛,则皮毛亦可会产生病变,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相关症状。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很常见,皮肤瘙痒难耐,或呈顽固性,或呈阵发性,但其总属于皮毛病变范畴,故可通过调理肺脏以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大脑-人工智能在中医临床中的创新性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恒昶 莫沙 +4 位作者 苏可 陈益 鲜松 鲁文文 杨洋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19期90-93,共4页
中医临床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问题,如医师辨病辨证不准确、药物配伍不当等。提升中医临床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促进中医临床发展与创新的关键环节。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 中医临床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问题,如医师辨病辨证不准确、药物配伍不当等。提升中医临床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促进中医临床发展与创新的关键环节。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医临床,模拟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进行辨病辨证及处方用药,同时智能审核药物“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辅助医师进行诊疗决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融合信息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辅助决策,是目前亟须探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医临床 中医大脑 科技
下载PDF
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贺迎春 王蕊 +1 位作者 石娅萍 胡恒昶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2期2079-2085,共7页
目的评价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筛选2000年1月—2020年12月发表的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评价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筛选2000年1月—2020年12月发表的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工查询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样本量10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虎加人参汤可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P<0.00001);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P<0.00001);可显著降低餐后2 h血糖(P<0.00001);可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P=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白虎加人参汤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优于火热炽盛型。长疗程与短疗程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漏斗图显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定。2篇文献报告未见不良反应,其余文献未提及。结论白虎加人参汤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且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优于火热炽盛型。未来临床研究中,需注重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研究白虎加人参汤对不同证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由于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安全性研究较少,尚不能肯定其安全性,故未来临床试验仍需注重其安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白虎加人参汤 2型糖尿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俊立 董玮玮 +1 位作者 杨梅 胡恒昶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3期164-17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筛选自建库起至2019年10月...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筛选自建库起至2019年10月所有关于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3篇,包括2 6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RR=1.24,95%CI [1.18,1.29],P<0.000 01);可显著提高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MD=1.86,95%CI [0.96,2.76],P<0.000 1);可明显提高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MD=1.85,95%CI [1.24,2.46],P<0.000 01);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SMD=-1.64,95%CI[-2.01,-1.27],P<0.000 01)。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但由于方法学缺陷、发表偏倚等因素,可能会夸大干预效应。未来临床试验研究中,需进行临床试验注册,需注重提升方法学质量,确保临床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可将血府逐瘀汤的安全性研究作为研究方向,以便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下载PDF
经典名方人参败毒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薇 熊珮宇 +4 位作者 刘俊宇 胡恒昶 宋丽 刘兴隆 贾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0-71,共12页
目的:梳理人参败毒散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古籍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人参败毒散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提取朝代、书名、功能、剂量等信息,考证与分析方剂历史... 目的:梳理人参败毒散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古籍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人参败毒散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提取朝代、书名、功能、剂量等信息,考证与分析方剂历史沿革、组成与剂量、主治病证、煎服方法、药物基原、炮制及现代临床应用等。结果:人参败毒散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方由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生姜、薄荷组成,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功效。后世治疗病证多在《局方》上继承发展,其中感冒(112次)最多,占总病证的22.63%;其次为时行感冒(83次),占16.77%。人参败毒散现代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各科,呼吸系统疾病(42次)最多,占17.65%;其次为皮肤疾病(34次),占14.29%;再者为传染性疾病(33次),占13.87%。临证加减运用,究其病机或正虚外感,或外感风寒湿邪而正气不虚,充分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理念。结论:对经典名方人参败毒散进行考证,确定人参败毒散关键信息,为中医临床研究及复方制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人参败毒散 文献考证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