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燃料的微通道反应器
1
作者 骆攀 谈文杰 +3 位作者 胡恩祥 杨应举 华芷萱 刘晶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CO_(2)催化加氢合成燃料是一种经济可行、可大规模实施的CO_(2)利用技术,能够解决环境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文章旨在研究开发1种CO_(2)催化加氢合成碳氢燃料的微通道反应器。[方法]通过采用热力学计算... [目的]CO_(2)催化加氢合成燃料是一种经济可行、可大规模实施的CO_(2)利用技术,能够解决环境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文章旨在研究开发1种CO_(2)催化加氢合成碳氢燃料的微通道反应器。[方法]通过采用热力学计算-催化剂制备-反应器设计-结构优化-性能测试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结果]热力学理论分析表明:CO_(2)催化加氢可以形成碳氢燃料;开发了6种铁基催化剂,从而提高碳氢燃料合成的反应速率;基于流体数值模拟,设计并优化了微通道反应器的结构,该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热传质能力强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Zn-Fe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CO_(2)催化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CO_(2)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分别为32%和44%。[结论]设计的微通道反应器具备CO_(2)资源化利用合成碳氢燃料的功能,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实现以及碳氢燃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氢燃料 催化加氢 微通道反应器 铁基催化剂
下载PDF
适应稻虾共作水稻长秧龄壮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庄军年 胡恩祥 +3 位作者 高为焱 杨青 陆海空 翟永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4,共7页
通过研究不同配方育秧基质、播种量、秧龄、施肥量和化控量对水稻秧苗株高、叶片数、茎基粗、单株干质量的影响,探究适应稻虾共作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及其综合稻秧培育技术,主要结果如下:木薯渣+蛭石+草炭配方育秧基质理化性质能满足水... 通过研究不同配方育秧基质、播种量、秧龄、施肥量和化控量对水稻秧苗株高、叶片数、茎基粗、单株干质量的影响,探究适应稻虾共作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及其综合稻秧培育技术,主要结果如下:木薯渣+蛭石+草炭配方育秧基质理化性质能满足水稻培育长秧龄壮秧的要求,基质养分不能满足培育水稻长秧龄壮秧的要求,需要增加施肥、化控等培育措施。适合苏北地区气候条件和稻虾共作生产茬口要求的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为秧龄30~35 d,叶龄5~6叶,株高20 cm左右;单株干质量40 mg左右,茎基粗2.5~3.0 mm;叶片上举、色绿;根系成毯,适宜机插。培育水稻长秧龄壮秧应适当降低播种量,常规粳稻(南粳9108)以60~80 g/盘为宜。施肥宜采用叶面喷施,不宜采用秧盘基施,秧盘基施有出现肥害风险。叶面喷施从2叶开始至5叶每叶1次,喷施浓度2叶期0.6%尿素+0.2%硫酸二氢钾,其他时期0.8%尿素+0.2%硫酸二氢钾;喷施量50~100 mL/盘。喷施多效唑可降低株高,增加茎基粗;秧苗叶片上举,群体通透性好,有利于培育老壮秧。喷施浓度不宜太高,25%多效唑稀释倍数大于2 000倍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水稻 秧龄 壮秧技术
下载PDF
基于密度峰值剪枝后的最短路径聚类算法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恩祥 汪春雨 潘美芹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2-802,共11页
聚类是通过数据标签或者属性,将一系列经验数据按照相似性或者相近性进行归类.基于密度属性展开的聚类算法,主要聚焦在聚类中心的确定和剩余点如何分配的问题上展开讨论.针对基于密度峰值的可训练最短路径算法,通过密度峰值确定聚类中心... 聚类是通过数据标签或者属性,将一系列经验数据按照相似性或者相近性进行归类.基于密度属性展开的聚类算法,主要聚焦在聚类中心的确定和剩余点如何分配的问题上展开讨论.针对基于密度峰值的可训练最短路径算法,通过密度峰值确定聚类中心,提出使用截断阈值、对路径图进行剪枝的算法改进.然后基于最短路径法对剩余点进行全局分配.实验结果证明,在保持聚类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算法执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密度峰值 最短路径法 路径剪枝
下载PDF
安徽省上市公司对安徽GDP贡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华东 胡恩祥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08年第9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GDP贡献 增长额 股票市场 累计折旧 应付福利费 应付工资 间接贡献 证券市场 经济增长 计算公式
下载PDF
育秧基质中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5
作者 胡恩祥 杨青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6期23-25,共3页
为进一步降低农户使用基质育秧的难度,减少育秧成本,前期对多个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筛选,并粗略筛选出油菜素内酯及甲壳素2种效果更为明显的调节剂。本试验旨在通过在育秧基质中添加油菜素内脂和甲壳素2种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水稻秧苗素... 为进一步降低农户使用基质育秧的难度,减少育秧成本,前期对多个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筛选,并粗略筛选出油菜素内酯及甲壳素2种效果更为明显的调节剂。本试验旨在通过在育秧基质中添加油菜素内脂和甲壳素2种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的作用,以期寻找2种调节剂利于培育壮苗生长的使用量,研发水稻新型育秧基质。结果表明,育秧基质单独添加油菜素内酯15 mg/L和甲壳素30 mg/L均可有效提高秧苗素质。其中:添加15 mg/L的油菜素内酯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秧苗茎基粗及干物质量,添加30 mg/L甲壳素可以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及茎基粗;添加油菜素内酯15 mg/L+甲壳素30 mg/L复配剂效果更佳,其对水稻秧苗的株高、茎基粗、单株干物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育秧基质 油菜素内酯 甲壳素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