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鳗弧菌口服微胶囊疫苗的制备及其对鲈鱼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32
1
作者 余俊红 沈继红 +4 位作者 王祥红 王宝坤 纪伟尚 徐怀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9,共4页
以分离自患病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的致病菌W - 1为材料 ,利用喷雾微胶囊技术制备口服微胶囊疫苗。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条件对疫苗微胶囊颗粒影响较大 ;其适宜条件为 :进料温度 4 0℃ ,进料速度 4 0ml/min ,热风温度 2 0 0℃ ;其... 以分离自患病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的致病菌W - 1为材料 ,利用喷雾微胶囊技术制备口服微胶囊疫苗。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条件对疫苗微胶囊颗粒影响较大 ;其适宜条件为 :进料温度 4 0℃ ,进料速度 4 0ml/min ,热风温度 2 0 0℃ ;其制备的微胶囊疫苗平均粒径为 4 5.5μm ,平均含菌量为 2 .79× 10 9mg- 1干粉。将此微胶囊疫苗及全细胞疫苗直接拌入饵料口服免疫接种鲈鱼幼鱼 ,1周后以W - 1活菌攻毒 ( 2 .5×10 6CFU /尾 )。结果表明 ,微胶囊疫苗组的 1周累积死亡率 ( 4 1.7% )低于全细胞疫苗组 ( 4 5.0 % ) ,均低于对照组 ( 95.0 % )。 2个免疫组都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微胶囊疫苗组和全细胞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56.1%和 5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鲲弧菌 口服微胶囊疫苗 制备 免疫保护力 弧菌病
下载PDF
香港养殖海鲷弧菌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质粒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军 叶军 +2 位作者 傅慰亭 徐怀恕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0-468,共9页
从发病海鲷( Sparussarba) 中共分离到51 株弧菌( Vibrio) ,经API20E 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及Alsina 和Blanch 关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7 个种,它们分别是:溶藻胶弧菌( V.algino... 从发病海鲷( Sparussarba) 中共分离到51 株弧菌( Vibrio) ,经API20E 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及Alsina 和Blanch 关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7 个种,它们分别是:溶藻胶弧菌( V.alginolyticus) (24 株) , 创伤弧菌( V.vulnificus) (12 株) 和副溶血弧菌( V.parahaemolyticus)(7 株) ,火神弧菌( V.logei)(4 株) ,远洋弧菌Ⅱ菌( V.pelagius Ⅱ)(2 株) ,河弧菌( V.fluvialis)(1 株) 和地中海弧菌( V.mediterranei)(1 株) 。其中3 种优势菌溶藻胶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证实对海鲷有致病性。另外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了51 株菌对16 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发现所有菌株对ceftriaxone,链霉素,萘啶酮酸和利福霉素敏感,几乎所有菌株对ceftazidime , netilimicin ,氯霉素和sulfamethoxazole 敏感.大部分菌株对氨苄青霉素(60 .8 % ) ,cefuroxime(66-7 % ) ,丁胺卡那霉素(55 % ) ,卡那霉素(58-8 % ) 和三甲氧苄氨嘧啶(76-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鲷 弧菌 弧菌病 药敏试验 质粒 转化
下载PDF
香港地区养殖平鲷的病原菌(溶藻胶弧菌)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军 冯娟 +3 位作者 刘旭 李秋凤 徐怀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平鲷(Sparussarba)是香港居民喜欢食用的珍贵海产品之一,在香港附近海域有大面积的人工网箱养殖。近年来,随着海水污染程度的加剧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给这一经济鱼种的养殖造成巨大损失... 平鲷(Sparussarba)是香港居民喜欢食用的珍贵海产品之一,在香港附近海域有大面积的人工网箱养殖。近年来,随着海水污染程度的加剧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给这一经济鱼种的养殖造成巨大损失[Woo等1995]。迄今报道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鲷 溃疡病 溶藻胶弧菌 香港
下载PDF
寄生于南海鱼类中的单殖吸虫一新种和一新纪录(吸虫纲:单殖目)(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金英 吕军仪 胡應劭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684,共8页
报道了寄生于中国南海的芝麻斑鱼Epinephelusrhyncholepis (Bleeker) (Serranidae)上的香港拟大杯虫Megalocotyloideshongkongensissp .nov .和寄生于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 (Bloch) (Sparidae)上的鲷裸盘虫Anoplodiscusspari(Yama... 报道了寄生于中国南海的芝麻斑鱼Epinephelusrhyncholepis (Bleeker) (Serranidae)上的香港拟大杯虫Megalocotyloideshongkongensissp .nov .和寄生于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 (Bloch) (Sparidae)上的鲷裸盘虫Anoplodiscusspari(Yamaguti,195 8)。前者为新种 ,隶属于分室科Capsalidae (Barid ,185 3)、轮足亚科Trochpo dinae、拟大杯虫属Megalocotyoides;后者为中国新纪录 ,隶属于裸盘虫科Anoplodiscidae (Tagliani,1912 )、裸盘虫属Anoplodiscus。香港拟大杯虫Megalocotyloideshongkongensissp .nov .具分室科、Trochopodinae亚科的形态特征。虫体背腹扁平 ,呈长椭圆形 ,体表光滑无棘。前端腹面有一对前吸器 ,成对吸盘状结构 ,通过一头冠在前背面联系 ,有头腺。眼点 2对 ,位于咽前。后吸器盘状 ,无柄 ,分成 5隔和周边 5个小隔室 ,中央小室缺 ;后吸盘边上有肌肉缘 ,周围有精致的圆齿状边缘膜 ,边缘小钩 14个 ;中央大钩 3对 ,有肌肉纤维支持着 ,第 1对钩大 ,远端尖 ,近端钝 ,分叉 ,有明显的肌腱通过大钩的分叉牵拉 ,第 2对钩细长 ,远端有刺钩 ,第 3对钩尖细 ,远端钩尖略弯曲 ,3对中央大钩成直线纵向排列 ,有肌腱牵引。口开于咽中央 ,咽肌肉质 ,发达 ,呈 5瓣状。食道不明显或缺。两肠支前端达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南海 鱼类 单殖吸虫 新种 新纪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