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菌肥与石灰配施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叶长城 陈喆 +5 位作者 毛懿德 罗梅梅 张淼 喻理 胡旷成 铁柏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4,共6页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施生物菌肥(Bi处理)与追施石灰(L处理)及其配合施用(Bi+L处理)对晚稻湘晚籼12号生物量、水稻对土壤Cd的富集情况、4个生育期内各部位间转运系数以及各部位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部位间Cd...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施生物菌肥(Bi处理)与追施石灰(L处理)及其配合施用(Bi+L处理)对晚稻湘晚籼12号生物量、水稻对土壤Cd的富集情况、4个生育期内各部位间转运系数以及各部位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部位间Cd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部、茎鞘、穗部、叶片,随不同生育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而改变,各处理不会影响水稻生物量及转运系数,并能降低水稻各部位富集Cd能力,使水稻糙米中Cd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以生物菌肥与石灰配施的降Cd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 水稻 生物菌肥 石灰 配施
下载PDF
长沙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的湘江长沙段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旷成 铁柏清 +2 位作者 张蕊琪 周骏驰 胡凯泉 《四川环境》 2016年第4期42-48,共7页
2014年8月~2015年5月对工程蓄水后的湘江长沙段水体中砷、汞、铅、镉4种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水质监测,并运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评价计算结果显示,同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水域的黑石铺和杜... 2014年8月~2015年5月对工程蓄水后的湘江长沙段水体中砷、汞、铅、镉4种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水质监测,并运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评价计算结果显示,同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水域的黑石铺和杜甫江阁断面水体中汞含量超标率均达到100%,所有断面总超标率为66.7%。多个断面重金属镉监测浓度超过1μg/L,最高浓度为1.469μg/L。工程蓄水前后,水体重金属镉含量基本持平,砷、汞、铅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汞为湘江长沙段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在各个监测断面中,坪塘、黑石铺和杜甫阁断面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其余断面分时段出现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长沙段 水利枢纽工程 重金属 内梅罗指数 评价
下载PDF
湘江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对工程上游水环境营养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蕊琪 铁柏清 +2 位作者 胡旷成 周骏驰 袁啸 《四川环境》 2015年第6期81-86,共6页
对湘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湘江长沙境内河段6个断面进行取样分析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卡尔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长沙段内湘江水体的营养状态,对比了2011年和2014年水质指标,对水质重要指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湘江... 对湘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湘江长沙境内河段6个断面进行取样分析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卡尔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长沙段内湘江水体的营养状态,对比了2011年和2014年水质指标,对水质重要指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湘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对流域内总氮及COD影响较大,湘江长沙段水体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2014年总氮(TN)浓度比2011年的TN浓度增长了51.7%,总磷(TP)浓度下降26.6%,COD浓度在黑石铺断面以及杜甫江阁江段持续超出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 水质监测 富营养化 水利枢纽工程
下载PDF
湘江长沙段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建 周俊驰 +2 位作者 胡旷成 叶长城 铁柏清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63-66,共4页
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对湘江长沙段水体镉、砷、铅及汞四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检测,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汞为湘江长沙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物,所有取样断面检测数据总体超标率为70.59%,其他重金属... 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对湘江长沙段水体镉、砷、铅及汞四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检测,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汞为湘江长沙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物,所有取样断面检测数据总体超标率为70.59%,其他重金属含量较低,随着水流流向及采样时间的推移,各重金属污染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作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黑石铺和杜甫阁断面与二级保护区的坪塘断面污水域重金属污染状况属污染及重污染级别,作为工业用水区的丁字镇、霞凝港和三汊矶断面水质基本属于清洁级别,但也出现轻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 重金属 内梅罗指数法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潼湖地区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运行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凯泉 曾东 +5 位作者 许振成 魏东洋 马啸宙 张小东 胡旷成 严雄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5-19,共5页
从潼湖地区村镇污水的特点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出发,构建了处理能力为100 m3/d的原位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通过植生混凝土滤槽/给水污泥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组合工艺处理潼湖水系黄屋村污水,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监测数据表... 从潼湖地区村镇污水的特点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出发,构建了处理能力为100 m3/d的原位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通过植生混凝土滤槽/给水污泥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组合工艺处理潼湖水系黄屋村污水,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监测数据表明,进水TN、TP、COD、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53.3、4.77、90.23、41.61 mg/L,相应的出水平均浓度为7.36、0.75、31.23、3.76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9%、84.06%、65.43%、91.09%。出水COD、NH+4-N、TN浓度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TP达到了一级B标准。这对于南方地区村镇污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工程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生活污水 原位生态修复 人工湿地 人工浮岛 植生混凝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