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转录因子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1
作者 冯鹏飞 巩会杰 胡景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采用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Wnt-1、β-catenin、TCF4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Wnt-1、β-catenin、TCF4蛋白的表达,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Wnt-1、β-catenin、TCF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Wnt-1、β-catenin、TCF4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1、β-catenin、TCF4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Wnt-1、β-catenin、TCF4蛋白表达阳性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Wnt-1、β-catenin、TCF4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较高,Wnt-1、β-catenin、TCF4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是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β-连环蛋白/转录因子4 信号通路 复发转移
下载PDF
神经浸润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冯鹏飞 胡景岚 +1 位作者 宋红杰 张鹏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94-497,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浸润(PNI)与胃癌(GC)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74例G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PNI将患者分为PNI阳性组(n=65)和PNI阴性组(n=209),分析PNI与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预后情况。结果 PNI阳性与G... 目的 分析神经浸润(PNI)与胃癌(GC)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74例G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PNI将患者分为PNI阳性组(n=65)和PNI阴性组(n=209),分析PNI与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预后情况。结果 PNI阳性与GC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3期、有脉管癌栓是影响GC患者PN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GC患者预后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癌栓、PNI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为Ⅲ期、有脉管癌栓、PNI阳性是影响G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NI与GC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且存在PNI的GC患者往往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较低,临床可将PNI作为诊断和评估GC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神经浸润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阿托品、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急性胃炎患者胃泌素、丙二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韩东丽 巩会杰 胡景岚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品、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急性胃炎患者胃泌素(Gastrin)、丙二醛(MDA)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42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1,给予阿托品... 目的:探讨阿托品、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急性胃炎患者胃泌素(Gastrin)、丙二醛(MDA)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42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1,给予阿托品、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n=71,给予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Gastrin及MD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观察组患者Gastrin、MDA水平下降趋势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可有效降低Gastrin、MDA及炎性因子水平,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康复中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山莨菪碱 奥美拉唑 急性胃炎 胃泌素 丙二醛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4
作者 曹启迪 巩会杰 胡景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662-2664,2787,共4页
目的:探究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3),分别口服雷贝拉唑10 mg,3次·d^(-1)或口服莫沙必利5 mg联合... 目的:探究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3),分别口服雷贝拉唑10 mg,3次·d^(-1)或口服莫沙必利5 mg联合雷贝拉唑10 mg,3次·d^(-1)治疗。治疗2 m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胃泌素(Gastrin,GAS)、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1,PG1)、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2,PG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水灌注式Polygram 98动力学参数、监测系统检测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GAS、PG1水平均上升,PG2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β、IL-2、IL-6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大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胃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雷贝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 胃激素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1及辅助性T细胞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景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1(Th1)及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1(Th1)及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和ω-3PUFA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结肠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并评定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2、IL-4、IL-10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IL-10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4. 9%(37/39)、79. 5%(31/3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 515,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 3%(4/39)、20. 5%(8/39),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 498,P <0. 05)。结论ω-3PUFA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辅助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下载PDF
PTEN、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彩勤 胡景岚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4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survivin在正常子宫、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survivin在正常子宫、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内膜及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期明显相关(P<0.05),但与肌层浸润无关;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EN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SURVIVIN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断流术前后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生存期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景岚 唐建荣 付雪琴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16-617,共2页
目的探讨ADV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断流术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变化。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80例,术前均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两组均接受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40例患者继续接... 目的探讨ADV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断流术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变化。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80例,术前均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两组均接受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40例患者继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另40例则口服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在术后24 w,联合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3.0±0.8)lg copies/m 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4.7±1.1)lg copies/m L(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而血清ALB水平则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速度及门静脉宽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联合组患者1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95.0%和87.5%,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80.0%和67.5%(P<0.05)。结论 ADV联合恩替卡韦用于断流术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断流术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治疗
下载PDF
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景岚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乌司他汀20万U加入25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7~10 d。对照组:生长抑素250μg/h,经微泵持续静脉泵注,1次/d。连...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乌司他汀20万U加入25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7~10 d。对照组:生长抑素250μg/h,经微泵持续静脉泵注,1次/d。连续7~10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数据等变化,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上腹部不适、腹部压痛等临床症状缓解和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94.3%,与对照组治愈率17.1%、总有效率74.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快且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汀 急性胰腺炎 疗效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72例疗效观察
9
作者 胡景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18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72例老年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20 mg,两组患者服用的其它药物相同,均为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治...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72例老年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20 mg,两组患者服用的其它药物相同,均为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检测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在改善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奥美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老年胃溃疡 疗效
下载PDF
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巩会杰 王振东 胡景岚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64例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表浅病变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染色组132例,1.5%复方碘溶液行食管黏膜染色,于不染或浅染区进行多点病理活检,如无明显不染或浅染区...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64例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表浅病变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染色组132例,1.5%复方碘溶液行食管黏膜染色,于不染或浅染区进行多点病理活检,如无明显不染或浅染区,则在可疑部位活检;对照组132例,仅在病灶区做单纯病理活检。结果染色组132例,不染或浅染色114例,食管早癌、重度不典型增生、Barrett食管的分别检出9例(6.81%)、12例(9.09%)、11例(8.33%),而对照组食管早癌、重度不典型增生、Barrett食管的分别检出2例(1.51%)、3例(2.27%)、3例(2.2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染色组中114例不染或浅染患者依据年龄及有无食管症状重新分组,年龄≥45岁组食管早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17例(28.3%),而年龄<45岁组食管早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4例(7.41%),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114例中有食管症状者食管早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18例(23.7%),无食管症状者食管早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3例(7.89%),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碘染色能够提高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特别对于年龄大于45岁、有食管症状者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碘染色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zrin、MMP-9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胡景岚 杨振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4期178-178,共1页
目的:探讨Ezrin、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25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25例正常胃黏膜中Ezrin、MMP-9的表达。结果:Ezrin、MMP-9在胃癌、不典型增生和正常胃黏膜... 目的:探讨Ezrin、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25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25例正常胃黏膜中Ezrin、MMP-9的表达。结果:Ezrin、MMP-9在胃癌、不典型增生和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率逐渐上升。Ezrin、MMP-9的表达程度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Ezrin和MMP-9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Ezrin、MMP-9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ZRIN MMP-9 免疫 组化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胡景岚 杨振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3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PTEN阳性率51.6%,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结...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PTEN阳性率51.6%,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结论:PTEN基因的异常改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进一步恶化的标志之一,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TEN基因 免疫组 织化学
下载PDF
Hp阳性监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攀丽 唐建荣 +3 位作者 付雪芹 张逸强 胡景岚 吴小力 《肝脏》 2020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Hp阳性监测对慢性乙肝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提示作用。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300例慢性乙肝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胃溃疡患者130例(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均进行14C呼气试... 目的探讨Hp阳性监测对慢性乙肝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提示作用。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300例慢性乙肝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胃溃疡患者130例(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均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血清分型。对比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及Hp抗体血清分型。结果经14C呼气检查,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81.18%)显著高于胃溃疡组(52.31%,P<0.05)。十二指肠溃疡组与胃溃疡组中的HpⅠ型感染率为87.68%与67.65%,显著高于HpⅡ型感染率(12.32%与32.35%,P<0.05)。所有患者中HpⅠ型感染率为59.00%,显著高于HpⅡ型感染率(13.00%,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较高,其中更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尤其Hp抗体血清分型为Ⅰ型的患者,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乙型肝炎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Hp抗体血清分型
下载PDF
六味五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胡景岚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908-1912,共5页
目的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 目的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六味五灵片,1.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8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后,治疗组中HBV-DNA和HBe Ag转阴率均分别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降低,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五灵片 复方甘草酸苷片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E抗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转氨酶 总胆红素 CHILD-PUGH评分
原文传递
三腔二囊管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景岚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长抑制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治疗,比... 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长抑制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6、12、24 h内的止血有效率不但提高快,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7.5%,远高于对照组(68.4%,P<0.05)。结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快,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有效手段,配合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力,巩固止血效果,避免再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二囊管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效果
原文传递
抗抑郁剂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景岚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6期F0003-F000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抗抑郁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 目的:探讨采用抗抑郁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抗抑郁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抗抑郁剂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大肠癌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RO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景岚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RO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大肠癌标本56例,大肠腺瘤25例,正常大肠黏膜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RON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RO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RO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大肠癌标本56例,大肠腺瘤25例,正常大肠黏膜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RON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RO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RON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大肠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RON蛋白表达上调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质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保守治疗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景岚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11期171-172,共2页
急性胰腺炎(SAP)发病危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居多。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类型,约占后者的60%,死亡率达20%以上。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保守治疗 并发症 体会
原文传递
大肠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胡景岚 杨振方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5期51-52,共2页
目的 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其他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探讨Skp2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kp2蛋白在63 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和25例大肠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大肠... 目的 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其他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探讨Skp2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kp2蛋白在63 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和25例大肠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kp2蛋白的阳性率[(31±12)%]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织[(18±10)%]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6±5)%].Skp2蛋白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Skp2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组织 激酶相关蛋白 蛋白表达 SKP2蛋白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大肠腺瘤 细胞分化程度 临床病理特征 转移及预后 肿瘤分期 腺瘤组织 黏膜组织 良性病变 关系 发生发展 阳性率 高表达 结果
原文传递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20
作者 胡景岚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5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持续滴注加亚叶酸钙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胃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85me/m^2,静脉点滴,第l天;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h后,先给予氟尿嘧啶400mg/m^2推注,然后改为600mg/m^2续...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持续滴注加亚叶酸钙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胃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85me/m^2,静脉点滴,第l天;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h后,先给予氟尿嘧啶400mg/m^2推注,然后改为600mg/m^2续静滴氟尿嘧啶22h,第1~2天;每2周重复,4周为1周期。至少2个周期开始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可评价疗效,获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9例,进展(PD)8例,全组未见完全缓解(CR)病例,总有效率为4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9个月;其中初治患者19例,总有效率为47.4%,中位TTP为6.1个月;复治患者13例,总有效率为36.4%,中位TTP为5.6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持续滴注加亚叶酸钙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患者均能耐受。特别对初治患者,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