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林巧 王伟 +5 位作者 权毅 吴斌 何山 李焰 李燕茹 张艳珍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92-500,共9页
目的 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6年1月至2022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96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特点。结果 96例双侧原... 目的 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6年1月至2022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96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特点。结果 9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第一癌91例为浸润性癌,55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0.4%;第二癌81例为浸润性癌,36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4.4%;两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第二癌肿块长径越长、组织学分级越高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第二癌ER表达阴性较ER阳性表达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及单侧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P<0.05),双侧病灶ER、PR一致阴性患者预后最差,ER、PR一致阳性患者预后最好(P<0.05),双侧pTNM高分期(III期)较双侧低分期及单侧高分期预后更差(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双侧ER阳性是影响BPBC患者无病生率的保护性因素,双侧肿瘤pTNM高分期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侧癌灶有一定独立性;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有更高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预后不良,需密切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 腋窝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与癌组织中ER、PR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伟 胡林巧 +5 位作者 吴斌 何山 李焰 李燕茹 张艳珍 郑轲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214-1221,共8页
目的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组织ER、PR表达与超声显像特征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及超声资料,比较两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超声显像特征的... 目的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组织ER、PR表达与超声显像特征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及超声资料,比较两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超声显像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与同侧乳腺癌ER、PR表达的关系,分析预后特点。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肿块血供不丰富组较血供丰富组有更高的ER阳性表达率((P<0.0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组较转移组有更高的ER、PR阳性表达率(P<0.05)。第一癌与第二癌在肿块内部回声、瘤内钙化、瘤内血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乳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及单侧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P<0.05),双侧病灶ER、PR一致阴性患者预后最差,ER、PR一致阳性患者预后最好(P<0.05),双侧pTNM高分期(Ⅲ期)较双侧低分期及单侧高分期预后更差(P<0.05)。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两侧浸润性癌灶在超声显像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瘤内血供、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ER、PR的表达情况。双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面临更高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预后不良,术后需密切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ER PR 超声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