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肝炎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孝山 胡树英 张迈伦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8期510-512,共3页
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又叫缺氧性肝炎或休克肝,基本病理变化为程度不等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坏死。多在肝脏血流量突然减少后发病,常见诱因为充血性心衰和各种原因的休克。临床表现为轻重不等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疸及... 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又叫缺氧性肝炎或休克肝,基本病理变化为程度不等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坏死。多在肝脏血流量突然减少后发病,常见诱因为充血性心衰和各种原因的休克。临床表现为轻重不等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疸及食欲不振等,肝脏酶活性急剧升高,并在7~10天内迅速降至或接近正常。自从1979年,Bynum等人提出缺血性肝炎这一诊断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愿意用这一术语来称呼因肝缺血、淤血及缺氧所造成的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样发病的肝缺血性损伤综合征。因迄今国内尚乏此病的报道,特就其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缺血性肝炎 综述 病理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基本情况调查
2
作者 杨琳琳 唐海沁 +11 位作者 李结华 刘先进 柯道正 沈敏祥 程国聪 陈伟伟 王增武 王馨 柯宁宁 胡树英 周宇飞 梁志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16-618,共3页
目的调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为基层社区慢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针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调查表,对安徽省513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重点为具有皖南、皖北山区代表性的绩溪、太平偏远山区和... 目的调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为基层社区慢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针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调查表,对安徽省513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重点为具有皖南、皖北山区代表性的绩溪、太平偏远山区和阜阳地区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结果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9岁;以专科学历为主占43%,全科医师占26%;67%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基层社区诊治的常见疾病中高血压占79%,也是被认为在基层社区治疗效果较好的疾病。工作、生活待遇差是困扰社区医生的主要问题。结论社区医生以专科学历、全科医师为主;多数获得医师资格;高血压是基层常见且治疗有效的慢性疾病,应加强对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常见慢病规范化诊治的继续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医务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
下载PDF
影响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后因素
3
作者 胡树英 孙家华 张迈崙 《继续医学教育》 1989年第3期129-131,135+152,共5页
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惠者5例,就其预后因素作了探讨。认为年龄、就诊时间、临床类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治疗方法诸因素对预后均有影响。资料表明,对暴发型流脑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要特别重视1岁以下及60岁以上... 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惠者5例,就其预后因素作了探讨。认为年龄、就诊时间、临床类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治疗方法诸因素对预后均有影响。资料表明,对暴发型流脑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要特别重视1岁以下及60岁以上患者的抢救。注意脑水肿。脑疝的早期表现: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密切监测和保护各脏器功能,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可提高暴发型流脑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不典型麻疹2例治疗分析
4
作者 胡树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5期33-33,共1页
典型麻疹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流鼻涕、流眼泪、咳嗽,发热至3~4天开始出疹。皮疹从耳后开始,逐渐到面部、胸部、四肢和手脚心。出疹的过程要3~4天,后逐渐退热,皮疹也逐渐消退。整个过程大多为10天。然而由于现在的麻疹疫苗的应用... 典型麻疹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流鼻涕、流眼泪、咳嗽,发热至3~4天开始出疹。皮疹从耳后开始,逐渐到面部、胸部、四肢和手脚心。出疹的过程要3~4天,后逐渐退热,皮疹也逐渐消退。整个过程大多为10天。然而由于现在的麻疹疫苗的应用,很多麻疹病人表现不典型。现将我院2例不典型麻疹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麻疹 治疗 临床表现 麻疹疫苗 麻疹病 流鼻涕 流眼泪 发热
下载PDF
山区残存钉螺活动与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关系的探讨
5
作者 章明辉 刘尚春 胡树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6期349-350,共2页
本文取绩溪县1978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13年残存螺点资料,试对发现时间与当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的关系作一分析探讨。 1978~1990年13年中,平均查螺范围占疫区乡、村的91.3%和88.1%。在8个乡、镇、28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共... 本文取绩溪县1978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13年残存螺点资料,试对发现时间与当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的关系作一分析探讨。 1978~1990年13年中,平均查螺范围占疫区乡、村的91.3%和88.1%。在8个乡、镇、28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共发现螺点163个。其中111个螺点发现时间为4、5、9、10、11月,以5月份最多占36.04%(40/111),4月份次之30.63%(34/111),11月份最少,为1.80%(2/111)。 残存螺点发现与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的关系 1 温度 本组资料螺点发现时,月均温度在14℃~22℃占78.38%(87/111),】22℃占19.82%(22/111),螺点出现以4、5月为多占66.67%(74/111)。螺点最早出现于4月9日,最迟11月2日,月均气温最低10.7℃(1983年11月),最高气温22.5℃(1989年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分布 发现时间 月均温 年平均 村民小组 丘陵山地 季风环流 降水总量 带状分布 降水日
下载PDF
绩溪县山区农村血防健康教育对策与措施
6
作者 章明辉 章日明 +3 位作者 胡树英 洪华辉 邵正顺 汪昌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1994年第1期29-30,16,共3页
绩溪县1978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残存钉螺极难发现,血吸虫病危害极轻,群众血防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参与意识也随之淡漠,如何坚持血防工作并结合防治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本文试就绩溪县1989年以来的这方面的做法作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血吸虫病 血防工作 参与意识 基本消灭 钉螺 绩溪 双向传播 相结合 群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