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术后康复治疗5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检 黄宇斌 +2 位作者 黄志斌 柳晖 林加辉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4期2321-2322,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52例,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手术治疗和护理治疗。将术后的康复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52例,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手术治疗和护理治疗。将术后的康复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业的康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指导性的手部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测量康复评定指标手指关节总活动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手术结合专业康复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单纯的指导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手部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 手指关节总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对深Ⅱ°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检 黄宇斌 +2 位作者 黄志斌 柳晖 陈武鹏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对深Ⅱ°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深Ⅱ°烧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清创包扎创面;观察组清创后给予异种脱细...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对深Ⅱ°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深Ⅱ°烧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清创包扎创面;观察组清创后给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保护创面。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以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人平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分别为(2.7±0.6)次和(14.1±4.3)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2例(3.3%)出现创面感染,2例(3.3%)发烧,1例(1.7%)发生液化,不良反应5例(8.3%),明显优于对照组13例(21.7%),P〈0.05;观察组出现瘢痕增生39(65.0%),明显低于对照组57(95.0%),P〈0.05。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可进一步保护深Ⅱ°烧伤创面,不仅可缩短愈合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烧伤 清创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
下载PDF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及对合并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检 黄志斌 +4 位作者 柳晖 陈武鹏 黄宇斌 苏永胜 林加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8期104-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NT-proBNP对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以及与合并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多发伤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烧伤程度分为Ⅰ度烧伤组、浅Ⅱ度烧伤组、深Ⅱ度烧伤组、Ⅲ度烧伤组,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 目的研究血浆NT-proBNP对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以及与合并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多发伤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烧伤程度分为Ⅰ度烧伤组、浅Ⅱ度烧伤组、深Ⅱ度烧伤组、Ⅲ度烧伤组,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NT-proBNP水平呈现Ⅰ度烧伤组<浅Ⅱ度烧伤组<深Ⅱ度烧伤组<Ⅲ度烧伤组的趋势,NT-proBNP<125 ng/L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NT-proBNP≥125 ng/L组;NT-proBNP水平与烧伤深度、LVEDD、LVEF呈正相关,与ST段抬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烧伤程度、心功能情况密切相关,对于多发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具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 多发伤 大面积烧伤 心功能
下载PDF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检 黄宇斌 +2 位作者 黄志斌 柳晖 林加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3期50-50,52,共2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2年2月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1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术,对手术技巧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2年2月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1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术,对手术技巧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31例患者,其中28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痊愈。连续跟踪随访2年,观察皮瓣弹性、血运、质地均表现良好。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修复方法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 营养皮瓣
下载PDF
氦氖激光对烫伤大鼠皮肤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胡检 陈武鹏 +5 位作者 李新强 柳晖 黄宇斌 苏永胜 贾赛雄 林加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3期75-75,共1页
目的:研究大鼠烧伤皮肤残存上皮细胞经氦氖激光作用前后的细微结构变化和微循环生物效应,研究白细胞介素免疫作用对烧伤大鼠的可能影响及其氦氖激光对免疫功能改善的物质基础,为临床建立氦氖激光治疗烧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烧... 目的:研究大鼠烧伤皮肤残存上皮细胞经氦氖激光作用前后的细微结构变化和微循环生物效应,研究白细胞介素免疫作用对烧伤大鼠的可能影响及其氦氖激光对免疫功能改善的物质基础,为临床建立氦氖激光治疗烧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烧伤模型,用氦氖激光照射烧伤创面,用微循环镜观察创面毛细血管及红细胞动态变化情况,并测定毛细血管的管径及红细胞的流速,测定氦氖激光照射烧伤大鼠诱导微循环中细胞因子IL2、IL6的含量,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检测烧伤创面的血流指数,并同步记录皮肤血流图,了解激光照射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氦氖激光照射的大鼠创面明显缩小,干燥结痂,效果显著,创面微循环与创面感染和残存上皮细胞的生存率的相关性。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对于大鼠烫伤治疗的确有效,可在运用氦氖治疗后及其他损伤方面做些研究以便更安全的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烫伤 生物效应
下载PDF
结合多元回归的BP网络对HPC强度的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检 黄政宇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59-62,共4页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HPC)强度的预估,传统的多元线性拟合的方法存在模型适用度差,预估精度不高等缺点.笔者将BP网络技术应用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预估中,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采用模拟样本的方法建立了强度预估的BP网络模型.预估结果表明,...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HPC)强度的预估,传统的多元线性拟合的方法存在模型适用度差,预估精度不高等缺点.笔者将BP网络技术应用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预估中,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采用模拟样本的方法建立了强度预估的BP网络模型.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可靠的,且具有简单、适应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强度 BP网络 多元线形回归 模拟样本 预估
下载PDF
EMC技术对RPC流动度及强度的影响
7
作者 胡检 黄政宇 马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0,共5页
EMC(Energetically Modified Cement)技术是一项基于粉磨工艺的新技术.其对RPC性能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试验研究了EMC技术的使用对RPC流动度和各类型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的影响,同时通过试验探讨了EMC技术对RPC各龄期和不同水胶比下强... EMC(Energetically Modified Cement)技术是一项基于粉磨工艺的新技术.其对RPC性能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试验研究了EMC技术的使用对RPC流动度和各类型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的影响,同时通过试验探讨了EMC技术对RPC各龄期和不同水胶比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MC技术的使用使RPC的流动度降低,且使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也稍有降低,使用萘系减水剂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使用EMC技术后,RPC的1 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03.4%和27.2%,28 d则分别提高了25.1%和36.6%;同时EMC技术降低了强度对各种因素如水胶比大小等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C技术 活性混凝土 流动度 强度
下载PDF
应用“创面床准备”方案局部处理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李新强 朱家源 +5 位作者 陈东 朱斌 唐冰 钟展芳 张显文 胡检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将“创面床准备”理论引入糖尿病足部溃疡局部处理的实践效果,并与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0-01/2005-01收治的糖尿病足部溃... 目的:观察将“创面床准备”理论引入糖尿病足部溃疡局部处理的实践效果,并与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0-01/2005-01收治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57例,在系统的内科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n=30):采用“创面床准备”方案进行创面处理,创面演进过程均依据其创基颜色特征相对划分为黑、黄、红、粉四期,黑期和黄期主要任务是清创、调节创面的“湿性平衡”,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红期和粉期则主要是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适宜的敷料保护和促进新生的肉芽组织以及上皮的增殖,在红期可选择自愈或合适的手术方式修复创面。②对照组(n=27):采用传统的皮维碘纱、生理盐水湿纱布、凡士林纱布等进行创面处理。观察两组创面分期间演进情况、手术方式及其Ⅰ期修复率、平均住院时间等;各期创面组织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黄期和红期标本胶原纤维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粉期创面标本β1整合素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表皮基底层增生活跃细胞数量。结果:5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分期间演进速度实验组比对照组快(P<0.05),实验组各期间的演进表现出类似于急性创面愈合过程,对照组这些改变则相对不明显或较慢。②实验组自愈合时间、总的手术Ⅰ期修复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38.2±24.3)d比(50.4±26.1)d;81%比46%;(34.4±27.1)d比(53.2±36.9)d;P<0.05。③实验组黄期Ⅰ,Ⅲ型胶原总含量及Ⅰ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红期Ⅰ型胶原含量高于黄期及对照组红期(P<0.01,0.05)。④实验组粉期表皮基底层增生活跃细胞数量高于两对照组(85.3±5.7)%,(36.6±9.3)%,P<0.01。结论:在全面评估和系统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床准备”方案具确实的临床价值:能促进较小创面较快自愈,经过创面床准备后的红期是理想的手术时机,在此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进一步加快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足溃疡 伤口愈合
下载PDF
EGF和bFGF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柳晖 陈武鹏 +2 位作者 徐华 胡检 张显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0-801,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四肢烧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4组,联合用药组39例,EGF组34例,bFGF组37例,对照组26例,分别观察比较各组的创面愈合率、...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四肢烧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4组,联合用药组39例,EGF组34例,bFGF组37例,对照组26例,分别观察比较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完全闭合时间及肉芽组织成熟度。结果伤后7,11,14,17d联合用药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伤后7,11,14dEGF组和bFGF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创面比EGF组、bFGF组和对照组提前闭合,差异均非常显著(P<0.05),EGF组和bFGF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提前愈合(P<0.05)。处理后第14天,联合用药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局部联合应用EGF和bFGF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局部联合应用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柳晖 陈武鹏 +3 位作者 向红霞 胡检 李新强 张显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9-361,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作为对照组,B组烫伤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U胰岛素,C组创面下浸润注射60...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作为对照组,B组烫伤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U胰岛素,C组创面下浸润注射600IU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D组予B、C组相同剂量二者联合治疗。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d起隔日计算4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D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伤后第7、11、14、17、21天D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检查D组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肉芽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注射后7h,A组和C组血糖浓度变化不大(P>0.05),B、D两组注射后1h血糖浓度下降(P<0.05),注射后5h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胰岛素 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NT-proBNP对重度烧伤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志斌 陈武鹏 +3 位作者 黄宇斌 彭炳生 胡检 柳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重度烧伤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78例,按是否有心力衰竭发生分为心衰组(31例)和非心衰组(47例)。比较2组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重度烧伤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78例,按是否有心力衰竭发生分为心衰组(31例)和非心衰组(47例)。比较2组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心功能指标、相关指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心衰组NT-proBNP、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每博输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病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较非心衰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平均动脉压(MAP)较非心衰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病死率较非心衰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是重度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NT-proBNP可有效评估病情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NT.proBNP 心功能评价 临床意义
下载PDF
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新强 郭燕妮 +5 位作者 王燮衡 文杏珠 胡检 陈武鹏 柳晖 张显文 《现代医院》 2006年第10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情况并加以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Percoll法)和贴壁培养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MSCs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45和CD90表达阳性率... 目的观察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情况并加以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Percoll法)和贴壁培养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MSCs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45和CD90表达阳性率。结果第3代以后的细胞形态较一致,呈大而扁的梭形为主,第3~5代细胞增殖力保持旺盛;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45和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2%和94.7%。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BMSCs,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应选用第3~5代的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转染血管紧张素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烫伤后的创面 被引量:3
13
作者 柳晖 李新强 +3 位作者 陈武鹏 向红霞 胡检 张显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859-2864,共6页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作为可行的皮肤替代物,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为烧伤、皮肤溃疡等病变的创面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目的:观察转染血管紧张素Ⅰ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对烫伤后创面的修复及促血...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作为可行的皮肤替代物,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为烧伤、皮肤溃疡等病变的创面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目的:观察转染血管紧张素Ⅰ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对烫伤后创面的修复及促血管形成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11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鼠龄4周的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120~150g,用于制备烫伤模型;牛Ⅰ型胶原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脂质体介导质粒pEGFP-N1-hAng-Ⅰ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与牛Ⅰ型胶原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烫伤模型创面。45只SD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在烫伤创面分别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血管紧张素Ⅰ的组织工程皮肤、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的组织工程皮肤。空白对照组不移植任何组织和细胞,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移植后3,7,14,28d取材,以扫描电镜、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检测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创面修复及血管再生情况。结果:pEGFP-N1-hAng-Ⅰ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作用下,成功地进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录出相应mRNA。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转染细胞有与目的基因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的血管紧张素Ⅰ抗体结合蛋白印迹条带。实验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完整,细胞状态良好。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分别为(12.6±1.9),(15.4±2.3),(26.4±3.6)d,P<0.05。组织学检查见转染细胞组毛细血管生长及新形成活跃,移植后7,14,28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移植组和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2.8±1.4),(34.3±2.6),(57.4±6.1)条/mm2;(38.2±3.4),(53.2±5.8),(74.2±6.9)条/mm2,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Ⅰ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创面修复加速,与细胞因子局部定向释放,加强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组织工程 血管紧张素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烧伤
下载PDF
氦氖激光对烫伤大鼠皮肤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胡检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1期32-32,47,共2页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大鼠烧伤皮肤的微循环生物效应,为临床建立氦氖激光治疗烧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烧伤模型,用氦氖激光照射烧伤创面,测定氦氖激光照射烧伤大鼠诱导微循环境中细胞因子IL2、IL6的含量,了解激光照射后细胞因...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大鼠烧伤皮肤的微循环生物效应,为临床建立氦氖激光治疗烧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烧伤模型,用氦氖激光照射烧伤创面,测定氦氖激光照射烧伤大鼠诱导微循环境中细胞因子IL2、IL6的含量,了解激光照射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氦氖激光照射的大鼠创面明显缩小,干燥结痂,效果显著。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对于大鼠烫伤治疗的确有效,可在运用氦氖治疗后,在其他损伤方面做些研究以便更安全的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烫伤 生物效应
下载PDF
联合VEGF和Ang-1基因治疗促进移植皮瓣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柳晖 陈武鹏 +3 位作者 徐华 李新强 文杏珠 胡检 《现代医院》 2009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VEGF和Ang-1基因治疗促进移植皮瓣血管化的可行性,提高皮瓣存活率。方法自行构建pcDNA3/VEGF165质粒和pcDNA3-hAng-1质粒,并移植于大鼠缺血皮瓣,皮瓣早期断蒂,观察皮瓣的存活率、VEGF及Ang-1蛋白表达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 目的探讨联合VEGF和Ang-1基因治疗促进移植皮瓣血管化的可行性,提高皮瓣存活率。方法自行构建pcDNA3/VEGF165质粒和pcDNA3-hAng-1质粒,并移植于大鼠缺血皮瓣,皮瓣早期断蒂,观察皮瓣的存活率、VEGF及Ang-1蛋白表达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生成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VEGF165、Ang-1双基因联合移植、VEGF165单基因移植、Ang-1单基因移植大鼠缺血皮瓣后,与空白质粒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5.6±3.9)%、(83.2±3.5)%、(80.2±3.7)%、(41.5±2.9)%、(42.2±2.5)%。基因治疗组体内检测均有VEGF、Ang-1蛋白的表达上升。术后第7d时五组皮瓣中点处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17.8±1.7)个/mm2、(19.1±1.6)个/mm2、(50.1±5.7)个/mm2、(53.2±6.3)个/mm2、(69.4±7.5)个/mm2;第14d时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28.6±3.7)个/mm2、(30.5±2.9)个/mm2、(65.2±5.8)个/mm2、(75.4±6.8)个/mm2、(88.9±7.1)个/mm2。结论联合VEGF和Ang-1基因治疗可以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血管生成素-1 基因治疗 血管形成
下载PDF
环保高性能胶凝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政宇 胡检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7-1443,共7页
为了研制低水泥用量的环保型高性能胶凝材料,分析其实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得出其中的关键技术是优化胶凝体系的组分及其掺量以及配合振动磨机的活化处理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水泥的水化程度,使得水泥用量最小。结合试验研制环保高性... 为了研制低水泥用量的环保型高性能胶凝材料,分析其实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得出其中的关键技术是优化胶凝体系的组分及其掺量以及配合振动磨机的活化处理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水泥的水化程度,使得水泥用量最小。结合试验研制环保高性能胶凝材料(EHPCM),首先选择胶凝体系,然后,对四元胶凝体系中各个规格的组分进行优化。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磨机活化技术处理的四元胶凝体系水泥用量最少,且具有最高的水泥水化程度和较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环保高性能胶凝材料最适宜的胶凝体系;环保胶凝材料的配比即水泥、硅灰、粉煤灰、石英粉的质量比为10.250.350.40,运用这种胶凝材料可配制出流动性良好,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达132MPa和18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体系 环保 高性能 高水化程度 磨机活化技术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基因体外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对内毒素休克的干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新强 王燮衡 +5 位作者 郭燕妮 朱家源 文杏珠 胡检 陈武鹏 张显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4054-4059,共6页
目的:机体内前炎症递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与抗炎症递质白细胞介素10之间的平衡出现严重紊乱,可导致内毒素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实验拟进一步探讨含大鼠白细胞介素10基因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体外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内... 目的:机体内前炎症递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与抗炎症递质白细胞介素10之间的平衡出现严重紊乱,可导致内毒素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实验拟进一步探讨含大鼠白细胞介素10基因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体外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导入的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及其对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调节。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材料:清洁级SD雌鼠100只,选取10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剩余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细胞转染组、模型组、正常组,30只/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含大鼠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朱家源教授惠赠。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0111:B4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②实验方法:将含大鼠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复苏后,加入到贴壁生长达80%的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中,将转染后细胞、未转染细胞按5×10^5/孔接种,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体外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变化。细胞转染组与模型组大鼠均经左侧股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建立休克模型,10min后细胞转染组在同侧股静脉注射转染后培养12h的5×10^8L^-1骨髓基质细胞0.5mL,模型组与正常组均注射未转染的5×10^8L^-1骨髓基质细胞0.5mL,分别于0,3,6,12,24,36,48h采用ELISA法检测体内各组大鼠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记录以上各时相点大鼠存活数。细胞回输48h后,组织病理学检测大鼠肝、肺、肾的变化。结果:①体外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体外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表达高峰位于转染后36h,于560bp处显示凝胶电泳条带;未经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0。②体内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转染后3,6,12,24,36,48h细胞转染组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显著上升(t=-15.51~30.98,P均〈0.05),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下降0=-14、78~36.75,P均〈0.05;t=-12.49~38.14,P均〈0.05)。③大鼠存活情况:细胞回输后48h,细胞转染组大鼠存活率为50%,明显高于模型组20%(x^2=5.93,P〈0.05)。④组织病理学观察:模型组肝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中央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可见点片状肝窦结构被破坏;肺呈间质性肺炎改变,较多单核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血管壁内充血,局部可见坏死小灶;肾间质充血,肾小球体积增大,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玻璃样变。细胞转染组肝、肺、肾损伤均明显减轻。结论:进行体外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回输后,其所携带的白细胞介素10基因可实现体内外的高水平表达,对内毒素休克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起到预期的下调作用,减轻了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并有效保护肝、肺、肾等主要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 内毒素休克 腺病毒 骨髓基质细胞
下载PDF
烧伤患者NT-proBNP动态变化及其在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志斌 柳晖 +2 位作者 胡检 陈武鹏 黄宇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血清NT-proBNP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本科收治的烧伤患者共64例。按1970年烧伤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四组,连续测定烧伤后8 h、24 h、48 h、72 h、5 d、7 d...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血清NT-proBNP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本科收治的烧伤患者共64例。按1970年烧伤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四组,连续测定烧伤后8 h、24 h、48 h、72 h、5 d、7 d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烧伤后8h、24 h和48 h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此后B、C、D组NT-proBNP水平迅速升高超过正常值,各组间和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在72 h或5 d;烧伤严重程度分级越高,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幅度越大,严重烧伤患者在伤后7 d血清NT-proBNP水平亦未恢复正常。结论烧伤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具有滞后性,连续监测NT-proBNP对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良好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血清浓度 烧伤评估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薄型水胶敷料在头部供皮区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华 文杏珠 +5 位作者 邹志强 李新强 胡检 陈武鹏 张显文 厉玉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5246-5246,共1页
观察应用超薄型水胶敷料促进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效果。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住院的烧伤患者65例,均进行植皮手术并采取头部供皮,均为首次头部供皮,且供皮区未有烧伤。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采用超薄型水胶敷料,... 观察应用超薄型水胶敷料促进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效果。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住院的烧伤患者65例,均进行植皮手术并采取头部供皮,均为首次头部供皮,且供皮区未有烧伤。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采用超薄型水胶敷料,适当剪裁后密闭敷贴创面,再予大棉垫、弹力帽适当加压包扎;对照组30例,采用单层凡士林纱布敷贴创面,再予大棉垫、弹力帽适当加压包扎。术后观察创面愈合进程和愈合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5±0.7),(±2.1),差异有显著9.5d]性意义(t=13.27,P<0.05)。实验组在整个过程中,更换敷料操作简便,敷料与创面无粘连,患者诉创面疼痛轻微;未出现有局部过敏反应病例。对照组凡士林纱布黏附创面渗出液干燥后与创基及毛发敷贴紧密,不便于对创面的观察,创面愈合后揭除时常造成新生表皮破损,疼痛较剧。有6例患者创面感染。可见超薄型水胶敷料能显著促进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供皮区 敷料 水胶敷料
下载PDF
VEGF转染VEC促进移植皮瓣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晖 李新强 +3 位作者 陈武鹏 胡检 徐华 张显文 《现代医院》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VEGF165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移植皮瓣血管化的可行性,提高皮瓣存活率。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pIRES2-EGFP/VEGF165质粒体外转染VEC。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转染组和内皮细胞组大鼠缺血皮瓣内分别加入1ml浓度为1×106个/... 目的探讨VEGF165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移植皮瓣血管化的可行性,提高皮瓣存活率。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pIRES2-EGFP/VEGF165质粒体外转染VEC。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转染组和内皮细胞组大鼠缺血皮瓣内分别加入1ml浓度为1×106个/亳升的含有转染质粒pIRES2-EGFP/VEGF165血管内皮细胞和未转染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DMEM培养基,对照组注射相同量DMEM培养基。皮瓣早期断蒂,观察皮瓣的皮瓣存活率、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生成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VEGF165基因转染VEC、单纯的VECC移植大鼠缺血皮瓣后,与对照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8.6%±3.9%、83.2%±3.5%、42.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时三组皮瓣中点处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60.4±6.5)个/毫米2、(58.2±6.3)个/毫米2、(17.8±1.7)个/毫米2;第14d时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91.9±7.1)个/毫米2、(74.4±6.8)个/毫米2、(28.6±3.7)个/毫米2。结论VEGF165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基因转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