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术在骨科临床上应用(附208例报道)
1
作者 胡汝麒 潘功平 +5 位作者 沈跃良 徐延德 周健生 陈晓东 刘振华 刘宗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68-270,共3页
本文报道我院骨科自1978~1991年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骨移植术,治疗各种原因的骨缺损、骨坏死和骨不连接208例、210次手术。其中带血管蒂的骨瓣转移术102例、103次手术。吻合血管的移植术106例、107次手术。供体有含旋髂深血管,臀上血管... 本文报道我院骨科自1978~1991年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骨移植术,治疗各种原因的骨缺损、骨坏死和骨不连接208例、210次手术。其中带血管蒂的骨瓣转移术102例、103次手术。吻合血管的移植术106例、107次手术。供体有含旋髂深血管,臀上血管深上支,旋股外血管、第3腰动脉的髂骨瓣含肺动静脉的腓骨,含第1掌背血管的掌骨瓣以及含旋肩胛血管的肩胛骨复合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死19例;各种骨缺损、骨不连119例,术后随访时间最长达9年,最短为6个月,被移植骨瓣在受区达到性愈合的206次,占210次手术的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骨坏死 植骨术 血管化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股骨头坏死89例报道
2
作者 胡汝麒 潘功平 +4 位作者 沈跃良 周健生 陈晓东 徐延德 刘宗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73-275,共3页
本文报道我院骨科自1983~1991年间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9例(89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带臀上血管深上支或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移植术。儿童59例,成人30例,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8年疗效满意,儿童组优良率94.4%,成人组80%。含臀上血管深上支... 本文报道我院骨科自1983~1991年间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9例(89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带臀上血管深上支或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移植术。儿童59例,成人30例,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8年疗效满意,儿童组优良率94.4%,成人组80%。含臀上血管深上支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系本文作者所设计,尚未见文献报道。文中还阐述了臀上血管深上支以及旋髂深血管蒂的游离髂骨瓣解剖学特点,手术的技术设计,适应症的选择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臂上血管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附49例报道)
3
作者 胡汝麒 潘功平 周健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临床上四肢长管骨肿瘤手术,既要彻底地切除病灶,又要尽力保全肢体和关节以达到满意疗效,难度较大。本文介绍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作骨肿瘤局部大块或大段切除、吻合血管的游离骨移 植修复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或肿瘤段截再植术共49例。... 临床上四肢长管骨肿瘤手术,既要彻底地切除病灶,又要尽力保全肢体和关节以达到满意疗效,难度较大。本文介绍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作骨肿瘤局部大块或大段切除、吻合血管的游离骨移 植修复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或肿瘤段截再植术共49例。术后随访3~6个月植骨区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得以保全或改善,达到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骨肿瘤 骨移植术 长管骨
下载PDF
活骨移植修复四肢骨端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30例报告
4
作者 胡汝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229-,共1页
1979年1月~1987年10月,我们对四肢长管骨,关节端的病灶大的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或低度恶性的骨肿瘤,采取大块、大段切除,吻合血管的游离骨移植,修复缺损重建关节,保全肢体,恢复功能,共30例,经术后5个月~8年6个月(平均24.72个月)
关键词 骨移植 四肢骨 吻合血管 骨肿瘤 瘤样病变 大段 肿瘤切除 修复缺损 股骨上端 骨端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晓东 周之德 +1 位作者 胡汝麒 胡清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4-134,共1页
目的 :观察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 ,探索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机制。方法 :应用普通细菌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对 37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理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37例中培养出细菌... 目的 :观察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 ,探索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机制。方法 :应用普通细菌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对 37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理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37例中培养出细菌型伴细菌L型 1 1例 ,仅有细菌型而无L型者 2例 ,而单独表现为L型者 8例。细菌型阳性率为 35 .1 % ,细菌L型阳性率为 51 .4% (两者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 .0 5)。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现为细菌型及L型者分别为 2 4例及 33例。其阳性率分别为 70 .6 %与 97.1 %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与细菌L型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后者可能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反复发作 ,病程迁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化脓性 骨髓炎 细菌L型 感染
下载PDF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再血管化及神经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建生 唐兆前 +2 位作者 肖玉周 刘振华 胡汝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的早期再血管化,以及增强移植体血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75只大耳白兔制作成左前肢正中神经2.0cm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带蒂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移植;B组,人工神经移植体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 目的探讨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的早期再血管化,以及增强移植体血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75只大耳白兔制作成左前肢正中神经2.0cm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带蒂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移植;B组,人工神经移植体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桥接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3、7和14d应用伊凡思蓝(evansblueboundtoalbumin,EBA)毛细血管造影,检测各组移植体的再血管化;术后12周通过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检测评估神经再生的效果。结果A、C组术后3d移植神经出现再血管化,7d和14d再血管化程度逐渐增强;B组7d出现再血管化,与A、C组比较,再血管化延迟。术后12周,A组和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内纤维组织面积及面积比、髓鞘厚度、髓鞘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可促进移植体早期再血管化,增强移植体血供,促进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 再血管化 神经再生 移植体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移植后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长春 周建生 +1 位作者 潘公平 胡汝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 -前交叉韧带 (ACL ) -骨、同种异体骨 - ACL -骨移植的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各 6 0只随机分成自体骨 - ACL -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ACL-骨移植组 ,每... 目的 探讨自体骨 -前交叉韧带 (ACL ) -骨、同种异体骨 - ACL -骨移植的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各 6 0只随机分成自体骨 - ACL -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ACL-骨移植组 ,每组分别有两种兔各 30只 ,对照组为自体正常侧 ACL。术中及术后均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 4、12周分别切取 ACL 作大体、组织学和电镜检测。 结果 自体移植组重塑型速率要快于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 ACL-骨移植组。 4周时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异体移植组前交叉韧带的胶原纤维中大直径纤维 (≥ 80 nm)分别为 6 %、2 4 % ,小直径纤维 (<80 nm )分别为 94 %、76 %。 12周时前交叉韧带的胶原纤维中大直径纤维 (≥ 80 nm)分别为 0 %、2 % ,小直径纤维(<80 nm)分别为 10 0 %、98% ,电镜下可见自体、冷冻异体移植组重塑过程均相似。光镜下两者有相似的组织学愈合过程。 结论 自体骨 - ACL-骨移植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 ACL-骨移植 ,具有相似重塑型过程和组织学愈合过程 ,自体移植组重塑形速率要快于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 ACL-骨移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移植 超微结构 同种异体骨 骨移植 自体移植 异体移植
下载PDF
两步冷冻法对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肖玉周 姚运峰 +2 位作者 潘功平 周建生 胡汝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两步冷冻法不同冷冻温度对周围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cell,SC)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80只,切取双侧坐骨神经2cm,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20条坐骨神经。1组为新鲜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另7组为实验组,采用两步冷冻法分别降... 目的探讨两步冷冻法不同冷冻温度对周围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cell,SC)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80只,切取双侧坐骨神经2cm,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20条坐骨神经。1组为新鲜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另7组为实验组,采用两步冷冻法分别降温至-20、-30、-40、-50、-60、-70和-80℃,保存2h后转入液氮中(-196℃)保存48h,取出后在37℃水浴箱中快速复温1min,消化收集各组SC,经Calceim-AM荧光染色,作流式细胞仪分析,求出各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再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SC荧光强度,进一步判断SC的生物活性。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SC荧光强度为新鲜对照组242.5220±9.5684,-20℃组168.6770±10.2070,-30℃组214.9920±8.3291,-40℃组235.5260±9.2805,-50℃组222.4340±8.5155,-60℃组217.4090±9.5157,-70℃组132.3760±13.4597,-80℃组108.1320±16.0331;-40℃组荧光强度较其它实验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SC生物活性,并作荧光强度分析:新鲜对照组143.7000±5.5678,-20℃组119.7000±5.1651,-30℃组121.3000±4.3474,-40℃组139.7000±5.0122,-50℃组121.0000±4.5461,-60℃组118.4000±4.9261,-70℃组81.2000±5.1164,-80℃组79.0000±5.7164;新鲜对照组SC生物活性较各实验组强,-40℃组SC生物活性较其它实验组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步冷冻法均能较好保存SC生物活性,以-40℃组SC生物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雪旺细胞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骨隧道大小对前交叉韧带止点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培 刘泉 +4 位作者 周建生 刘振华 肖玉周 项平 胡汝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中不同直径骨隧道对移植韧带止点转归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兔90只,雌雄不拘,体重2.5~3.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制备ACL止点转归动物模型,分成移植韧带直径(d)与骨隧道直径...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中不同直径骨隧道对移植韧带止点转归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兔90只,雌雄不拘,体重2.5~3.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制备ACL止点转归动物模型,分成移植韧带直径(d)与骨隧道直径(D)之比(d/D)为1/1组(A组)、1/1.5组(B组)和1/2组(C组)。观察术后一般情况,并于术后4、8和16周每组处死10只动物,行移植止点大体、组织学观察及最大抗拉力载荷实验。结果3组动物术后伤口愈合佳。平均双下肢行走时间:A组1.5d、B组2.0d及C组3.5d。大体观察:术后4周,A、B组骨隧道口软组织生长多于C组;8周A、B组骨隧道口已无缝隙,C组无改善;16周A、B组与正常韧带止点相同,C组未形成止点结构。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各组肌腱与骨隧道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8周A、B组潮线结构不连续,C组未见潮线样结构;16周A、B组出现连续潮线样结构,C组仍未形成潮线样结构。术后4周,A、B及C组最大抗拉力载荷分别为(75.44±7.06)、(91.37±6.14)和(126.91±4.61)N;8周为(74.31±4.81)、(88.30±7.46)和(124.34±8.44)N;16周为(62.20±5.32)、(71.53±5.99)和(83.62±5.69)N;术后各时间点A、B组间最大抗拉力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CL重建中d/D为1/1.5时,对止点转归无明显影响,但d/D小于此范围将影响移植物止点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止点 转归 骨隧道
下载PDF
实验性家兔颈动脉冷冻保存与移植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健生 胡汝麒 +4 位作者 潘功平 沈跃良 李爱民 张军 郭从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61-265,共5页
本实验以1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选择4种不同的冷冻维持温度(-20℃、-40℃、-60℃、-80℃)对家兔的颈动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h后,施行同种异体移植。通过四唑盐还原试验、透射电镜、血管造影以及病... 本实验以1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选择4种不同的冷冻维持温度(-20℃、-40℃、-60℃、-80℃)对家兔的颈动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h后,施行同种异体移植。通过四唑盐还原试验、透射电镜、血管造影以及病理学检查,探讨冷冻的维持温度对血管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维持温度冷冻后再保存于液氮中的异体血管,其代谢活性和超微结构得到部分保持,移植后排斥反应减弱,90天通畅率为87.5%,无动脉瘤发生。实验采取雌雄配对的方式,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性染色质(Barr氏小体)进行检测分析,提示了内皮细胞的免疫排斥与修复保持相对动态平衡是维持异体血管移植后远期通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同种异体移植 冷冻保存
下载PDF
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长春 周建生 +2 位作者 潘功平 胡汝麒 许振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80-382,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新鲜异体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前交叉韧带 (ACL) 骨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 6 0只新西兰兔和 6 0只日本大耳兔分别随机分成自体骨 ACL 骨移植组、新鲜异体骨 ACL 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ACL 骨移... 目的 :探讨新鲜异体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前交叉韧带 (ACL) 骨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 6 0只新西兰兔和 6 0只日本大耳兔分别随机分成自体骨 ACL 骨移植组、新鲜异体骨 ACL 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ACL 骨移植组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周、2周、3周、4周各采血 2ml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 ,术后 4周、12周切取移植关节 ,作苏木精 -伊红染色。结果 :光镜下检查显示 ,自体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移植组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胶原排列规则 ,分化成熟。新鲜异体移植组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其IL 2水平明显高于自体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移植组且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结论 :二步冷冻减轻了同种异体骨 ACL 骨移植后排斥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移植 冷冻保存
下载PDF
椎管内外肿瘤误诊椎间盘突出症28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玉周 胡汝麒 刘宗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本文报道我院从1986~1992年8月收治28例椎管内外肿瘤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文中提出减少误诊的四点经验:(1)要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2)椎管造影是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检查的重要手段;(3)术前常规摄腰椎X线平片;(4)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不... 本文报道我院从1986~1992年8月收治28例椎管内外肿瘤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文中提出减少误诊的四点经验:(1)要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2)椎管造影是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检查的重要手段;(3)术前常规摄腰椎X线平片;(4)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不应强调小切口、小暴露,要根据具体病变决定,并以半椎板切除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肿瘤 椎管造影 椎管
下载PDF
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静脉移植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健生 胡汝麒 潘功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65-267,共3页
本文对外径1.0~1.6mm(平均1.41±0.17mm)家兔颌外静脉进行快速冷冻保存和两步冷冻保存的比较研究,并观察其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物修复静脉缺损的通畅性。结果表明,快速冷冻保存的静脉,内膜损伤严重,移植后1~12周内,血栓形成率为85%... 本文对外径1.0~1.6mm(平均1.41±0.17mm)家兔颌外静脉进行快速冷冻保存和两步冷冻保存的比较研究,并观察其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物修复静脉缺损的通畅性。结果表明,快速冷冻保存的静脉,内膜损伤严重,移植后1~12周内,血栓形成率为85%,而两步冷冻保存的静脉,内膜损伤较轻,移植后1~12周,通畅率为70%。文中对冷冻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强调保持内膜完整性是提高静脉移植通畅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同种异体移植 冷冻保存
下载PDF
胎兔周围神经低温保存温度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玉周 周新社 +1 位作者 周建生 胡汝麒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低温冷藏后的改变。方法 :以 10 %DMSO(二甲基亚砜 )为低温保护剂 ,采用两步冷冻保存步骤 ,选择 4种不同的冷冻维持温度 (- 2 0℃、- 4 0℃、- 6 0℃、- 80℃ ) ,对孕龄 2 6d~ 2 8d的胎兔坐骨神经进行冷冻 ,维... 目的 :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低温冷藏后的改变。方法 :以 10 %DMSO(二甲基亚砜 )为低温保护剂 ,采用两步冷冻保存步骤 ,选择 4种不同的冷冻维持温度 (- 2 0℃、- 4 0℃、- 6 0℃、- 80℃ ) ,对孕龄 2 6d~ 2 8d的胎兔坐骨神经进行冷冻 ,维持 30min后 ,放入液氮中保存一周。复温后行四唑盐还原试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探讨冷冻维持温度对胎兔周围神经的影响。结果 :- 4 0℃维持温度冷冻后液氮保存的胎兔周围神经代谢活性和超微结构得到良好维持。结论 :两步冷冻法可以较好地保存胎兔周围神经的生物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兔 周围神经 实验 维持温度 冷冻保存 周围神经缺损
下载PDF
冷冻保存胎兔周围神经异体移植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玉周 周新社 +1 位作者 周建生 胡汝麒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4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经冷冻保存后 ,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以采用两步冷冻方法制备冷冻保存的胎兔坐骨神经 (维持温度值 - 4 0℃ )为供体 ,移植桥接成年兔腓总神经缺损区 ,并与自体神经移植、新鲜异体神经移... 目的 :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经冷冻保存后 ,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以采用两步冷冻方法制备冷冻保存的胎兔坐骨神经 (维持温度值 - 4 0℃ )为供体 ,移植桥接成年兔腓总神经缺损区 ,并与自体神经移植、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空白缺损比较 ,16周后作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测、神经断面图像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胎神经移植组神经再生效果不如自体神经好 ,但优于新鲜异体神经组。结论 :冷冻保存胎神经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 ,可以促进和引到轴突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胎兔 周围神经 异体移植 神经移植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海 胡汝麒 周建生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化学萃取法和反复冻融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鼠坐骨神经16条随机分为化学萃取法(chemicalextractednerve,CEN)和冻融法(freeze-thawednerve,FTN)两组,每组18条。分别予... 目的:观察采用化学萃取法和反复冻融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鼠坐骨神经16条随机分为化学萃取法(chemicalextractednerve,CEN)和冻融法(freeze-thawednerve,FTN)两组,每组18条。分别予Trinton-100化学萃取、-196℃~20℃反复冻融处理后,光镜、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CEN组基膜管管壁完整、贯通,无细胞结构,可见管状神经轮廓。(2)FTN组基膜管管壁破损、管腔堵塞,轴突、髓鞘、雪旺细胞及小血管变性、坏死,可见大量细胞碎片。结论:两种方法均能保持周围神经正常的三维空间结构,CEN制备的周围神经去细胞基膜管更具有组织形态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基膜管 坐骨神经 形态学研究 SPRAGUE-DAWLEY 大鼠 组织形态学变化 化学萃取法 三维空间结构 周围神经 冻融处理 电镜观察 细胞结构 管腔堵塞 血管变性 雪旺细胞 冻融法 CEN 制备 反复 管壁 可见
下载PDF
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远松 胡汝麒 +1 位作者 刘宗昭 蒋宗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4期235-236,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但其合并足下垂者(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不多见,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院1986年6月~1994年6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0例,术前伴足下垂20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降温速度对冷冻保存异体小静脉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建生 胡汝麒 +2 位作者 潘功平 马强 刘振华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8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内皮细胞代谢活性,超微结构和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快速冷冻和二步冷冻两种不同的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小时后施行移植。观察方法包括四唑盐还原试验、扫描电镜... 目的:探讨不同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内皮细胞代谢活性,超微结构和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快速冷冻和二步冷冻两种不同的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小时后施行移植。观察方法包括四唑盐还原试验、扫描电镜、静脉造影及病理检查。结果:经二步冷冻保存的异体小静脉,其代谢活性和内皮细胞形态得到良好保持,移植后排斥反应减弱,90天通畅率80%。结论:二步冷冻降温是异体小静脉冷冻保存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同种异体移植 静脉通畅率
下载PDF
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远松 杜敏 +2 位作者 胡汝麒 潘功平 蒋宗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3期179-180,共2页
自1985年6月~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20~67岁。病程15d~15年,平均1年2月。术中证实突出部位:L_(3、4)5例,L_(4、5)58例,L_5S_122... 自1985年6月~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20~67岁。病程15d~15年,平均1年2月。术中证实突出部位:L_(3、4)5例,L_(4、5)58例,L_5S_122例,L_(4、5)及L_5S_1双间隙中央型突出2例,L_(4、5)中央突出伴L_(3、4)旁侧型突出1例。突出类型:纤维环尚未完全破裂者即突出型46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脱出于纤维环裂口之外即脱出型28例;碎裂型髓核完全脱离原椎间盘或游离于椎管内者即游离型14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14例,侧隐窝狭窄48例,椎间孔狭窄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88例均行后路显露。全椎板切除28例,其中经硬膜外双侧髓核摘除25例,硬膜正中髓核摘除3例;半椎板切除50例,椎间扩大开窗术10例。椎间盘突出物的处理:显露神经根,确定其与突出物的关系,如硬膜囊及椎间盘突出物易于显露,且突出物表面纤维环未完全破裂,则于突出物的“顶部”环形切开纤维环,用直髓核钳和角度髓核钳取净髓核组织;若纤维环完全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骨缺损中的应用
20
作者 潘功平 胡汝麒 +1 位作者 刘振华 周建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07-107,共1页
目的:探讨由各种原因所致四肢长骨大段缺损的修复问题。方法:收治下肢长骨骨缺损9例;其中2例为感染性骨折伴长骨缺损。采取吻合血管的髂骨或腓骨作骨钉式髓内嵌入移植,以单侧多功能支架作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3~4周能持拐下... 目的:探讨由各种原因所致四肢长骨大段缺损的修复问题。方法:收治下肢长骨骨缺损9例;其中2例为感染性骨折伴长骨缺损。采取吻合血管的髂骨或腓骨作骨钉式髓内嵌入移植,以单侧多功能支架作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3~4周能持拐下床活动,12周X线片示移植骨与受区相接处骨痂形成,16周弃拐行走;30周摄片已达坚实的骨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四肢长骨骨缺损,用活骨移植修复及固定支架外固定乃是最佳选择,骨折愈合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支架 多功能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