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地共享背景下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活力再生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保 胡洁斯 许海南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1期32-36,共5页
随着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城市建设理念、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绿色空间的需求愈发往高品质、高标准的方向发展,在共享观念盛行的当下,我们如何营造城市绿色空间?以绿地共享为背景,从空间、活力、时间、价值的共享几个维度,分别探讨了... 随着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城市建设理念、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绿色空间的需求愈发往高品质、高标准的方向发展,在共享观念盛行的当下,我们如何营造城市绿色空间?以绿地共享为背景,从空间、活力、时间、价值的共享几个维度,分别探讨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活力再生的4种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再生策略,为建设生态优先、功能复合、以人为本的友好型城市公共空间提供营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共享 公共空间 城市绿地 活力再生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雪松 胡洁斯 谢梦云 《美术大观》 2022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具身认知理论将人的认知、身体以及身体所处的环境视作不可分割的动态系统,为景观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研究了具身认知理论下人与景观在“边界”(boundary)、“方位”(orientation)、“隐喻”(metaphors)和“离线”(off line)... 具身认知理论将人的认知、身体以及身体所处的环境视作不可分割的动态系统,为景观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研究了具身认知理论下人与景观在“边界”(boundary)、“方位”(orientation)、“隐喻”(metaphors)和“离线”(off line)认知四个方面的关联,结合主题公园设计,围绕边界界定、方位感知、隐喻设计和环境诱导提出了以下景观设计策略:1.利用差异感以及景观边界对人体边界的作用力,把握景观的边界尺度;2.通过调动人的活跃度以及身体方向动势,引导认知过程;3.利用抽象思维的隐喻特性,促进人景交流;4.运用离线认知的具身性,将实时环境与人的感觉通道相连,以此引发观者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人景互动 景观设计方法
下载PDF
浅析具身认知理论于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洁斯 李琳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9期81-81,共1页
人的思维无法摆脱身体的局限性,人们眼中的世界是经过主观思维处理后的信息的集合,可以说是人类根据客观事实进行的主观塑造。将设计的内涵通过身体行为与认知建立联系,能让用户更好地接收和理解设计的精髓,真正实现"设计让生活更... 人的思维无法摆脱身体的局限性,人们眼中的世界是经过主观思维处理后的信息的集合,可以说是人类根据客观事实进行的主观塑造。将设计的内涵通过身体行为与认知建立联系,能让用户更好地接收和理解设计的精髓,真正实现"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涉身认知 设计
下载PDF
日本地域性设计特点及思考探析
4
作者 李琳 蒋佳慧 胡洁斯 《美与时代(城市)》 2018年第3期40-41,共2页
日本设计既没有像欧洲世界那样混杂多变的风格变化,又没有像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发展中断,它绵延不绝地吸收着外界精髓,结合着自身不断发展。日本设计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着清新与循环、绿色与人性化的简洁特点、作为典型的东方文化之一,... 日本设计既没有像欧洲世界那样混杂多变的风格变化,又没有像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发展中断,它绵延不绝地吸收着外界精髓,结合着自身不断发展。日本设计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着清新与循环、绿色与人性化的简洁特点、作为典型的东方文化之一,日本设计对现当代的中国设计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由四个方面来探析日本设计:历史脉络中的设计运动及其设计特点;典型设计师及其理念、设计行为的社会价值以及中国设计师使命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设计 历史脉络 地域性 社会价值
下载PDF
探析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新时代的美术发展变迁
5
作者 李琳 胡洁斯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9期60-60,共1页
在我国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美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特征和文化素质,需要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基于此,该文作者从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入手,阐述了新时代的美术发展变迁,认为艺术创作者... 在我国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美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特征和文化素质,需要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基于此,该文作者从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入手,阐述了新时代的美术发展变迁,认为艺术创作者需要将美术作品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赋予传统美术作品全新的内涵,以此传承并发扬我国传统美术文化,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术文化 新媒体艺术 数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