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森林城市”与“湿地城市”内涵、历程和发展实践
1
作者 胡洵瑀 初映雪 施凌皓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5期66-70,共5页
“森林城市”“湿地城市”建设是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已历经近20年,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森林城市”和“湿地城市”的理念内涵、发展历程、评价... “森林城市”“湿地城市”建设是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已历经近20年,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森林城市”和“湿地城市”的理念内涵、发展历程、评价体系以及实践应用各项内容,并对“森林城市”“湿地城市”研究进行了展望。开展“森林城市”“湿地城市”创建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措施,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湿地城市 内涵 评价体系 实践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洵瑀 王靖 冯利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基于华北平原48个气象站1961-2008年平均、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以及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华北平原近50a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并讨... 基于华北平原48个气象站1961-2008年平均、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以及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华北平原近50a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0.37℃·10a-1(P<0.05),增温主要集中在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开花期,其增幅分别达0.53、0.49和0.39℃·10a-1,显著增温的站点分别达97.9%、75.0%和79.2%。平均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温度相似,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幅更大,因此冬小麦全生育期气温日较差平均下降0.19℃·10a-1,其中越冬-返青和开花-成熟期下降0.25和0.26℃·10a-1。(2)降水量的变幅无论在冬小麦的全生育期内还是各生育阶段均较小。(3)冬小麦全生育期总辐射量减少54.02MJ·m-2·10a-1,其中播种-越冬、越冬-返青期分别减少15.74、20.09MJ·m-2·10a-1,开花-成熟期减少12.00MJ·m-2·10a-1,辐射量显著减少的站点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中部。研究结果对冬小麦的合理布局和农事安排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生育期 气候变暖
下载PDF
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洵瑀 王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1-258,267,共9页
基于华北平原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9年夏玉米生育期资料,以及同期48个气象站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近30年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 基于华北平原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9年夏玉米生育期资料,以及同期48个气象站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近30年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夏玉米出苗~拔节期的温度升高,其中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的增幅分别为0.42℃·10a^-1、0.36℃·10a^-1和0.58℃·10a^-1(P〈0.05),平均最低温度显著增加的站点多于平均最高温度显著增加的站点,温度日较差降幅为0.22℃·10a^-1(P〈0.05);夏玉米拔节~抽雄期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温度日较差降幅为0.22℃·10a^-1(P〈0.05);夏玉米抽雄~成熟期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均下降,降幅分别为0.16℃·10a^-1(P〈0.05),0.15℃·10a^-1(P〈0.05)和0.06℃·10a^-1,其中下降显著的站点位于山东省。(2)各生育阶段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全区仅山东南部和河南中部出苗~拔节期的降水量增加显著。(3)除播种~出苗期外,各生育阶段的总辐射量均显著下降,其中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和全生育期的日均总辐射降幅分别0.83、1.10、0.87 MJ·m^-2·10a^-1和0.89 MJ·m^-2·10a^-1(P〈0.05),且大部分站点下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夏玉米 生育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湿地保护规划编制要点探讨——以桐庐县湿地保护规划为例
4
作者 胡洵瑀 王铮屹 +4 位作者 钱逸凡 刘秀红 许焱 汪全胜 张现武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4期64-68,共5页
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为科学合理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有效指导各地湿地保护工作,以桐庐县为例探讨了湿地保护规划要点,提出湿地资源现状、保护方式、生态修复、合理利用和支撑体系等规划要点,以期为各地开展湿地保护... 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为科学合理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有效指导各地湿地保护工作,以桐庐县为例探讨了湿地保护规划要点,提出湿地资源现状、保护方式、生态修复、合理利用和支撑体系等规划要点,以期为各地开展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规划 编制要点 桐庐
下载PDF
近60年鄱阳湖流域作物生长季昼夜温度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洵瑀 王斌 张爱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152-160,共9页
以鄱阳湖流域1961—2019年2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14个早稻站点、13个晚稻站点和12个油菜站点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近60年鄱阳湖流域主要作物生长季昼夜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鄱阳湖流域近60年年平均温度升高... 以鄱阳湖流域1961—2019年2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14个早稻站点、13个晚稻站点和12个油菜站点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近60年鄱阳湖流域主要作物生长季昼夜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鄱阳湖流域近60年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20℃/10a,夜间增温0.25℃/10a,白天增温0.17℃/10a;年降水量增加了58.60mm/10a,白天和夜间年降水增量相当。(2)早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24℃/10a,白天和夜间增温幅度相近。(3)晚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16℃/10a,夜间增温主要发生在晚稻移栽后。(4)油菜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29℃/10a,夜间温度增幅大于白天;50%的站点油菜生长季降水量增加33.42mm/10a。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度 降水 时空变化 作物生长季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洵瑀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自2001年联合国启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简称MA)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联合国等编写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欧盟统计局编写了《欧洲森林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自2001年联合国启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简称MA)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联合国等编写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欧盟统计局编写了《欧洲森林环境与经济核算框架》(IEEAF-200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编写了《林业环境与经济核算指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统计局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SEEA 核算框架 环境与经济 核算理论与方法 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下载PDF
基于中文文献的中国湿地热点研究地区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洵瑀 张爱英 +3 位作者 兰志春 王盛 楼毅 初映雪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中国湿地面积广阔、类型多样,近年来中国学者发表了不少关于全国湿地的研究论文。本文借助Cite Space5.3软件对1992-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湿地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中国湿地热点研究地区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 中国湿地面积广阔、类型多样,近年来中国学者发表了不少关于全国湿地的研究论文。本文借助Cite Space5.3软件对1992-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湿地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中国湿地热点研究地区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湿地研究发表中文论文的规模基本趋于稳定。2000-2009年是中国湿地研究的发展期,期间湿地研究论文数量大幅增加。湿地研究地区基本涵盖中国主要湿地,东部地区的研究地点较西部更集中。中国各大区的湿地研究热点地区主要有三江平原、黄河三角洲、盐城湿地、珠江口、鄱阳湖、洞庭湖、白洋淀、若尔盖和艾比湖。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本研究对于中国开展湿地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研究地区 中国 文献
下载PDF
世界主要国家国际重要湿地信息公开及湿地名录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洵瑀 钱逸凡 +3 位作者 朱勇强 张亮亮 周固国 楼毅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9年第3期23-28,共6页
《湿地公约》首次提出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概念,促使社会重视湿地价值,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已认定了200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梳理了《湿地公约》官网提供的国际重要湿地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湿... 《湿地公约》首次提出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概念,促使社会重视湿地价值,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已认定了200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梳理了《湿地公约》官网提供的国际重要湿地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湿地管理情况等资料,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的信息公开现状。结果显示:(1)由于国情差异,各国国际重要湿地认定和信息更新情况不尽相同,中国、刚果、巴西和法国的认定工作稳步进行,加拿大、俄罗斯近10年内没有新增国际重要湿地。澳大利亚、中国和法国的国际重要湿地信息更新较及时;(2)最近认定或近期进行信息更新的大部分国际重要湿地提供了边界矢量图,但是边界矢量图求算面积与登记面积存在一定误差;(3)国际重要湿地命名方式多样,以湿地自然环境和公园、保护区名称命名居多。以上结果有助于了解各国国际重要湿地信息公开现状,为我国履约和建立湿地名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重要湿地 公开信息 湿地名录
下载PDF
江西省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名录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中杰 张涵雨 +1 位作者 胡洵瑀 张爱英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第11期66-72,共7页
对江西省分布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得到江西省野生脊椎动物名录,共有44目163科1067种,其中哺乳类127种,鸟类519种,爬行类97种,两栖类71种,鱼类253种。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依据,统计分析得到初步的江西省国... 对江西省分布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得到江西省野生脊椎动物名录,共有44目163科1067种,其中哺乳类127种,鸟类519种,爬行类97种,两栖类71种,鱼类253种。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依据,统计分析得到初步的江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名录,共有31目67科192种,其中哺乳类30种,鸟类128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5种,鱼类9种,昆虫8种。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4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51种,其中原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3种,新增5种,国家Ⅱ级升为Ⅰ级的13种。原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87种,新增63种,国家Ⅰ级降为为Ⅱ级的1种;中国特有种20种,“三有”动物61种,被CITES收录67种。根据物种的濒危等级、是否为中国特有种、其他省份的保护情况等,建议拟定新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29目58科149种,其中103种与1995年的《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一致,46种为拟定新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保护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中国特有种
下载PDF
广西河池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10
作者 钱逸凡 楼毅 +3 位作者 胡洵瑀 初映雪 张现武 李红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600-604,共5页
为加快提升河池市的湿地保护管理水平,采用碳税法、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支付意愿法等方法从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4个方面研究该市2017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河池市2017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3.... 为加快提升河池市的湿地保护管理水平,采用碳税法、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支付意愿法等方法从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4个方面研究该市2017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河池市2017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3.87×10^(8)元,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21.78×10^(4)元/hm^(2),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研究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为地方、省级及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快速、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对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评估 服务价值 广西河池
下载PDF
气候要素、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洵瑀 王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9,共14页
为揭示气候要素和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利用1980—2014年河南省30个冬小麦站点和18个夏玉米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一阶差分结合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生长季温度、降水和辐射3个气候要素变化... 为揭示气候要素和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利用1980—2014年河南省30个冬小麦站点和18个夏玉米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一阶差分结合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生长季温度、降水和辐射3个气候要素变化以及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冬小麦返青期推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分别缩短了4.8±1.9和3.3±0.9 d/10年,抽穗-成熟期延长了2.3±0.8 d/10年,全生育期长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夏玉米大部分站点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显著;44%的站点全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抽雄-成熟期延长2.5±1.4 d/10年。2)冬小麦生长季温度升高,33%的站点降水减少,总辐射无显著变化趋势;气候要素变化主要发生在返青-拔节期。夏玉米生长季温度升高的站点占39%,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39%的站点日均总辐射减少;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日均总辐射减少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和抽雄-成熟期。3)冬小麦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降水和辐射变化均较敏感,夏玉米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和辐射变化敏感。温度、降水和日均总辐射变化使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6.3±4.2 d/10年,使夏玉米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0.8±0.9 d/10年;而品种等其他因素使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分别延长了5.2±5.4和2.6±2.6 d/10年。气候要素变化缩短了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品种及管理措施等因素改变减缓了气候的负作用。但是各要素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期 气候要素 品种 夏玉米 河南省
原文传递
两种农田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金云 孙文娟 +3 位作者 丁凡 胡洵瑀 陈越 黄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55-2662,共8页
为探讨农田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选取山东平邑旱耕土和湖南桃江水稻土为供试土壤,设置4个温度水平(5、15、25、35℃),对两种土壤的轻组、重组及全土进行63 d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全土的呼吸均高于轻组和重... 为探讨农田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选取山东平邑旱耕土和湖南桃江水稻土为供试土壤,设置4个温度水平(5、15、25、35℃),对两种土壤的轻组、重组及全土进行63 d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全土的呼吸均高于轻组和重组.旱耕土重组的呼吸高于轻组,水稻土重组和轻组的呼吸在5-25℃温度水平下无显著差异,但35℃下重组高于轻组.在不同温度水平下,旱耕土轻组、重组和全土累积呼吸量分别占其初始碳的0.3%-2.8%、0.4%-3.7%和0.6%-7.0%,水稻土分别占其初始碳的0.4%-3.0%、0.3%-3.8%和0.7%-5.3%.两种土壤全土及轻、重组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均随温度升高和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水稻土重组的Q10高于轻组,旱耕土重组和轻组Q10的差异无明显规律.在5-25℃温度水平下,旱耕土全土Q10显著高于水稻土,但在25-35℃下低于水稻土.说明平邑旱耕土有机碳矿化强度高于桃江水稻土,且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总体比水稻土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轻组 重组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