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固醇合成相关酶在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1
作者 王鲜忠 孙燕 +4 位作者 吴建云 罗英 胡淮杰 李瑞玲 张家骅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96-999,共4页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了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甾脱氢酶(3-βHSD)、C17-20裂解酶(P450c17)、StAR mRNA和蛋白在成年昆明小白鼠心脏、脾、肝、肾中的表达。结果显示,StAR mRNA及其蛋白、P450scc mRNA在以上...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了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甾脱氢酶(3-βHSD)、C17-20裂解酶(P450c17)、StAR mRNA和蛋白在成年昆明小白鼠心脏、脾、肝、肾中的表达。结果显示,StAR mRNA及其蛋白、P450scc mRNA在以上组织中均有表达;3-βHSD在肾中有较强的表达,在其他组织的表达较弱;P450c17在上述组织中无明显的表达,但在睾丸中有明显的表达。这表明,心脏、脾、肝、肾均具有合成类固醇的能力,但合成类固醇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心脏 类固醇合成酶
下载PDF
开封市麻疹病例病毒分离鉴定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寒 胡淮杰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8期656-657,共2页
目的探讨麻疹病毒分离及影响因素。方法孵育Vero/slam细胞,将麻疹病人咽拭子采样液接种到单层细胞上,37℃吸附1小时后,弃上清,用病毒维持液重悬细胞后37℃培养7日,每日观察细胞病毒。结果从确诊的26例麻疹病例中分离出10株麻疹病毒,经... 目的探讨麻疹病毒分离及影响因素。方法孵育Vero/slam细胞,将麻疹病人咽拭子采样液接种到单层细胞上,37℃吸附1小时后,弃上清,用病毒维持液重悬细胞后37℃培养7日,每日观察细胞病毒。结果从确诊的26例麻疹病例中分离出10株麻疹病毒,经鉴定为H1型,与我省流行株相似。讨论采样时间越早,采样后分离操作越早,麻疹病毒的分离率越高,出疹后2日内,采样后24小时进行分离的标本麻疹病毒分离率高。另外经PCR确诊的麻疹病例的麻疹病毒分离率高于ELISA病人的分离率,可能与Ig M抗体发病3天后才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病毒分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洁 张卫文 +2 位作者 巩飚 胡淮杰 陈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529-253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月医院就诊的8923例HFMD儿童,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086例)和非重症组(4837例),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月医院就诊的8923例HFMD儿童,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086例)和非重症组(4837例),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病理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发热温度>39℃、发热持续时间>3d、无药物干预、有易惊、有精神差、有呕吐、有抽搐、外周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心率>140次/min、呼吸>30次/min、血糖升高均为影响儿童HFMD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儿童HFMD重症病情的风险预测表达式为P=1/[1+e^(-4.698+1.192×(发热温度)+2.488×(发热持续时间)+1.343×(药物干预)+0.989×(易惊)+1.999×(精神差)+3.684×(呕吐)+1.509×(抽搐)+0.684×(外周白细胞)+0.259×(中性粒细胞比率)+1.149×(心率)+1.182×(呼吸)+0.392×(血糖))],Hosmer-Lemeshowχ^(2)=12.706,P=0.122,模型预测的AUC为0.938,95%CI为0.933~0.943,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预测效能(P<0.05).结论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患儿HFMD重症化的发生,可为其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手足口病 LOGISTIC回归 预测模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麻疹诊断结果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陆寒 胡淮杰 董聪聪 《预防医学》 2016年第11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比较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提高麻疹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404例麻疹疑似病例标本,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出疹时期标本的阳性... 目的比较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提高麻疹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404例麻疹疑似病例标本,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出疹时期标本的阳性率及检测水平。结果 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 M阳性率为49.75%,real-time 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56.19%。ELISA法检测的OD值随出疹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r=0.987,P<0.01);而real-time PCR法的ΔCt值则呈下降趋势(r=-0.977,P<0.01)。出疹后2 d内采集的标本,real-time PCR法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出疹后2 d及以上的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疹后2 d内的麻疹疑似病例宜用real-time PCR法诊断,对出疹后2 d及以上者则可用ELISA法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 诊断准确性
原文传递
开封市2019—2020年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分析
5
作者 陆寒 肖孟迎 +1 位作者 胡淮杰 芦卫锋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3-16,25,共5页
目的了解开封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A群和C群IgG抗体水平,为流脑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19—2020年开封市罗王乡和大李庄乡<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 目的了解开封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A群和C群IgG抗体水平,为流脑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19—2020年开封市罗王乡和大李庄乡<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共1003名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流脑A群和C群IgG抗体水平。结果开封市健康人群血清A群、C群IgG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85%和54.84%。不同年龄组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χ^(2)=162.674,P<0.001)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χ^(2)=140.42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A群和C群IgG抗体阳性率均为最低,A群IgG抗体阳性率≥20岁组最高,C群IgG抗体阳性率3~4岁组最高。有免疫史的人群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人群,接种年限在1年左右,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开封市健康人群血清A群和C群IgG流脑抗体水平较低,特别是<1岁组人群,应加强流脑疫苗接种,提高流脑疫苗接种覆盖率,提升人群流脑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抗体水平 健康人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