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2年开封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1
作者 王雪 胡淮洁 +1 位作者 韩佳欣 王坤 《口岸卫生控制》 2024年第3期20-23,28,共5页
目的了解开封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科学防控及相关疾病传播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采集开封市4个监测点0~79岁共计1983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利用ELISA方法分别对血... 目的了解开封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科学防控及相关疾病传播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采集开封市4个监测点0~79岁共计1983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利用ELISA方法分别对血清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983份血清样本中,麻疹、风疹、腮腺炎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7%、83.16%、90.42%。不同性别间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监测点间的抗体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免疫史及距末次疫苗接种不同时间的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种抗体阳性率均随免疫剂次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开封市存在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免疫规划薄弱环节,应关注8月龄幼儿首剂疫苗的及时接种,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开展抗体水平监测,积极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抗体水平
下载PDF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与应对策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淮洁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5X期31-32,共2页
手足口病是基于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当前我国传染病发病数最高的丙类传染病,这一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是这一传染病爆发以致死亡的根本因素。而面对这一挑战,因当前尚未实现有效抗病毒药物以及防治疫苗的成功... 手足口病是基于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当前我国传染病发病数最高的丙类传染病,这一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是这一传染病爆发以致死亡的根本因素。而面对这一挑战,因当前尚未实现有效抗病毒药物以及防治疫苗的成功研发,就需要实现相应防控手段的有效落实,并做到尽早识别与尽早治疗,进而将这一传染病所带来的危害性降至最低。本文针对手足口病流行的现状与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概况 应对策略 分析
下载PDF
某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近5年院感病原菌分布与耐药分析
3
作者 胡淮洁 王雪 +1 位作者 韩佳欣 杨齐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7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近5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肾内科526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5260例... 目的:探讨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近5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肾内科526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526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490例、53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9.32%,例次感染率10.19%。536例次感染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8.96%,其次为尿道、肠道。536例次感染检标本中共分离6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16株,占67.1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164株,占26.45%,主要为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40株,占6.45%。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低于10%。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均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低于10%。结论: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抗菌药物有较强的抗性,临床应根据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以降低院感的发生率及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内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4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试剂盒检测效果对比分析
4
作者 巩飚 曹晓 +2 位作者 胡淮洁 许姣 李柯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4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实际检测效果,为试剂盒的开发和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利用SPA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检测试剂盒其检出阳性率不同,其中试剂盒A和试剂... 目的对比分析4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实际检测效果,为试剂盒的开发和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利用SPA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检测试剂盒其检出阳性率不同,其中试剂盒A和试剂盒C的检出阳性率均为100%,试剂盒B为95%,而试剂盒D检出阳性率仅为80%。以单个指标为研究对象,经方差分析及SNK检验,显示4种检测试剂盒对每个指标的检测效果都存在显著差异,其扩增效率有明显不同。结论试剂盒A、B和C均可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试剂盒C灵敏性稍高更适宜用于初筛,试剂盒D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试剂盒 检测效果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某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及同源性的分析
5
作者 曹晓 巩飚 +2 位作者 胡淮洁 许娇 冉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8期2-2,7,共2页
目的检测并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开封地区首次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研究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变异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筛选确定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利用狗肾传代... 目的检测并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开封地区首次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研究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变异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筛选确定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利用狗肾传代细胞分离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A/Kaifeng/01/2009(H1N1);测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序列比对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从1828份流感样病例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86份,阳性率15.6%。在开封地区首次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为同一进化分支。与以往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株对比发现,HA基因有12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结论 MDCK细胞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敏感性;开封地区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病毒分离 序列分析 同源性
下载PDF
2012-2018年开封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淮洁 巩飚 王雪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了解2012-2018年开封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型别及分布特征。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逐月采集开封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疑似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2437例,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 目的了解2012-2018年开封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型别及分布特征。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逐月采集开封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疑似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2437例,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PE)核酸进行检测。结果2437例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阳性1883例,阳性检出率为92.44%,其中EV71、CV-A16的阳性率分别为48.71%、12.27%,PE阳性率为32.25%。EV71的占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PE的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送检的临床诊断病例中3岁内的婴幼儿占比高达88.31%,3岁以下和3岁以上儿童病原谱差异及性别间病原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2-2018年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但PE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需要持续关注病原谱变化。3岁内婴幼儿是手足口病主要感染人群,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实时荧光PCR EV71 CV-A16 其他肠道病毒
原文传递
开封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调查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曹晓 巩飚 +3 位作者 胡淮洁 许姣 冉冉 刘继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65-466,共2页
目的确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查明感染来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目的确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查明感染来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包括甲型、H1亚型、H3亚型、H5亚型、H7亚型和N9亚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该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该患者厨师职业,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并伴有胸闷,病情持续性加重,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患者咽拭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患者发病前未接触过类似病人,但接触过屠宰的禽类。所有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8 d均未出现类似症状。结论该病例确诊为开封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开封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8
作者 胡淮洁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707-709,713,共4页
目的分析2014-2016年开封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4-2016年开封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报告,对符合采样要求的部分病例采样,应用Real-TimeRT-PCR技术进行... 目的分析2014-2016年开封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4-2016年开封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报告,对符合采样要求的部分病例采样,应用Real-TimeRT-PCR技术进行检测,确定流感病毒亚型。结果2014-2016年开封市中心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6828例,就诊比为1.78%,25~59岁年龄组ILI的比例最高。期间共检测标本2047份,检出阳性标本245份,阳性率为11.97%,冬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阳性率最高的为5~1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开封市流感样病例发病数相对稳定,流行优势毒株变化较快,病原学监测比病例监测更准确地反映流感流行情况,应加强流感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密切关注流感毒株的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样病例 监测 病原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