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生长率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1
作者 陈宗杰 彭新建 +1 位作者 王瑜林 胡添松 《肝脏》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生长率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初治的巨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接受TACE治疗... 目的探讨肿瘤生长率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初治的巨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98例巨大HC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肿瘤学特征和血清学标志物。使用X-tile软件计算肿瘤生长率对患者OS分组的最佳阈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肿瘤生长率患者TACE治疗后3年内OS差异,组间差异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OS的因素。结果肿瘤生长率预测患者3年生存时间的最佳截止值为-11.7%/月,根据肿瘤生长率截断值,分为低肿瘤生长率组(n=52)和高肿瘤生长率组(n=4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肿瘤生长率组的OS优于高肿瘤生长率组(χ^(2)=7.120,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肿瘤生长率(HR=2.153,P=0.006)、存在PVTT(HR=1.942,P=0.006)是影响巨大HCC患者TACE治疗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后续联合治疗(HR=0.532,P=0.026)是保护因素。有57例(58.16%)进行了后续治疗。低肿瘤生长率组是否接受联合治疗对HCC患者的OS无显著影响(P=0.477)。而高肿瘤生长率组TACE后联合治疗者的OS优于未联合治疗者(χ^(2)=4.312,P=0.038)。结论肿瘤生长率对接受TACE的巨大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高肿瘤生长率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在TACE后的联合治疗中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肝细胞癌 肿瘤生长率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下载PDF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胡添松 郝名浩 程琴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7期733-734,共2页
介入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是非手术疗法的一种微创治手段,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原因通过介入治疗,即局部高浓注射溶栓、解痉、扩血管等药物,促进股骨头静脉回流,增血运,降低骨内压,其疗效比较确切。我院于2008年6月2010年9月共收治15例患者... 介入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是非手术疗法的一种微创治手段,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原因通过介入治疗,即局部高浓注射溶栓、解痉、扩血管等药物,促进股骨头静脉回流,增血运,降低骨内压,其疗效比较确切。我院于2008年6月2010年9月共收治15例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介入治疗 疗效观察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非手术疗法 静脉回流 总结报告 扩血管
下载PDF
野战医疗X线方舱数字化改造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水斌 胡添松 +1 位作者 林毅 林村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1年第9期84-85,共2页
总结了野战医疗X线方舱数字化改造的方法及经验,并通过实践检验了改造效果,指出了改造后系统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X线方舱的数字化改造提供经验及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医疗X线方舱 数字化改造 CR
下载PDF
晚期子宫癌的介入治疗(附21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涛 林爱清 +2 位作者 胡添松 林金贵 甘姗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在治疗晚期子宫癌中的方法及应用。方法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肿瘤缩小及消失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晚期子宫颈...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在治疗晚期子宫癌中的方法及应用。方法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肿瘤缩小及消失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晚期子宫颈癌明显改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子宫癌 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
下载PDF
小儿颅脑磁共振成像扫描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水斌 林毅 +1 位作者 胡添松 尹伊君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8期818-819,共2页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日趋普及应用的同时,接受MRI检查的小儿也不断增加,它为临床及预后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促进了儿科与影像学的结合和发展。然而,正确的诊断需要依赖于高质量的影像做保证。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及不合作,难以...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日趋普及应用的同时,接受MRI检查的小儿也不断增加,它为临床及预后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促进了儿科与影像学的结合和发展。然而,正确的诊断需要依赖于高质量的影像做保证。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及不合作,难以耐受长时间扫描等问题,笔者收集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335例患儿头颅扫描资料,现就扫描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策略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磁共振成像 时间扫描 小儿 质量控制 MRI检查 2009年 生理特点 头颅扫描
下载PDF
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并发栓塞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添松 彭新建 +1 位作者 陈宗杰 张文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54-1358,共5页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并发栓塞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栓塞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记为A组;另根据配对原则回顾性分析同时间段我...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并发栓塞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栓塞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记为A组;另根据配对原则回顾性分析同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3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未并发栓塞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记为B组。分析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并发栓塞性胆囊炎的相关因素。结果A组所有患者栓塞性胆囊炎经对症治疗均恢复;两组年龄、性别、远端转移、肝功能分级、肿瘤类型、肿瘤位置、合并糖尿病、合并肝血管瘤、合并肝硬化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瘤直径≥10 cm、肝脏手术史、术前胆道阻塞、碘化油用量≥15 ml、胆囊动脉解剖变异患者构成比与B组比较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均是导致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并发栓塞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17、2.790、2.581、2.347、2.535,P<0.05)。结论导致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并发栓塞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制定有效应对措施,降低栓塞性胆囊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术 栓塞性胆囊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姜黄素治疗肝癌疗效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石荣跃 聂凯 +1 位作者 胡添松 姚猛飞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姜黄素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TACE治疗,治疗组加用姜黄素。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47.5...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姜黄素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TACE治疗,治疗组加用姜黄素。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47.50%,控制率为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和8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卡氏生活质量量表(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治疗组术后0.5,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姜黄素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姜黄素 肝癌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预测价值
8
作者 黄俊豪 陈宗杰 胡添松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第九〇九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63例I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39~65岁,中位年龄52岁。患者均...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第九〇九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63例I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39~65岁,中位年龄5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I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不同血小板参数的ICC患者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绘制ROC曲线分析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等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体生存期(OS)的预测效能。结果 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Plt≥185×10^(9)/L、PDW≥16.5%、MPV≤9.25 fl、肝门侵犯是IC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84,2.546,2.853,3.933;P<0.05);Plt≥185×10^(9)/L、PDW≥16.5%、MPV≤9.25 fl、肝门侵犯、血管侵犯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100,2.617,3.313,3.708,3.685;P<0.05)。生存分析显示,Plt≥185×10^(9)/L、PDW≥16.5%、MPV≤9.25 fl患者术后3年DFS分别为18.74%、19.54%、23.54%,对照组相应为89.34%、78.21%、85.45%(χ^(2)=41.500,29.545,19.973;P<0.05)。Plt≥185×10^(9)/L、PDW≥16.5%、MPV≤9.25 fl患者术后3年OS分别为19.53%、18.64%、20.43%,对照组相应为91.53%、77.64%、87.94%(χ^(2)=41.352,30.128,19.90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t预测术后3年OS曲线下面积为0.942、敏感度为0.968、特异度为0.744,PDW相应为0.843、0.742、0.875,MPV相应为0.886、0.781、0.935。结论 术前Plt、PDW、MPV血小板参数是ICC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生存预后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肿瘤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比容 血小板平均容积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在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中的诊断分析
9
作者 何秋瑞 胡添松 石荣跃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9期1728-1730,共3页
目的:分析在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CT血管造影检查、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分析在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CT血管造影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CT诊断作为标准,评价及对比超声造影诊断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检出情况、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中,CT诊断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16例;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得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16例、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得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13例、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7例,诊断符合率为81.25%;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超声造影表现为主动脉呈囊状突出,可见与主动脉腔相通,未见内膜片,超声造影剂灌注均匀一致;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超声造影表现为主动脉呈局限性扩张,可见真假两腔及内膜片,真腔造影剂灌注明亮、假腔灌注暗淡。结论:在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可提高诊断结果准确性,可为后续临床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是一种可行的诊断方式,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超声造影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不同部位外生型肝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术后肝内复发和预后影响
10
作者 张文华 陶焠 胡添松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外生型肝癌(PHC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术后肝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87例P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4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外生型肝癌(PHC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术后肝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87例P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4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膈面PHCC组(膈面组,39例)和脏面PHCC组(脏面组,48例)。分析两组患者病理特征差异,并分析术后3年肿瘤肝内复发率和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术后PHCC肝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膈面组PHCC临床症状出现率64%(25/39),明显高于脏面组PHCC的39%(11/48)(χ^(2)=15.047,P<0.05)。膈面组PHCC肿瘤直径>8 cm、切缘距离≤1 cm、微血管侵犯患者分别有32、17、21例,脏面组PHCC相应为16、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0,4.440,5.228;P<0.05)。术后3年肝内复发率为44%(38/87),死亡率为37%(32/87);肿瘤包膜不完整、切缘距离≤1 cm、微血管侵犯、脏面生长是术后3年肝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13,2.866,3.025,2.534;P<0.05);肿瘤直径>8 cm、包膜不完整、微血管侵犯、脏面生长是PHCC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OR=2.336,2.857,3.044,2.758;P<0.05)。结论膈面PHCC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早、易早期发现,而脏面PHCC患者发现时往往肿瘤直径较大、且易发生微血管侵犯、根治性切除率低。脏面生长患者术后肝内复发高,且术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外生型肝癌 膈面 脏面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影像解剖基础及分型诊断 被引量:20
11
作者 欧阳林 何平 +1 位作者 胡添松 卢光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4-279,共6页
目的通过CT检查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解剖基础及以此分型诊断的影像指标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9例IVCS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CT表现,分为单纯型组(22例,髂静脉单纯由髂动脉在前方压迫)、腰椎退变相关型组(33例,除了... 目的通过CT检查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解剖基础及以此分型诊断的影像指标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9例IVCS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CT表现,分为单纯型组(22例,髂静脉单纯由髂动脉在前方压迫)、腰椎退变相关型组(33例,除了髂动脉压迫,还合并下腰椎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膨凸等从后方嵌入性压迫髂静脉)和其他原因IVCS组(14例,脓肿或血肿);同时选取69名腰椎CT表现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问年龄和性别相匹配。评价指标包括发病年龄、病程、椎前髂静脉通道矢状径、下腰椎前曲度、腰椎退变压迫髂静脉征象、髂静脉压迫部位、栓塞范围及介入治疗效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及患者组内的年龄、椎前髂静脉通道矢状径及下腰椎前曲角的两两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fferroni检验对均数问的多重比较进行校正;患者各组间髂静脉压迫位置与深静脉栓塞范围的分布差异以及各组介入治疗效果的差异,应用交叉表X2检验。结果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组平均发病年龄(61.5±10.6)岁,单纯型(42.3±6.5)岁,其他原因组(53.1±16.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30,P〈0.01)。退变型IVCS椎前髂静脉通道矢状径(2.3±0.5)mm,下腰椎前曲角(121.8±5.4)°;单纯型的分别为(2.5±0.5)mm,(124.4±3.9)°;其他原因组分别为(5.9+2.3)mm和(129.5±5.9)°;对照组分别为(6.4±1.6)mm和(127.5±7.3)°。组间矢状径比较F=125.275,组间前曲角比较F=7.949,P值均〈0.01。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髂静脉受压位置位于腰5椎体正前方者占56%(18/33)、右前方和左前方者各占9%(3/33),腰4—5椎间盘正前方占26%(9/33);而单纯型IVCS患者髂静脉受压位置位于腰5椎体右前方(64%,14/22)、正前方(18%,4/22)及腰4—5椎间盘正前方(18%,4/22),两组间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05,P〈0.01)。退变型IVCS患者深静脉栓塞18%(6/33)限于髂静脉,30%(10/33)累及股静脉,52%(17/33)延及腘静脉;单纯型的栓塞范围全部超出髂静脉,27%(6/22)累及股静脉,73%(16/22)延及胴静脉;其他原因的患者30%(4/14)的栓塞范围限于髂静脉,40%(6/14)累及股静脉,30%(4/14)延及腘静脉,各组之间栓塞范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8,P〈0.01)。需要植入静脉支架治疗的单纯型IVCS患者为86%,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仅52%,其他原因者无需植入血管支架。结论CT可以准确地显示不同类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病理解剖特点,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退变性腰椎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序贯外固定架固定在抢救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时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斯鼎 时昭胤 +4 位作者 王江泽 李金胜 石荣跃 胡添松 郏潜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序贯外固定架固定在抢救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时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06抢救的145例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53例在输血、补液扩容、升压等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序贯外固定架固定在抢救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时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06抢救的145例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53例在输血、补液扩容、升压等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单纯栓塞组),45例急诊行介入栓塞后序贯行外固定架固定(栓塞后固定组),47例骨科医师确定血压允许情况下行外固定架固定后再介入栓塞治疗(固定后栓塞组)。结果单纯栓塞组21例(39.6%)因休克抢救无效而死亡,栓塞后固定组2例(4.4%)因休克纠正不及时死亡,固定后栓塞组中5例(10.6%)死亡。与单纯栓塞组、固定后栓塞组比较,栓塞后固定组输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更少,栓塞后4 h血乳酸水平更低,休克纠正时间更短,病死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序贯行外固定架固定既可以控制动脉出血,又可以稳定骨盆环控制静脉出血,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符合多发伤救治的损伤控制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E C型骨盆骨折 休克 介入栓塞 外固定架 损伤控制
原文传递
影响急诊介入治疗骨盆骨折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添松 何明长 +2 位作者 陈水斌 彭新建 欧阳林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影响急诊介入治疗骨盆骨折预后的因素。方法:2014-02-2019-02期间在本院进行急诊介入的骨盆骨折患者160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骨折情况、临床诊治与预后情况。结果:在160例患者中,经过急诊介入后死亡16例(死亡组),存活14... 目的:探讨与分析影响急诊介入治疗骨盆骨折预后的因素。方法:2014-02-2019-02期间在本院进行急诊介入的骨盆骨折患者160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骨折情况、临床诊治与预后情况。结果:在160例患者中,经过急诊介入后死亡16例(死亡组),存活144例(存活组),病死率为10.0%。死亡组的性别、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舒张压、骨折分型、骨折原因、骨折部位与死亡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伤后到院前时间、合并创伤状况、手术时间、输血情况等与死亡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入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简明损伤评分(AI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存活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急诊期间的呼吸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高于存活组的6.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AIS评分、ISS评分、APACHEⅡ评分、伤后到院前时间、合并创伤为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盆骨折的预后相对比较差,多伴随有各种并发症,GCS评分、AIS评分、ISS评分、APACHEⅡ评分、伤后到院前时间、合并创伤为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急诊介入治疗 预后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简明损伤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