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宁河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1
作者 周波 胡清彪 +2 位作者 徐飞 卢华 戴绍祥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通过调查长宁河鱼类组成现状,为该流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长宁河鱼类进行捕捞收集及访问调查。在3个采样河段共采集鱼类标本482尾,经鉴定为41种,隶属于4目9科,在标本数量上,鲤科鱼中鲫最多,占总数的1... 通过调查长宁河鱼类组成现状,为该流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长宁河鱼类进行捕捞收集及访问调查。在3个采样河段共采集鱼类标本482尾,经鉴定为41种,隶属于4目9科,在标本数量上,鲤科鱼中鲫最多,占总数的13.48%。结合访问调查,长宁河历史上共有鱼类47种,隶属于4目11科。长宁河鱼类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同时发现了一种长宁河的入侵鱼类物种,经鉴定为河川沙塘鳢。结合长宁河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打击非法捕捞、增殖放流、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4个方面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河 鱼类 入侵种
下载PDF
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胡清彪 梅杰 +1 位作者 李晓东 李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5-562,共8页
不同养殖环境对浮游生物影响不同。为探究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影响,对两种养殖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养殖期间,通过为期2个月共计5次采样进行浮游生物鉴定,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对浮游动植... 不同养殖环境对浮游生物影响不同。为探究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影响,对两种养殖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养殖期间,通过为期2个月共计5次采样进行浮游生物鉴定,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对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水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与养殖模式密切相关。2种模式下,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稻田模式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均高于池塘模式的平均密度;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底栖动物生物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稻田模式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池塘模式,表明稻田养蟹模式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可为养蟹稻田与池塘养殖环境生态结构及浮游生物变动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可为实现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田养蟹 池塘养蟹 浮游生物
下载PDF
光滑河蓝蛤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胡清彪 汤爱淞 +2 位作者 白永安 马民 李晓东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为分析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以随机选取的108个光滑河蓝蛤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质量性状(总质量、壳干重、软体干重)进行了数据测量。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 为分析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以随机选取的108个光滑河蓝蛤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质量性状(总质量、壳干重、软体干重)进行了数据测量。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滑河蓝蛤的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总质量、壳干重同壳高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最大(0.868、0.845),软体干重同壳长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最大(0.649)。壳长同总质量、软体干重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424、0.524),决定系数最大(0.1798、0.2746)。壳宽同壳干重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426),决定系数最大(0.1815)。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光滑河蓝蛤形态性状对总质量、壳干重、软体干重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为光滑河蓝蛤选育及“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 形态性状 质量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幼蟹在室外和室内的生长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清彪 李晓东 +3 位作者 姜玉声 司永国 郑岩 孙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7-551,共5页
2015年6月上旬,将3个家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分别饲养在面积为40m2(6.50m×6.15m)的稻田围隔中,每个围隔约2500尾。2015年7月中下旬,随机从中选取各3个家系的幼蟹,放入室内300L的养殖缸(30只/缸)中对比养殖。2015年8—10月连续测量... 2015年6月上旬,将3个家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分别饲养在面积为40m2(6.50m×6.15m)的稻田围隔中,每个围隔约2500尾。2015年7月中下旬,随机从中选取各3个家系的幼蟹,放入室内300L的养殖缸(30只/缸)中对比养殖。2015年8—10月连续测量了幼蟹的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体质量,用多重方差分析了环境、家系及生长阶段的性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养殖环境对A家系幼蟹生长性状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B家系则极显著(P<0.01),对C家系,除了初始的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表明A家系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家系因素对幼蟹生长性状参数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表明遗传对于幼蟹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相关分析表明,蟹种的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在两种养殖环境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305;体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r=0.146,P>0.05),表明以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为选育指标得到的后代对两种养殖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长性状 环境 家系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蟹不同家系的形态判别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清彪 李晓东 +2 位作者 周波 孙娜 刘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9-224,共6页
【目的】通过形态学参数对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幼蟹进行家系鉴别的判别分析。【方法】对中华绒螯蟹6个家系中每只幼蟹分别度量了18个形态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来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家系、f家系趋异程... 【目的】通过形态学参数对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幼蟹进行家系鉴别的判别分析。【方法】对中华绒螯蟹6个家系中每只幼蟹分别度量了18个形态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来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家系、f家系趋异程度较高,a家系、b家系、d家系、e家系形态差异不大。判别分析显示:选用10个贡献大的参数建立的判别函数,a、b、c、d、e、f家系判对概率分别为:83. 3%、93. 3%、96. 7%、93. 3%、0%、100%,平均拟合概率为77. 8%,交叉验证平均拟合概率为61. 1%。但实际验证结果并不理想,其中a (e)家系幼蟹容易判入e (a)家系,b家系判对率为53. 3%,c家系判对率为80%,f家系判对率为60%,d家系判对率为0%。【结论】因此基于形态参数的家系判别分析并不适用于本育种群体全部家系,形态差异很难作为本育种群体家系鉴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形态参数 判别分析 家系
下载PDF
托氏[虫昌]螺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研究
6
作者 胡清彪 李晓东 +2 位作者 李应东 刘胥 孙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7-1063,共7页
托氏[虫昌]螺为我国北方常见的小型螺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其营养成分组成尚不明确。为评价分析托氏[虫昌]螺营养成分,测定托氏[虫昌]螺[(1.3~1.6)g]软体部分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试验结果显示:托氏[虫昌]螺中... 托氏[虫昌]螺为我国北方常见的小型螺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其营养成分组成尚不明确。为评价分析托氏[虫昌]螺营养成分,测定托氏[虫昌]螺[(1.3~1.6)g]软体部分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试验结果显示:托氏[虫昌]螺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48%、15.53%、1.39%和3.18%;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达到20.43mg/g,其次分别为天冬氨酸、精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56、11.39 mg/g和8.98 mg/g,组氨酸含量最低,为2.05mg/g,必需氨基酸与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80%和34.29%,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6.80;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35.91%),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总量为20.64%),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总量为22.88%),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总量为16.13%。综上,托氏[虫昌]螺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氏[虫昌]螺 营养成分分析 评价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校企融合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被引量:5
7
作者 魏华 李应东 +3 位作者 赵莹莹 胡清彪 白文林 李晓东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2期36-39,共4页
“新农科”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新动力和推动力,实践教育是农业高校应用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促进本科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为例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专业... “新农科”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新动力和推动力,实践教育是农业高校应用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促进本科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为例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光合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在“新农科”背景下建立的意义,以及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的重点建设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期实现培养的专业人才达到符合社会需要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协同创新 校企融合 育人模式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8
作者 刘乃更 廖睿 +3 位作者 杨占全 梅杰 李晓东 胡清彪 《黑龙江水产》 2022年第5期22-28,共7页
该研究以稻蟹(扣蟹)共作及稻田单作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S型5点采样法研究稻蟹共作对土壤主要细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稻蟹共作土壤比单作稻田土壤多6种细菌,且稻蟹共作土壤特有3种细菌,分别是乳酸杆菌、氧化微杆菌和节杆菌,稻... 该研究以稻蟹(扣蟹)共作及稻田单作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S型5点采样法研究稻蟹共作对土壤主要细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稻蟹共作土壤比单作稻田土壤多6种细菌,且稻蟹共作土壤特有3种细菌,分别是乳酸杆菌、氧化微杆菌和节杆菌,稻蟹共作土壤和单作稻田土壤的共同真菌属有4种,其中枝孢菌属和链格孢菌属均是其优势菌。从种类上讲,稻蟹共作土壤比单作稻田土壤多4种真菌,无蟹稻田土壤特有6种真菌,稻蟹共作土壤特有10种真菌。稻蟹共作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高于无蟹稻田。揭示了稻蟹共生系统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系统 单作稻田 细菌 真菌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