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AECOPD患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忠和 方文雄 +3 位作者 陈建朋 胡湘福 叶星海 尤胜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6-1127,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LI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法将10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研究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LI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法将10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BNP、CRP水平总体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BNP及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7d观察组BNP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可有效降低AECOPD患者BNP及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发作 无创正压通气(NPPV) 脑钠肽(BNP) C反应蛋白(CRP)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忠和 陈建朋 +2 位作者 胡湘福 尤胜张 叶星海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乳酸清除率及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积极控制感染病灶、给予氧气吸入等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乳酸清除率及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积极控制感染病灶、给予氧气吸入等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24 h、48 h时的MAP、CVP、乳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每小时尿量(U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P、CVP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 h、24 h、48 h时,观察组MAP、CVP及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肾灌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 h、24 h、48 h时,观察组UV、Ccr、FEH2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儿茶酚胺类缩血管药物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可更好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肾血流灌注,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脓毒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肾灌注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极早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忠和 叶琳琳 +1 位作者 陈善 胡湘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极早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11月因胸痛≤6h的急诊胸痛患者130例,分为高危NSTEACS组64例(非ST段... 目的研究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极早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11月因胸痛≤6h的急诊胸痛患者130例,分为高危NSTEACS组6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44例,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非高危NSTEACS组53例(中危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低危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17例),非心源性胸痛组13例。分别在发病后0~3h、>3~6h内采用快速检测法检测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钙蛋白I,同时比较各项指标在各组不同发病时间段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高危NSTEACS组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率(90.6%)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在0~3h(66.7%、85.2%)和>3~6h(97.3%、91.9%)时间段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6h内,其特异度与肌钙蛋白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是早期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极早期的危险分层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急诊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肌钙蛋白I 冠状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