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关师炼生平著述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照汀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虎关师炼为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著名禅僧,在汉文学、史学以及禅学等方面皆造诣深厚,撰述儒佛著述共14部。师炼多次升任南禅寺等日本五山官寺住持。天皇公卿、僧俗士庶,无不对其皈依崇奉。由于文献遗佚,后人记载不一,师炼生平与著述的考察... 虎关师炼为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著名禅僧,在汉文学、史学以及禅学等方面皆造诣深厚,撰述儒佛著述共14部。师炼多次升任南禅寺等日本五山官寺住持。天皇公卿、僧俗士庶,无不对其皈依崇奉。由于文献遗佚,后人记载不一,师炼生平与著述的考察亟待完善。本文通过研究史料文献,对师炼生平与著述进行考论,以期为更深入的虎关师炼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关师炼 生平 著述 考论
下载PDF
《元亨释书·资治表》对春秋学的借鉴与吸收
2
作者 胡照汀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0-66,共7页
《元亨释书》由日本禅僧虎关师炼于元亨二年(1322)撰述,既是日本第一部综合性佛教史书,亦为日本纪传体史书之滥觞。全书由传、赞、论、表、志五种体例构成,其所收《资治表》是在对《春秋》经传的体例与义例系统进行模仿的基础上编撰而... 《元亨释书》由日本禅僧虎关师炼于元亨二年(1322)撰述,既是日本第一部综合性佛教史书,亦为日本纪传体史书之滥觞。全书由传、赞、论、表、志五种体例构成,其所收《资治表》是在对《春秋》经传的体例与义例系统进行模仿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元亨释书·资治表》对"春秋学"的模仿并非简单的"套用",而是通过对"春秋学"的借鉴与吸收,重构新的义例系统,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再创造"。《元亨释书·资治表》代表了自传入至中世前期日本春秋学接受的最高水准,其于中日佛教史研究中亦具特殊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亨释书》 《资治表》 春秋学 借鉴 吸收
下载PDF
论《元亨释书》的成书背景与撰述动机
3
作者 胡照汀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78-81,共4页
《元亨释书》是日本五山禅僧虎关师炼所撰日本首部纪传体佛教史籍。该书对后世江户时代佛教史籍的撰述产生深远影响,对日本佛教史的研究亦具重要史料价值。该书的撰述既与镰仓末期的纷乱政局密不可分,也与当时新旧佛教对立、禅宗诸派竞... 《元亨释书》是日本五山禅僧虎关师炼所撰日本首部纪传体佛教史籍。该书对后世江户时代佛教史籍的撰述产生深远影响,对日本佛教史的研究亦具重要史料价值。该书的撰述既与镰仓末期的纷乱政局密不可分,也与当时新旧佛教对立、禅宗诸派竞争和宋元文化传入等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对日本禅宗腐化堕落的忧患意识以及虎关师炼禅教兼修的修行经验共同构成了《元亨释书》的撰述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亨释书》 成书背景 撰述动机
下载PDF
《元亨释书》研究
4
作者 胡照汀 《现代传记研究》 2024年第1期277-279,共3页
本论文以日本五山文学前期的代表性学僧虎关师炼所撰的《元亨释书》为研究对象,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分为三节。第一节,就《元亨释书》的双重属性,即“佛教史籍”与“僧传文学”的概念定义和研究简史等问题作概要说明。... 本论文以日本五山文学前期的代表性学僧虎关师炼所撰的《元亨释书》为研究对象,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分为三节。第一节,就《元亨释书》的双重属性,即“佛教史籍”与“僧传文学”的概念定义和研究简史等问题作概要说明。第二节,在归纳学界对《元亨释书》所作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元亨释书》研究的不足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三节,阐释本论文具体的研究方法,并概括出论文的整体框架。正文共四章,分别介绍如下:第一章“《元亨释书》的撰者研究”。共三节。第一节考察虎关师炼的生平履历和著述情况。第二节考察虎关师炼对儒学的研习接受。第三节考察虎关师炼撰述《元亨释书》的历史背景和主观动机。第二章“《元亨释书》的体例与内容”。共六节。前四节分别就《元亨释书》的“传”“表”“志”和“赞论”的体例和内容进行研究。第五节,考察《元亨释书》“互见法”在叙事与写人两个层面上的运用,揭示“互见法”联络贯通《元亨释书》五种体例的“纽带”作用。第六节,综合前五节的研究,总结《元亨释书》于日本佛教史学史中的地位与价值。第三章“《元亨释书》的编撰与文献来源”。共四节。第一节,在史料考证与文献比勘的基础上,考证《元亨释书》十科僧传对文献的征引范围、选取倾向及僧传的编撰方式。第二节,通过史料比勘,对《资治表》的文献来源和文献的采录方式展开研究。第三节,考察《元亨释书》十志对文献的征引范围和征引方式。第四节,探讨了《元亨释书》的文献搜集方式。第四章“《元亨释书》僧传的文学特征”。共三节。以《元亨释书》十科僧传所采录文献的文本改写为切入点,分别从叙事建构、人物刻画和文体风格三个方面考察《元亨释书》僧传的文学特征。在叙事建构方面,《释书》十科僧传在继承中国僧传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作出调整,构建了统一的叙事结构,更重视僧侣的法系师承、建寺造像、僧职封赏和神异感通等内容的添写。在叙事方式上,十科僧传更多地运用细节增饰与场面描写,以“展示”和呈现的方式营造故事场景,叙事写人。在叙事策略上,十科僧传也多从叙事视角、叙事时序以及叙事时距等方面作出新的尝试与突破,取得了强烈的叙事效果。在人物刻画方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内心独白进行润色改写,既增进语言的表现力,亦令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在贯彻“实录”原则,对传主言行善恶必书的同时,亦借鉴《春秋》讳书笔法,篡改虚构史料,以讳饰僧侣形象。作为僧侣修行功德的果证,神异情节的添写在宣扬高僧道力、神化高僧形象的同时,也令僧传具备了文学作品的虚构特征。在文体风格方面,十科僧传虽取材于诸书,但经虎关师炼的锤炼整合,表现出统一的文体风格。十科僧传删裁骈文对句,消解佛经四言句式,以叙事性散文撰写,文辞平实。对文献的征引,仅保留主干情节,删略细节内容,令僧传叙事简约凝练。通过意译方式的运用,和文故事被翻译为汉文僧传,译文通晓畅达。结论在上述四章研究的基础上,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概括。《元亨释书》既是日本最初的综合性佛教史籍,也是第一部汉文体纪传体史书,为我们研究日本民族文化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史料。《元亨释书》的撰述,既有对中国儒佛史籍撰述体例与叙事方法的借鉴模仿,又是在坚持主体选择性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积极创新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亨释书》 虎关师炼 佛教史籍 僧传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