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二次旋流风对旋流煤粉燃烧及NO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瓅元 罗永浩 +1 位作者 周力行 徐采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37-2441,共5页
对旋流煤粉火焰在两种分级进风的情况下用PIV(particle i mage veloci metry)测量了燃烧室内的速度分布,研究了湍流拟序结构对旋流火焰的燃烧特性及NO排放的影响。燃烧室进口附近,当外二次风率较大时,其拟序结构沿横向的扩散较早,大量... 对旋流煤粉火焰在两种分级进风的情况下用PIV(particle i mage veloci metry)测量了燃烧室内的速度分布,研究了湍流拟序结构对旋流火焰的燃烧特性及NO排放的影响。燃烧室进口附近,当外二次风率较大时,其拟序结构沿横向的扩散较早,大量小颗粒被裹入涡结构中参加反应,因此中心区域温度较高;外二次风率较小时,一次风外侧的涡结构使得更多的大颗粒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运动到了近壁区域,因此近壁区温度更高。在本文的实验范围内,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外二次旋流风,有利于剪切层纵向涡结构的形成,也有利于横向涡的形成,促进了小颗粒煤粒燃烧和大颗粒煤粒挥发分析出,从而促进NO的提前生成以及燃烧中间产物对NO的还原,最终减少NO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测量 拟序结构 煤粉燃烧 NO生成
下载PDF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全空间三维时均流场的结构 被引量:61
2
作者 胡瓅元 时铭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9-556,共8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LDV)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全空间内三维湍流的时均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与分析 ,重点讨论了灰斗、环形空间和排气管的流场特点 .分离空间内时均流场是外侧准自由涡与内侧准强制涡的典型结构 .环形空间的入口部位有...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LDV)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全空间内三维湍流的时均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与分析 ,重点讨论了灰斗、环形空间和排气管的流场特点 .分离空间内时均流场是外侧准自由涡与内侧准强制涡的典型结构 .环形空间的入口部位有多个纵向二次涡 ,其他大部分空间顶部出现纵向二次环流 ,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分布呈现非轴对称性 ,入口气量沿高度分布不均匀 .灰斗的顶部也存在纵向二次环流 .排气管内轴向速度分布与分离空间内的分布形态迥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 时均流场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下载PDF
两种亚网格燃烧模型的旋流扩散燃烧大涡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胡瓅元 周力行 张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用二阶矩亚网格(SOM-SGS)燃烧模型和文献中的涡旋破碎亚网格(EBU-SGS)燃烧模型,对甲烷-空气旋流扩散燃烧进行了大涡模拟,将二者得到的LES统计平均温度分布和实验结果以及用二阶矩燃烧模型的统观模拟(RANS-SOM)结果比较,表明LES-SOM和RAN... 用二阶矩亚网格(SOM-SGS)燃烧模型和文献中的涡旋破碎亚网格(EBU-SGS)燃烧模型,对甲烷-空气旋流扩散燃烧进行了大涡模拟,将二者得到的LES统计平均温度分布和实验结果以及用二阶矩燃烧模型的统观模拟(RANS-SOM)结果比较,表明LES-SOM和RANS-SOM的模拟结果都和实验符合较好,而LES-EBU的模拟结果和实验不符合,在不同区域内高估或者低估了燃烧温度。其原因是由于EBU模型不能有效地考虑有限反应动力学的作用。LES-SOM模拟的瞬态结果显示了旋流扩散火焰的湍流大涡结构不同于射流火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燃烧 二阶矩燃烧模型 大涡模拟 旋流燃烧
下载PDF
燃料中心进入的旋流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胡瓅元 罗永浩 周力行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2,144,共5页
采用统一二阶矩(USM)旋流燃烧模型对旋流数为0.5的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甲烷-空气旋流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报的轴向、切向时均速度、脉动速度均方根值、温度以及CO2和H2O浓度分布都和实验值吻合,验证了统一二阶矩模型的可靠性。从测... 采用统一二阶矩(USM)旋流燃烧模型对旋流数为0.5的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甲烷-空气旋流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报的轴向、切向时均速度、脉动速度均方根值、温度以及CO2和H2O浓度分布都和实验值吻合,验证了统一二阶矩模型的可靠性。从测量值和预报值可以看出,火焰几乎就位于回流区内,燃烧过程进行得很快,回流区的存在强化了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旋流燃烧 二阶矩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湍流特性(Ⅰ) 分离空间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瓅元 时铭显 《磁流体发电情报》 EI CAS 2004年第3期345-350,共6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测试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 ,分析了最主要的分离空间内湍流特性 .内旋流区、排尘口附近、近壁处以及上下行流交界点和内外旋流交界点等处的湍流度变化非常剧烈 ,而且数值上也大得多 .比较轴向和切向湍流度...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测试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 ,分析了最主要的分离空间内湍流特性 .内旋流区、排尘口附近、近壁处以及上下行流交界点和内外旋流交界点等处的湍流度变化非常剧烈 ,而且数值上也大得多 .比较轴向和切向湍流度得知表明分离空间的湍流是各向异性的 .Reynolds应力值在内旋流区大于外旋流区 ,而且在排尘口附近、排气管下口附近都有陡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 湍流特性 湍流参数 湍流度
下载PDF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湍流特性(Ⅱ) 环形空间 被引量:5
6
作者 胡瓅元 时铭显 《磁流体发电情报》 EI CAS 2004年第3期351-355,共5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测试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 ,分析了环形空间内的湍流特性 .环形空间 3个速度分量的湍流度是同一个数量级的 .环形空间入口处、近壁和顶部附近的湍流度变化非常剧烈 ,呈现强烈的各向异性 .
关键词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 湍流特性 环形空间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湍流度
下载PDF
燃煤电站锅炉NO_x排放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林鹏云 罗永浩 胡瓅元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燃煤电站锅炉是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CFD软件平台,使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实际电站锅炉不同的燃烧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影响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的不同因素。计算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NOx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NOx排... 燃煤电站锅炉是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CFD软件平台,使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实际电站锅炉不同的燃烧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影响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的不同因素。计算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NOx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NOx排放浓度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增加;改变二次风配风方式也能影响NOx的生成,在计算的3种工况中,均等型配风生成的NOx浓度最低,倒塔型次之,束腰型最大;改变二次风偏转角度能影响NOx的生成量,NOx排放浓度随着二次风偏转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数值模拟 NOx 排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稻秆热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佳 罗永浩 +3 位作者 陆方 陈祎 胡瓅元 王清成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7-300,共4页
采用德国产NETZSCHSTA449C同步热分析仪,升温速率β=10 K/min、15 K/min、20 K/min和30 K/min,在303 K-973 K间,对稻秆在氮气环境中的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β=15K/min时热解气态产物最多,β=10 K/min时实验反应热最大,差示... 采用德国产NETZSCHSTA449C同步热分析仪,升温速率β=10 K/min、15 K/min、20 K/min和30 K/min,在303 K-973 K间,对稻秆在氮气环境中的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β=15K/min时热解气态产物最多,β=10 K/min时实验反应热最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曲线的峰、谷与微分热重分析(DTG)曲线的峰、谷有着对应关系。提出以453 K为临界温度,以水平直线代替低于临界温度部分的DSC曲线的方法,将实验曲线转换为干生物质DSC曲线。预测了干生物质在热解过程中的反应热,预测结果与稻秆化学成分分布规律对应,证实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工程 生物质 热解特性 同步热分析
下载PDF
高温空气燃烧若干因素对NO_x生成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福宝 罗永浩 +1 位作者 胡瓅元 段佳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高温空气燃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获得低氧环境,以降低NOx生成量。通过对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有关的稀释剂、燃料射流和空气射流速度、燃料射流倾斜角度、燃烧空气散布角、燃料喷嘴和空气喷嘴之间的距离、空气预热温度、燃料预热温度和过量... 高温空气燃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获得低氧环境,以降低NOx生成量。通过对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有关的稀释剂、燃料射流和空气射流速度、燃料射流倾斜角度、燃烧空气散布角、燃料喷嘴和空气喷嘴之间的距离、空气预热温度、燃料预热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因素对NOx生成量的影响,可以为工程技术改造提供建议,实现节能和环保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NOx 环保
下载PDF
旋流燃烧室内分级进风对燃烧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采松 胡瓅元 罗永浩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5-450,共6页
建立了采用分级进风方式的旋流燃烧室试验装置.在此试验装置上分别对天然气和煤粉进行了湍流旋流燃烧的试验研究.在保持过量空气系数和旋流数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分级进风比率时测量了燃烧室内烟气的时均温度场、O2、CO和NO浓度场的分... 建立了采用分级进风方式的旋流燃烧室试验装置.在此试验装置上分别对天然气和煤粉进行了湍流旋流燃烧的试验研究.在保持过量空气系数和旋流数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分级进风比率时测量了燃烧室内烟气的时均温度场、O2、CO和NO浓度场的分布,并分析讨论了分级进风率对旋流燃烧室内湍流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然气燃烧过程中,加大二次旋流风率可减少NO的生成;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加大二次旋流风率会增加NO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室 湍流旋流燃烧 分级进风 NO生成 天然气燃烧 煤粉燃烧
下载PDF
后台阶气固流动的双流体大涡模拟和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的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阳 周力行 +1 位作者 许春晓 胡瓅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85-2489,共5页
用基于气体Smagorinsky亚网格应力模型和颗粒动理学模型的双流体大涡模拟(LES)和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的RANS模拟(USM-RANS),对后台阶气固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瞬态模拟结果给出各向异性两相湍流结构和颗粒弥散的发展过程。LES经过统... 用基于气体Smagorinsky亚网格应力模型和颗粒动理学模型的双流体大涡模拟(LES)和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的RANS模拟(USM-RANS),对后台阶气固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瞬态模拟结果给出各向异性两相湍流结构和颗粒弥散的发展过程。LES经过统计平均得到的颗粒速度及颗粒均方根脉动速度和USM-RANS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照表明,两种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在定量上吻合较好。因此USM模型基本上得到了LES的验证。但是在剪切流区域中,LES得到的颗粒-气体纵向脉动速度关联的峰值大于USM-RANS模拟的结果,这就表明LES和USM-RANS模拟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台阶流动 气固流动 大涡模拟 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
下载PDF
层燃炉“喘息”燃烧压力波动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季俊杰 罗永浩 胡瓅元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19,共4页
针对层燃炉冒正压时的燃烧“喘息”现象,利用微压传感器对炉膛燃烧压力波动进行了测量,采用自相关函数结合功率谱密度的方法分析了频谱特征。研究表明,燃烧“喘息”现象是由燃烧压力周期波动引起的,说明炉膛内存在燃烧振荡。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燃烧 层燃炉 冒正压 压力波动
下载PDF
煤燃烧系统中碳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清成 罗永浩 +1 位作者 陆方 胡瓅元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9,共5页
碳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辐射平衡有重要的影响。火焰中的碳黑,可以增强辐射换热效果,碳黑也影响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排放。当煤不完全燃烧时,煤的挥发分在高温时发生二级反应,形成碳黑。介绍了研究碳黑的3种模型和3种实验方法。
关键词 燃烧 碳黑
下载PDF
锅炉燃烧系统的声学固有频率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俊杰 罗永浩 胡瓅元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28,共3页
为更有效地排除锅炉燃烧系统中的声耦合燃烧振荡问题,理论分析了锅炉简化模型的声学固有频率,同时结合实例研究了较复杂系统的耦合模态,指出锅炉燃烧设备声学固有频率的复杂性,总结了计算锅炉固有频率和模态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 锅炉 声耦合 燃烧振荡 固有频率 声学模态
下载PDF
外二次风旋流数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与NO_X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采松 胡瓅元 罗永浩 《工业加热》 CAS 2009年第3期12-15,共4页
建立了采用分级进风方式的旋流燃烧室实验装置。在此实验装置上分别对天然气进行了湍流旋流燃烧的实验研究。在保持过量空气系数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了在不同外二次风旋流数下,燃烧室内烟气的时均温度场,O2,CO2,CO和NO浓度场的分布。由实... 建立了采用分级进风方式的旋流燃烧室实验装置。在此实验装置上分别对天然气进行了湍流旋流燃烧的实验研究。在保持过量空气系数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了在不同外二次风旋流数下,燃烧室内烟气的时均温度场,O2,CO2,CO和NO浓度场的分布。由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了二次风旋流数对旋流燃烧室内湍流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旋流燃烧 旋流燃烧室 分级进风 氮氧化物生成 旋流数
下载PDF
典型煤种结渣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振 胡瓅元 +1 位作者 罗永浩 王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69,375,共7页
建立了与气固两相流动燃烧模型相耦合的飞灰沉积模型.对一台四角切圆锅炉燃用2种典型煤种(神木煤和淄博煤)时的结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的颗粒黏度计算模型,预测了炉膛内不同位置的飞灰沉积量和厚度.模拟结果显示,前墙20~25... 建立了与气固两相流动燃烧模型相耦合的飞灰沉积模型.对一台四角切圆锅炉燃用2种典型煤种(神木煤和淄博煤)时的结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的颗粒黏度计算模型,预测了炉膛内不同位置的飞灰沉积量和厚度.模拟结果显示,前墙20~25m高度附近结渣最严重,燃用神木煤时结渣比淄博煤更多.通过分析认为,采取合理工况,掺烧结渣倾向低的煤种可以有效减轻结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数值模拟 结渣 飞灰沉积 典型煤种
下载PDF
全尺寸燃煤锅炉NO_x排放多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振 胡瓅元 罗永浩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7,共7页
煤粉锅炉产生的大量氮氧化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CFD软件平台,以1台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混烧情况下煤粉燃烧氮氧化物生成的计算模型,并通过正交方法设计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影响NOx排放的不同因素。结果... 煤粉锅炉产生的大量氮氧化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CFD软件平台,以1台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混烧情况下煤粉燃烧氮氧化物生成的计算模型,并通过正交方法设计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影响NOx排放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NOx生成的最重要因素,NOx排放浓度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增加;增加SOFA风量和采用低位磨也能降低NOx排放;另外,锅炉负荷、燃用煤种、煤粉细度也对NOx排放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数值模拟 NOX排放 影响因素 正交方法
下载PDF
Advances in LES of Two-phase Combustion(Ⅱ) LES of Complex Gas-Particle Flows and Coal Combus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力行 胡瓅元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09-616,共8页
Large-eddy simulation(LES) is under its rapid development and is recognized as a possible second generation of CFD methods used in engineering.Large-eddy simulation of two-phase flows and combustion is particularly im... Large-eddy simulation(LES) is under its rapid development and is recognized as a possible second generation of CFD methods used in engineering.Large-eddy simulation of two-phase flows and combus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Some investigators,including the present authors,give their review on LES of spray combustion in gas-turbine combus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However,up to now only a few papers are related to the state-of-the-art on LES of gas-particle flows and combustion.In this paper a review of the advances in LES of complex gas-particle flows and coal combustion is presented.Different sub-grid scale(SGS) stress models and combustion models are described,some of the main results are summarized,and some research need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eddy simulation complex gas-particle flows coal combustion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三维强旋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4
19
作者 胡瓅元 时铭显 +1 位作者 周力行 张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01-1504,1508,共5页
为优化旋风分离器设计,将改进了Reynolds应力方程压力应变项的产生项和对流项的各向同性化模型与壁面效应模型结合,加入到FLUENT6.0软件平台上,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三维强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分离空间和灰斗内,预报... 为优化旋风分离器设计,将改进了Reynolds应力方程压力应变项的产生项和对流项的各向同性化模型与壁面效应模型结合,加入到FLUENT6.0软件平台上,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三维强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分离空间和灰斗内,预报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在环形空间内预报值也与实测值接近,流动有明显的非轴对称性;在排气管内预报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差,表明湍流模型尚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湍流流动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气固流动大涡模拟和两相湍流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阳 许春晓 +1 位作者 周力行 胡瓅元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用基于气体Smagorinsky亚网格应力模型和颗粒动力论模型的双流体大涡模拟(LES)以及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USM-RANS),对轴对称突扩气固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LES模拟的颗粒轴向平均速度和均方根脉动速度,以及USM-RANS计算得到... 用基于气体Smagorinsky亚网格应力模型和颗粒动力论模型的双流体大涡模拟(LES)以及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USM-RANS),对轴对称突扩气固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LES模拟的颗粒轴向平均速度和均方根脉动速度,以及USM-RANS计算得到的模拟结果都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LES得到的颗粒-气体轴向脉动速度关联值比USM-RANS模拟值更接近实验值,这表明USM-RANS模拟还有改进余地,并基本上得到了LES的验证。LES的瞬态模拟能显示气固湍流流动的各向异性两相湍流结构和颗粒弥散的发展过程,而USM-RANS无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湍流 大涡模拟 二阶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