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秀朝 孙奉辉 胡文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DVT的时间是在卒中后第1~31天,多见于第13天。下肢DVT发生在患肢者20例,发生在... 目的分析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DVT的时间是在卒中后第1~31天,多见于第13天。下肢DVT发生在患肢者20例,发生在双侧下肢者9例,伴发疾病中以高血压、糖尿病最常见。结论肢体瘫痪、高龄、高凝状态等是发生下肢DVT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给予必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综合预防
下载PDF
孤立脑桥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磊 秦伟 +5 位作者 张小雨 李悦 徐霁华 胡秀朝 顾华 胡文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孤立脑桥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脑桥梗死患者102例,根据基底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分为载体动脉狭窄组16例和载体动脉正常组86例,载体动脉正常组又根据头颅MRI分为小血管病组29例及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组57例。比较不同分组...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孤立脑桥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脑桥梗死患者102例,根据基底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分为载体动脉狭窄组16例和载体动脉正常组86例,载体动脉正常组又根据头颅MRI分为小血管病组29例及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组57例。比较不同分组之间临床与影像的不同。结果与载体动脉正常组比较,载体动脉狭窄组近端病变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例明显增高(93.8%vs 66.3%,100.0%vs 77.6%,P<0.05)。与小血管病组比较,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升高,吸烟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载体动脉狭窄组、小血管病组和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组吸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孤立脑桥梗死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穿支动脉疾病患者要积极寻找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高血压 吸烟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颈部动脉夹层致脑卒中诊断及随访研究中的价值
3
作者 胡秀朝 徐霁华 +3 位作者 米荷音 郝咏刚 秦伟 王韵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总结颈部动脉夹层(CAD)所致脑卒中患者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CAD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HR-MRI确诊并... 目的总结颈部动脉夹层(CAD)所致脑卒中患者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CAD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HR-MRI确诊并随访。结果患者年龄29~45岁,男性6例,均急性起病,3例存在诱因。临床表现为头晕4例,言语不利3例,肢体无力2例,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吞咽困难、颈部疼痛各1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颈内动脉夹层3例,病变均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椎动脉夹层3例,病变位于小脑及丘脑。首次HR-MRI检查均可见高信号血肿,3例可见内膜瓣或双腔。随访HR-MRI显示4例血肿完全吸收,1例大部分机化,1例未见吸收。治疗后,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HR-MRI能够直观显示壁内血肿及内膜瓣等夹层的直接征象,可用于颈部动脉夹层的诊断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夹层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脑卒中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磊 于玲 +7 位作者 秦伟 张小雨 李悦 徐霁华 胡秀朝 袁俊亮 顾华 胡文立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大脑中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分为载体动脉疾病(PAD)组和载体动脉正常组(non-PAD组),分别为3...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大脑中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分为载体动脉疾病(PAD)组和载体动脉正常组(non-PAD组),分别为32例和312例.non-PAD组再根据头部MRI显示的病灶与大脑中动脉的关系分为脑小血管病(SVD)亚组(129例)及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亚组(183例).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与non-PAD组相比,PAD组患者有更高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93.8%(30/32)比57.1% (178/312),P<0.001],BAD发病率更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75.0% (24/32)比58.7% (183/312),P=0.072].在大脑中动脉正常的患者(non-PAD组)中,与BAD亚组相比,SVD亚组患者的年龄更大[(64.7±11.2)岁比(61.7±12.2),P=0.031],高血压患病率更高[65.9%(85/129)比53.0% (97/183),P=0.027],有吸烟史的比率更低[41.9% (54/129)比57.9% (106/183),P=0.006],脑白质疏松的程度更重.结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BAD患者要积极寻找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脑中动脉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