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CT联合金属伪影削减算法显示微弹簧圈定位肺结节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卓 马婧 +4 位作者 洪楠 陈雷 陈尘 胡立宝 郅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2-305,共4页
目的评价双能量能谱CT(DESCT)扫描获得的虚拟单色谱(VMS)图像联合金属伪影削减(MAR)算法在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的肺结节患者,微弹簧圈置入后,对其行DESCT扫描。选择最佳光子能量水平... 目的评价双能量能谱CT(DESCT)扫描获得的虚拟单色谱(VMS)图像联合金属伪影削减(MAR)算法在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的肺结节患者,微弹簧圈置入后,对其行DESCT扫描。选择最佳光子能量水平,在最佳能量水平重建VMS图像及经MAR算法处理的VMS图像(VMS+MAR),比较VMS、VMS+MA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选择74keV为最佳能量水平。74、90、110、140keV VMS+MAR图像质量优于50keV图像(P均<0.05);74、90、110、140keV水平VMS+MA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4keV VMS+MAR图像质量优于VMS图像(P<0.05)。2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结论 74keV VMS图像联合MAR算法可有效抑制微弹簧圈金属伪影,清晰显示肺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 伪影 肺结节 微弹簧圈
下载PDF
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切除术前CT定位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立宝 金龙 +2 位作者 陈尘 赵辉 李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指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例肺内小结节患者(共53个结节,直径〈30mm)行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将微弹簧圈植入紧邻肺小结节边缘的肺组织内,使22个结节...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指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例肺内小结节患者(共53个结节,直径〈30mm)行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将微弹簧圈植入紧邻肺小结节边缘的肺组织内,使22个结节内的微弹簧圈的尾部位于脏层胸膜之外。于定位当日或次日行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VATS下完整切除全部肺内小结节(直径3~26mm)。51个(51/53,96.23%)肺内小结节应用微弹簧圈定位成功,2个(2/53,3.77%)微弹簧圈植入后发生移位;定位术中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性气胸6例、轻微肺泡出血9例。结论术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小结节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VATS切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小结节 术前定位 微弹簧圈
下载PDF
经皮肾镜去石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健 胡立宝 +2 位作者 陈尘 郅新 徐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671,共5页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手术后并发症 出血 治疗性栓塞
下载PDF
子宫圆韧带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立宝 金龙 +2 位作者 高健 陈尘 洪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5期337-338,共2页
产后大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因其创伤微小,止血疗效确切,已逐渐成为产后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有时单纯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并不能成功... 产后大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因其创伤微小,止血疗效确切,已逐渐成为产后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有时单纯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并不能成功止血,提示除子宫动脉之外,其他潜在的子宫供血动脉亦有可能是产后出血的“罪犯”血管。本研究观察子宫圆韧带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韧带 动脉 栓塞 治疗性 产后出血
下载PDF
肺小结节术前穿刺微弹簧圈定位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立宝 高健 +2 位作者 陈尘 郅新 洪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55-156,共2页
目的 分析电视辅助胸腔手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微弹簧圈定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25例在我院行电视辅助胸腔手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微弹簧圈定位病人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定位成功及并发... 目的 分析电视辅助胸腔手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微弹簧圈定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25例在我院行电视辅助胸腔手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微弹簧圈定位病人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定位成功及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节位置对气胸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位于下叶的肺结节更容易出现气胸(P=0.001);肺结节的大小和位置对于总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节直径越小越容易出现并发症(P=0.028),结节位于下叶更容易出现并发症(P =0.024).结论 CT引导下术前肺小结节穿刺微弹簧圈定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危险因素为肺小结节位于下叶和肺小结节直径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 微弹簧圈定位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尘 高健 胡立宝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0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 评价介入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8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肝动脉血栓形成6例,其中4例动脉溶栓后,发现伴肝... 目的 评价介入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8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肝动脉血栓形成6例,其中4例动脉溶栓后,发现伴肝动脉狭窄,2例重度狭窄者行肝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轻中度狭窄者仅予溶栓治疗,1例狭窄血管伴严重扭曲者溶栓治疗效果不佳,行开腹肝动脉切开取栓及吻合术;1例可见侧支循环建立,未予治疗;1例溶栓后血管通畅,未见狭窄.移植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4例,行脾动脉栓塞术.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随访1例肝动脉狭窄行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5d因肝细胞广泛坏死行2次肝移植;余7例随访23 ~108个月肝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 介入技术能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并发症 介入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尘 高健 胡立宝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74-74,94,共2页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介入放射学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知识掌握好,这是介入放射学教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效...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介入放射学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知识掌握好,这是介入放射学教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研究,发现前者能明显提高介入放射学理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规范化培训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增强CT术前预测骨肿瘤血供程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尘 高健 +1 位作者 胡立宝 郅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3-617,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增强CT术前评估骨肿瘤血供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骨肿瘤患者,均于栓塞前1个月内接受CT检查,获得肿瘤增强CT值、强化值(肿瘤增强CT值-肿瘤平扫CT值)及与周围肌肉差值(肿瘤增强CT值-周围肌肉增强CT值);于外科手术... 目的观察采用增强CT术前评估骨肿瘤血供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骨肿瘤患者,均于栓塞前1个月内接受CT检查,获得肿瘤增强CT值、强化值(肿瘤增强CT值-肿瘤平扫CT值)及与周围肌肉差值(肿瘤增强CT值-周围肌肉增强CT值);于外科手术前24 h接受血管造影,根据造影评分分为乏血供(≤1分)组及富血供(>1分)组,并接受肿瘤局部栓塞。以ROC曲线分析CT值评估肿瘤血供的效能。结果455例骨肿瘤中,85例乏血供,370例富血供。肿瘤增强CT值、强化值及与周围肌肉差值的AUC分别为0.967、0.973及0.967,增强CT值+强化值、增强CT值+与周围肌肉差值、强化值+与周围肌肉差值的AUC分别为0.977、0.969、0.979,三者联合AUC达0.979。结论增强CT可于术前评估骨肿瘤血供程度,其中肿瘤强化值评价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栓塞 治疗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骶正中动脉栓塞对骶骨肿瘤切除术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尘 高健 胡立宝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2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评估术前动脉栓塞术中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对骶骨肿瘤切除术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2月125例于肿瘤切除术前行动脉栓塞术的骶骨肿瘤患者,包括47例非巨细胞瘤原发肿瘤、53例巨细胞瘤及25例转移瘤。比较行... 目的评估术前动脉栓塞术中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对骶骨肿瘤切除术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2月125例于肿瘤切除术前行动脉栓塞术的骶骨肿瘤患者,包括47例非巨细胞瘤原发肿瘤、53例巨细胞瘤及25例转移瘤。比较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和未行骶正中动脉栓塞者肿瘤切除术术中卅血量差异。结果47例非卢.细胞瘤原发肿瘤患者中31例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出血量为1300(1000,2050)ml,16例未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出血量为2000(1200,34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例巨细胞瘤患者中35例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出血量为2000(1200,3400)ml,18例未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出血量为2400(1500,4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例转移瘤患者中16例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出血量为2025(1000,3700)ml,9例未行骶正中动脉栓塞,出血量为1825(1175,345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骶骨肿瘤尤其是骶骨原发肿瘤切除术前行骶正中动脉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骶正中动脉 动脉栓塞术 术前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伴皮肤破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尘 高健 +1 位作者 胡立宝 郅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0-713,共4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TAE)用于改善经常规化学治疗(化疗)无效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伴皮肤破溃的效果。方法10例晚期乳腺癌经常规化疗及系统靶向治疗均无效,肿瘤增大伴皮肤破溃,伴恶臭、渗液、出血及感染等;于DSA引导下对其行TAE栓塞肿瘤...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TAE)用于改善经常规化学治疗(化疗)无效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伴皮肤破溃的效果。方法10例晚期乳腺癌经常规化疗及系统靶向治疗均无效,肿瘤增大伴皮肤破溃,伴恶臭、渗液、出血及感染等;于DSA引导下对其行TAE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均成功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出现栓塞相关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术后7天皮肤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30天9例皮肤破损面积减小、1例皮肤破溃加重;术后2个月内6例、术后3个月内10例皮肤破损面积增大并症状复发。结论TAE用于治疗伴皮肤破溃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症状,但中长期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栓塞 治疗性 皮肤破溃 出血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成像中固相萃取对Gd-DOTA-OCT小分子探针构建的影响
11
作者 霍天龙 杨硕 +4 位作者 孙燕萍 潘峰 胡立宝 康钰 赵赟赟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3期6-9,42,共5页
目的探讨"一步法"构建Gd-DOTA-OCT小分子MR探针,并用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对其进行分离。方法采用商品化DOTA-OCT直接用Gd Cl3螯合,并用SPE进行分离和提纯,对分子探针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检测、质谱检测和MR信... 目的探讨"一步法"构建Gd-DOTA-OCT小分子MR探针,并用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对其进行分离。方法采用商品化DOTA-OCT直接用Gd Cl3螯合,并用SPE进行分离和提纯,对分子探针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检测、质谱检测和MR信号检测。结果"一步法"可以成功合成Gd-DOTA-OCT,并用SPE进行成功分离,经质谱检测与理论分子量相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探针和MR信号检测证明分子探针完整。结论 Gd-DOTA-OCT小分子探针可以用一步法成功构建,并可用SPE方便地进行分离和纯化,为肿瘤特异性成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成像 分子探针 固相萃取 质谱检测 GdDOTAOCT
下载PDF
骨盆肿瘤术后动脉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及从术前栓塞角度分析术后动脉出血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陈尘 高健 +1 位作者 胡立宝 郅新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0期1598-1602,共5页
目的研究骨盆肿瘤术后动脉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并从术前栓塞角度分析骨盆肿瘤术后动脉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7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16例,术后均经动脉造影明确为动脉出血。分析骨盆肿... 目的研究骨盆肿瘤术后动脉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并从术前栓塞角度分析骨盆肿瘤术后动脉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7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16例,术后均经动脉造影明确为动脉出血。分析骨盆肿瘤术后动脉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并从术前栓塞角度分析骨盆肿瘤术后动脉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栓塞,成功止血,肇事动脉包括骶正中动脉3支、骶外侧动脉4支、髂内动脉主干2支、髂腰动脉5支、臀上动脉4支、腰动脉1支。行术前栓塞者5例,未行术前栓塞者11例;肇事动脉行术前栓塞者2例,未行术前栓塞者14例。9例骶骨肿瘤患者术式均为后入路,肇事动脉包括骶外侧动脉4支、骶正中动脉2支、髂内动脉主干2支、髂腰动脉1支。5例行术前栓塞患者,共栓塞17支动脉,其中15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微弹簧栓子栓塞,术后出血0支,2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出血2支。使用不同栓塞材料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5,P <0.001)。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对骨盆肿瘤术后动脉出血有良好的栓塞效果。为了减少术后动脉出血的发生,在术前栓塞中,应该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微弹簧栓子的方式对手术区域的所有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骶骨肿瘤 术后出血 栓塞
下载PDF
术前栓塞联合锁骨下动脉球囊阻断在肩胛带富血供肿瘤外科切除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尘 高健 +1 位作者 胡立宝 郅新 《中国医药》 2019年第7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究术前栓塞联合锁骨下动脉球囊阻断在肩胛带富血供肿瘤外科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肩胛带富血供肿瘤切除术的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接受术前栓塞联合术中锁骨下动脉球囊阻... 目的探究术前栓塞联合锁骨下动脉球囊阻断在肩胛带富血供肿瘤外科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肩胛带富血供肿瘤切除术的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接受术前栓塞联合术中锁骨下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80 min,球囊阻断时间40~100 min,除1例胸腔巨大肿物侵及肩胛带区出血量大(5 000 ml),其余5例出血量均不大(100~800 ml)。除1例行肩胛带离断术外,其余5例术后远端肢体血运正常,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肩胛带富血供肿瘤外科切除患者联合应用术前栓塞及术中锁骨下动脉球囊阻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带肿瘤 术前栓塞 锁骨下动脉球囊阻断
下载PDF
胸腔镜术前肺微小结节磨玻璃影微弹簧圈定位 被引量:22
14
作者 隋锡朝 杨锋 +3 位作者 赵辉 胡立宝 金龙 王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目的 评估微弹簧圈用于肺部微小结节及磨玻璃影胸腔镜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微弹簧圈术前定位的适应证标准.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胸腔镜手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的肺微小结节或磨玻璃影患者85例.定位操作采用“拖尾法”或... 目的 评估微弹簧圈用于肺部微小结节及磨玻璃影胸腔镜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微弹簧圈术前定位的适应证标准.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胸腔镜手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的肺微小结节或磨玻璃影患者85例.定位操作采用“拖尾法”或常规方法完成.结果 全组84.6%的病灶需借助微弹簧圈标记定位.91处病灶,成功留置微弹簧圈,包括实性结节15处、非纯磨玻璃影15处、纯磨玻璃影61处;直径5~ 26 mm,平均8.75 mm.出现轻微并发症20例,发生率23.5%,包括13例无症状气胸,7例肺内血肿,均无需处理.术中发现微弹簧圈脱位2例,定位成功率97.8%.胸腔镜手术切除率为100%.结论 采用微弹簧圈进行肺内微小结节和磨玻璃影胸腔镜手术前定位是一种便捷、有效、安全可行的定位方法.本组采用的适应证选择标准符合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肺磨玻璃影 术前定位 胸腔镜 微弹簧圈
原文传递
交叉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健 胡立宝 +3 位作者 王煦 陈尘 郅新 洪楠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索交叉式支架置入方式,在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搜集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9例HCCA引起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交叉式支架置入,病变均为BismuthⅣ型。手术采用经皮肝穿刺的方式穿刺肝内胆管,... 目的探索交叉式支架置入方式,在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搜集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9例HCCA引起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交叉式支架置入,病变均为BismuthⅣ型。手术采用经皮肝穿刺的方式穿刺肝内胆管,若合并严重胆管炎;或肝内胆管迂曲扩张明显,不利于位置关系的判断;或肝门部梗阻严重,导丝不能通过,则先行胆管外引流,择期再行支架置入。若导丝、导管可通过肝门部胆管汇管区,则可行肝门部狭窄段胆管的球囊扩张,然后以"十"型或")("型方式置入内支架。对交叉支架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例中8例成功置入交叉支架(7例"十字"交叉,1例")("型交叉),技术成功率88.9%,1例交叉支架无法完成,改行"Y"型支架置入。临床成功率62.5%,平均支架通畅时间221.3天(53~527天),2例术后发生胆管感染,未发生严重胆管出血、腹腔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死亡。结论交叉式支架置入是一种技术成功率较高的解除BismuthⅣ型胆管梗阻的方法,在不增加穿刺通道和支架数量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以比现有的支架置入方式多引流约30%的肝脏体积,确切临床疗效尚需大宗病例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Klatskin肿瘤 恶性梗阻性黄疸 支架 透视
原文传递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立宝 高健 +2 位作者 刘卓 郅新 洪楠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对照分析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识别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时行CTA和DSA诊疗的患者220例,将CTA图像进... 目的对照分析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识别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时行CTA和DSA诊疗的患者220例,将CTA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建,评价CTA行VR重建后图像和DSA图像质量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识别情况。结果两种成像方法显示肝动脉图像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16,P=0.000),DSA优于CTA;CTA与DSA对肝动脉解剖识别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615)。本研究除了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Micheles分型外,还发现了Micheles分型外的5种变异类型。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复杂,除Micheles分型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变异;CTA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能够对肝动脉解剖提供足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TTFM参数预测CABG术后1年移植血管通畅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舟 胡立宝 +6 位作者 张犁雪 范桄溥 秦俊超 刘晶 刘刚 陈生龙 陈彧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2,55,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瞬时血流测量仪(TTFM)获得的相关参数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年旁路血管通畅率的预测和判断价值.方法 对入选患者术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旁路血管流量(MGF)、搏动指数(PI值)和舒张期血供比例(DF).术后1年行冠... 目的 探讨术中瞬时血流测量仪(TTFM)获得的相关参数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年旁路血管通畅率的预测和判断价值.方法 对入选患者术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旁路血管流量(MGF)、搏动指数(PI值)和舒张期血供比例(DF).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术中使用动脉旁路血管46根(包括乳内动脉旁路血管44根,右侧乳内动脉1根,桡动脉血管1根),术后1年血管通畅率91.3%.使用大隐静脉旁路血管48根,术后1年通畅率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TTFM相关参数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术中过高的PI值是术后1年移植血管不通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7),而MGF、DF并无上述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I值对CABG术后1年移植血管功能障碍具有中等程度判断能力(P=0.016),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得出PI=2.45是最佳的判断切点.结论 术中过高的PI值是术后1年移植血管不通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瞬时血流测定 冠状动脉CTA
原文传递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综合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传玺 金龙 +3 位作者 陈尘 高健 胡立宝 洪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结合6例HH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系统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征。6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肠镜检查,1...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结合6例HH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系统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征。6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肠镜检查,1例行DSA检查。结果 CT及MRI检查示病变特征包括:肝大、肝门区血管迂曲增宽紊乱、肝实质结节样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肺内动静脉畸形及脾大出血等。DSA示肝动脉及肠系膜动脉末梢分支增粗,动静脉畸形,静脉早显。结论 HHT表现为累及多脏器的血管发育异常,具有一定特征性,胸腹部CT及MRI扫描是诊断HHT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致肝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尘 高健 +1 位作者 胡立宝 郅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术中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20年12月1446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TBD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46例PTBD手术中,共发生肝动脉损伤7例,发生率为0.48%。所有病...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术中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20年12月1446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TBD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46例PTBD手术中,共发生肝动脉损伤7例,发生率为0.48%。所有病例均采用透视引导穿刺,其中未成功置入引流管者7例(0.48%),发生肝动脉损伤1例,置入1根引流管者1314例(90.87%),发生肝动脉损伤5例,置入2根引流管者125例(8.65%),发生肝动脉损伤1例。不能成功置入引流管会增加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OR=0.06,95%CI 0.01~0.71,P=0.026)。穿刺针针尖为斜面者1430例(98.89%),发生肝动脉损伤5例,针尖为三棱形者16例(1.11%),发生肝动脉损伤2例。三棱形针尖会增加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OR=55.57,95%CI 6.84~451.38,P<0.001)。结论肝动脉损伤是PTBD较少见的并发症,采用三棱形针尖穿刺针及不能成功置入引流管是肝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胆道 肝动脉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