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翘的抗炎解热作用研究 被引量:94
1
作者 胡竟一 雷玲 +1 位作者 余悦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连翘的抗炎、解热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方法:连翘果壳与种子分别制为不同提取物,研究其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和对内毒素的中和作用。结果:连翘果壳水煎剂、大孔树脂吸附物及连翘多酚具有显... 目的:研究连翘的抗炎、解热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方法:连翘果壳与种子分别制为不同提取物,研究其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和对内毒素的中和作用。结果:连翘果壳水煎剂、大孔树脂吸附物及连翘多酚具有显著的抗炎、解热和内毒素中和作用。在相同生药剂量下,连翘子水煎剂作用较弱,连翘果壳水煎剂的大孔吸附树脂不吸附部分未见有明显作用。结论:连翘果壳水煎剂、大孔树脂吸附物及连翘多酚为连翘抗炎解热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连翘多酚 抗炎 解热
下载PDF
桑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胡竟一 雷玲 +1 位作者 刘亚欧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桑叶各活性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桑叶各化学活性组分并充分“纯化”,采用α-糖苷酶体外抑制试验及小鼠灌胃给药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及对小鼠糖耐量的影响以观察桑叶不同部位对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桑... 目的:研究桑叶各活性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桑叶各化学活性组分并充分“纯化”,采用α-糖苷酶体外抑制试验及小鼠灌胃给药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及对小鼠糖耐量的影响以观察桑叶不同部位对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桑叶煎剂、桑叶生物碱具有显著的α-糖苷酶抑制作用,多糖作用不明显,黄酮作用弱。结论:桑叶生物碱是桑叶α-糖苷酶抑制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Α-糖苷酶 生物碱
下载PDF
赤芍的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雷玲 胡竟一 +1 位作者 余悦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赤芍及其活性部位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含不同活性组分的赤芍提取物,应用在体外对内毒素中和的定性定量试验、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以及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观察抗内毒素作用。结果:赤芍水煎... 目的:研究赤芍及其活性部位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含不同活性组分的赤芍提取物,应用在体外对内毒素中和的定性定量试验、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以及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观察抗内毒素作用。结果:赤芍水煎剂及从赤芍水煎液中分离的赤芍总苷于体外、体内均表现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能明显降低内毒素静脉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率。结论:赤芍有抗内毒素作用,赤芍总苷为赤芍主要的抗内毒素有效部位,赤芍的挥发性部分及多糖部分未见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赤芍总苷 抗内毒素
下载PDF
黄芩的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玲 胡竟一 +1 位作者 余悦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芩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制备黄芩的不同提取物,以体外内毒素中和试验和内毒素致小鼠死亡保护作用观察黄芩不同样品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黄芩制剂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内毒素的致鲎血细胞溶解物凝胶化,减少内毒素攻击所致小鼠死... 目的:研究黄芩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制备黄芩的不同提取物,以体外内毒素中和试验和内毒素致小鼠死亡保护作用观察黄芩不同样品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黄芩制剂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内毒素的致鲎血细胞溶解物凝胶化,减少内毒素攻击所致小鼠死亡,上述作用以黄芩乙醇提取物为强,高纯度黄芩苷作用反而较弱。结论:黄芩具有一定的抗内毒素作用,黄芩苷是黄芩抗内毒素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抗内毒素
下载PDF
马甲子干预实验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前期病变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
5
作者 赵欢 胡竟一 +8 位作者 白筱璐 雷玲 吴瑕 林雪燕 牛圆圆 陈雨慧 余悦 李东晓 徐超群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目的:研究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PR)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前期病变的干预作用,探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功能注解(GO)、基因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分析马甲子提... 目的:研究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PR)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前期病变的干预作用,探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功能注解(GO)、基因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分析马甲子提取物中主要药效成分白桦脂酸干预CAC前期病变的潜在靶点和通路;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及经饮水摄入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对小鼠进行循环处理方式,建立实验性CAC前期病变小鼠模型,连续42 d灌胃给予马甲子提取物205、820 mg/kg,观察其对小鼠模型疾病活动指数(DAI)、结直肠组织病理等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q RT-PCR法检测结直肠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m RNA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157个白桦脂酸干预CAC的潜在作用靶点,对激素的反应、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等874个生物过程,激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75个分子功能,膜筏、谷氨酸能突触等37个细胞组分,涉及的主要通路有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JAK-STAT信号通路;白桦脂酸与IL-1β、STAT3等靶点亲和力均<-5 kcal/mo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脾脏指数及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异型增生等提示癌前病变,血清中CEA、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Stat3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马甲子提取物820 mg/kg组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CEA、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Stat3 m 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马甲子提取物经口给药可抑制AOM/DSS所致实验性CAC癌前病变,其作用机制与炎症抑制及下调STAT3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甲子 白桦脂酸 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癌胚抗原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原文传递
胶原蛋白在整形美容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浩玮 胡竟一 王岚 《科技视界》 2019年第2期152-154,共3页
胶原蛋白是人体及动物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蛋白,是组织的填充物和支持物,占体内总蛋白质的25%~30%。近年来,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的不断发展,因其具有的低抗原性、组织相容性高、生物可吸收性以及促进细胞生长的特性,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人体及动物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蛋白,是组织的填充物和支持物,占体内总蛋白质的25%~30%。近年来,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的不断发展,因其具有的低抗原性、组织相容性高、生物可吸收性以及促进细胞生长的特性,胶原蛋白在临床应用上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整形美容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简述胶原蛋白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胶原蛋白在整形美容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和范畴,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整形美容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蛋白结构 生物学特性 美容整形
下载PDF
马甲子对大鼠炎性肠病的干预及基于转录组学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谢林碧 郑文浩 +6 位作者 赵欢 白筱璐 胡竟一 雷玲 余悦 吴瑕 李东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5,共7页
目的:评价马甲子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为致炎剂复制大鼠IBD模型,灌胃给予马甲子,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 目的:评价马甲子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为致炎剂复制大鼠IBD模型,灌胃给予马甲子,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等指标;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差异基因,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马甲子820 mg/kg组可减轻IBD大鼠结肠组织炎症,显著增加结肠长度(P<0.01),明显降低血清中IL-6、IL-1β、TNF-α、COX2含量(P<0.05或P<0.01)。马甲子820 mg/kg组共筛选出514个差异基因(|lg2 Fold change|≥1.5,P<0.01),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 pathway)、cAMP信号通路(cAMP signal pathway)等;其中与IBD密切相关的IL-17信号通路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马甲子820 mg/kg组可下调CCAT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 active protein kinases,Mapks)以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C-C趋化因子7(C-C motif chemokine 7,Ccl7)、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Cox2基因的表达;WB结果显示马甲子820 mg/kg组干预后IL-17信号通路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蛋白表达上调(P<0.01),C/EBPβ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马甲子能明显改善IBD大鼠的结肠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GSK3β蛋白表达,下调C/EBPβ的表达,从而影响下游炎症因子COX2、IL-6、IL-1β、TNF-α、CCL7、S100A8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甲子 炎性肠病 IL-17信号通路 CCAT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原文传递
细辛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被引量:33
8
作者 胡竟一 邱春燕 +3 位作者 雷玲 李兴平 白筱璐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细辛处理后不含马兜铃酸的样品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细辛经多种工艺除掉马兜铃酸后,观察其镇痛、抗炎作用。镇痛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进行试验,抗炎作用采用鼠耳肿胀和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方... 目的:观察细辛处理后不含马兜铃酸的样品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细辛经多种工艺除掉马兜铃酸后,观察其镇痛、抗炎作用。镇痛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进行试验,抗炎作用采用鼠耳肿胀和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方法,镇静作用采用阈上和阈下剂量小鼠睡眠法进行试验。结果:经处理后不含马兜铃酸的样品具有镇痛、镇静及抗炎作用。结论:不含马兜铃酸的细辛具有镇痛、抗炎作用,马兜铃酸可能不是细辛的主要镇痛、抗炎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马兜铃酸 镇痛 抗炎 镇静
原文传递
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催眠作用及对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竟一 白筱璐 +6 位作者 雷玲 余悦 刘云华 王李晋 李东晓 易进海 张毅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对南五味子总木脂素(lignans from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LSS)的催眠作用进行评价,并研究其对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南五味子总木脂素按250mg/kg、125mg/kg和62.5mg/kg剂量灌胃给予受试小鼠,每日1次,连续... 目的:对南五味子总木脂素(lignans from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LSS)的催眠作用进行评价,并研究其对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南五味子总木脂素按250mg/kg、125mg/kg和62.5mg/kg剂量灌胃给予受试小鼠,每日1次,连续3日,末次给药后进行阈剂量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试验,分别以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和入睡动物数为指标;按上述剂量灌胃给予小鼠,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取脑,检测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结果:南五味子总木脂素各剂量均可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250mg/kg、125mg/kg剂量可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动物数,250mg/kg剂量则可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内5-HT浓度。结论:南五味子总木脂素有明显的促睡眠作用,其对脑组织中5-HT水平的提高可能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五味子 催眠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南北五味子中几种木脂素类成分促睡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胡竟一 白筱璐 +6 位作者 雷玲 余悦 吴瑕 黄志芳 易进海 李东晓 张毅 《四川中医》 2016年第12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估南、北五味子中几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催眠作用强度差异,并研究其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按0.032g/kg灌胃给予受试小鼠,每日1次,连续3日,末次给药后进行阈剂量... 目的:评估南、北五味子中几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催眠作用强度差异,并研究其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按0.032g/kg灌胃给予受试小鼠,每日1次,连续3日,末次给药后进行阈剂量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试验,分别以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和入睡动物数为指标;按上述剂量灌胃给予小鼠,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取脑,检测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结果:五味子醇甲可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乙素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只数。五味子醇甲能明显增加小鼠脑内5-HT浓度,其余各组也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五味子醇甲应为五味子木脂素中催眠作用最强的成分,酯甲和乙素也有一定作用,该作用与调节脑内5-H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酯甲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乙素 催眠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丁香的解热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竟一 李兴平 +1 位作者 雷玲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丁香对多种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通过酵母、内毒素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丁香水提液和醇提液的解热效果。结果:丁香水提物30g/kg、丁香醇提物5g/kg对内毒素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进... 目的:研究丁香对多种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通过酵母、内毒素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丁香水提液和醇提液的解热效果。结果:丁香水提物30g/kg、丁香醇提物5g/kg对内毒素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丁香醇提物5g/kg对酵母、2,4-二硝基苯酚也都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丁香水提物于30g/kg对内毒素所致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丁香醇提物5g/kg对大鼠三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水提物的解热作用提示由于其本身无丁香酚存在,可能还有别的解热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解热
原文传递
荜澄茄的解热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竟一 李兴平 +1 位作者 白筱璐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荜澄茄提取物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通过内毒素,酵母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荜澄茄水提取物的解热效果。结果:荜澄茄水提物15g/kg和30g/kg对内毒素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的解热作用,20g/kg和40g/k... 目的:研究荜澄茄提取物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通过内毒素,酵母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荜澄茄水提取物的解热效果。结果:荜澄茄水提物15g/kg和30g/kg对内毒素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的解热作用,20g/kg和40g/kg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解热作用,40g/kg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解热作用。结论:荜澄茄水提物对三个发热大鼠模型均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澄茄 解热
原文传递
迷迭香酸对自发AD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基于海马神经元突触功能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竟一 白筱璐 +4 位作者 雷玲 杨薇 吴瑕 余悦 李东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评价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灌胃给予对自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基于海马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可能机理。方法:迷迭香酸以100、200、400 mg/kg灌胃给予App-/ps1-自发AD小鼠连续30 d;采用M... 目的:评价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灌胃给予对自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基于海马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可能机理。方法:迷迭香酸以100、200、400 mg/kg灌胃给予App-/ps1-自发AD小鼠连续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迷迭香酸对AD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脑片膜片钳研究迷迭香酸100μmol/L对脑自发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EPSC)的影响。结果:与C57正常小鼠比较,AD模型小鼠在训练第2 d~4 d,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第5 d跨越平台潜伏期显著延长、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AD模型对照组比较,迷迭香酸400 mg/kg组在第4 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5 d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针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功能的试验显示,迷迭香酸100μmol/L局部给予能明显增加AD小鼠脑海马神经元mEPSC的峰幅(P<0.05),并明显提高响应斜率(P<0.05)。结论:迷迭香酸灌胃给予可改善自发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增强脑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膜片钳 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解毒退热颗粒的解热与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竟一 白筱璐 李兴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解毒退热颗粒对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酵母、内毒素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不同剂量解毒退热颗粒的解热效果,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和小鼠的腹腔通透性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解毒退热... 目的:研究解毒退热颗粒对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酵母、内毒素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不同剂量解毒退热颗粒的解热效果,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和小鼠的腹腔通透性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解毒退热颗粒40g/kg对三种模型均有明显解热作用,20g/kg对内毒素发热模型也具有解热作用。40g/kg剂量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结论:解毒退热颗粒有解热和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退热颗粒 解热 抗炎
原文传递
人工细颗粒物(PM2.5)所致大鼠心血管损伤模型的研究
15
作者 胡竟一 雷玲 +4 位作者 白筱璐 余悦 王岚 吴瑕 李东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以成分可控人工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染毒的大鼠心血管损伤模型,为PM2.5所致心血管损伤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颗粒,检测其粒径及表面形貌;以上述HA颗粒为主要成分,混合... 目的:建立一种以成分可控人工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染毒的大鼠心血管损伤模型,为PM2.5所致心血管损伤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颗粒,检测其粒径及表面形貌;以上述HA颗粒为主要成分,混合苯并芘和硫酸镍,制备人工PM2.5;大鼠尾静脉注射人工PM2.5混悬液染毒,每周1次,染毒第28天、56天及84天分别取材,测定染毒及空白对照组动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心、肺组织及其血管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毒第28天、56天及84天动物血浆PT显著缩短, APTT无统计学差异;IL-6、ET-1、TNF-α、CRP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染毒第28天,血管内皮即显示轻微损伤,第56天和84天能看到血管内皮缺损、脱落等严重损伤。结论:本研究制备的人工PM2.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大气PM2.5对心血管的损伤,且其颗粒浓度、重金属,有机物种类、含量等均可根据需要进行配制,可提高相关研究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但其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解吸附的过程、方式,以及应用中染毒方式、检测指标等,均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空气污染 心血管
原文传递
附子、黄连对寒热体质大鼠正常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白筱璐 李兴平 +6 位作者 胡竟一 雷玲 刘娟 杨绍芹 漆婷婷 黄丽娟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热药附子、寒药黄连对正常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分别筛选出足温处于持续稳定的寒、热二种体质的正常大鼠,对热性体质给与黄连,寒性体质给与附子,观察黄连对热性体质、附子对寒性体质大鼠足温的影响。结果:黄连可使热性体质大... 目的:研究热药附子、寒药黄连对正常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分别筛选出足温处于持续稳定的寒、热二种体质的正常大鼠,对热性体质给与黄连,寒性体质给与附子,观察黄连对热性体质、附子对寒性体质大鼠足温的影响。结果:黄连可使热性体质大鼠体温趋于平缓,附子可使寒性体质大鼠体温趋于平缓。结论:附子、黄连对于寒性、热性体质大鼠能平缓其基本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黄连 寒体质 热体质 体温
原文传递
蟾酥的急性毒性和丹羚心舒胶囊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兴平 雷玲 +2 位作者 胡竟一 刘家玉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蟾酥的急性毒性及丹羚心舒胶囊的急性毒性。方法:以急性毒性为指标,研究蟾酥和丹羚心舒的LD50,并在整个观察期间进行宏观测定。结果:蟾酥75%乙醇提取物的LD50为0.6006g/kg,丹羚心舒的75%乙醇提取物LD50为33.23g/kg。丹羚心舒... 目的:研究蟾酥的急性毒性及丹羚心舒胶囊的急性毒性。方法:以急性毒性为指标,研究蟾酥和丹羚心舒的LD50,并在整个观察期间进行宏观测定。结果:蟾酥75%乙醇提取物的LD50为0.6006g/kg,丹羚心舒的75%乙醇提取物LD50为33.23g/kg。丹羚心舒复方组方中蟾酥用量比为1:23.83,折合为其中所含蟾酥的LD50应为1.39g/kg,表明丹羚心舒组方中蟾酥的LD50约为单味蟾酥LD50的2.31倍。蟾酥的中毒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炎症、抽搐、呼吸先停于心脏,丹羚心舒的中毒表现与蟾酥相比性质类似,但毒性反应要低。结论:①蟾酥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但丹羚心舒组方中其毒性明显降低。②丹羚心舒胶囊(0.16g/粒)中蟾酥的含量为0.0068g/粒,根据实验数据,丹羚心舒组方中蟾酥的LD50=1.39g/kg,相当于丹羚心舒临床剂量的5148倍,所以丹羚心舒胶囊的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丹羚心舒胶囊 急性毒性 复方配伍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祛风除湿类中药质量的药理学评价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瑕 刘亚欧 +7 位作者 王强 李东晓 李兴平 白筱璐 胡竟一 雷玲 余悦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考察基于药理学评价的中药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及应用条件。方法:以含雷公藤类、乌头类、马钱子和青风藤等有毒药材为主药的十一种祛风除湿类药物,检测其对DNF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和鸡红细胞诱导的血清溶血素生成的影响,以评估功... 目的:考察基于药理学评价的中药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及应用条件。方法:以含雷公藤类、乌头类、马钱子和青风藤等有毒药材为主药的十一种祛风除湿类药物,检测其对DNF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和鸡红细胞诱导的血清溶血素生成的影响,以评估功能主治类似的药物对此二指标反应的差异性;比较毒效成分含量不同的同一药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的差异,以评估主要药效成分含量、药效学指标及毒性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含雷公藤类药材的五种药物可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但含乌头类、青风藤、马钱子等药材的药物中,除含乌头类的麝香风湿胶囊对DNF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明显作用外,其他药物作用甚微;风湿平及狼疮平两种受试药物对特异性免疫的抑制作用和急性毒性均随药物中昆明山海棠的含量降低而降低,呈明显的含量-药效-毒性相关性。结论:采用祛风除湿类中药对鸡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和DNFB所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以及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可作为质量控制的药理学评价主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控制 生物学评价 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风湿平
原文传递
三种冰片促肠吸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雷玲 白筱璐 +6 位作者 余悦 胡竟一 李兴平 李东晓 张毅 黄一帆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估合成龙脑、右旋龙脑和左旋龙脑三种冰片对5-氟尿嘧啶和丹酚酸B肠道吸收的影响,为其配方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5-氟尿嘧啶和丹酚酸B为药物,将三种冰片分别与其混合后进行大鼠肠循环灌流,取不同时间的循环液以HPLC测定两种... 目的:评估合成龙脑、右旋龙脑和左旋龙脑三种冰片对5-氟尿嘧啶和丹酚酸B肠道吸收的影响,为其配方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5-氟尿嘧啶和丹酚酸B为药物,将三种冰片分别与其混合后进行大鼠肠循环灌流,取不同时间的循环液以HPLC测定两种模型药物含量,计算其肠道吸收率。结果:5-氟尿嘧啶和丹酚酸B经2h肠道循环后吸收率分别为28.22%、10.06%,与左旋龙脑、右旋龙脑和合成龙脑共循环后吸收率则分别为37.67%、54.30、47.16%和32.26%、29.98%、12.60%,显示右旋龙脑和合成龙脑能显著提高5-氟尿嘧啶的肠吸收,右旋龙脑和左旋龙脑则能显著提高丹酚酸B的的肠吸收。结论:三种冰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肠道吸收作用,但对于不同药物,不同冰片的促吸收作用强度有所不同,在配伍应用中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龙脑 左旋龙脑 右旋龙脑 促吸收
原文传递
内毒素致热模型在解热中药质量的药理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东晓 杨薇 +6 位作者 雷玲 白筱璐 李兴平 王强 胡竟一 吴瑕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目的:考察两种内毒素致热模型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生物学评价的可能性及应用条件。方法:用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皮下注射建立大鼠急性高热模型,以及用LPS皮下缓释建立大鼠持续发热模型,测定急性高热模型体温、血浆肿瘤坏死... 目的:考察两种内毒素致热模型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生物学评价的可能性及应用条件。方法:用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皮下注射建立大鼠急性高热模型,以及用LPS皮下缓释建立大鼠持续发热模型,测定急性高热模型体温、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浓度,以研究将其作为体内"微观指标"的可能性;采用大黄及补中益气汤作用于上述两种模型,检测药物对模型体温的干预,以考察模型对不同作用机理药物的适用性及对药量变化的敏感性。结果:TNF-α和IL-1β与动物体温有明显相关性,但其变化迅速,难以用作检测指标。大黄一次灌服可有效抑制LPS所致大鼠急性高热,呈明显的剂量依赖;补中益气汤连续给予4d可显著降低持续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结论:LPS皮下注射所致大鼠急性发热和皮下缓释所致大鼠持续发热两个模型机理比较清楚、方法较稳定,以体温作为检测指标简单可靠,有望用于相应解热中药质量的生物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补中益气汤 解热 中药质量控制 生物学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