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癫痫的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纪源 王共强 +4 位作者 程楠 王训 洪铭范 韩咏竹 杨任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 15 5例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 ,HLD)合并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HLD合并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及其与颅脑CT或 (及 )MRI异常所见的关系 ;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 2 0mg/kg·... 目的探讨 15 5例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 ,HLD)合并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HLD合并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及其与颅脑CT或 (及 )MRI异常所见的关系 ;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 2 0mg/kg·d静脉滴注和中药肝豆汤加味口服综合驱铜 8~ 10个疗程 ,同时应用抗癫痫药 ,对临床疗效、尿铜及血清铜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 5例HLD中 ,合并部分性癫痫发作96例、全身性发作 5 9例 ;72例行颅脑CT或 (及 )MRI检查者均有异常 (10 0 % ) ,除了HDL常见的基底节区对称性损害灶 (6 5例次 ,90 3% )及程度不等的脑萎缩 (6 1例次 ,84 7% )外 ,尚观察到 5 4例 (74 % )有大脑白质为主累及皮质的大片状损害灶 ,病灶多为双侧对称性或累及相邻的两个脑叶 ,其发生频率依次为额叶、顶叶、颞叶及扣带回 ,无上述病灶的患者均见明显的脑萎缩。 2 9例 (4 0 2 % )有脑电图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高电位θ波或 (及 )短阵棘 -慢或尖 -慢综合波发放。患者治疗前尿铜为 (4 4 9± 1 93) μmol/2 4h ,治疗后尿铜为 (34 5 0± 2 1 6 0 ) μmol/2 4h ,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P <0 0 1) ,血清铜亦有所下降 (P <0 0 1) ,患者在锥体外系等症状逐渐改善的同时 ,癫痫发作亦得到完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D 癫痫发作 患者 常见 尿铜 肝豆状核变性 脑萎缩 合并 方法观 综合
下载PDF
六种金属中毒解毒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胡纪源 杨任民 +4 位作者 韩咏竹 洪铭范 王训 李凯 胡文彬 《安徽医学》 2004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 探讨金属中毒解毒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85 2例HLD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组 (GSH组 )、二巯基丁二钠组 (DMS组 )、依地酸钙钠组 (EDTA组 )、二巯基丙磺酸钠组 (DMPS组 )、青霉胺组 (PCA组 )及二巯... 目的 探讨金属中毒解毒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85 2例HLD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组 (GSH组 )、二巯基丁二钠组 (DMS组 )、依地酸钙钠组 (EDTA组 )、二巯基丙磺酸钠组 (DMPS组 )、青霉胺组 (PCA组 )及二巯基丁二酸组 (DMSA组 )等六个治疗组 ,对各组治疗前后的尿铜等元素、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后尿排铜量对比GSH组无显著变化 ,其他各组由高到低依次为DMPS组 ( 4 8.68± 2 0 .67) μmol·2 4h-1、PCA组 ( 3 0 .0 4± 10 .5 1) μmol·2 4h-1、DMS组 ( 2 4.3 0± 8.60 ) μmol·2 4h-1、DMSA组 ( 18.2 5± 7.73 ) μmol·2 4h-1、EDTA组 ( 10 .5 8± 4.67) μmol·2 4h-1,均较疗前有显著增高 (P <0 .0 1)。上述解毒药对HLD的锌、铁、钙元素代谢亦有一定影响。治疗后各组的有效率依次为DMPS组 ( 78.9% ) >DMS组 ( 74.5 % ) >PCA组 ( 71.3 % ) >DMSA组 ( 69.1% )>EDTA组 ( 5 3 .7% ) >GSH组 ( 2 8.8% ) ,组间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73 .5 ,P <0 .0 1)。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 :PCA组 ( 4 4.5 % ) >DMPS组 ( 4 3 .8% ) >DMS组 ( 4 2 .2 % ) >DMSA组 ( 4 1.2 % ) >EDTA组 ( 3 9.8% ) ,与GSH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3 3 .6,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GSH 解毒药 DMSA HLD 肝豆状核变性 金属中毒 代谢 EDTA 钙元素
下载PDF
山豆根中毒致亚急性坏死性基底节脑病6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胡纪源 陆松 +2 位作者 何光远 李凯 杨任民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山豆根中毒 亚急性坏死性基底节脑病 山豆根 不良反应 毒性 SNBGE
下载PDF
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胡纪源 吴君霞 +5 位作者 何志超 林宏祥 程楠 王训 韩咏竹 杨任民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铜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12 5例HLD进行了二巯基丙磺酸钠 (DMPS)治疗前后的铜代谢指标检测对比 ,旨在了解驱铜治疗对血清铜蓝蛋白 (CP)、血清铜氧化酶 (SCO)、血清铜 (SCu)及 2 4小时尿铜 (U... 目的 :探讨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铜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12 5例HLD进行了二巯基丙磺酸钠 (DMPS)治疗前后的铜代谢指标检测对比 ,旨在了解驱铜治疗对血清铜蓝蛋白 (CP)、血清铜氧化酶 (SCO)、血清铜 (SCu)及 2 4小时尿铜 (UCu)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患者CP、SCO及SCu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 ,三者呈正相关。治疗后患者SCO、SCu较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治疗时UCu较疗前显著增高(P <0 .0 1) ,8疗程后间歇期UCu较疗前显著减低 (P <0 .0 1)。结论 :HLD患者CP、SCO及SCu明显低于正常人 ,治疗后CP变化不大 ,SCO、SCu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二巯基丙磺酸钠 血清铜蓝蛋白 血清铜氧化酶 血清铜 尿铜 治疗
下载PDF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22
5
作者 胡纪源 《安徽医学》 2002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诊断 治疗 CCCI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严重扭转痉挛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纪源 王训 +4 位作者 李凯 胡文彬 韩咏竹 程楠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464-465,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的严重扭转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严重扭转痉挛的该病患者32例,在驱铜治疗的同时,对扭转痉挛肢体的肌腹多点分层深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用Ashworth量表评定扭转痉挛严重程度。结果 32例... 目的观察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的严重扭转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严重扭转痉挛的该病患者32例,在驱铜治疗的同时,对扭转痉挛肢体的肌腹多点分层深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用Ashworth量表评定扭转痉挛严重程度。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量表评分:治疗前3.56±0.50,治疗后2.06±0.76,疗后明显减轻(P(0.01)。治疗后显效18例(56.25%),好转14例(43.75%),有效率100%。6例患者被注射的肢体出现短期轻度肌无力,仅1例患者注射后出现晕厥反应。结论该疗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型肉毒毒素 扭转痉挛 痛性强直性痉挛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HLD所致痛性强直性痉挛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纪源 韩咏竹 +1 位作者 蔡永亮 杨任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74-475,共2页
我所从1996年初~1997年10月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治疗12例肝豆状核变性(HLD)并有痛性强直性痉挛(painfultonicseizure,PTS)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 我所从1996年初~1997年10月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治疗12例肝豆状核变性(HLD)并有痛性强直性痉挛(painfultonicseizure,PTS)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同期住院的HLD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痛性强直性痉挛 卡马西平 治疗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神经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胡纪源 《安徽医学》 2003年第3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A型肉毒杆菌毒素 神经科疾病 临床应用 治疗
下载PDF
肝豆汤Ⅳ号联合短期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薛本春 杨任民 +2 位作者 胡纪源 韩咏竹 王居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观察肝豆汤Ⅳ号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以及对肝功能的作用。方法61例WD患者分为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组(30例)和肝豆汤Ⅳ号组(31例)。DMPS组单纯予DMPS驱铜,肝豆汤Ⅳ号组予DMPS驱铜同时,口服中药复方... 目的观察肝豆汤Ⅳ号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以及对肝功能的作用。方法61例WD患者分为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组(30例)和肝豆汤Ⅳ号组(31例)。DMPS组单纯予DMPS驱铜,肝豆汤Ⅳ号组予DMPS驱铜同时,口服中药复方肝豆汤Ⅳ号,均治疗8个疗程(6天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IASA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结果治疗后DMPS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而肝豆汤Ⅳ号组治疗后血清TIMP-1明显下降(P<0.05),MMP-1/TIMP-1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HA、LN、PCⅢ仅略有下降(P>0.05),血清C-Ⅳ、MMP-1略有升高(P>0.05),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WD患者短期内单纯驱铜治疗并不能改变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及肝功能,而联合应用中药肝豆汤Ⅳ号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并且可能通过抑制TIMP-1水平,提高MMP-1/TIMP-1的比值,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肝纤维化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组织抑制因子-1 肝豆汤Ⅳ号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硬变及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洪铭范 王共强 +3 位作者 杨任民 胡纪源 王晓平 吕达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90-892,共3页
目的 :观察比较二巯基丙磺酸钠 (DMPS)加中药肝豆片、DMPS、依地酸钙钠 (EDTA) 3组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肝硬变及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14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 ,分别给予DMPS加中药肝豆片、DMPS、EDTA治疗 8周。观察 3... 目的 :观察比较二巯基丙磺酸钠 (DMPS)加中药肝豆片、DMPS、依地酸钙钠 (EDTA) 3组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肝硬变及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14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 ,分别给予DMPS加中药肝豆片、DMPS、EDTA治疗 8周。观察 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声像图、血清蛋白电泳、2 4h尿铜的变化。结果 :A、B、C 3组肝脏声像图改善率分别为 54 0 %、4 4 0 %、39 1% ;A、B两组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P <0 0 1,P <0 0 5) ,而C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3组血清γ球蛋白均较治疗前减低 (P <0 0 5) ;3组 2 4h尿铜排出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P <0 0 1) ,而A、B两组的增高较C组更为明显 (P <0 0 5)。结论 :驱铜治疗可通过减轻肝细胞的铜中毒 ,促进HLD肝硬变及肝脏功能的改善。而DMPS加中药肝豆片治疗的改善作用优于DMPS、EDTA的单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硬变 肝豆片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中国人Wilson病ATP7B基因Arg778Leu/Gln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斌 胡纪源 +1 位作者 洪铭范 杨任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Wilson病 (WD)ATP7B基因Arg778Leu/Gln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 90例WD患者和 30名健康人ATP7B基因的第 8外显子 ,其PCR产物行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分析。 90例W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 目的 :探讨中国人Wilson病 (WD)ATP7B基因Arg778Leu/Gln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 90例WD患者和 30名健康人ATP7B基因的第 8外显子 ,其PCR产物行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分析。 90例W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90例WD患者有 34例Arg778Leu/Gln点突变 ;W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属肝风内动者Arg778Leu/Gln点突变占 2 0例。 结论 :Arg778Leu/Gln点突变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迟于未见该点突变组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国人 WILSON病 ATP7B基因 Arg778Leu/Gln点突变 中医证型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及海马cAMP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周志华 周海虹 +3 位作者 陆汎 韩咏竹 胡纪源 王训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8-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和海马cAMP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调气血组、养心脾组、马普替林组。参照Katz刺激方法制备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 [目的]探讨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和海马cAMP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调气血组、养心脾组、马普替林组。参照Katz刺激方法制备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ACTH、COR和大鼠海马cA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CTH和COR水平明显升高、海马cAMP含量明显降低。同模型组相比,柴郁温胆汤组及调气血组能明显降低ACTH浓度(P<0.05);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和调气血组均能显著降低COR浓度(P<0.01);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和马普替林组均能够显著提升大鼠海马cAMP的含量(P<0.01)。[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海马cAMP含量下降,柴郁温胆汤可以逆转这种改变,其中以调气血和化痰药作用为主,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HPA轴功能和细胞内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郁温胆汤 组分 抑郁症 HPA轴 ACTH COR CAMP
下载PDF
中国人Wilson病患者基因高频突变位点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13
13
作者 程楠 陆兵勋 +7 位作者 杜益刚 王训 胡纪源 胡文彬 李凯 韩咏竹 潘速跃 杨任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建立可用于临床的中国人Wilson病(WD)患者快速、高效的基因检测方法。方法PCR扩增142例非同源家系的WD患者ATP7B基因第8、12、13外显子(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MspI、TaiI和BstDsI消化扩增产物,2%琼脂糖凝胶电... 目的建立可用于临床的中国人Wilson病(WD)患者快速、高效的基因检测方法。方法PCR扩增142例非同源家系的WD患者ATP7B基因第8、12、13外显子(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MspI、TaiI和BstDsI消化扩增产物,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根据各外显子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有无突变,其结果经DNA测序验证。结果48.59%(69/142)的患者在第8外显子检出Arg778Leu突变,其中纯合突变13例,杂合突变56例,染色体突变频率为28.87%(82/284);5.63%(8/142)的患者在第12外显子检出Thr935Met杂合突变,染色体突变频率为2.82%(8/284);24.65%(35/142)的患者在第13外显子检出Pro992Leu突变,其中纯合突变3例,杂合突变32例,染色体突变频率为13.38%(38/284)。检出突变的患者中有12例为Arg778Leu/Pro992Leu复合杂合突变,1例Arg778Leu/Thr935Met复合杂合突变,1例Arg778Leu纯合突变合并Pro992Leu杂合突变,总检出率为69.01%(98/142)。以上结果均经DNA测序证实。结论13外显子Pro992Leu突变是中国人WD患者的基因突变热点之一。采用限制性酶谱分析法能快速、准确检出WD患者基因高频突变位点,可用于对WD疑诊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基因突变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下载PDF
中文版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永升 王训 +7 位作者 韩咏竹 陈林 徐银 王伟 汪炜民 马心锋 胡纪源 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研究中文版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WDR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翻译和回译将UWDRS翻译为中文版本。应用中文版UWDRS评价110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评价其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版UWDRS量表总分为31.27(20.656,0~89... 目的研究中文版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WDR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翻译和回译将UWDRS翻译为中文版本。应用中文版UWDRS评价110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评价其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版UWDRS量表总分为31.27(20.656,0~89),神经功能得分为17.53(15.867,0~64),肝脏功能得分为6.46(6.150,0~36),精神症状得分为7.27(6.045,0~26)。量表整体Cronbachd系数为0.967,神经功能为0.975、肝脏功能为0.493、精神症状为0.798。总量表Spearman.Brown系数为0.811,神经功能为0.941,肝脏功能为0.392,精神症状为0.775。总量表2次测定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968,神经功能为0.970、肝脏功能为0.628、精神症状得分为0.823(均P〈0.001);总量表的两位评定者间相关系数为0.920,神经功能为0.927,肝脏功能为0.584,精神症状得分为0.676(均P〈0.001)。结构效度没有只出现3个明确的因子,但有6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50.685%。总量表的平均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值为0.99。结论中文版UWDR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部分内容尚需进一步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血清铜生化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君霞 杨茜 +2 位作者 薛明月 刘庆云 胡纪源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血清铜生化[血清铜离子(Cu2+)、铜氧化酶(SCO)和铜蓝蛋白(CP)]水平,分析其对诊断HLD的价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盐酸对苯二胺比色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288例HLD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Cu2...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血清铜生化[血清铜离子(Cu2+)、铜氧化酶(SCO)和铜蓝蛋白(CP)]水平,分析其对诊断HLD的价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盐酸对苯二胺比色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288例HLD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Cu2+、SCO和CP水平;对285例血清铜生化水平降低的患者按临床分型(假性硬化型42例、脑内脏混合型49例、肝型138例、Wilson型59例)和年龄(0~10岁、11~20岁、21~30岁和≥31岁)分组后对其铜生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8例HLD患者中有3例血清铜生化水平正常,铜生化异常率为98.96%。285例血清铜生化结果降低的HLD患者的血清Cu2+、SCO、CP水平分别为(2.46±1.73)μmol/L、0.027(0.005~0.248)U/L、(55.07±31.87)m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5.09±2.42)μmol/L、0.492(0.269~0.798)U/L、(306.37±46.84)mg/L](P<0.01)。HLD患者临床分型中Wilson型的SCO水平明显低于肝型及假性硬化型(P<0.01),CP水平明显低于肝型及脑内脏混合型(P<0.05、P<0.01);假性硬化型的血清Cu2+高于其他临床型(P<0.05、P<0.01)。0~10岁组的血清Cu2+最低,≥31岁组血清铜生化结果高于其他年龄组。血清Cu2+、SCO和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5、0.994和0.996;最佳诊断界值分别是6.34μmol/L、0.121 U/L和123.1 mg/L;灵敏度、特异性和误判率均相同,分别为95%、100%和0%。结论血清铜生化检测是诊断HLD最高效、便捷的筛查项目。HLD患者血清铜生化的最佳诊断界值是Cu2+≤6.34μmol/L、SCO≤0.121 U/L和CP≤123.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蓝蛋白 铜氧化酶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共强 孙权 +3 位作者 韩咏竹 马心峰 李波 胡纪源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2期1429-1431,151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32例HL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对比。结果HLD患者SCL-90总分(138.9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32例HL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对比。结果HLD患者SCL-90总分(138.94±45.20)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P<0.05),各因子分除躯体化、偏执外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社会支持总分(39.24±7.18)、主观支持(19.77±4.35)、对支持的利用度(7.13±1.84)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CL-90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各量表分之间多项呈负相关。结论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患者的社会支持有相关性;加强为患者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更需注重患者情感心理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肝豆汤合驱铜疗法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杰 胡纪源 +6 位作者 马心锋 李宗亮 叶群荣 周志华 任明山 洪铭范 潘发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肝豆汤合驱铜疗法对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35例WD患者,在二巯基丙磺酸钠强力驱铜治疗及青霉胺和二巯基丁二酸维持驱铜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豆片。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采用WHO生活质... 目的观察肝豆汤合驱铜疗法对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35例WD患者,在二巯基丙磺酸钠强力驱铜治疗及青霉胺和二巯基丁二酸维持驱铜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豆片。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观察总体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135例WD患者治疗后WHO生活质量简表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135例WD患者中,临床痊愈5例,显效33例,有效88例,无效7例,恶化2例,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达93.3%。结论肝豆汤口服合驱铜治疗可以明显改善WD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豆汤 驱铜疗法 生活质量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华中和华东地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程楠 陆兵勋 +5 位作者 杜益刚 王训 胡纪源 韩咏竹 潘速跃 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对华中和华东地区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突变进行研究。方法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对来自我国华中和华东地区的139例非同源家系的HLD患者的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进行检测,并与5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正... 目的对华中和华东地区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突变进行研究。方法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对来自我国华中和华东地区的139例非同源家系的HLD患者的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进行检测,并与5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测序未见异常。HLD组共检出6种ATP7B基因的突变类型和1种多态,其中Gly988Val杂合突变为新的发现。HLD组突变及多态总的检出率为29.49%(41/139),染色体突变频率为15.83%(44/278);其中Pro992Leu纯合或杂合突变的检出率为23.02%(32/139),其染色体突变频率为12.59%(35/278)。结论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是华中和华东地区HLD患者的一个基因突变热区,是筛选HLD可疑患者时优先检测的外显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 核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共强 王伟 +3 位作者 薛本春 胡文彬 胡纪源 韩咏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WD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1979—2010年间有关WD的中医药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WD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1979—2010年间有关WD的中医药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篇文献中736例患者证候分布情况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WD共出现13个中医证型,频数前4位依次为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痰湿阻络。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医证型频数分析略有差异。在证候要素上病变脏腑依次为肝、肾、胆、脾;病性要素依次为湿热、阴虚、内风、痰湿。结论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痰湿阻络是WD的基本证候类型,其中肝胆湿热最为常见。实证的证候要素以湿热、痰浊为主,虚证的证候要素以阴虚、内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免疫荧光检测对肌营养不良症临床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永升 王训 +4 位作者 韩咏竹 胡纪源 杨任民 李凯 胡文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检测对Duchenne型、Becker型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和LG-MD)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 10例,BMD 4例,LGMD 11例)的骨骼肌冰冻切片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肌萎缩蛋白(Dys)中央棒状区(Dy...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检测对Duchenne型、Becker型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和LG-MD)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 10例,BMD 4例,LGMD 11例)的骨骼肌冰冻切片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肌萎缩蛋白(Dys)中央棒状区(Dys1)、C-末端(Dys2)、N-末端(Dys3)单克隆抗体及α、-β、-γ-肌聚糖蛋白(SG)多克隆抗体在肌膜的表达。结果10例DMD患者Dys染色均为阴性,4例BMD患者呈弱阳性;11例LGMD患者的SG染色中,分别有1例α-SG阴性及1例β-SG阴性。结论Dys免疫荧光检测对DMD/BMD的临床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是临床诊断的可靠方法之一;SG检测对LGMD的临床诊断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技术 肌营养不良症 抗肌萎缩蛋白 肌聚糖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