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发展与模式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绮轩 《科教文汇》 2020年第2期95-96,共2页
回顾2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发展演变,通过比较分析中专、大专和本科层次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学制年限、课程结构比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变迁。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培养模式 课程结构
下载PDF
70年来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程、模式和中国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为鸿 胡炳仙 胡绮轩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0-38,105,共10页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从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人才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色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预科教育在改革中前行,在发展中改革,经历了初步发展、停滞发展、自主发展、多元发展等四个阶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从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人才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色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预科教育在改革中前行,在发展中改革,经历了初步发展、停滞发展、自主发展、多元发展等四个阶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创新了集中办学、以预为主的广西模式,分散办学、“预本衔接”的内蒙古模式,以补为主、重视语言的新疆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形成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多元化培养模式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成为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预科教育 改革发展历程 多元模式 中国经验
下载PDF
地方文化何以成为课程资源--基于美国9所部落学院的NVivo11编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炳仙 胡绮轩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9,共11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向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提出挑战,美国少数民族的权益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作为印第安民族的高等教育机构,部落学院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建立起一系列发掘和利用当地自然、社会、文化等课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向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提出挑战,美国少数民族的权益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作为印第安民族的高等教育机构,部落学院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建立起一系列发掘和利用当地自然、社会、文化等课程资源的有效机制。以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针对9所部落学院2018年至2020年的课程目录进行编码与分析,编码结果表明:在各级目标中,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都处于重要位置;部落学院在选择课程资源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部落学院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地方自然资源利用注重可持续性;社会文化资源利用注重生活化。通过教师培训、课程整合、质量评估等形式,部落学院实现了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但是亦存在价值导向的偏差。我国民族高校应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利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部落学院 课程资源 地方文化 民族高校 文本编码 利用机制
下载PDF
碎片化学习的实然特征与应然走向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保强 胡绮轩 《教育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碎片化学习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显著特征,但囿于其零碎随意的客观事实而备受争议,深化研究成为必然。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碎片化学习的时空零散、目标模糊、内容庞杂、思维断裂的本质特征,其未来取向必将归于管理整合,表现为时... 碎片化学习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显著特征,但囿于其零碎随意的客观事实而备受争议,深化研究成为必然。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碎片化学习的时空零散、目标模糊、内容庞杂、思维断裂的本质特征,其未来取向必将归于管理整合,表现为时空场域整合、价值定位整合、资源聚类整合及创新动能整合,以有效服务于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助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学习 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阶思维
原文传递
从常规制到项目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治道变革
5
作者 胡炳仙 胡绮轩 周婷 《教育科学探索》 2022年第2期39-46,共8页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民族预科教育治理受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预科教育经历了“常规制”和“项目制”的两个治理阶段。1978年至2004年,...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民族预科教育治理受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预科教育经历了“常规制”和“项目制”的两个治理阶段。1978年至2004年,民族预科教育以常规治理为基本逻辑,以管制主义为基本特征,以封闭的官僚组织管理为基本框架,通过指令性计划和强制性规章制度,保证了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实施。2005年以来,民族预科教育开始引入“项目制”的治理模式,通过“发包”“打包”“抓包”等机制,以超常激励和倾斜为手段,引入了目标量化和市场竞争,诱发下级单位积极参与竞争,推动政策高效运行。然而,民族预科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民族预科常规治理制度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民族预科走向项目治理,需要及时抓住宏观体制改革的机遇,推动民族预科的治理方式创新,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学子成才的金色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预科教育 治理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