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归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翰青 王艳 +4 位作者 邢红艳 梁军 王启明 刘斌 刘彦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C57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的归巢现象。方法:体外培养C57小鼠ASCs;建立C57小鼠涎腺放射损伤模型;荧光染料DiI标记的普通C57小鼠ASCs及GFP转基因C57小鼠ASCs、分别以每次2...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C57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的归巢现象。方法:体外培养C57小鼠ASCs;建立C57小鼠涎腺放射损伤模型;荧光染料DiI标记的普通C57小鼠ASCs及GFP转基因C57小鼠ASCs、分别以每次2×105/ml从尾静脉注射至涎腺放射损伤模型小鼠体内,注射3次,间隔6 h,末次注射24 h后处死小鼠,将下颌下腺制作成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建立了C57小鼠ASCs细胞系及小鼠放射性涎腺损伤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ASCs后在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观察到标记细胞。结论:ASCs能够归巢到小鼠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小鼠 ASCs 放射性损伤涎腺组织 归巢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外伤239例临床治疗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翰青 马行健 卢晓鹂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7年第1期48-49,共2页
对我科239例颌面外伤病例的治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软组织损伤一般均在局麻下进行清创缝合;颌骨骨折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同时根据情况给予颌间结扎固定、颅颌固定等治疗方法。
关键词 颌面部外伤 颌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髁状突骨折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翰青 马行健 +1 位作者 刘蔚 卢晓鹂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髁状突骨折患者106例,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治疗组67例(A组),X线平片指导治疗组39例(B组),依据影像学诊断结果选择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类型。结果:A、B两...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髁状突骨折患者106例,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治疗组67例(A组),X线平片指导治疗组39例(B组),依据影像学诊断结果选择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类型。结果:A、B两组分别有6例和5例选择保守治疗,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62例和36例选择手术治疗,A组疗效优良率、手术入路选择正确率和内固定物选择符合率均高于B组(P<0.01)。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量化性显示髁状突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在髁状突骨折诊断、治疗、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X线透视检查 成像 三维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非洲国家疟疾流行病学现状 被引量:9
4
作者 胡翰青 丁仲如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近年随着药物预防、防蚊蚊帐使用等干预措施的实施,全球范围内疟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在热带非洲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占其所有门诊人次的25%~35%, 住院人次的20%~45... 近年随着药物预防、防蚊蚊帐使用等干预措施的实施,全球范围内疟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在热带非洲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占其所有门诊人次的25%~35%, 住院人次的20%~45%和医院死亡的15%~35%[1].了解非洲国家疟疾流行病学状况对于我国援外及出国劳务人员疟疾的防治、输入性疟疾的预防和国内疟疾的防控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感染率 发热患者 流行区 内科杂病 恶性疟 疟原虫感染 流行病学 非洲
下载PDF
破牙细胞的调控机制及研究现状
5
作者 胡翰青 卢晓鹂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84-387,共4页
关键词 破牙细胞 调控 乳牙根生理性吸收 牙根内吸收 病理性 炎性
下载PDF
小鼠骨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艳 胡翰青 +3 位作者 邢红艳 翁雁鸣 刘彦普 刘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探讨其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干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表型CD29、CD90、C...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探讨其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干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表型CD29、CD90、CD34、CD44、CD31、CD45进行鉴定,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细胞培养24 h,干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其他血细胞悬浮。培养3 d,贴壁细胞逐渐变梭形;培养第4 d,细胞开始分裂;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加,逐渐形成漩涡状排列,细胞形态呈梭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则形;培养第10 d,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按1∶2传代。选择第3代骨髓干细胞分析显示,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1、CD34、CD45阴性表达。细胞成脂成骨诱导后染色鉴定呈阳性。结论采用全骨髓法培养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 流式细胞术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小鼠下颌下腺放射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艳 胡翰青 +3 位作者 刘彦普 刘斌 梁军 王启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电子射线局部照射对小鼠下颌下腺的放射损伤效应。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6组(n=10),用直线加速器对每组小鼠分别给予0(对照)、12、15、18、21、24 Gy进行头颈部局部电子射线照射,照射后1月观察小鼠体重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电子射线局部照射对小鼠下颌下腺的放射损伤效应。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6组(n=10),用直线加速器对每组小鼠分别给予0(对照)、12、15、18、21、24 Gy进行头颈部局部电子射线照射,照射后1月观察小鼠体重变化,照射后1周、1个月进行血象分析,照射后2、3、4月进行唾液流量测定,切片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以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照射组小鼠在照射后体重轻微下降,血常规各项较对照组下降,唾液流量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而且随时间延长,照射剂量越大,降低幅度也越大。HE切片显示照射组下颌下腺组织明显损伤,腺泡细胞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剂量越大,损伤越明显;电镜下见腺泡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细胞器结构紊乱;细胞凋亡指数为(21±2.5)%;18 Gy照射后2月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唾液流量降低约60%。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下颌下腺损伤越严重,18 Gy电子射线照射小鼠涎腺引起的的损伤是较理想的涎腺放射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放射损伤 小鼠 凋亡
下载PDF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蔚 陈昶 +1 位作者 李明达 胡翰青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将71例髁状突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25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非手术组(46例,采用手法复位)。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因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将71例髁状突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25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非手术组(46例,采用手法复位)。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因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方式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1~30岁人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56.34%),骨折线多位于髁状突颈部(60.56%)。治疗后随访1年,手术组患者在最大张口度、咬牙合关系、颞下颌关节疼痛、下颌骨活动度等方面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髁状突骨折好发于青中年男性,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髁颈是好发部位;髁状突骨折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部位、移位程度、复位难易程度、年龄、全身情况以及患者的意愿等方面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附66支/46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蔚 胡翰青 +1 位作者 李明达 陈昶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66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或健侧鼻腔插管。采用患侧口腔前庭及翼下颌韧带外侧切口,行上颌神经、下牙槽神经、颊长神经、舌神经高... 目的探讨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66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或健侧鼻腔插管。采用患侧口腔前庭及翼下颌韧带外侧切口,行上颌神经、下牙槽神经、颊长神经、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结果术后控痛率达100%,术后随访4个月~5年,治愈30例,占65%;好转11例,占24%;无效而改用其他治疗5例,占11%。总有效率达89%。结论三叉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创伤小、临床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高位切断撕脱术 神经手术
下载PDF
230例儿童口腔急症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蔚 马行健 +2 位作者 胡翰青 陈昶 李明达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口腔急症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急症病例230例,记录年龄、性别、类型、发生部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急症性质存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龋源性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唇及面部等暴露部位最易受创伤。结论对于儿童口... 目的总结儿童口腔急症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急症病例230例,记录年龄、性别、类型、发生部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急症性质存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龋源性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唇及面部等暴露部位最易受创伤。结论对于儿童口腔急症,应结合各年龄组的发病特点,宣传教育、预防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口腔 急症 创伤 龋源性疾病
下载PDF
涎腺肿瘤中p5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刘蔚 陈林林 +2 位作者 刘勇 马行健 胡翰青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0-602,共3页
关键词 涎腺肿瘤 P5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53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12
作者 刘蔚 陈林林 +1 位作者 胡翰青 石平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组织标本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与...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组织标本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是否区域或远处转移有关,而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结论p53蛋白表达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53可作为判断涎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iRoot SP结合单尖法根管充填对根管充填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晓鹂 胡翰青 杨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8期2757-2760,共4页
目的 探讨iRoot SP结合单尖法根管充填在充填根管的充填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完整近中根48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对照组使用AH-Plus封闭剂结合热牙胶垂... 目的 探讨iRoot SP结合单尖法根管充填在充填根管的充填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完整近中根48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对照组使用AH-Plus封闭剂结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观察组给予iRoot SP封闭剂单尖法根管充填。使用Micro-CT扫描样本并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评估根管充填质量。结果 对照组距根尖6 mm的根管填充百分百为93.8%,观察组距根尖6 mm根管填充百分百为9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根尖3 mm的充填质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单尖法与AH Plus热牙胶垂直加压法的根管充填质量效果相当。iRoot SP单尖法临床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SP 单尖法根管充填 MICRO-CT 充填质量
下载PDF
P53蛋白、VEGF和CD3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翰青 刘蔚 +3 位作者 马行健 李明达 陈昶 卢晓鹂 《东南国防医药》 2013年第6期592-593,627,共3页
目的研究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临床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 目的研究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临床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ACC、腮腺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PA)及正常腮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SG)各16例中P53蛋白和VEGF的表达以及MVD计数(CD34标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G、PA、SACC三组中的P53蛋白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MVD计数依序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SACC组中随着P53蛋白表达的增高,MVD也随之增加,呈显著正相关(r=0.55);同时P53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随着VEGF表达程度的增高亦显著增加。结论 P53蛋白、VEGF和CD34的表达与SACC的血管生成及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P53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不同器械预备根尖发育完全的恒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对比
15
作者 卢晓鹂 胡翰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5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器械预备根尖发育完全的恒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根尖发育完全的恒磨牙根尖周炎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Dentsply K锉,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器械预备根尖发育完全的恒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根尖发育完全的恒磨牙根尖周炎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Dentsply K锉,观察A组采用ProTaper Next镍钛锉,观察B组采用XP-endo Shaper镍钛锉,对比三组根管充填质量、弯曲度及根管预备时间、“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EIAE)占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预备后,观察A组、观察B组充填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114、6.135,P=0.043、0.013),观察A组与观察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预备完成1 d,三组前磨牙、磨牙根管弯曲度较预备前均显著下降(前磨牙:t=2.634、3.410、2.584,P=0.016、0.001、0.013;磨牙:t=2.391、3.776、2.333,P=0.022、0.000、0.025),三组预备后前磨牙、磨牙根管弯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及观察B组前磨牙、磨牙根管预备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短(前磨牙:t=4.498、5.104,磨牙:t=5.018、4.411,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前磨牙、磨牙根管预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9、0.057,P>0.05);观察A组(15.0%)与观察B组(17.5%)EIAE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7.5%)(χ^(2)=5.230、4.013,P=0.022、0.045),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总发生率为10.0%,观察B组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χ^(2)=4.020、5.541,P=0.044、0.018),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2)。结论:ProTaper Next镍钛锉及XP-endo Shaper镍钛锉较Dentsply K锉可有效提高根管充填成功率,减短根管预备时间,降低EIAE占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根管制备 牙髓炎 成型能力
下载PDF
腮腺乳腺样分泌性癌2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皓皞 袁婷 +1 位作者 任光玉 胡翰青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7期526-527,共2页
例1,女性,58岁,因"发现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2年"于2019年6月10日入院。患者2017年无意发现左耳下方一黄豆大包块,增长缓慢,近一年来因肿物增长加快就诊。入院查体左侧耳垂下方稍显膨隆,可触及一大小约3.0 cm×3.0 cm... 例1,女性,58岁,因"发现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2年"于2019年6月10日入院。患者2017年无意发现左耳下方一黄豆大包块,增长缓慢,近一年来因肿物增长加快就诊。入院查体左侧耳垂下方稍显膨隆,可触及一大小约3.0 cm×3.0 cm×1.0 cm的肿物,质地偏硬,表面无明显结节,与皮肤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好,边界清楚,无明显压痛。彩超示左侧腮腺内大小约2.2 cm×1.5 cm×0.1 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不均。临床考虑腮腺混合瘤,行腮腺腺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样分泌性癌 涎腺肿瘤 病理
下载PDF
体外诱导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翰青 邢红艳 +4 位作者 马行健 刘蔚 刘彦普 王浈 刘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5期4857-4860,共4页
目的:探索体外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和传代培养纯化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及扩增ASCs,通过流式细胞... 目的:探索体外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和传代培养纯化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及扩增A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SCs特异性表面抗原CD29和CD44、CD105的表达;取第2代ASCs进行内皮诱导:即BD基质胶包被+内皮细胞生长诱导培养基(M199+10%血清+10 ng/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0 ng/ml碱性生长因子bFGF)。诱导两周左右,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一般形态学特征;同时通过成血管实验观察成管腔能力;通过免疫荧光鉴定CD31表型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小鼠ASCs;CD29、CD44、CD90、呈阳性表达,而CD31、CD34、CD45呈阴性表达;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呈三角形或多边形;HE染色观察可见明显的管腔样结构;免疫荧光法CD31表达阳性;MTT法成功记录EPCs增殖生长曲线。结论:成功的诱导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为后续体内移植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临床受损组织或器官的重建再生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体外诱导 内皮细胞 分化 鉴定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翰青 王艳 +3 位作者 邢红艳 徐小方 刘彦普 刘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2期2240-2243,共4页
目的:观察C57小鼠ASC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C57小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25%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ASCs,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培养,细胞融合达80... 目的:观察C57小鼠ASC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C57小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25%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ASCs,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培养,细胞融合达80%时消化传代。观察其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2代细胞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培养,3周后分别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从C57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的ASCs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证明A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1、CD34、CD45阴性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为ASCs,具有确切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小鼠 ASCs 分离培养 诱导分化 鉴定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胸段平面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和形态学差异的研究
19
作者 胡翰青 李俊钢 +4 位作者 邓斌 刘蔚 邓克强 刘太阳生 马行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3期4433-443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胸段(T8-T10)平面中少突胶质细胞在白质和灰质中分布和形态学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利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观察大鼠脊髓胸段平面白质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和...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胸段(T8-T10)平面中少突胶质细胞在白质和灰质中分布和形态学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利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观察大鼠脊髓胸段平面白质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和形态学差异。结果:Nogo-A免疫阳性标记主要集中在少突胶质细胞的胞体、突起及其形成的髓鞘。在冠状切面中,白质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广泛分布,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的周围;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胞体较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的胞体大,且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突起及形成的髓鞘结构较灰质中明显。在矢状切面中,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多成"串珠状"排列,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则紧贴神经元。在脊髓近端背根结结构中,可以观察到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轴突呈"蜂窝状"结构。结论:应用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够较好展示少突胶质细胞分布特点和形态学差异,与少突胶质细胞类别(束内细胞,卫星细胞)和功能特点相适应,为进一步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的机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NOGO-A 单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的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的影响
20
作者 马行健 石平 +2 位作者 李明达 陈昶 胡翰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6期5025-5028,5005,共5页
目的:通过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昆明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探索不同放射剂量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八种不同剂量对昆明小鼠行体外全身照射,于照射后一个月内观察小鼠生长情况、体重变化;照射后一周、一个月检... 目的:通过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昆明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探索不同放射剂量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八种不同剂量对昆明小鼠行体外全身照射,于照射后一个月内观察小鼠生长情况、体重变化;照射后一周、一个月检测各组小鼠血象的变化;测定放射半数致死剂量;照射后两个月,测定各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并对下颌下腺组织切片行HE染色。结果:13Gy和15Gy照射组小鼠的体重逐渐下降,一周后死亡,其余组小鼠体重最终呈增加趋势。X-射线全身照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Gy。照射后一周,照射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血象方面,除了7Gy组外,其他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一个月后,各照射组小鼠的血象均恢复正常。照射后两个月,9Gy组和11Gy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均显著低于0Gy组,且11Gy组较9Gy组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下颌下腺腺泡细胞数目逐步减少,结构排列紊乱,组织损伤逐渐加重。结论:X-射线全身照射引起小鼠健康状况受损,免疫功能减低,损伤程度与放射线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10Gy,该剂量适合建立全身放射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损伤模型 健康状况 涎腺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