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文静 张秋霞 胡职舟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1期134-135,共2页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早期DN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联合缬沙坦和阿托...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早期DN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联合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微量白蛋白尿、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8%、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阿托伐他汀 早期糖尿病 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 HS-CRP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职舟 胡芳芳 林文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7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和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接受各组针对性治疗1、7、14 d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均得以改善,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P均<0.05);治疗时间达到14 d,观察组NHISS、CSS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快,接受度高,且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超急性期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职舟 江琳霞 胡芳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6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另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血小板功能、炎症因子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能够提升疗效,减少炎症反应,稳定血小板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东平 侯淑红 +4 位作者 郭元 胡职舟 胡小红 陈衍贵 陈明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9,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修复,但其在骨髓中含量极低,难以分离和纯化。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成功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脑梗死模型的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修复,但其在骨髓中含量极低,难以分离和纯化。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成功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脑梗死模型的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只,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PBS。治疗后第1,3,7,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第14天,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体积,抗人特异的线粒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迁移并存活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数量,TUNEL染色检测脑缺血区细胞凋亡情况;治疗后第3,7,14天,用ELISA法检测脑缺血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第1,3,7,14天,治疗组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组脑缺血区只发现少数移植的干细胞,治疗组缺血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第3,14天,治疗组缺血脑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缺血脑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提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可使脑缺血区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胎盘 间质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金属基质蛋白酶-2、金属基质蛋白酶-9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范道丰 胡职舟 +4 位作者 潘丽英 郑冲 胡小红 陈银娟 陈衍贵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699-1702,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组,序贯组(40例)为常规治疗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14 d后,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至第90天。于治疗前、治疗7 d、14 d、90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MMP-2、MMP-9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运用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序贯组在治疗7 d、14 d、90 d时,血清IL-6、MMP-2、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不同方法干预治疗90 d后,序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IL-6、MMP-2、MMP-9的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序贯疗法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 金属基质蛋白酶
下载PDF
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ONSD与ETD比值预测恶性脑梗死发生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沈超雄 吴婷玉 +2 位作者 傅华俊 胡职舟 胡小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DS)和眼球横向直径(ETD)的比值在预测恶性脑梗死发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恶性... 目的:探讨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DS)和眼球横向直径(ETD)的比值在预测恶性脑梗死发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恶性脑梗死分为恶性脑梗死组(46例)和非恶性脑梗死组(34例);所有病例均在脑梗死发病后12~48 h行头颅和眼眶部进行薄层CT扫描,并利用电子卡尺进行ONSD及ETD值的测定,并计算ONSD/ETD比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ONSD/ETD对恶性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并计算ONSD/ETD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恶性脑梗死组ONSD、ETD平均值分别为(5.60±0.37)、(22.20±0.80)mm,ONSD/ETD比值为(0.25±0.02);非恶性脑梗死组ONSD、ETD平均值分别为(5.23±0.18)、(22.28±0.95)mm,ONSD/ETD比值为(0.24±0.01);恶性脑梗死组ONSD/ETD比值与非恶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SD/ETD预测恶性脑梗死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1,0.91),当ONSD/ETD=0.25时,灵敏度为60.1%,特异度为100%。结论:ONSD/ETD比值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测恶性脑梗死发生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视神经鞘直径 眼球横向直径 恶性脑梗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血清MMP-9、IL-6、hs-CRP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范道丰 刘丽萍 +6 位作者 潘丽英 陈丽萍 陈银娟 郑冲 胡小红 胡职舟 陈衍贵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143-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例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磁敏感加权成像和头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磁敏感加...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例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磁敏感加权成像和头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将全部200例患者分成非脑微出血组(150例)和脑微出血组(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对血清MMP-9、IL-6与hs-CRP水平进行检查,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MMP-9、IL-6、hs-CRP与脑微出血的相互关系。结果脑微出血组患者的血清MMP-9、IL-6与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脑微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性别以及年龄的影响,血清MMP-9、IL-6与hs-CRP均为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MP-9、IL-6与hs-CRP水平与脑微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加以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脑微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