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杨 高山 +3 位作者 胡英环 戴晴 赵维纲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卒中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分别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狭窄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卒中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分别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狭窄程度≥50%或完全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 194例患者中42例(21.65%)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大脑中动脉受累者30例(15.46%);123例(63.40%)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高龄(t=-3.054,P=0.003)、长糖尿病病程(U=2172.500,P=0.002)、合并高血压(x^2=9.986,P=0.002)及颈动脉病变(x^2=14.086,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均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颅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U=1929.000,1519.000;均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2.849,95%CI:1.247~6.508;P=0.013)和颈动脉病变(OR=4.838,95%CI:1.778~1 3.167;P=0.002)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可能是国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硬化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烟雾病患者微栓子信号与临床表现及梗死灶关系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洁 高山 胡英环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7期531-536,共6页
目的分析烟雾病患者的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MES)与临床表现及梗死灶的关系。方法总结了6例在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中出现MES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目的分析烟雾病患者的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MES)与临床表现及梗死灶的关系。方法总结了6例在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中出现MES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影像资料,分析MES与患者临床表现及DWI上梗死灶之间的关系。结果 6例患者的MES均出现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3例(50%)闭塞,3例(50%)狭窄。6例中5例(83.33%)患者一个月内出现过缺血性症状,其中3例(50%)症状发生在无MES侧MCA供血区域;1例(1 6.67%)症状交替发生在MES同侧或对侧MCA供血区;1例(1 6.67%)为后循环缺血。5例(83.33%)患者DWI上出现梗死灶,在MES同侧McA供血区内出现梗死灶的共有4(66.67%)例,无MES侧MCA供血区内出现梗死灶的共有5例(83.33%)。均为(100%)多发性梗死,皮层梗死为最常见梗死类型。结论无论近期是否出现过缺血症状,烟雾病患者狭窄或闭塞的McA均可发现MES。这些MES的存在与临床症状及梗死灶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栓塞 微栓子信号 脑梗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立新 高山 +2 位作者 胡英环 刘昌伟 刘暴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8期608-612,共5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scranial Doppler,TCD)术中监测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中的脑血流变化和微栓子出现的规律。方法应用TCD监测18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CEA中各期的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scranial Doppler,TCD)术中监测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中的脑血流变化和微栓子出现的规律。方法应用TCD监测18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CEA中各期的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脑血流和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MES)。记录CEA各期MCA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及微栓子的数量。结果 (1)术中1例患者出现左眼动脉颞上支栓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2)释放期和缝合期MCA的PSV及PI较基线期明显升高(P<0.01)。44.4%(8/18)的患者阻断后PSV下降>60%。术中,77.8%(14/18)的患者采取了分流措施。释放颈内动脉后33.3%(6/18)的患者PSV升高100%以上。(3)100%的患者于手术中监测到MES。患者的总MES为11~150个,平均60±42个。栓子主要集中于分流期和释放期。结论 TCD作为一项无创、实时的监测工具能够广泛应用于CEA术中监测,及时地发现围手术期的各种血流变化及MES的产生,有效预测围手术期的卒中发生,优化术中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经颅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速度 微栓子信号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杨 高山 +3 位作者 胡英环 戴晴 赵维纲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分析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判断颅内外动脉粥样... 目的分析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判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颅内动脉只分析狭窄,颅外动脉病变包括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55例(58.5%)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2例(23.4%)发现有颅内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3/94,3.2%,x2=16.66,P〈0.01)。大脑中动脉是颅内最常受累的动脉(狭窄率17.0%),占狭窄动脉数的58.5%。48例(51.0%)有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或狭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和合并高血压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半数以上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且与糖尿病病程及合并高血压有关,提示对上述高危患者应常规进行超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疾病 糖尿病 2型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频率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立新 周雁 +1 位作者 胡英环 高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国人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其他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方法回颐性总结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部分患者进行... 目的分析国人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其他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方法回颐性总结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部分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头颅磁共振血管显像或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在19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86.8%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至少一条颅内动脉狭窄者占62.1%,其中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26.3%的患者合并串联病变(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或大脑中动脉狭窄),68.2%的患者合并至少一条颅外其他动脉狭窄,其中以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多见。结论国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合并串联颅内动脉狭窄或广泛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几率较高,此特殊的动脉狭窄分布对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成型术将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卒中
原文传递
颈动脉虹吸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海绵窦综合征合并眼动脉胆固醇结晶栓塞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斌 潘杰 +3 位作者 梁辉 王晓波 胡英环 高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368-1368,共1页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发作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入院。发病前2个月,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持物不能,站立需扶持,症状持续10min后完全缓解,此后3d相同症状发作3次,未留后遗症。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头磁共振血管...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发作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入院。发病前2个月,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持物不能,站立需扶持,症状持续10min后完全缓解,此后3d相同症状发作3次,未留后遗症。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头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右颈内动脉虹吸段重度狭窄。予阿司匹林100mg/d、氯毗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症状未再发作。临床诊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周后,经会诊决定行支架置入治疗右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治疗 重度狭窄 胆固醇结晶栓塞 海绵窦综合征 置入术后 虹吸 眼动脉 颈动脉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倪冷 刘昌伟 +5 位作者 崔丽英 刘暴 叶炜 高山 胡英环 来志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0-803,共4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具备CEA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83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34例,年龄38—83岁,平均(664-9)岁。围手术期常规通过...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具备CEA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83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34例,年龄38—83岁,平均(664-9)岁。围手术期常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各时间段脑血流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患者发生CHS的情况。对术前及术中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EA术后发生CHS的危险因素。结果CEA术后共有15例患者出现CHS,发生率为8.2%,平均发病时间为术后(2.6±0.2)d。单因素分析显示,对术后CHS有影响的因素为既往脑梗死病史、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术中是否转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H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OR=6.733,95%日:1.455—31.155,P=0.015),而术中转流(OR=0.252,95%CI:0.067~0.945,P=0.041)为保护性因素。结论CEA术后发生CH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术中转流为保护性因素。术中转流可能对预防术后CHS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液灌注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危险 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