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调控铁死亡改善脊髓损伤潜在作用机制探讨
1
作者 胡董健 焦召华 +5 位作者 徐家淳 任月乔 冯奕钧 张胤弢 李岩 周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表现为损伤脊髓节段以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减弱或缺失,致残、致死率高且预后差,对患者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仍是世界性的...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表现为损伤脊髓节段以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减弱或缺失,致残、致死率高且预后差,对患者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仍是世界性的临床难题。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为铁离子及脂氧合酶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所致,具有特征性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存在神经元铁死亡的发生,抑制神经元铁死亡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针刺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有多项研究证明针刺可以提高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降低铁离子、膜脂质过氧化关键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等含量,均可佐证针刺可能参与调控铁死亡的过程,并可参与调节多个铁死亡关键靶点,如p53、C/EBP同源蛋白(CHOP)、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 2)、花生四烯酸脂氧化酶(ALOX)等,以上均为针刺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脊髓损伤 铁死亡 理论探讨
下载PDF
火针温通法治疗脾气虚型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对月经情况、黄体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任月乔 胡董健 +2 位作者 张楚懿 张胤弢 张赫然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1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温通法治疗脾气虚型黄体功能不全(LPD)的临床疗效及对月经情况、黄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脾气虚型LPD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毫针治疗,观察组33例予火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月经情况[周期天数... 目的观察火针温通法治疗脾气虚型黄体功能不全(LPD)的临床疗效及对月经情况、黄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脾气虚型LPD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毫针治疗,观察组33例予火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月经情况[周期天数、经期天数、月经量失血图(PB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黄体功能水平[基础体温高温相天数、黄体中期血清孕酮(P)水平]。结果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28/31),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月经周期均延长,且观察组治疗后月经周期长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经期持续天数均缩短,PBAC评分均降低,但2组治疗后经期持续天数、PBAC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高温相天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温通法可有效改善脾气虚型LPD患者月经情况及脾气虚临床证候,调节基础体温,促进血清孕激素水平恢复,健运黄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温通法 黄体功能不全 月经失调 脾气虚 疗效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火针治疗肿瘤 被引量:8
3
作者 胡董健 杨旭东 赵志恒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78-582,共5页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以用于解释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中药治疗肿瘤已取得了显著疗效,火针治疗各类肿瘤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其独特优势。目前火针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大体为火针具有温经通络、化瘀去结...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以用于解释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中药治疗肿瘤已取得了显著疗效,火针治疗各类肿瘤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其独特优势。目前火针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大体为火针具有温经通络、化瘀去结等功效,以及火针止痛等。文章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以作为火针治疗肿瘤的有力理论依据,在该理论指导下,火针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肿瘤,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将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火针治疗肿瘤可能的理论依据,希望可以将火针疗法治疗肿瘤推广应用并为广大医者同仁带来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阳化气 阴成形 火针 中医
下载PDF
针刺调控脊髓损伤后免疫炎症微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月乔 徐家淳 +3 位作者 吴珺 胡董健 周震 李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80-84,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具有高致残性,可引起包括肌肉萎缩在内的多种系统并发症,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根据病理因素将其分为原发性SCI和继发性SCI,原有损伤受免疫炎症反应的持续影响,引起脊...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具有高致残性,可引起包括肌肉萎缩在内的多种系统并发症,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根据病理因素将其分为原发性SCI和继发性SCI,原有损伤受免疫炎症反应的持续影响,引起脊髓继发性损伤,这一过程刺激脊髓常驻小胶质细胞、脑内特化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活化,激活炎症小体,释放炎症因子,启动并调控炎症反应,引起脊髓组织内免疫炎症微环境失衡,导致神经元再生与修复受限。毫针、电针以及火针疗法作为临床治疗SCI的常用针刺手段,通过诱导脊髓相关免疫细胞向抑炎型极化、抑制炎症小体表达以及调控促炎/抗炎因子释放,平衡促炎/抗炎反应,调控脊髓免疫炎症微环境恢复稳态,进而达到脊神经再生、修复目的。因此,该文阐释免疫炎症微环境改变对SCI神经再生、修复的影响,总结针刺疗法治疗SCI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针刺调控脊髓免疫炎症微环境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调控脊髓免疫炎症微环境防治继发性SCI的临床针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免疫炎症微环境 毫针疗法 电针疗法 火针疗法
下载PDF
火针疗法“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急性期炎性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胡董健 徐家淳 +6 位作者 赵志恒 任月乔 焦召华 冯奕钧 张胤弢 李岩 周震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099-1106,共8页
[目的]探讨火针疗法改善急性脊髓损伤炎性微环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造模组、火针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切除大鼠T 9、T 10的棘突及部分椎板... [目的]探讨火针疗法改善急性脊髓损伤炎性微环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造模组、火针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切除大鼠T 9、T 10的棘突及部分椎板后不予撞击;造模组造模后不予干预;火针组造模后运用贺氏火针点刺T7、T8、T11、T12棘突下及左右旁开各0.5 cm处,共12个穴位。红外成像技术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0、20、30 min脊髓损伤部位的温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水平。[结果] 1)红外成像结果显示,火针组在干预后即刻温度明显升高,在治疗后10 min温度下降,随后逐渐趋于稳定。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造模组相比,火针组大鼠脊髓组织TLR4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yD88、p-NF-κB相对表达量降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ELISA结果:与造模组相比,火针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组相比,火针组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降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组相比,火针组大鼠血清IL-4、IL10的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温通效应”可以介导TLR4/MyD88/NF-κB通路调控促炎/抗炎平衡进而改善脊髓损伤急性期炎性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温通效应 脊髓损伤 炎性微环境 针刺
下载PDF
火针治疗亨特综合征案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成丽 胡董健 +3 位作者 姜依晴 齐放 赵志恒 周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6-1126,共1页
患者,男,73岁,于2020年6月18日就诊。主诉:右侧外耳及耳周疼痛18 d,伴右侧口眼歪斜15 d。现病史:1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部疼痛,耳周区域不可触摸,疼痛程度及范围呈进行性加重,伴口苦口干。15 d前突然出现右侧面肌无力瘫痪,采用止... 患者,男,73岁,于2020年6月18日就诊。主诉:右侧外耳及耳周疼痛18 d,伴右侧口眼歪斜15 d。现病史:1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部疼痛,耳周区域不可触摸,疼痛程度及范围呈进行性加重,伴口苦口干。15 d前突然出现右侧面肌无力瘫痪,采用止痛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疗效。刻下症:右侧外耳部及耳周疼痛难耐,风吹即痛,不可触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特综合征 火针 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