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变迁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葭鑫 刘宝 +5 位作者 周树生 吴旱淋 张雨晨 王贤聪 倪铜 徐永松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9期2437-2441,共5页
目的调查2011—2016年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变迁、血流感染危险因素,为合理应用抗菌药及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1—2016年间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率... 目的调查2011—2016年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变迁、血流感染危险因素,为合理应用抗菌药及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1—2016年间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率和耐药性变迁,以及导致Ab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110例标本,主要为痰培养1840例(87.2%),其次为血培养、引流液培养。临床分布中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占比最高(52.6%),其次为干部病房(9.8%)、胸外科(7.0%)。药敏提示近6年CZO、FOX的耐药率最高,TGC的最低。2011—2012年耐药率最低为AMK;2013—2014年以及2015—2016年最低均为TGC。CSL的耐药性变化最大(24%~64%),TGC的变化最小(1.70%~11.40%)。Ab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最高(46.43%)。深静脉置管(P=0.008)、APACHEⅡ≥20(P<0.001)为影响血培养阳性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耐药性逐年增加,本地医护人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及控制Ab的流行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血培养 痰培养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量与休克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胡葭鑫 刘宝 +3 位作者 周树生 孟华东 费梦雪 张雨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量对休克患者临床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116例,将患者根据1周液体入量分为3组(1组:<2500 mL,17例;2组:2500~3500 mL,66例;3...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量对休克患者临床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116例,将患者根据1周液体入量分为3组(1组:<2500 mL,17例;2组:2500~3500 mL,66例;3组:>3500 mL,33例);根据液体平衡量分为4组(A组:<-500 mL,22例;B组:-500~<0 mL,27例;C组:0~500 mL,36例;D组>500 mL,31例)。比较不同液体入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和指数、BNP、Cr、BUN、LAC、总胆红素水平、ICU死亡率、28 d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利尿剂1周内总量;比较不同液体平衡量组患者的ICU死亡率、28 d死亡率;采用韦恩图分析两种分组方法下患者的28 d死亡情况。结果液体复苏后,3组与1、2组患者1周前、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BNP、BUN、总胆红素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2、3组患者1周前、后的氧合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组患者的Cr、LAC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ICU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1、2组(P<0.05);1组的28 d死亡率低于2、3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2、3组(P<0.05);3组患者的利尿剂1周内总量大于2组(P<0.05)。D组患者的ICU死亡率及28 d死亡率均高于A、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韦恩图可知,28 d死亡总人数为46例,D组与3组的死亡人数交集为14例,分别占D组死亡人数的60.87%,占3组死亡人数的73.68%,占死亡总数的30.43%。结论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成功后,当患者液体入量>3500 mL,且液体平衡量>500 mL时,患者临床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液体管理,减少液体输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液体复苏 预后 液体平衡量
下载PDF
最适宜下腔静脉宽度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个体化液体管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孟华东 周树生 +2 位作者 查渝 曹晓光 胡葭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37-1640,共4页
研究在床旁超声动态监测下腔静脉,采用最适宜下腔静脉宽度概念指导个体化液体治疗策略与ICU常规液体治疗策略相比较,是否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收集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 研究在床旁超声动态监测下腔静脉,采用最适宜下腔静脉宽度概念指导个体化液体治疗策略与ICU常规液体治疗策略相比较,是否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收集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处理,干预组以个体化液体管理策略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出入量以及预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前3 d和前5 d的液体累计入量、液体净平衡量、ICU死亡率、相关并发症如急性心力衰竭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最适宜下腔静脉宽度概念指导的个体化液体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患者入量,降低发生液体超负荷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重症超声 下腔静脉 个体化 液体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