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夫之诗论中的镜喻
1
作者 胡诗黎 《船山学刊》 2022年第1期59-68,共10页
王夫之诗论中的镜喻可分为三类:心镜取影、两镜相照和一镜空函。这些镜喻受到了华严宗哲学中"圆融"思想的影响。心镜取影是以诗中主人公的心为镜照见万象。两镜相照则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相涵相摄,时空、情景、物象、哀乐等都... 王夫之诗论中的镜喻可分为三类:心镜取影、两镜相照和一镜空函。这些镜喻受到了华严宗哲学中"圆融"思想的影响。心镜取影是以诗中主人公的心为镜照见万象。两镜相照则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相涵相摄,时空、情景、物象、哀乐等都能成为互照的两镜。一镜空函是用一面镜子收纳一切来比喻大开大阖的笔力或诗歌整体意境。王夫之诗论中镜喻最终都归结于要求诗歌达到自然浑融的境界,而没有人工刻写的痕迹,这与华严宗所说的"圆融"境界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镜喻 华严宗 圆融
下载PDF
张镃南湖桂隐文人雅集研究
2
作者 胡诗黎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2期115-117,共3页
张镃的南湖桂隐是南宋中期文人雅集的一个重要中心,以它为中心的诗人群体举行同题和诗、分韵赋诗等活动,并继承了前人“活法说”的理论,提出诗不必工的主张,对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做出贡献,是南宋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张... 张镃的南湖桂隐是南宋中期文人雅集的一个重要中心,以它为中心的诗人群体举行同题和诗、分韵赋诗等活动,并继承了前人“活法说”的理论,提出诗不必工的主张,对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做出贡献,是南宋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张镃对雅集好友杨万里诗歌的学习是张诗歌风格改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镃 桂隐 文人雅集
下载PDF
谭献《复堂词序》再读解——从程千帆先生的读解说起
3
作者 孙学堂 胡诗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51,共12页
程千帆先生《〈复堂词序〉试释》一文认为谭献截取周邦彦和辛弃疾三首词中的四句,是希望填词者领会“透过一层”的表现方法,并对这种表现方法的机制和特点作了细致分析。程先生所论还有进一步展开的空间,比如在词学史上谁先关注到这种... 程千帆先生《〈复堂词序〉试释》一文认为谭献截取周邦彦和辛弃疾三首词中的四句,是希望填词者领会“透过一层”的表现方法,并对这种表现方法的机制和特点作了细致分析。程先生所论还有进一步展开的空间,比如在词学史上谁先关注到这种表现方法及这种表现方法的复杂性等。程先生认为谭献此序与“比兴”无关,又认为谭献批评项鸿祚“知二五而未知十”是因为项氏对词的价值和技巧不够重视,其观点尚可商榷。其实《复堂词序》希望填词者“消息”的周、辛词句和对项鸿祚“知二五而未知十”的批评,都体现着谭献“比兴柔厚“”忠爱缠绵”的论词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复堂词序》 透过一层 比兴
原文传递
《庄子》藐姑射山神人形象来源及其意蕴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诗黎 《老子学刊》 2021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庄子·逍遥游》中的藐姑射山神人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在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山海经》《列子》等先秦文献中都存在姑射山及山上神人的记载,可见姑射山神话在先秦时期可能流传较广。在塑造藐姑射山神人的形象时,庄子兼用&q... 《庄子·逍遥游》中的藐姑射山神人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在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山海经》《列子》等先秦文献中都存在姑射山及山上神人的记载,可见姑射山神话在先秦时期可能流传较广。在塑造藐姑射山神人的形象时,庄子兼用"重言"和"寓言",先将先秦姑射山神话嵌入肩吾转述接舆的语言中,再安排连叔对藐姑射山神人进行第二次描述,使得神人的意蕴从表象向精神推进。《庄子》的其他篇目如《齐物论》瞿鹊子问长梧子一节中的"圣人"以及《德充符》中的王骀可与藐姑射山神人的意蕴相互印证。藐姑射山神人之所以能达到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不是出于其天赋的外在神力,而是由于内心的长期修为,最终能超脱死生,保守"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藐姑射山神人 “重言” “常心”
原文传递
“双白”词风比较——兼论浙西词派以“醇雅”为宗
5
作者 胡诗黎 《人文论谭》 2013年第1期62-71,共10页
清初浙西词派认为'双白'同为醇雅一脉,并尊二人为圭桌,这一理论具有以雅正词统'医'明词曲'鄙俚'风气的现实针对性。然而'双白'词风并非相承一脉,浙西词派也没有完整地继承二者的'骚雅'之风。... 清初浙西词派认为'双白'同为醇雅一脉,并尊二人为圭桌,这一理论具有以雅正词统'医'明词曲'鄙俚'风气的现实针对性。然而'双白'词风并非相承一脉,浙西词派也没有完整地继承二者的'骚雅'之风。特别是在咏物词上,浙西词派以字面晦涩代替'骚雅',并继承了张炎写作的缺陷,最终导致浙西词派走向末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白 词风 浙西词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