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647、miR-122、KMT2D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胡跃世 李征 +4 位作者 李明林 杨立新 程双蕾 陶林静 王阳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微小RNA-647(miR-647)、微小RNA-122(miR-12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采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送检,统计肿...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微小RNA-647(miR-647)、微小RNA-122(miR-12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采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送检,统计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内miR-647、miR-122、KMT2D表达水平差异;分析miR-647、miR-122、KMT2D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等的关系;并随访2年,比较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miR-647、miR-122、KMT2D表达间差异。结果肿瘤组织内miR-647表达水平为(0.62±0.13),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2±0.19),miR-122、KMT2D表达水平为(6.45±1.24)、(1.45±0.23),低于对照组的(1.23±0.22)、(0.89±0.12)(P<0.05);肿瘤分期Ⅲ期、肿瘤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及有微血管侵犯患者miR-647表达水平低于肿瘤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无微血管侵犯患者,miR-122、KMT2D表达水平高于肿瘤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无微血管侵犯患者(P<0.05);10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共出现24例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率为24.00%(24/100);复发转移患者miR-647表达水平为(0.51±0.11),低于未复发转移患者的(0.73±0.15),miR-122、KMT2D表达水平为(8.42±1.39)、(1.89±0.32),高于未复发转移患者的(4.68±1.02)、(1.12±0.15)(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内miR-647、miR-122、KMT2D存在不同程度表达,均与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等关系密切,且可明显影响患者预后,还需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微小RNA-647 微小RNA-122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阳 李新悟 +4 位作者 段启新 李征 胡跃世 谷傲峥 朱清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NMIB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治...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NMIB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因子、病理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肉眼血尿时间[(1.29±0.23)d]、尿管留置时间[(2.35±0.27)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42±0.25)d]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67.25±6.19)pg/mL]、C反应蛋白(CRP)[(17.25±2.19)mg/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0.39±4.28)pg/mL]水平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二醛(MDA)[(5.74±1.05)m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105.96±9.58)μmol/L]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70.14±6.23)pg/mL]水平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90.24%(37/41)]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治疗NMIBC较TURBT效果更佳,能够减轻手术创伤,缩短肉眼血尿、尿管留置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且切除标本更符合病理分期要求,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钬激光 复发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阳 李新悟 +4 位作者 段启新 李征 胡跃世 谷傲峥 朱清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31-833,844,共4页
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膀胱癌根治术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统计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膀胱癌分期等资料,统计对比合并... 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膀胱癌根治术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统计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膀胱癌分期等资料,统计对比合并前列腺偶发癌与未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同时统计分析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于术后进行随访,统计所有患者的生存率。结果75例患者中,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共有18例,发生率为24.00%(18/75);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患者年龄高于未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术前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8例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患者其临床分期大部分局限于pT_(2)内,其中pT_(1)有10例(55.56%),pT_(2)有5例(27.78%),pT 3有3例(16.67%);采用Gleason score评分对患者评估,其中<7分11例(61.11%)、=7分5例(27.78%)、>7分2例(11.11%);术后随访成功60例,生存率为80.00%(60/75),其中11例死于膀胱癌,4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膀胱癌根治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较高,大多局限于pT_(2)内,且Gleason score评分多数≤7分,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对膀胱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前列腺偶发癌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率
下载PDF
翁沥通胶囊辅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TURP术后临床研究
4
作者 谷傲峥 胡跃世 赵玉浩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5期96-100,共5页
目的:观察翁沥通胶囊辅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良性BPH TURP术后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及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术... 目的:观察翁沥通胶囊辅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良性BPH TURP术后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及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翁沥通胶囊辅助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检测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水平,采用B型超声波检查前列腺大小,计算前列腺体积(PV),测定膀胱残余尿量(RV)及最大尿流量(Qmax),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78.05%(P<0.05)。治疗后,2组IP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IP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V、RV水平较治疗前降低,Qmax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PV、RV水平低于对照组,Qm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PRL水平较治疗前上升,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PRL水平高于对照组,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翁沥通胶囊辅助治疗良性BPH TURP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残余尿量、缩小前列腺体积,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翁沥通胶囊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性激素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淋巴管浸润状态对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李明林 任中海 +3 位作者 马慧利 梅馨月 胡跃世 杨立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浸润(LVI)状态对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SCCP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LV... 目的探讨淋巴管浸润(LVI)状态对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SCCP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LVI状态SCCP患者的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VI状态对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按肿瘤分期(局限性、区域性、远处转移)、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为不同的亚组,分析不同亚组中LVI状态对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共计143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LVI阴性1102(76.8%)例,LVI阳性333(23.2%)例。中位生存时间LVI阴性患者为27.5个月,LVI阳性患者为17.0个月,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x0E䥺SymbolcA@0x0F 2=55.028,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LVI阳性是降低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80,95%CI为1.044~1.569,P=0.018)。亚组分析中,在局限性肿瘤(HR=1.446,95%CI为1.009~2.110,P=0.046)和区域性肿瘤(HR=1.323,95%CI为1.018~1.720,P=0.036)中,LVI阳性是降低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分化肿瘤(HR=2.797,95%CI为1.573~4.971,P=0.046)和中分化肿瘤(HR=1.431,95%CI为1.071~1.914,P=0.015)中,LVI阳性也是降低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VI状态是影响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在局限性、区域性肿瘤以及中分化、高分化肿瘤中,LVI阳性是影响SCCP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预后 生存分析 危险因素 淋巴管浸润
下载PDF
肿瘤大小对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李明林 任中海 +3 位作者 马慧利 梅馨月 胡跃世 杨立新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2004至2019年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SCCP的患者。使用X-tile软件确定肿瘤大小的最佳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3 cm组和>3 cm组。使用Kapl...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2004至2019年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SCCP的患者。使用X-tile软件确定肿瘤大小的最佳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3 cm组和>3 cm组。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重插补法填补基线缺失数据后,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肿瘤大小对SCCP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按肿瘤分期(局限性、区域性、远处转移)、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或未分化)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计3468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6.47±14.13)岁,其中≤3 cm组1888例,>3 cm组1580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SS(χ2=125.29,P<0.001)与OS(χ2=82.95,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较大(>3 cm)是影响SCCP患者CSS(HR=1.59,95%CI:1.35~1.86,P<0.001)和OS(HR=1.31,95%CI:1.18~1.4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与SCCP患者CSS和OS之间的关系稳定,不受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分层因素的影响(P交互>0.05)。结论肿瘤大小是SCCP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肿瘤较大(>3 cm)是影响SCCP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预后 生存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胡跃世 李鹏 +2 位作者 曹志华 刘磊 王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79-2382,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8例老年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8例老年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手术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5±0.6)min、阻滞完全时间为(7.9±3.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5±1.2)、(17.5±4.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量为(20.2±4.8)m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20.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用药量少、起效快、麻醉效果显著,适用于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硬膜外麻醉 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 老年
下载PDF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8
作者 胡跃世 李明林 +4 位作者 曹志华 陶林静 李鹏 王阳 刘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52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行RLPN者纳入观察组(n=95),行OPN者纳入对照组(n=57)。比较术后2周、3个月时,两组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52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行RLPN者纳入观察组(n=95),行OPN者纳入对照组(n=57)。比较术后2周、3个月时,两组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围术期基本情况及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时,两组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术前提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时,两组SCr、Cys-C、TNF-α、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e GF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 <0. 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后2周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RLPN与OPN治疗复杂性肾肿瘤近期疗效均属良好,但前者安全性更为理想,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 复杂性肾肿瘤 疗效
下载PDF
肾组织干细胞治疗急性肾衰竭的可行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跃世 李鹏 +2 位作者 曹志华 刘磊 王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肾组织干细胞主要存在于肾乳头部位,其具有类似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目前尚不能肯定其是否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目的:探讨肾组织干细胞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纳入40只SD大鼠,10只用于肾组织... 背景:研究表明,肾组织干细胞主要存在于肾乳头部位,其具有类似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目前尚不能肯定其是否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目的:探讨肾组织干细胞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纳入40只SD大鼠,10只用于肾组织干细胞培养,其余3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制备急性肾衰竭动物模型,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制备后6 h,实验组尾静脉注入肾组织干细胞,对照组注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后10 d检测肾功能,获取肾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的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正常组皮质和外髓质小管未出现异常改变,无炎性浸润;对照组外髓质小管萎缩,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肿胀;实验组有轻微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肿胀等病变,但较对照组明显较轻;(3)结果表明,肾组织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急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促进上皮细胞再生,达到良好的组织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肾组织干细胞 肾小管 肾小管损伤 上皮细胞 急性肾衰竭
下载PDF
早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磊 王阳 +3 位作者 胡跃世 朱清 李征 吕文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167例,以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最佳手术时间,根据手术疗效将排石成功患者纳... 目的分析早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167例,以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最佳手术时间,根据手术疗效将排石成功患者纳入成功组133例,将排石失败患者纳入失败组34例,明确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将相关因素代入logistic分析明确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评估临床疗效,经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最佳手术时机阈值为23.90h,此时手术一次成功的特异度为96.99%,敏感度为91.18%。据此将≤23.90h手术的132例患者纳入早期组,>23.90h手术的35例患者纳入延迟组,早期组排石成功率为97.73%(129/132),延迟组为11.43%(4/35),差异有显著性(χ2=127.068,P=0.000)。结石位置、结石最大直径、早期手术、术后应用坦索罗辛、结石嵌顿为影响ESWL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经logistic分析,结石位置、结石最大直径、早期手术、结石嵌顿为ESWL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应用坦索罗辛为ESWL成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23.90h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为最佳手术时机,对于中下段结石、有嵌顿、直径超过10mm、延迟手术的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于术后给予坦索罗辛可辅助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相关因素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下载PDF
术前逼尿肌功能状态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KRP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征 刘磊 +3 位作者 朱清 胡跃世 王阳 曹志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逼尿肌功能状态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逼尿肌是否稳定分为逼尿肌稳定(DS)... 目的探讨术前逼尿肌功能状态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逼尿肌是否稳定分为逼尿肌稳定(DS)组和逼尿肌不稳定(DI)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两组术后3d膀胱痉挛发生情况、术后1~3d膀胱痉挛次数、痉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留置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术后3d内膀胱痉挛发生率为48.28%,显著低于DI组的71.11%(P<0.05);术后1d、2d、3d,DS组痉挛次数、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优于DI组(P<0.05)。结论术前逼尿肌功能状态与BPH患者PKRP术后膀胱痉挛有一定关系,术前逼尿肌不稳定患者更易发生膀胱痉挛,且膀胱痉挛程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功能 良性前列腺增生 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下载PDF
miR-184靶向AGO2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阳 胡跃世 +4 位作者 李明林 李征 刘磊 谷傲峥 马慧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31-637,共7页
目的研究miR-184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87例膀胱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qRT-PCR检测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84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84的靶基因并... 目的研究miR-184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87例膀胱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qRT-PCR检测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84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84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及免疫荧光进行验证。在人膀胱癌细胞系T24中转染miR-184过表达质粒,MTT、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miR-18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1.238±0.02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601±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7,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TNM分期(t=-5.61,P<0.001)、淋巴结转移(t=-2.35,P=0.011)及组织学分级存在明显相关(t=2.171,P=0.033)。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84能直接靶向结合AGO2基因3′-UTR。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转染miR-184模拟物后,膀胱癌细胞T24中AGO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p-mTOR、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miR-184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上调miR-184表达可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R-184 AGO2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姜黄素诱导激活FOXO3a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磊 王阳 +7 位作者 胡跃世 朱清 李征 段启新 程双蕾 谷傲峥 李明林 何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5-1201,共7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人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在姜黄素抗肿瘤效应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MTT法用于检测姜黄素...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人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在姜黄素抗肿瘤效应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MTT法用于检测姜黄素对ccRCC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实验检测姜黄素对ccRCC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姜黄素对FOXO3a、p-FOXO3a及下游BIM表达的影响,和凋亡蛋白caspase 3的激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FOXO3a转录水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用于沉默ccRCC细胞系中FOXO3a的表达。结果:通过对6种ccRCC细胞系(ACHN、786-O、769-P、A-498、Caki-1及Caki-2)FOXO3a蛋白基础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选取FOXO3a表达较高的786-O细胞系为研究对象。0~160μmol/L姜黄素处理786-O细胞24 h和48 h后,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细胞活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786-O细胞在0~80μmol/L姜黄素处理24 h后,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水平,且伴随着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激活。786-O细胞中,姜黄素抑制p-FOXO3a,促进FOXO3a活化,并上调下游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IM表达水平。在siRNA沉默FOXO3a蛋白表达后,姜黄素对786-O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被抑制。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激活FOXO3a,在ccRCC细胞上发挥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姜黄素 细胞凋亡 生长抑制 FOXO3A
下载PDF
miR-12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阳 胡跃世 +5 位作者 李征 朱清 段启新 刘磊 马慧利 李明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讨miR-12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qPCR检测人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SV-HUC-1及膀胱癌细胞(5637、J82、T24、TCCSUP、UM-UC-3)中miR-124的表达;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14例膀胱癌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原... 目的探讨miR-12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qPCR检测人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SV-HUC-1及膀胱癌细胞(5637、J82、T24、TCCSUP、UM-UC-3)中miR-124的表达;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14例膀胱癌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iR-124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细胞试验分3组:分别将miRNA-NC(miRNA-NC组)、miRNA-124 mimics(miRNA-124 mimics组)和miR-124 inhibitor(miR-124 inhibitor组)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CCK-8试验检测miR-124表达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p-AKT表达。结果qPCR结果显示,miR-124在膀胱癌细胞5637、J82、T24、TCCSUP、UM-UC-3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SV-HUC-1(P<0.05);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miR-124在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miR-124表达与膀胱癌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2=6.829,P=0.009;χ^2=6.844,P=0.009;χ^2=5.111,P=0.024);Kaplan-Meier分析显示,miR-124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期(DFS)明显低于高表达组患者(χ^2=22.7,P<0.01;χ^2=26.57,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iR-124低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S HR=4.63;95%CI:1.39~7.23;P=0.007;DFS HR=5.82;95%CI:1.56~11.42;P=0.003)。与miRNA-NC组比较,miR-124mimics组T24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p-AKT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miR-124 inhibitor组中T24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CNA、Ki-67及p-AKT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miR-124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并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低表达miR-124的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其机制可能与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R-124 细胞增殖 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孕妇输尿管结石17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磊 刘墨 +2 位作者 李鹏 曹志华 胡跃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6期37-37,共1页
2002年9月-2011年10月,我们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孕妇输尿管结石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结石 手术治疗 孕妇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征 程双蕾 +2 位作者 刘磊 胡跃世 李明林 《安徽医学》 2020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2例于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2例于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72例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腹腔镜治疗组(31例)、2D腹腔镜治疗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3D腹腔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2D腹腔镜治疗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2D腹腔镜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治疗组术中输血、淋巴漏发生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D腹腔镜治疗组总复发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结论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可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及淋巴结清扫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 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清骨桥蛋白和尿渗透压对儿童肾结石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征 胡跃世 +3 位作者 程双蕾 王阳 任东方 曹志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和尿渗透压对儿童肾结石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肾结石患儿为结石组,并选择同期116例健康儿童为非结石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OPN及尿液渗透压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和尿渗透压对儿童肾结石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肾结石患儿为结石组,并选择同期116例健康儿童为非结石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OPN及尿液渗透压水平,应用ROC曲线预测血清OPN、尿渗透压及联合检测对肾结石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结石组患儿尿渗透压及血清OPN显著高于非结石组(P<0.05);ROC曲线显示,尿渗透压和血清OPN对肾结石的预测效能低于两者联合检测(P<0.05),其AUC分别为0.799、0.765和0.872;Youden指数提示尿渗透压、血清OPN和联合检测预测肾结石发生的最佳截点分别为≥668.553 mOsm/(kg·H2O),≥9.997 ng/mL和≥0.348,尿渗透压和血清OPN预测肾结石的准确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低于两者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OPN水平及尿渗透压升高可导致儿童肾结石的发生,两者联合检测对儿童肾结石发生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尿渗透压 儿童 肾结石 预测
下载PDF
慢病毒干扰SKA1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及CDK4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阳 曹志华 +4 位作者 牛桂林 刘磊 朱清 胡跃世 李征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85-789,799,共6页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1(SKA1)沉默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水平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shSKA1,转染PC-3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Lv-shCon组和Lv...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1(SKA1)沉默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水平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shSKA1,转染PC-3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Lv-shCon组和Lv-shSKA1组。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细胞SKA1mRNA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KA1、CDK4及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 (1)与LvshCon组比较,Lv-shSKA1组细胞中SK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2)与Lv-shCon组比较,Lv-shSKA1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较慢(P<0.05)。(3)与Lv-shCon组比较,Lv-shSKA1组G0/G1期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S期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4)与Lv-shCon组比较,Lv-shSKA1组细胞CDK4、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KA1沉默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且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DK4、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提示SKA1可能是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慢病毒 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1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对控尿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胡跃世 李征 +4 位作者 李明林 杨立新 程双蕾 陶林静 王阳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术(ELRP)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控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4例,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术(ELRP)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控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4例,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腹入路腹腔镜根治术(TLR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ELR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术期各指标、术后不同时点患者控尿功能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导尿管留置、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胃肠道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控尿正常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控尿正常占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LRP,ELRP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疗效较佳,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经腹膜外入路 腹腔镜根治术 疗效 控尿功能
原文传递
经腹腔入路与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对比
20
作者 胡跃世 王阳 +3 位作者 杨立新 李明林 陶林静 程双蕾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入路与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抽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拟行腹腔镜下RC治疗的9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比较经腹腔入路与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抽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拟行腹腔镜下RC治疗的9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RC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下R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肠道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短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3/45)低于对照组(22.22%,10/45),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下RC治疗膀胱癌的效果相当,但后者住院时间更短,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腔镜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经腹腔入路 经腹膜外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