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脑脊液成像技术及其对颅内中线病变诊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运胜 李玉洁 +1 位作者 张贵祥 诸慧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MR脑脊液成像技术及其对颅中线病变的诊断作用。材料和方法:对160人次行颅内MR脑脊液成像技术,用3DMIP重建图像。结果:84例正常人MR脑脊液成像显示脑脊液呈均匀高信号,脑实质呈均匀低信号;脑脊液从侧脑室、第三脑室、导水管、... 目的:探讨MR脑脊液成像技术及其对颅中线病变的诊断作用。材料和方法:对160人次行颅内MR脑脊液成像技术,用3DMIP重建图像。结果:84例正常人MR脑脊液成像显示脑脊液呈均匀高信号,脑实质呈均匀低信号;脑脊液从侧脑室、第三脑室、导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至枕大池,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脑室系统造影图像。76例异常患者中,8例显示出常规T2WI图像不易显示的细节。1例阻塞性脑积水患者,MR脑脊液成像清楚显示梗阻原因为中脑导水管的局部粘连闭塞。2例脑室内肿瘤,1例延髓胶质母细胞瘤压迫四脑室,MR脑脊液成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MR脑脊液成像还可帮助鞍区及颅后窝肿瘤进一步定位诊断。结论:MR脑脊液成像是一种新的无创伤,快捷的成像技术。对脑室系统疾病和脑脊液循环异常的疾病给予了直观明确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脑脊液 MR 病变诊断 中线 颅内 阻塞性脑积水 胶质母细胞瘤 脑室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前景 中脑导水管 脑室内肿瘤 颅后窝肿瘤 影像学资料 诊断作用 重建图像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造影图像 T2WI 梗阻原因 定位诊断
下载PDF
兔VX2瘤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探讨
2
作者 胡运胜 陆非 +2 位作者 赵京龙 张峰 张贵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型磁共振成像仪用于动物实验成像扫描参数的优化。材料和方法:利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不同部位接种的52只兔VX2肿瘤模型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1WI,T2WI)及梯度回波扫描,并进行Gd-DTPA和铁剂增强扫描,比较各种序列图像质量并... 目的:探讨临床型磁共振成像仪用于动物实验成像扫描参数的优化。材料和方法:利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不同部位接种的52只兔VX2肿瘤模型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1WI,T2WI)及梯度回波扫描,并进行Gd-DTPA和铁剂增强扫描,比较各种序列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部位肿瘤/组织对比信噪比。结果:T2WI和增强扫描可以提供较好的肿瘤病灶的组织对比显示。结论:选择适当的成像参数可以在临床型磁共振成像仪上获得较好的动物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VX2 磁共振成像 兔VX2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下载PDF
荷VX2肿瘤新西兰大白兔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探讨
3
作者 胡运胜 李康安 +3 位作者 李玉洁 张峰 赵京龙 张贵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荷VX2肿瘤新西兰大白兔磁共振检查影像技术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分别采用脑脊液、嚼肌、经颈内动脉颅内、肝脏种植建立荷瘤兔。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仪分别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全部图像资料用GEADW4.2...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荷VX2肿瘤新西兰大白兔磁共振检查影像技术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分别采用脑脊液、嚼肌、经颈内动脉颅内、肝脏种植建立荷瘤兔。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仪分别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全部图像资料用GEADW4.2工作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图像质量分为A、B、C分级评估图像质量。结果:多数动物获得满意图像。A级图像47次占75.8%,B级图像9次占14.5%,C级图像6次9.7%。结论:应用合适的技术参数,1.5T超导核磁共振能够获取满意的实验动物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 被引量:37
4
作者 周根泉 张悦萍 +5 位作者 张贵祥 马金忠 汪守中 胡运胜 诸慧铭 陈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 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撕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 32例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ACL撕裂和 2 0例ACL正常病例的膝关节MRI资料进行分析 ,对ACL的形态特征、走行、信号强度以及ACL撕裂的伴随征象均作了观察与分析 ,并判... 目的 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撕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 32例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ACL撕裂和 2 0例ACL正常病例的膝关节MRI资料进行分析 ,对ACL的形态特征、走行、信号强度以及ACL撕裂的伴随征象均作了观察与分析 ,并判断有无ACL撕裂。结果 MRI诊断ACL完全性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2 % ,95 %和 93%。MRI诊断ACL部分性撕裂与手术、关节镜完全符合 4例 ,1例诊断为完全性撕裂 ,2例假阴性。ACL撕裂的伴随征象主要有胫骨平台骨折 ,骨挫伤 ,半月板、侧副韧带损伤 ,PCL曲度异常 ,胫骨前移或外侧半月板后角后移等。结论 MRI诊断急性完全性ACL撕裂的准确性均较高 ,对于慢性或部分性撕裂 ,其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1诊断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撕裂 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下载PDF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 被引量:51
5
作者 周根泉 张悦萍 +5 位作者 马金忠 汪守中 李建奇 胡运胜 诸慧铭 陈丽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以及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标准。材料与方法 对 2 6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盘状半月板和 3 0例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进行MRI检查 ,对正常及盘状半月板的形态、大小及信号改变进行对照观察 ,包括半月... 目的 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以及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标准。材料与方法 对 2 6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盘状半月板和 3 0例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进行MRI检查 ,对正常及盘状半月板的形态、大小及信号改变进行对照观察 ,包括半月板宽度和厚度的测量。结果  2 6例盘状半月板中 ,2 5例为外侧盘状半月板 ,只有 1例为内侧盘状半月板 ,18例为厚板型 ,8例为楔型。冠状面上 ,盘状半月板体部平均宽度及厚度明显大于正常半月板 ,分别为 2 3 .4mm、11.5mm (P <0 .0 5 )和 3 .2mm、0mm(P <0 .0 1)。但盘状半月板边缘厚度与对侧半月板厚度差超过 2mm者只有 6例。矢状面上 ,连续 3层或 3层以上显示盘状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 ,而正常半月板只有 2层有此表现。 2 6例盘状半月板中 ,2 4例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结论 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盘状半月板特征性的MR表现是盘状半月板明显较正常半月板厚、大 ,MRI检查易于诊断。盘状半月板常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盘状半月板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MRI不同序列对肩袖损伤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贵祥 胡运胜 +4 位作者 赵京龙 周根泉 李玉洁 楼薇 陈海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在MRI不同序列上表现的病理基础,比较各种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检出效果。方法24例患者,采用1.5TMR机,肩关节线圈,常规斜矢状位T1WI,横轴位T2WI,斜冠状位PDFS,SPGR和STIR;层厚4mm,层距0.1mm。判断标准依据肩袖的形态、信号...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在MRI不同序列上表现的病理基础,比较各种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检出效果。方法24例患者,采用1.5TMR机,肩关节线圈,常规斜矢状位T1WI,横轴位T2WI,斜冠状位PDFS,SPGR和STIR;层厚4mm,层距0.1mm。判断标准依据肩袖的形态、信号,确定肿胀、断裂、萎缩。根据信号特征区分水肿、出血、纤维化、钙质沉积的病理基础。依据图像质量和显示的解剖细节确定不同序列的检出率,分为优、良、差三级。结果冈上肌腱损伤18例次,水肿4例次;冈下肌腱损伤5例次;肩胛下肌腱损伤4例次;小圆肌腱损伤2例次;肱二头长头肌腱损伤4例次;腱鞘炎1例次;肩关节积液4例次;肩峰下滑囊肿胀3例次;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3例次;大结节骨折1例次。经卡方检验,各序列之间检出率差别显著(χ2=17.134,P<0.05),PDFS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最佳。结论MRI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手段,信号的差异可反映不同的病理特征,建议肩袖损伤应首选PDFS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脑梗死后MR弥散加权成像上信号强度变化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根泉 张悦萍 +5 位作者 汪守中 李建奇 胡运胜 诸慧铭 陈丽萍 王为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29-932,共4页
目的 随访观察脑梗死后在MR弥散加权成像 (DWI)上信号强度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对 81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在梗死后不同时间行常规MRI和DWI。 81例均有明确的发病时间、脑梗死的典型症状、体征 ,并持续48h以上。其中 8例分别在不同时... 目的 随访观察脑梗死后在MR弥散加权成像 (DWI)上信号强度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对 81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在梗死后不同时间行常规MRI和DWI。 81例均有明确的发病时间、脑梗死的典型症状、体征 ,并持续48h以上。其中 8例分别在不同时间作了 2次MR扫描 ,3例在 2个不同的解剖部位各出现一个梗死灶。因此 ,共有92个病灶用于分析。以邻近或对侧正常脑组织的MR信号强度作对照 ,观察脑梗死后不同时间在DWI上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发病后 3天内作MRI检查的 43例患者的 47个病灶 ,在DWI上均显示异常高信号 ;在发病后 4~ 7天内作MRI检查的 1 7例患者的 1 9个病灶中 ,1 8个病灶在DWI上显示异常高信号 ,阳性率为 94.7% ;在发病后 8~1 4天和 1 5~ 2 0天内检查的患者中 ,DWI的阳性率分别为 66 .7%和 2 8.6 % ;梗死后 2 0天以后检查的患者 ,在DWI上均未显示异常高信号。结论 脑梗死后 3天内 ,在DWI上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 ,在发病后 4~ 7天内 ,DWI的阳性率为 94.7% ,以后逐渐下降。大约在 3周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强度 DWI 脑梗死 中风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SPIO分子探针标记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的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康安 张锋 +5 位作者 马勇杰 张贵祥 古宏晨 胡运胜 赵京龙 李玉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建立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分子探针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行磁共振成像和病理观察,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制备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分别将标记和未标记肺腺癌细胞株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成瘤情况,... 目的建立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分子探针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行磁共振成像和病理观察,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制备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分别将标记和未标记肺腺癌细胞株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成瘤情况,行MR扫描和病理观察。结果标记及未标记纳米分子探针SPIO的肿瘤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前者肿瘤较后者在MR成像中信号强度有明显变化,在T1WI、T2WI、FGR/20°和FGR/70°四个序列中,以FGR/20°变化最明显。病理切片普鲁士兰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及坏死组织内有铁染色。结论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稳定可靠,应用磁共振可以对其进行活体监测,提示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潜在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肺肿瘤 腺癌 超顺磁性氧化铁
下载PDF
孤立性脑转移瘤:动态增强MR表现与VEGF表达对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京龙 张贵祥 +5 位作者 胡运胜 吴继红 李玉洁 周根泉 张悦萍 缪竟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 MRI)评价的孤立性脑转移瘤血管通透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空间分布相关性。方法  2 4例孤立性脑转移患者于术前行DCE MRI检查 ,分析肿瘤不同区域强化斜率 ,测定标本VEGF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 MRI)评价的孤立性脑转移瘤血管通透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空间分布相关性。方法  2 4例孤立性脑转移患者于术前行DCE MRI检查 ,分析肿瘤不同区域强化斜率 ,测定标本VEGF表达。结果 肿瘤强化呈环形 16例 ,结节状 4例 ,靶心样 4例。在环形强化中 ,肿瘤边缘呈高通透性 ,边缘VEGF高表达 12例 ;在结节状和靶心样强化中 ,边缘与中心区均表现为高通透性 ,边缘VEGF高表达为 6例 ,中心区高表达为 5例。VEGF表达与DCE MRI强化斜率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1)。结论 D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强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柔脑膜转移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贵祥 李玉洁 +3 位作者 赵京龙 胡运胜 周根全 张悦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97-1699,共3页
目的 探讨柔脑膜转移的解剖基础、转移途径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2 9例病人均行横轴位、矢状位T1WI ,横轴位T2WI和横轴位FLAIR平扫。团状注射Gd DTPA 0 .2mol/kg后行横轴位、矢状位T1WI和冠状位T1WI抑制脂肪序列增强扫描。结果 脑... 目的 探讨柔脑膜转移的解剖基础、转移途径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2 9例病人均行横轴位、矢状位T1WI ,横轴位T2WI和横轴位FLAIR平扫。团状注射Gd DTPA 0 .2mol/kg后行横轴位、矢状位T1WI和冠状位T1WI抑制脂肪序列增强扫描。结果 脑实质转移灶伴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占 17.2 4%。脑实质转移灶伴柔脑膜结节灶及线状增厚、增强影占 2 4.14 %。柔脑膜结节灶及线状增厚、增强影 13 .79%。单纯柔脑膜结节灶 6.90 %。单纯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 13 .79%。沿室管膜以及柔脑膜线状增厚、增强影 13 .79%。脑实质转移伴柔脑膜以及颅神经脑池段增厚、增强影10 .3 4%。结论 柔脑膜的解剖结构、血供特点和脑脊液循环决定了柔脑膜即可发生血源性转移又可发生脑脊液源性转移。恶性肿瘤怀疑柔脑膜转移的病人必须行MRI增强检查 ,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脑膜转移 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袁晓春 张贵祥 +1 位作者 张在先 胡运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运用3.0T MRI多序列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的特征表现,提高MRI对本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术前影像分析包括:在T2WI上测量肿瘤的最大径线,肿瘤有... 目的:运用3.0T MRI多序列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的特征表现,提高MRI对本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术前影像分析包括:在T2WI上测量肿瘤的最大径线,肿瘤有无包膜、瘤内囊变的比例、盆腔积液。与子宫肌层相对照测定T2WI、DWI肿瘤的信号强度,测ADC值。在LAVA序列上测量肿瘤的动态强化曲线图,最大强化比率,用t检验方法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手术病理结果,29例共31个卵巢肿瘤。良性肿瘤组有纤维瘤11个,卵泡膜细胞瘤6个,纤维卵泡膜瘤5个;恶性肿瘤组有颗粒细胞瘤6个,支持-间质细胞瘤3个,MRI诊断准确率为77.4%(24/31)。31个肿瘤在T2WI序列上,26个呈低及混杂信号,5个呈高信号灶。肿瘤含低信号包膜16个,囊变19个,盆腔积液9个。良性组平均最大径线值为50.6mm×48.7mm;恶性组为50.9mm×61.7mm。27个肿瘤在LAVA增强曲线图上,22个呈平坦上升型曲线,5个呈快速上升型曲线。良性组的最大强化比率低于恶性组及子宫肌层,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最大强化比率与子宫肌层相似(P>0.05)。在DWI上,27个肿瘤呈等或高信号影,4个呈低信号灶。良性组的ADC均值为1.33±0.26×10-3mm2/s,恶性组的ADC均值为1.21±0.24×10-3mm2/s,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低于子宫肌层(P<0.05)。结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肿瘤在T2WI上呈低及混杂信号,有局限性囊变及低信号包膜,良性组肿瘤的强化低于恶性组。性索-间质肿瘤的ADC值低于子宫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卵巢 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成像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定量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征宇 缪競陶 +1 位作者 王颖 胡运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 ,获取 2 3例经组织学 /细胞学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造影剂增强首过期内的系列图像 ,在工作站上...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 ,获取 2 3例经组织学 /细胞学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造影剂增强首过期内的系列图像 ,在工作站上将强化前后的图像行减影处理 ,得到肺动脉 (PA )期、肺实质 (PP)期、肺静脉 /降主动脉 (DA)期图像 ,并在时间信号曲线基础上测定癌肿的起始强化时间、峰值时间 ,以及癌肿在肺动脉灌注期 (包括PA期及PP期 )及主动脉灌注期 (DA期 )的强化率 ,进行定性及部分定量分析。结果 本组 2 3例患者测得三种微循环灌注模式 :14例 ( 60 .9% )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 ,在体循环期达到峰值 ,体循环期强化率较肺循环期高 (P <0 .0 0 1) ,提示癌肿为肺 /体循环双重供血 ,以体循环为主 ;7例 ( 3 0 .4% )在体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 ,提示完全为主动脉供血 ;2例 ( 8.7% )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 ,提示主要由肺动脉供血。结论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技术可以对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 ,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成像 周围型肺癌 肺动脉血供 定性评估 半定量评估
下载PDF
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白质异常相关性的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琳 郑林丰 +3 位作者 张贵祥 王夕富 胡运胜 凌茹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MR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FA)值,研究老年人的不同水平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异常的相关性,并探讨脑内微静脉改变的意义。方法:正常认知功能(CN)组1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12例,痴呆组1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 目的:本研究利用MR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FA)值,研究老年人的不同水平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异常的相关性,并探讨脑内微静脉改变的意义。方法:正常认知功能(CN)组1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12例,痴呆组1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总体衰退量表(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分组。在双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侧脑室旁以及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白质选取感兴趣区。组间比较使用ANOVA方差分析,FA值与神经心理量表评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双侧扣带束后部的FA值降低在三个组间有显著差异,痴呆组左侧颞叶白质的FA值降低与CN组和MCI组有显著差异。②以双侧扣带束后部、左侧颞叶和顶叶为主等区域的FA值和MMSE,CDR,GDS和ADL相关。③观察到认知功能障碍者双侧脑室旁白质内微静脉显示稀疏。结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和白质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以扣带回后部、颞叶和顶叶的白质改变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 老年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根泉 张悦萍 +5 位作者 王为珍 李文彬 汪守中 李建奇 胡运胜 诸慧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准确性以及对急性与非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3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患者和 2 0例对照者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MRI检...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准确性以及对急性与非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3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患者和 2 0例对照者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MRI检查 ,并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所有病例的病变部位均按神经解剖进行准确定位并与患者的症状、体征相联系。结果 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 97%、95 %和 96 %。 32例中有 3例常规MRI检查未发现急性梗塞灶。另 2 0例常规MRI检查均显示为多发梗塞 ,而DWI只显示单个急性病灶 ,且患者的症状、体征与DWI上显示的病灶相符。结论 DWI对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有很高的准确性 ,能发现常规T2 WI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塞 ,并能鉴别急性与非急性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皮层下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对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定量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缪競陶 王颖 +1 位作者 李征宇 胡运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1例经细胞学或 /和组织学证实的肺癌病例采用FSPGR序列行增强后灌注扫描 ,将强化前与造影剂首过期肺循环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处...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1例经细胞学或 /和组织学证实的肺癌病例采用FSPGR序列行增强后灌注扫描 ,将强化前与造影剂首过期肺循环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处理。根据时间信号曲线测量肺癌肿块 (M )、正常肺实质(PP)、肺动脉干 (PA)及降主动脉 (DA)的增强起始时间 (ST)、峰值时间 (PT) ,以及肿块与正常肺组织在PA期和DA期信号增强率 (EMP、EMA、EPP、EPA) ,结合PA及DA期减影图像 ,确定肺癌血供来源。结果  5 1例首过期时间减影图像显示 ,肺动脉期 7例癌块为低信号 ,2例为中等信号 ,其余无信号 ;主动脉期 5 1例癌块均为高信号。正常肺组织ST[( 5 .90± 0 .5 1)s]和PT[( 12 .75± 0 .67)s]稍延后于肺动脉的ST[( 4 .19± 0 .43 )s]和PT[( 10 .5 9± 0 .66)s] ,肺癌肿块的ST[( 11.0 3± 0 .80 )s]和PT[( 3 3 .62± 3 .0 6)s]滞后于主动脉ST[( 9.43± 0 .5 9)s]和PT[( 19.81± 4.14 )s]。肺癌肿块的EMA明显高于EMP( 91.47%± 18.83 %vs 15 .3 8%± 11.0 3 % ,P <0 .0 0 1) ,肺实质的EPP明显高于EPA( 2 73 .83 %± 48.60 %vs 14 0 .65 %± 2 4.40 % ,P <0 .0 0 1)。结论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可望成为肺癌体循环血供定性及相对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循环血供 定性 评估 定量评估 磁共振成像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
下载PDF
尿路小结石:MR和CT仿真内镜对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秀军 凌桂明 +3 位作者 陈海曦 文伟 胡运胜 陈元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22-624,共3页
目的 探讨MR、CT仿真输尿管肾镜技术及其诊断尿路小结石的价值。方法 将 9枚直径 1~ 5mm的结石置入离体输尿管肾盂内 ,分别以生理盐水、3 %马根维显溶液或 3 %泛影葡胺完全充盈后行CT和MR容积扫描。源影像在工作站用Navigator软件做... 目的 探讨MR、CT仿真输尿管肾镜技术及其诊断尿路小结石的价值。方法 将 9枚直径 1~ 5mm的结石置入离体输尿管肾盂内 ,分别以生理盐水、3 %马根维显溶液或 3 %泛影葡胺完全充盈后行CT和MR容积扫描。源影像在工作站用Navigator软件做内镜重建。结果 VE对结石的敏感性源于CT技术者为 11.1%、源于多层薄层SS FSE序列者为44 .4%、源于HT2 FSE序列者 5 5 .6%、源于MR IVU序列者为 44 .4% ,检出的结石最小直径为 2mm。VE图像质量CT技术优于MR技术 (P <0 .0 1) ,MRH技术优于MR IVU技术 (P <0 .0 5 )。结论 磁共振仿真输尿管肾镜能够检出直径 2mm以上尿路结石 ,以HT2 FSE技术为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小结石 磁共振成像 诊断 CT仿真内镜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颅内肿瘤手术后经脑脊液播散的MRI特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贵祥 赵京龙 +3 位作者 胡运胜 李玉洁 周根泉 张悦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手术后经脑脊液播散的MRI特征,讨论影响脑脊液播散的主要因素。方法经手术、病理和MRI证实的13例颅内肿瘤手术后经脑脊液转移患者,常规SE序列T1WI,T2WI,FLAIR和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脑脊液播散的肿瘤呈大...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手术后经脑脊液播散的MRI特征,讨论影响脑脊液播散的主要因素。方法经手术、病理和MRI证实的13例颅内肿瘤手术后经脑脊液转移患者,常规SE序列T1WI,T2WI,FLAIR和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脑脊液播散的肿瘤呈大小不等的结节型或线状增厚型,主要分布在脑池、脑沟、脑室壁、脑干周围以及脑池段脑神经周围,其信号强度与脑内原发肿瘤信号基本一致。平扫线状增厚型,T1WI显示阳性5例(38.5%),T2WI显示阳性5例(38.5%),FLAIR显示阳性8例(61.5%)。结节型平扫T1WI有9例呈等信号多发结节(69.2%),T2WI有10例多发结节均呈略高信号(76.9%),FLAIR11例呈多发略高信号(84.6%)。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发现线状增厚或结节状强化。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征象。结论颅内良、恶性肿瘤均可发生脑脊液转移,手术中瘤细胞遗漏、脱落是脑脊液转移的主要因素,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脊液转移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脑脊液 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对SPIO标记人肺腺癌细胞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康安 马勇杰 +5 位作者 张贵祥 古宏晨 张锋 胡运胜 赵京龙 李玉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体外标记人肺腺癌(SPC-A-1)进行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分别培养肺腺癌细胞株SPC-A-1及人胚肺细胞株WI38至对数生长期,更换为分散有氨基硅烷Fe3O4纳...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体外标记人肺腺癌(SPC-A-1)进行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分别培养肺腺癌细胞株SPC-A-1及人胚肺细胞株WI38至对数生长期,更换为分散有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的培养液,经培养1、3、6 h,分别取所培养的细胞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磁共振T1WI、T2WI和FGR/30°三个序列对培养6 h的细胞群成像。结果同一条件下培养6 h,见有多量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进入肺腺癌细胞SPC-A-1的细胞质内,而WI38人胚肺细胞未见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进入。对培养6 h的细胞群磁共振成像中,标记后的肺腺癌细胞在T1WI、T2WI和FGR/30°三个序列中均可显示SPIO信号,其中FGR/30°序列信号强度变化率最大。结论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可以标记SPC-A-1人肺腺癌细胞,应用磁共振可以对其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肺肿瘤 腺癌 超顺磁性氧化铁
下载PDF
磁共振仿真结肠镜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秀军 周怡和 +4 位作者 胡运胜 陶勇浩 沈洁 何之彦 缪竞陶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比较多种后处理技术和结肠镜 ,探讨MRVC成像技术及其显示结肠隆起性病变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取长约 2 5cm猪结肠 2段制作直径 3~ 12mm大小结肠隆起性病变各 10个 ,共 2 0个。结肠完全水充盈后行多序列MRH扫描 ,并将影像数据传... 目的 比较多种后处理技术和结肠镜 ,探讨MRVC成像技术及其显示结肠隆起性病变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取长约 2 5cm猪结肠 2段制作直径 3~ 12mm大小结肠隆起性病变各 10个 ,共 2 0个。结肠完全水充盈后行多序列MRH扫描 ,并将影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用导航软件作 5种后处理重建。模型 1同时行结肠镜检查。结果 HT2 FSE和SS FSE序列均获得了结肠类似钡灌肠影像 ,除外单层厚层SS FSE序列均有效地进行了MRVC、SSD、MIP、t MIP和MPR重建影像 ,MRVC重建时间最长约 5分钟 ,其余约 15~30秒。MRVC类似结肠镜样显示了结肠形态和病变 ,对 3mm及以上隆起性病变检出率HT2 FSE为 10 0 % ,SS FSE为 2 0 % ,准确性分别为 83.3 %和 11.1%。结合导航多方位影像更为准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并可靠地鉴别了病变与气泡伪影 ,使MRVC准确性提高至10 0 % ;但MRVC显示病灶表面粘膜细节无结肠镜好 (P <0 .0 1)。SSD和MIP类似钡灌造影样较好地显示了结肠大体解剖和病变 ,其中以靶MIP对较小病灶检出率高。结论 MRVC为无创性探查 3mm以上结肠隆起性病变并获得结肠镜效果的有效方法 ,且以HT2 FSE序列扫描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CTVC CT仿真结肠镜 MRVC
下载PDF
VEGF反义核酸调控兔VX2肿瘤早期血管生成的DCE-MRI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京龙 张贵祥 +4 位作者 胡运胜 李玉洁 周根泉 张悦萍 吴继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利用DCE-MRI监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核酸调控兔后腿VX2肿瘤早期血管生成的效果,评价反义基因抗血管生成治疗价值以及无创性影像监测方法。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兔VEGF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平均... 目的利用DCE-MRI监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核酸调控兔后腿VX2肿瘤早期血管生成的效果,评价反义基因抗血管生成治疗价值以及无创性影像监测方法。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兔VEGF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5组(A、B、C组为治疗组,D、E组为对照组),建立后腿接种VX2肿瘤模型。采用两种反义基因导入方法,于最后一次反义基因导入后0、3、7天分别对各组动物行DCE-MRI检查,计算第一分钟最大强化斜率。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肿瘤组织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治疗后0、3、7天)、B、C组(治疗后7天)肿瘤体积减小(P<0.05);A组(治疗后0天)、B、C组(治疗后3天)第一分钟最大强化斜率显著减低(P<0.01);A、B、C组VEGF表达明显减低(P<0.01)。结论①VEGF反义核酸可早期有效抑制兔VX2肿瘤VEGF表达,减少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②DCE-MRI可用于监测抗血管治疗早期血管通透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核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X2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