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铁企业集团成本管理系统集成架构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潘瑞林 曹建华 +1 位作者 户守柱 胡邦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8-585,共8页
首先在分析钢铁企业集团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集团的实际需求,结合CIMS的构建思想,提出了一个钢铁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系统集成架构.然后在规范、标准化各子公司成本管理流程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基于成本核算流程的钢铁企业集团... 首先在分析钢铁企业集团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集团的实际需求,结合CIMS的构建思想,提出了一个钢铁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系统集成架构.然后在规范、标准化各子公司成本管理流程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基于成本核算流程的钢铁企业集团成本管理系统方案,从而实现了信息环境下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解决了企业集团成本管理中核算方法不一致以及成本信息决策相关性差的问题.最后,以某钢铁集团为例详细论述了该架构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集团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 集成架构
下载PDF
考虑加热温度曲线的热轧批次计划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瑞林 胡邦国 +1 位作者 曹建华 刘德楼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26-2835,共10页
针对目前热轧计划模型中未考虑加热炉温度变化而造成的能耗高的问题,根据钢铁企业热轧生产工艺的特点,将热轧批次生产计划归结为轧制计划数不确定的车辆路径问题。重点考虑了加热炉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批次间温度的跳跃约束,以极小化温度... 针对目前热轧计划模型中未考虑加热炉温度变化而造成的能耗高的问题,根据钢铁企业热轧生产工艺的特点,将热轧批次生产计划归结为轧制计划数不确定的车辆路径问题。重点考虑了加热炉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批次间温度的跳跃约束,以极小化温度跳跃惩罚值为目标建立了轧制计划数学模型,并设计出一种鱼群寻觅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根据国内某钢铁企业热轧生产实际问题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加热温度曲线的热轧批次计划不但能够按照预定的温度变化趋势来指导生产,而且有利于降低加热炉能耗和延长其寿命,因此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曲线 热轧 批次计划 车辆路径问题 鱼群寻觅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仿真优化的加热炉—热轧区间重调度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瑞林 胡邦国 +1 位作者 曹建华 刘德楼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5-1415,共11页
为实现钢铁企业的生产连续性、成本降低等优化目标,在考虑加热炉、连铸机生产的工艺要求、订单交货期和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加热炉—热轧区间生产调度模型,并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当加热炉或热轧机出现故障时,利用局部... 为实现钢铁企业的生产连续性、成本降低等优化目标,在考虑加热炉、连铸机生产的工艺要求、订单交货期和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加热炉—热轧区间生产调度模型,并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当加热炉或热轧机出现故障时,利用局部重调度重排策略,实现了加热炉—热轧区间的重调度。为减少随机因素的影响,可对染色体进行多次独立仿真,取其平均值返回给优化器。基于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热轧 重调度 仿真优化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下载PDF
天地一体化地物变化监测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邦国 孙晓龙 +1 位作者 陈立 纪润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35-141,共7页
外力破坏和地质灾害是威胁油气管道安全的两大隐患,传统的人工巡检和地基传感器监测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光学影像,通过利用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前沿科技融合技术,深入分析和研究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研究多种优... 外力破坏和地质灾害是威胁油气管道安全的两大隐患,传统的人工巡检和地基传感器监测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光学影像,通过利用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前沿科技融合技术,深入分析和研究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研究多种优化的变化检测算法,构建了集多种算法于一体的自动变化检测软件,解决了管道沿线施工变化情况和工程车辆的自动检测。另外,该技术还可用于对高后果区内建筑物的变化进行定期统计更新。同时,本文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采用InSAR方法分析了管道沿线的地质形变,并辅以卫星光学影像、气象、地基传感器、水文、地质等多源数据,建立基于卫星遥感的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技术识别方法,实现地质灾害的天地一体化综合识别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力破坏 高后果区管理 地质风险 变化检测 INSAR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晓龙 宋家乐 +2 位作者 贺庆丰 孙利辉 胡邦国 《煤炭与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合理的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对于保障巷道的围岩稳定性至关重要。以沙曲一号煤矿4305工作面沿空掘巷合理留设煤柱宽度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的研究方法,计算护巷煤柱塑性区宽度,分析不同宽度煤柱的巷道围岩位移场... 合理的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对于保障巷道的围岩稳定性至关重要。以沙曲一号煤矿4305工作面沿空掘巷合理留设煤柱宽度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的研究方法,计算护巷煤柱塑性区宽度,分析不同宽度煤柱的巷道围岩位移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护巷煤柱塑性区宽度为7.8 m,通过对比分析留设5、8、15 m宽煤柱的巷道围岩位移场分布,确定8 m宽度煤柱能满足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现场围岩变形观测表明,留设8 m宽煤柱能保障巷道在掘进阶段和回采阶段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窄煤柱宽度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