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Ni修饰的碳纳米管及其加氢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廖晓宁
肖军华
李凤仪
胡长元
华丽
-
机构
南昌大学化学系
-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42,60,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6300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250009)资助
-
文摘
用浸渍法将Ni负载到经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上(MWCNTs)上,采用电镜(TEM)红外光谱(IR)TPR、TPD、CS2中毒实验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苯加氢为探针反应,结果发现经Ni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相比同样负载量的-γAl2O3载体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抗毒性能。并且在经Ni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上容易产生“氢溢流”现象。
-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苯加氢
氢溢流
镍
-
Keywords
CNTs, 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hydrogen spilover, nickel
-
分类号
O643.36
[理学—物理化学]
-
-
题名夏半年青藏高原切变线对青海高原影响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胡长元
肖宏斌
-
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玉树州气象台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8期11456-11457,共2页
-
文摘
通过对1998~2009年5—9月影响青海地区夏半年高原切变线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气候变暖背詈下,高原切变线的活动特征及其对青海高原降水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中,青海地区受绝大多数高原切变线影响,年均受影响次数为31.1次;夏半年出现的高原切变线中,影响青海地区切变线出现次数占总出现次数的95.9%,年均影响数为23.1次;统计年间,高原低涡过程多于切变线过程,切变线活动频次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半年造成青海地区降水的切变线中,有24.2%的切变线造成青海地区大降水,年均影响数为5.6次;高原切变线对青海高原大降水的影响主要以局地性大降水为主。
-
关键词
高原切变线
高原
夏半年
青海
-
分类号
S161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基于北斗通信系统的气象资料传输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胡长元
-
机构
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
-
出处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第16期212-214,共3页
-
文摘
随着自动化气象站的发展,其对气象数据传输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某些特殊边远地区,如何高效地将气象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此介绍了我国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短信息数据传输方面的功能,提出了利用北斗二号用户终端传输气象数据的思路,并给出了已经实现的应用案例。
-
关键词
北斗通信系统
气象资料
控制中心
-
Keywords
BeiDou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eorological data
transmission
-
分类号
TN9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
-
题名基于边缘缓存的大数据安全终端架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雒福佐
袁志福
来志云
胡长元
-
机构
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
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
出处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498,共5页
-
文摘
网络终端架构的大量数据传输与下载易造成网络通信堵塞、网络延迟严重问题。因此,缓存技术作为一种能显著降低服务器访问压力的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提出一种大数据安全终端架构移动边缘缓存技术。建立边缘缓存计算模型,判断用户请求信息的最快传输路径类型,利用大数据爬虫技术分析用户社交网络结构,包含安全终端用户兴趣内容以及每个用户的共享行为意愿。基于此,研究信息流行度演变过程、用户所涉及的关联用户等因素,得出终端用户对相关信息的缓存概率,从而预测信息偏好传播情况,实现大数据安全终端架构移动边缘缓存。实验所得结果验证,当网络终端用户数量不断增多以及用户终端缓存空间的增大时,研究方法应用下,大数据的缓存时延均低于1.8ms。实验证明所研究技术可有效减少网络拥堵情况,减少网络传输时延,缓存效果较好。
-
关键词
大数据
移动边缘缓存
安全终端架构
共享行为意愿
缓存与转发
-
Keywords
Big data
Mobile Edge cache
Security terminal architecture
Willingness to share behavior
Caching and forwarding
-
分类号
TP39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玉树结古地区一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
- 5
-
-
作者
胡长元
扎西尼玛
王振海
-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气象台
-
出处
《青海气象》
2012年第1期38-45,共8页
-
文摘
对2011年6月21日玉树州结古镇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和地形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中高层有明显的低槽和切变线活动,中低层具备较好的水汽条件;有利的物理量场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在强对流区内,地面有较强气流水平辐合,有利于暖湿气流动力辐合抬升;强对流发生在强反射率因子与强垂直风切变出现的区域,且回波经过山区迎风坡时明显加强,表明地形对强降水分布有明显影响;强雷电是在有利的对流天气形势背景下产生的,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上都有较明显的特征。通过这个例子的分析,发现此次对流天气高温高湿、层结不稳定、亮温区、强回波伸展高度、三体散射等特征十分明显,是预报分析强雷电天气的着眼点;高原山地特殊地形对当地对流活动日变化有明显的作用,是导致玉树地区"夜雨"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分析此类天气过程,有利于对今后玉树局地对流天气预报预测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玉树
强对流
雷达回波
山地地形
-
分类号
P44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玉树州北部地区一次暴雪过程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4
- 6
-
-
作者
王振海
山发梅
胡长元
-
机构
玉树州气象局
-
出处
《青海气象》
2011年第4期26-29,共4页
-
文摘
利用常规地面、探空以及FY2卫星实况资料和各物理量场资料,对玉树州北部地区一次暴雪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中高纬度巴湖到贝湖长波形势为两槽一脊型,玉树州南部南支槽发展旺盛并处在北部槽底和南支槽前的气流汇合区域时,容易触发玉树州地区大降水过程。高低空散度场配合对大降水过程发生起了重要作用。当玉树州南部为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且玉树州大部地区水汽通量散度A<-6g·s-1·cm-2·hPa-1时,假相当位温高值区在高原南部和四川盆地(θse>70℃),并有高值向北伸展,玉树州内θse值在60℃左右时,可作为冷暖转换季节未来24小时玉树州出现暴雪的预报指标之一.在南支槽前水汽输送方向为西南—东北时,玉树州北部高海拔地区由于地形影响,降水可能会更大。
-
关键词
暴雪
天气诊断
分析
-
分类号
P426.6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