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观察与治疗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雪伟 黄隆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373-374,共2页
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临床上外伤引起的失血多见于大血管破裂、四肢骨折、肝脾破裂等。休克的发生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相关,患者在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40豫时,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失血性休克;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 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临床上外伤引起的失血多见于大血管破裂、四肢骨折、肝脾破裂等。休克的发生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相关,患者在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40豫时,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失血性休克;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50%可导致死亡。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早期观察、详细了解患者症状配合治疗施护,对患者生命转归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在失血性休克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患者 临床观察 大量失血 早期观察 血管破裂 四肢骨折 抢救过程 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 护理工作 肝脾破裂 失血量 症状 外伤 死亡 生命 报告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位差的高效距离估计算法
2
作者 胡雪伟 吴国辉 黄奇珊 《电信技术研究》 2014年第3期11-15,共5页
利用多频相位检测进行距离估计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使用中往往伴随有相位模糊问题,基于中国余数定理的多频相位检测距离估计算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却存在复杂度高或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差的高效距离估计算法... 利用多频相位检测进行距离估计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使用中往往伴随有相位模糊问题,基于中国余数定理的多频相位检测距离估计算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却存在复杂度高或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差的高效距离估计算法,将鲁棒中国余数定理用于距离估计,利用公共余数的最佳估计值得到距离的估计值,避免了大量运算。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估计 定位 相位模糊 中国余数定理(CRT) 鲁棒性
下载PDF
凝血四项检测流程初建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3
作者 赵有礼 蒋福国 +2 位作者 胡雪伟 王爱丽 阎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建立检测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65例,病房早6:00前采集标本30min内送检,检验科即刻分离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建立检测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65例,病房早6:00前采集标本30min内送检,检验科即刻分离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其余标本分别保存4℃与室温在采血后2h,3.5h,4h,8h,16h检测,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4℃、室温(20~25℃)放置2h和3.5h,4h,8h,16h测定结果比较,T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标本室温、4℃放置过久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TT测定结果缩短和APTT测定结果延长;标本放置室温、4℃分别在采血后2h,4h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样采集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检测流程
下载PDF
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马增新 倪广臻 +1 位作者 胡雪伟 李媛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9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量输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大出血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出血原因:肝破裂5例、...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量输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大出血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出血原因:肝破裂5例、脾破裂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例、重度损伤(多发骨折)14例、产后大出血2例。输血量为2000~4500 ml,平均2800 ml。分别检测其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7天的凝血4项指标,对输血前与输血后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大量输血后第1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延长( P<0.05), FIB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第3天与输血后第1天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缩短(P<0.05), FIB则显著增高(P<0.05);输血后第7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科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时,应进行凝血4项指标的动态检测,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诊断依据,选择适合的成分输血,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凝血4项 凝血功能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抑郁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吉桂琴 于凤丽 +2 位作者 胡雪伟 齐欣 李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66-268,共3页
探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选53例脑卒中后后遗症患者,传统护理组(n=26),医养结合模式护理组(n=27),比较两组的精神状态,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的HAMD... 探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选53例脑卒中后后遗症患者,传统护理组(n=26),医养结合模式护理组(n=27),比较两组的精神状态,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的HAMD、ADL评分。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HAMD评分降低(P<0.05),ADL评分高(P<0.05),精神状态优(P<0.05),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护理 脑卒中后遗症 抑郁 生活质量 心理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