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多模式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边悦 覃亚周 +6 位作者 屈雨瑶 胡霄霏 李鑫蕊 邸瑢 樊小娟 雷剑琴 李晶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27-636,650,共11页
目的分析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22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经多模式影像诊断为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5例(9只眼),分别为多灶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点状... 目的分析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22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经多模式影像诊断为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5例(9只眼),分别为多灶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PMPPE)、顽固性进行性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RPC)、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MCP)各1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彩照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MEWDS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PIC、APMPPE、RPC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APMPPE、RPC患者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MCP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结果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各类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既类似又有区别。(1)PIC:活动性病灶呈高自发荧光,在FFA早期呈强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病变晚期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荧光缺损。ICGA表现为后极部多发弱荧光斑。OCT见病灶部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向上隆起呈局灶性高反射,对应处光感受器内外节破坏,病变晚期开始出现萎缩,在RPE表现为不规则的高反射信号。(2)MCP:萎缩性病灶为低自发荧光,活动性病灶为轻度高自发荧光。FFA表现为进行性斑点状强荧光,病灶萎缩亦呈窗样荧光缺损,ICGA亦体现弱荧光斑点。(3)MEWDS:病灶表现为高自发荧光。FFA表现为“花环状”排列的强荧光点,ICGA表现为弱荧光斑点。OCT表现为椭圆体带紊乱,少数病人RPE上圆顶状高反射或椭圆体带和外核层垂直线性高反射。(4)APMPPE:病变急性期表现为低自发荧光,后期伴高自发荧光。FFA早期低荧光,晚期高荧光,ICGA提示比FFA范围更大的脉络膜低灌注改变的低荧光。OCT表现为椭圆体带破坏伴有局部高反射点。(5)RPC:位于后极部低自发荧光的斑点状改变,FFA早期病灶低荧光,晚期高荧光,ICGA全期呈低荧光样改变。当病变累及黄斑中心凹,OCT示视网膜下液及伴有视网膜内外层高反射性物质的RPE层分离。结论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技术有助于深入认识疾病的本质,明确疾病的诊断及制定合理治疗随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视网膜 脉络膜 多模式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OCTA与FFA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万虎 刘轩 +5 位作者 李晶明 谢安明 康前雁 陈丽 齐赟 胡霄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8-632,共5页
目的以脉络膜铺片为金标准,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描述小鼠CNV形态准确性的差异。方法应用激光诱导制作小鼠CNV模型,在激光造模后第7、14天分别利用FFA、OCTA进行... 目的以脉络膜铺片为金标准,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描述小鼠CNV形态准确性的差异。方法应用激光诱导制作小鼠CNV模型,在激光造模后第7、14天分别利用FFA、OCTA进行小鼠眼底扫描,并与小鼠脉络膜铺片结果进行对比,寻找与脉络膜铺片一致性最高的检查技术。结果CNV模型小鼠眼底经测量的FFA、眼底激光成像、OCTA与脉络膜铺片中激光斑的面积,通过ICC一致性分析发现以脉络膜铺片作为金标准,与它一致性最显著的为FFA,眼底激光成像次之,缺乏一致性的为OCTA。以此得出结论对于小鼠CNV模型眼底CNV的形态,FFA检查与脉络膜铺片的一致性较好;OCTA与脉络膜铺片的一致性弱于FFA。结论OCTA、FFA以及多重眼底照相都可以描述小鼠CNV的形态,但FFA仍是描述CNV形态较为准确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脉络膜新生血管 小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